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勤学苦练“草根”技工成“亿元矿工”

25年勤学苦练“草根”技工成“亿元矿工”

25年勤学苦练“草根”技工成“亿元矿工”

山西晚报客户端APP

山晚公益

25年勤学苦练“草根”技工成“亿元矿工”

人物简介

张晨光,男,汉族,中共党员,现年45岁。1994年毕业于晋煤集团技工学校,成为晋城煤业集团成庄矿运行工区的一名矿井维修电工。

在岗25年间,他曾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津贴的高级技师、全国煤炭行业技术创新能手、感动中国的矿工、山西省劳模、山西省职工优秀技术带头人、山西最美劳动者等一系列荣誉。2011年,首个以矿工名字命名的“晨光工作室”建成,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高技能岗位人才,牵头组织了多项矿井电气自动化升级改造和机电系统优化设计,累计为企业创造价值近1.44亿元,他也因此被称为“亿元矿工”。

2020年1月9日上午,雪后的晋城,雾凇沆砀。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山西晚报记者来到了晋城煤业集团成庄矿。这座在上个世纪末新建成的矿井,如今作为晋城煤业集团的主要矿区之一,已经包括了煤层气、煤化工、煤机制造等产业30余个工种,近万名员工,张晨光便是其中之一。

1975年,张晨光出生在长治一个农村家庭。由于当时他的父亲在晋煤集团从事井下工作,于是张晨光初中毕业后,顺理成章考入了晋煤集团技工学校。1994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原“晋城矿务局”的王台铺矿洗选厂当电工。俗话说“紧车工、慢钳工、溜溜达达是电工”。对于那时的张晨光来说,在这个清闲的好岗位上老老实实干下去,多年后总能和大多数人一样熬成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然而随着企业战略西移,他刚刚开始的职业生涯便与眼前这座新建的矿厂——成庄矿来了个“不期而遇”。

技海浮沉数十年,在这里相继完成各类技术创新30余项,为企业创造效益以亿计,成为“亿元机电工”“全国劳动模范”、成为走进中南海的“工人院士”……他是如何在一个普通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凡的价值?带着这些疑惑,山西晚报记者见到了张晨光。

入职两年初露锋芒 小矿工征服外国专家

张晨光刚到成庄矿工作的时候,正值晋城煤炭产业战略西移,新建成的成庄矿百废待兴。当时,公司从美国采购了一批先进设备,外国专家团队正在厂里进行新矿井投产前的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面对各国专家和各种先进新奇的设备,张晨光心下一动,鼓起勇气主动跟领导申请随专家团队观摩、学习。就这样,他“住”进了安装调试现场。白天,跟着专家学习图纸和设备拆装、接线、调试;晚上,干脆就在单位支起了一张木板床,挑灯夜战,查英汉字典一个个地“啃”专业单词,对照实体设备琢磨一张张的图纸……没日没夜跟着外国专家干了120天后,他的工作笔记也记了厚厚的两大本。那段时间的踏实勤奋,不仅让他获得大家的认可,也为日后从事机电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97年,外国采购的变频器运行了两年后突然出现了故障,整个矿区系统无法正常运作,矿井面临着全矿性停产的威胁。为了及时止损,公司紧急联系了外国厂家,答复却是专家最快一周才到。按照当时的煤产量计算,全矿停运一周大概要减少1000多万吨产量!这个时候,张晨光站了出来,主动请缨维修设备。

这一套引进设备上,一块电板价值2000美元,设备还在保修期,一旦变动,国外厂家绝不提供免费保修。领导有些犹豫,问他有多大把握。凭借当初给外国专家打下手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事先排查工作,张晨光说,“我有99%的把握!”经领导同意,他打开了变频器把驱动板拆下来,电子元件和国产的型号、功率、管脚粗细都不同,他一边回忆外国专家安装调试时的情形,一边动手改装……90分钟之后,故障彻底排除。随后赶到的外国专家抱着电路板看了半天,竖起大拇指称赞道:“Perfect!”

张晨光透露,他小时候动手能力很强,经常拆家里一些小玩意儿琢磨。上初一时,他照着物理课本上一个电动机简易图,找来一些生活废品,独自做出了一个电动机模型。入职两年就成功维修了设备让他收获了很大的信心,也找准了人生坐标:就是要当一名优秀的煤矿机电工!

自学数控十几年 技能比武夺第一

凭借踏实勤恳的学习态度,张晨光对于矿场内的设备维修也越来越熟练。尤其是接触了国外的先进设备之后,他对新知识的渴求格外热切,眼界也越来越开阔。“当时看着外国专家手里拿着饭盒大小的一个黑匣子,就能控制矿下设备,觉得真是很震惊!”张晨光口中的“黑匣子”,是一个PLC变频器,能够对提升系统各环节的温度、流量、压力、电流等十多项生产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保护,减少人为操作的不准确性和繁琐性。

当时,国内大多数矿井对数控编程软件的认识和利用率还很低,这种前沿的技术既无处可用,又无处可学。那时候,一台电脑要上万元,学习的书籍资料更是难以收集。千难万难,可是架不住张晨光对机电知识的酷爱,于是他用每个月几百元的工资,攒钱买了台电脑。班上有位老师傅,有本小小的书叫《可编程控制器的运用》,张晨光一有时间就缠着老师傅请教,谈论起来更是三句不离那本书。“给我看吧!让我学吧!”终于说动了老师傅,张晨光如获至宝,拿着书美滋滋回了家。那段时间,为了学习PLC编程技术,他几乎把自己的工资都搭上了。小到机电技术书籍、电子原件、电路板,大到电脑,需要就买,坏了就换,日常生活费用就靠同在矿上后勤系统工作的妻子支付。其间他一边参加成人高等函授教育,一边着了魔似的钻研机电技术。与他同龄的工友们有的提拔了、有的调动了,而他却放弃了三次进机关工作的机会,一心扑在了机电岗位上。

这一学就是十几年,2009年“兖矿杯”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山东举行,其中恰巧有PLC编程这个比武项目。经过层层筛选培训,张晨光作为成庄矿唯一代表选手参加比赛,并夺得了矿井维修电工第一名,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产业变革浪潮起 时代铸就“亿元矿工”

随着能力的提升,张晨光成为炙手可热的高级技工人才,他逐渐意识到仅仅依靠个人力量还不够,心想:要是能带动更多人,那矿井下的生产岂不就多一层保障?经过批准,张晨光在矿里组织起“机电工技术小课堂”,每周四雷打不动搞培训。久而久之,其他队组的同事也主动过来听课,培训规模也越来越大。2011年底,以张晨光名字命名的首个大师工作室“晨光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2012年5月,“晨光工作室”被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结合多年岗位实践经验,张晨光编纂实用教材、创立“四步培训法”自主编撰了《矿井维修电工开关类》、《矿井维修电工控制类》等一整套50余万字的实用教材,并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四步培训法”,为晋煤集团培养高技能人才近千人。

小厂房里张晨光的培训课堂组织得有声有色,然而煤炭产业黄金十年转眼即逝,整个行业陷入寒冬期。面对全国煤炭企业转型改革阵痛压力,国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抓供给侧改革中人才结构性缺失的矛盾,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晋城煤业集团面临减人提效、降本增效的生存压力,张晨光的团队义无反顾地扛起了破解难题、创新创效的大旗。2015年左右,他带头设计研发矿下自动化传输带,攻坚克难,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成功让第一条传输带成功运作。一下省去了八十几个岗位,提升了效率,一年间接为企业节省近千万成本,而当时请人专门做一个自动化控制程序就需要800万。近年来,张晨光与他的团队成员组织开展矿井自动化升级改造10余项,完成各类技术创新30余项,累计为企业集团创造上亿产值。

随着5G的兴起,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正影响着社会各行各业。张晨光办公室的书架上放着《5G无线网络技术与规划设计》《智慧产业》等等时下新出书籍。他将自己的学识技术比作一壶水:“你把水倒出去了,你壶里的水就会缺,就需要继续再学。我只有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才能将更多的水倒给别人。”说着他拿出了手机,打开了他们团队设计研发的一款微信小程序,就可以实时看到矿下机器的运转数据。勤奋为桨乐当先,技海无涯帆朝学,浮浮沉沉20余年,他凭借一腔热爱,左手持电笔,右手握教具,用青春激起智慧的花火,用双手创造惊人的价值,这个“亿元矿工”是行业变革浪潮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山西晚报记者 赵德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