撲朔迷離的秦始皇陵墓,其存在的諸多問題何時才能被揭開?

秦始皇地宮如此輝煌宏麗,安置始皇的棺槨、始皇斂服、隨葬的珠寶等又怎樣?棺槨放在地宮的什麼地方?對於這些問題,不同史籍的記載也不同。如《史記》認為是“下銅置槨”,《水經注》作“以銅為槨”,《漢書》則稱“石棺為遊館”。歸納分析的結論是,秦始皇的主槨為銅質,安置槨的外棺為石質,且外棺與槨間彼此相連,可迴環往來;棺槨還應該繪有彩畫,外棺繪黑地彩畫,內槨繪朱地彩畫。關於秦始皇的斂服的推測,主要依據《漢書·賈山傳》“被以珠玉,飾以翡翠”的記載。有學者根據這一記載,參考漢代史書及考古發現關於漢人用玉衣作斂服的實際情況,推斷秦始皇的斂服也應該是金縷玉衣,其形制也應與漢代玉衣分頭部、上衣、褲筒、手套和鞋部分大致相似。

撲朔迷離的秦始皇陵墓,其存在的諸多問題何時才能被揭開?

地官內的珍奇異寶之屬被司馬遷概括為“奇器珍怪徙臧滿之”。而這些珍寶究竟都是些什麼,並沒有人知道。也許“崑山之玉”、“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宛珠之簪”、“太阿之劍”、“犀象之器”(見李斯《逐客令》)都在其中吧。當然,陵墓內的這些東西,包括令人無法確認的“人魚膏”燈究竟是什麼,恐怕都要在科學和文物保護技術發展到可以對秦始皇陵墓進行發掘的那一天才能明瞭。關於始皇陵屢遭劫難記載的考證。兩千多年來,秦始皇驪山陵園的地上建築受過多次損毀破壞是不爭的事實。到如今,除了封土尚在,標誌著這下面埋葬著威震一時、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外,只有些許殘垣斷壁、碎瓦遺磚隱約可見。偶或於泥土中發現一件精美的文物,都會令人心顫,祈禱這不是地宮被盜遺留下的東西。

撲朔迷離的秦始皇陵墓,其存在的諸多問題何時才能被揭開?

沒有人願意相信秦始皇陵地宮曾經被盜掘過。但是畢竟有一些關於始皇陵被盜過的記載,誰能保證這些記載都是捕風捉影的無稽之談呢。關於秦始皇陵被盜掘過大致有如下幾種記載:《史記·高祖本紀》: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陵冢,私收其財產。《漢書.楚元王傳》:項籍燔其宮室營宇,往者鹹見發掘。其後牧兒亡羊,羊人其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燒其臧槨。《水經·渭水注》:項羽入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關東盜賊銷槨取銅。牧人尋羊燒之,火延九日不能滅。《晉書·石季龍載記》:季龍並貪而無禮……囊代帝王及先賢陵墓靡不發掘而取其寶貨焉。……又使掘始皇冢,取銅柱,鑄以為器。《驪山記》:秦始皇陵……昔項羽黃巢皆嘗發之。

撲朔迷離的秦始皇陵墓,其存在的諸多問題何時才能被揭開?

將這些記載加以概括表明:從秦到唐末,秦始皇陵似平遭受過三次大規模的盜掘,即西楚霸王項羽、十六國後趙石季龍(石虎)和唐末黃巢;兩次騷擾,即西漢末年有人“銷槨取銅”和牧羊兒進盜洞找羊引起火災。如果史籍記載確鑿的話,秦始皇陵墓內已經空空如也殘破不堪了。但實際情況是否真的這樣呢?由於始皇陵的被盜掘焚燒與否是由來已久的歷史謎案,一方面,不斷有人承認史載,相信文獻所記真實;另一方面,又不斷地有人進行反駁,希望能去偽存真。後者作了大量研究工作,逐條對文獻記載進行質疑。首先是駁斥項羽掘墓一說。他們認為,如果項羽“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財物”,司馬遷在《史記》中必然要詳細記錄下來。

撲朔迷離的秦始皇陵墓,其存在的諸多問題何時才能被揭開?

但《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和“項羽本紀”都沒有提到此事,就不免令人疑惑。依司馬遷著書態度,如果確有其事,就不會不記錄,除非漏記,但漏載這種大事幾乎是不可能的。可見項羽發掘秦始皇陵一事並不可靠。但“掘始皇帝冢”卻出現在“高祖本紀”中,這又如何解釋呢?較為貼近實際的推測是項羽燒了驪山陵園的地面建築,將埋在淺表層的隨葬品挖掘、破壞過。其次,關於石季龍、黃巢掘始皇陵的記載,既不見正史,也沒有更多的記載值得注意。盜掘古墓的行為早在春秋時期就開始了。很多史料記錄有掘墓時出現的種種怪異現象。如王莽發傅太后家時,墓室崩塌,壓殺數百人。及開啟棺木時,臭氣熏天,遠及數里。

撲朔迷離的秦始皇陵墓,其存在的諸多問題何時才能被揭開?

開槨時,槨內噴火四、五丈,燒了器物、衣裳(《漢書·外戚傳》)。西晉永嘉末年,賊人挖齊桓公墓時,水銀池散發的氣體令人不敢靠近(李泰吉《括地誌》)。而秦始皇陵墓既有水銀構造的江河大海,又有“弩戒不虞”防衛。不論是項羽、赤眉、石虎,還是黃巢,如果真的掘始皇陵,進入地宮所受的傷害都不會是一星半點的,應該成為大書特書的題材,何以只有片言隻語的零星記載。第三,牧童火燒地宮的記載更值得懷疑。從科學的角度分析,發生在地下33米深的“火燒棺槨”,以至於“火延九十日不能息”的事情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

撲朔迷離的秦始皇陵墓,其存在的諸多問題何時才能被揭開?

是否牧羊童持火點燃了淺層的從墓葬倒可以商榷。是與非,也只能等待考古發掘的證明。當然,最為重要的是,從五十年代起對秦始皇陵進行的地面勘察、鑽探已經證明,到目前為止,尚未見到足以通向地宮的盜洞。20世紀80年代在陵西側銅車馬從葬坑東璧發現的盜洞,最深也不過九米。這個盜洞連通道側室的銅車馬都沒有發現,更別說深處的地宮了。所有熱心秦始皇陵諸問題的人們在進行理論探討的同時,希望假以時日,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哪怕只是幾個,只要是千真萬確的答案!

我是“如人飲水111111”,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