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一线|我是党员,让我上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最近几天,有这样一段话感动了无数人。而在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发热病人留观病房也有无数让笔者感动的事儿。

我是党员,让我上

“我们志愿战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线!随时听命,奔赴更前线!”这是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发热病人留观病房临时党支部书记李兴明和他所在支部同志向院党委递交的《请战书》的内容。到2月5日,李兴明已经10天没回过家了。

李兴明所在的临时党支部共22人,由全院抽调9个科室的11名医生和3个科室的11名护士组成。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是防疫战斗中最危险的战场,从发热门诊诊断病人、会诊到收治病人,每一步都是高风险。尽管在老年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工作多年,但这样的病毒36岁的李兴明也是第一次听说。为了减少医务人员感染率,李兴明把医生分成了一线、二线两组,一线9人主要负责管理病房中的病人,二线3人负责发热门诊筛查后病人的第二遍筛查、新区所有病房、发热门诊的会诊以及筛查后的收治。二线是接触病人最多的,风险也最大,主要由李兴明和党支部的易琳琳、李云组成,李兴明除了参加会诊、查房、审查病历之外,还要安排人员、协调物资……

见到李兴明,他已经连轴转了10天,熬了5个通宵。“这个病主要是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很容易,如果有患者有发热、咳嗽现象,我们都会做咽拭子、鼻拭子的测试。做这两样测试,要用棉签在患者咽部取样,极有可能这时患者咳嗽,这时候风险最大,所以咽拭子、鼻拭子测试一般都由我来做。我是党支部书记、共产党员,这种时候,我先上!”说这话,李兴明一脸坦然。

1月28日,李兴明带领的科室收治了第一个病人,在收治第三个病人时确诊1例,截至2月4日24时,共收治19个病人。

这辈子,这次穿最多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发热留观病科成立之初有12个病房,病人疑似阶段为避免交叉感染,都是单人单间,病人不能离开病房,家属也不能看护,只能由护士全程陪同,全科11个护士4个小时轮一次班。

1997年出生的李艳梅是这个科室最年轻的护士。当听说内江市发现第一例疑似病例,医院已经组建临时科室时,她主动请愿到抗疫一线,但当她第一次看到年长的护士们穿防护服时,她怔住了。因为在穿防护服之前,她们要先穿一层洗手衣,再穿隔离衣、再穿防护服,然后戴两层口罩、两层帽子,然后戴两双手套,穿两层鞋套,再穿筒靴,再戴护目镜……这样才能进出隔离区。因为疫情突然出现,医院常规储备的防护服、隔离衣、N95口罩都很有限,为了节约物资,李艳梅像其他护士一样,还穿了尿不湿,这样虽然又增加了一层,但却减少了更换衣服的次数,节约了防护服。

从隔离区出来,李艳梅的脸上压出很深的印痕,全身衣服也湿透了。当笔者看到她一层层脱掉自己的防护服时,对眼前这个23岁的年轻人充满了敬佩。“好丑,是吗?”李艳梅问笔者。“不,没人比你们更美!”“这是我这辈子穿得最多的一次。”李艳梅一边换衣服一边笑着。

自从发热留观病科成立后,科室的医护人员几乎都没回过家。发热的病人很多都是晚上来就诊,开科的头几个晚上,科室几乎每晚都在收治病人。医生们刚忙完躺下,病人又来了,病人来了后,如果疑似,科室的医生就会请全院专家会诊。若高度疑似,就得马上报疾控中心,疾控中心再来流调和采集样本。这几个环节忙下来,天也就差不多蒙蒙亮了。

“我们不希望我们的病人多,这样证明我们的防控是有效的,疫情没有扩散,但无论何时,只要有病人,我们都会全力去诊治。”

黑夜中,留观病房的两层楼灯光亮着。但就是在这寒冷的黑夜,笔者看到了最美的景。目前,该科室已有8名医护人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战“疫”一线|我是党员,让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