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領八旗精銳30萬猛攻南京,朱元璋領徐達常遇春步騎混合25萬防守,誰能贏?

瓜太郎


這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令人腦洞大開,核心內容其實就是南京城的攻與防,努爾哈赤和朱元璋誰更厲害一些。

其實南京這座城市從地理位置上來說,易攻而難守,歷史上數次關於南京的戰役,無不以南京失陷而告終。靖難之役是這樣,太平天國克南京是這樣,抗戰時期日軍攻破南京也是這樣。所以如果你一定要問努爾哈赤的精銳八旗和朱元璋徐達常遇春的精銳步騎混合部隊誰的贏面更大一些,我們可以來細細分析一下。

以地形而言,南京只有一條長江可供防守,其他幾面全部都是平原和丘陵,無險可守。東南面的採石磯是一個要衝,南宋虞允文守住了,金軍就過不來。但是同樣的地方,南唐沒有守住,結果就被北宋亡了國。

至於東部地區,完全是一馬平川,無論是古時的騎兵部隊還是後來的裝甲部隊,都可以毫無阻擋地衝到南京城下。如果敵人再封鎖長江江面,整個南京就變成了一盤死棋。

努爾哈赤的部隊多是騎兵,在大平原上作戰特別合適,再加上早期的八騎兵戰鬥力極為強悍,來如風去似電,三十萬人馬一走一過,朱元璋的步騎混合編隊怕是難有作為。

不過徐達和常遇春都是亙古少見的名將,在元末農民起義軍屢立戰功。他們不會坐以待斃,而是會充分利用地形。朱元璋的優勢在於南京城牆十分高大堅固,明軍又配有火器,努爾哈赤的部隊遠來,缺少後方支援,所以利在速戰。

這場戰役朱元璋要取勝,關鍵還在於一定要在長江江邊解決大部分騎兵,而不能讓努爾哈赤的部隊輕易渡過長江。因此徐達和常遇春至少要分出十萬以上的部隊出擊長江,把長江這道天然屏障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抗戰時期,日軍就沒有經過長江,而是從東南面的上海向北進攻,這樣日軍快速機動的能力就完全發揮出來了。如果努爾哈赤經過苦戰,突破長江防線,那麼徐達和常遇春會立即回兵,和南京城內的部隊形成對努爾哈赤的包圍之勢。

請注意,努爾哈赤的部隊是遠道而來,沒有後方支持,如果他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那麼就會被困死在南京城下。

所以,從哪方面來說,朱元璋的贏面都要大一些,更何況徐達和常遇春都是當世的名將。八旗的優勢在於快速,士兵十分兇悍,如果明軍能夠不懼生死,擋住八旗的第一輪猛攻,不被他們閃亮亮的斬馬刀給嚇住,那麼接下來的仗就會好打得多。

努爾哈赤儘管多了五萬人馬,可是他要分兵守住長江渡口,萬一失敗了他還得想辦法撤回去呀。這樣一來,雙方真正能投入到戰場上的人數基本相等。明軍佔據天時、地利和人和,依託堅固城牆和火炮,可以一戰。只要時間拖得稍微長一點,努爾哈赤就吃不消了。

不過這場戰役終究不會發生,說來說去,也只是軍迷們沙盤上的遊戲罷了。


小小嬴政


看到這個題目,我的內心就燃起來了。

朱元璋和努爾哈赤在軍事史上,同謂雄主,八旗勁旅的將佐和徐達常遇春一樣是將星如雲,30萬八旗勁旅和25萬步騎混合軍都是久經戰陣,想必一番龍爭虎鬥必不可少。

我定睛一看,原來這條題目還天才般的提出八旗勁旅打的是南京城,而步騎守著南京城。


本來嘛,一般情況下,在草原或者平原上,八旗勁旅靠著騎兵來去如風,這樣這樣顯然對天然缺少五萬士兵的朱元璋不公平,地形熟悉,補給快捷,多為騎兵,機動性強,勝機較大的必然是八旗勁旅。但是,題目很公平的指出——讓騎兵為主的八旗勁旅攻打南京城,讓有步兵和數目少五萬的朱元璋擁有南京城這麼一處戰略要地。

這真是天才一般的設想,一下子就挑起了我內心的熱情。為了使得最後結果趨於真實,我就先設定這麼一個情況——在南京,朱元璋屬於本土作戰,因此士氣高昂,補給非常便利,南京城池堅固,易於防守。

這場戰端一開,勢必是中華軍事歷史上最華麗,最酣暢淋漓的戰爭篇章,至於所謂戰爭依存國力,我們暫時不考慮國力的事情,就設定八旗勁旅和朱元璋都不缺給養。

考慮周全之後,我們宣佈戰爭開始。

南京城,長江是八旗軍進攻之前必須要考慮到的天然的屏障,但是考慮到八旗軍那彪悍的腦回路,以及憑空多出來的五萬人,他極有可能試試把這條天塹當成天然的交通要道。

順江而下之後利用高機動騎兵“任爾幾路守,我這一路去”洞穿一處防線,必然全線動搖江防守軍,但是鑿穿一處後,努爾哈赤會有兩個選擇,第一個是直奔南京,第二個是繼續掩殺江防部隊,以達到控制江防的目的。按照努爾哈赤的性格秉性,極有可能選擇第二種(參考歷史上當年努爾哈赤襲擊覺華島,殺人洩憤)。

朱元璋面對來勢洶洶的八旗勁旅,會如何應對呢?此時江防部隊已經動搖,我們假設此時朱元璋只有十萬騎兵,那麼對於朱元璋來說,必然會任用常遇春和徐達兩名騎兵大師,分兵合擊阻攔或者接收江防潰兵與追殺的八旗勁旅,從而贏得自己佈置南京守軍的時間,對於南京城本身來說,城市本身背對著山,整個周邊山脈相對北方就是一個凹形。

按照歷史上的那些例子,一旦江防失守,敵人往往會趁機佔據各處高地山脈,正如太平天國時期今天南京的俗話,“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轟進後宰門。”

不過幸好,努爾哈赤沒有攜帶大量步兵,更沒有攜帶火炮,他大量攜帶的是騎兵,他需要騎兵的高度機動以達到追擊殘敵的目的,因此他也不可能會分出軍隊放棄騎兵,去搶佔制高點。

憑藉著常遇春出色的突襲能力和不留俘虜的狠辣手段,阻擊追擊八旗勁旅問題不大,徐達收攏潰兵撤往南京城防,由於當年朱元璋根據南京周邊的山川走勢修建了南京城牆,又修建了周長六十公里的外郭城,其中僅僅有將近二十公里的城牆部分用磚砌成,其餘四十公里城牆則相較簡陋。


明初時,南京一度駐軍將近二十萬,而此時朱元璋軍隊數量嚴重不足(十萬騎兵在外,五萬江防軍隊在撤),城牆長反而成了累贅。

一旦徐達常遇春被八旗勁旅纏住,來不及回援,努爾哈赤只需分出一支部隊,不用多,兩萬足矣,兩萬人繞過被纏住的徐達和常遇春,對著將近二十公里的南京城牆任意一處進行以點破面的戰術,留守的大量步兵速度絕對跟不上機動性強的八旗勁旅,必然顧此失彼,南京外郭必破。

若是常遇春和徐達沒被八旗纏住,及時奔赴回援了呢?那情況便會不一樣,面對人手充足且存在大量機動力量的南京城,八旗勁旅無法使得朱元璋顧此失彼。最後會在曠日持久的圍城戰裡面變得越來越焦躁,關鍵時刻朱元璋便可以令徐達常遇春為騎兵之將,出城野戰,相持一段時間後,八旗勁旅便會疲憊不堪,最後必然慘敗飲恨於南京城下。


所以,勝負手其實在於徐達、常遇春的騎兵部隊能否完成在野外擊潰不可一世的八旗勁旅?已知八旗勁旅人數在三十萬,渡江過程中損耗五千(八旗造船業不發達),鑿穿江防損耗五千(江防步兵佔有地利),在追擊洩憤江防各處的時候,損耗五千(江防步兵畢竟訓練有素),留守三萬看守後方物資(船),有人可能覺得太多,問題是三十萬渡江的船,要是低於三萬人看守,努爾哈赤能放心嘛?

在此期間,徐達和常遇春正在火速趕來,他們擁有一支十萬人的騎兵部隊,而此時敵人有二十五萬騎兵,但是常遇春和徐達僅僅是收攏潰兵以及阻擊任務,考慮到歷史上二人擅長奔襲,按理來說,打疲憊不堪的八旗勁旅問題不太大。

所以,朱元璋在這場對決裡勝利可能性極大。


夏目歷史君


對比一下雙方的優劣勢就一目瞭然了。



明軍優勢:

朱元璋徐達當世名將,戰略戰術毫無破綻。

南京城城池堅固,還有長江天險。

明軍有火炮。

佔據江南富庶之地,後勤補給不成問題。

本土作戰,以逸待勞。

25萬兵力不如清軍多,但是守城綽綽有餘。

明軍劣勢:

戰鬥力不如清軍。


清軍優勢:

戰鬥力強

沒了

清軍劣勢:

努爾哈赤當世名將,戰術指揮登峰造極,戰略上流寇作風,不如徐達朱元璋。

清軍遠道而來,水土不服。

清軍後勤補給全靠搶。

江南河網密佈 不利於清軍奔襲。

清軍沒有攻城器械,也沒有火器大炮。

30萬攻城部隊面對25萬守城部隊,兵力不佔優勢。

清軍更擅長野戰,攻城戰不是強項。


努爾哈赤時代的清軍只是東北地區一股大號的土匪,搶錢搶糧食還行,除了戰鬥力強,其他一無是處,連炮都沒有。明軍天時地利人和都佔全了,一頭小野豬不夠朱八八吃的。


狗哥說奇葩


我的答案是清軍必將折戟南京城下。理由很簡單:參照江陰之戰。

公元1645年夏天,大明江陰典史閻應元以萬餘不習軍事的壯丁,抵禦二十四萬滿洲八旗兵和漢奸軍隊八十一天,擊斃八旗兵和漢奸軍隊七萬五千人,這如果是25萬正規軍,八旗兵可能連底褲都要輸掉。


別說這24萬人裡八旗兵不多,戰鬥力不強,恰恰漢奸軍隊比八旗更懂得如何攻城,他們本身就是大明的正規軍,明朝守城那一套他們都懂。

南京城比小小的江陰城防守不知堅固多少倍,那麼大的城市,25萬守軍完全可以展開,而30萬八旗軍隊只能集中兵力攻幾個城門,南京城的外城周長是多少呢?120裡,18個城門,要是圍攻,30萬人還真是不夠看的。


如果從長江往南攻,就要攻定淮門,當年朱棣靖難就是朱穗和李景隆開了金川門佔了大便宜,否則沒那麼容易進城。明朝水師全世界領先,廖永忠俞通海這些鄱陽湖大戰的悍將不是吃素的,後金有水師嗎?恐怕三十萬八旗都得到長江裡餵魚。

如果從南往北攻,南京外城包括了紫金山,因為紫金山居高臨下,大炮可以直接打到皇城,屆時雙方爭奪的焦點必在紫金山一線,八旗兵要攻紫金山,就要先打仙鶴門,那就要問過架在紫金山上的明軍大炮了。

再考慮謀略和用計,朱元璋團隊的牛人徐達常遇春劉基李文忠朱升朱文正李善長馮勝傅友德藍玉……努爾哈赤有誰?范文程……這真是尷尬了。


每日一段歷史


我是歷史伶俜者,你來問我來答。

雖然朱元璋很厲害,但是還是努爾哈赤會贏。

單從士兵的戰鬥力來看,不可否認,明初時明軍的戰鬥力還是相當強悍的,朱元璋也是一位很好的統帥,手下更是猛將如雲,像常遇春、徐達、藍玉等打的蒙元一路向北。洪都保衛戰中,朱文正更是身先士卒,抵禦住了陳友諒60萬大軍的攻擊。再看八旗軍,清末的八旗軍雖然一擊就潰,但是他們的祖先可是狠人,更有多爾袞、皇太極等猛將,畢竟那個時候的東北還未開發,生存環境惡劣,只能通過搶掠南邊的明朝來滿足生活,這就使得他們的戰鬥本能很強。所以明軍在單兵戰鬥力上是不佔優勢的。




第二個是武器裝備,朱元璋時期還是以冷兵器和火炮為主,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火器已經有了很大的改進,不僅火炮的製造工藝和射程均有改良,紅衣大炮就是代表。努爾哈赤本來效力於明軍,深刻明白火器的重要性,所以在發展部隊的火器裝備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所以武器上朱元璋是吃虧的,在雙方士兵素養差不多的情況下,武器就起了關鍵作用。



第三,如果努爾哈赤已經打到南京了,那說明北方已經成了努爾哈赤的地盤了,有了北方的糧草供給,那完全可以圍而不打哦,活活把朱元璋困死。如果出城決戰,那八旗軍還是有很大勝算的。



當然,這只是我的一點兒看法,因為達不到朱元璋、努爾哈赤的那種思維層次,只能通過幾個方面來對比一下。


歷史伶俜者


首先努爾哈赤的八旗精銳是沒有30萬之眾的,頂天了15萬就很多了。其次,朱元璋和徐達、常遇春都不善於守城,守城應該交給朱文正來做,而徐達和常遇春可以負責出城迎敵。

努爾哈赤的騎兵就算有30萬,未必能打下南京城。

就算是給努爾哈赤雙倍的兵力,足足30萬騎兵,那努爾哈赤也未必能夠打下南京城。因為努爾哈赤的騎兵並不擅長攻城,他們更加擅長的是在平地上的進攻。

比如說努爾哈赤在同一女真部落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平地戰爭。雙方的力量各自擺開陣勢,互相拼殺之下,的確沒有人是努爾哈赤的對手。

所以努爾哈赤很快就拿下了整個女真部落,可是這麼多年以來,努爾哈赤並沒有攻打過什麼正兒八經的城池,大多數都是城寨或者直接就在野外跟對方拼殺。

那麼努爾哈赤也就沒有訓練出一支可以攻城的部隊,這就是滿洲騎兵的缺陷所在。我們發現滿洲騎兵南下的時候,所向披靡,所經過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望風而降。

不過他們在遇到頑強抵抗的城池時,一點辦法都沒有。比如說頑強抵抗的江陰城,清軍打了八個月才給打下來,還是藉助了紅衣大炮的作用。

由此可見,努爾哈赤帶著雙倍的人馬也未必能夠打下南京城,因為他們沒有一支足以攻下城池的部隊,也沒有相當成熟的攻城技巧,一切只能用人去拼殺,而在軍隊人馬這方面,朱元璋手握25萬人,並不比努爾哈赤少多少,所以努爾哈赤並沒有任何優勢。

由此可見,南京城努爾哈赤是打不下來的,不過這裡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朱元璋沒有選擇帶領大軍全體出城,跟努爾哈赤決戰。

朱元璋只要帶兵出城跟努爾哈赤決一死戰,那麼事情就會有巨大的轉變,因為努爾哈赤最擅長的就是互相廝殺,在這一點上,朱元璋未必就是努爾哈赤的對手。

朱元璋必須要堅守城池,隨機應變。

按道理徐達常遇春所帶領的人馬,不會比努爾哈赤的人馬差。但是這裡存在一個兵種差距的問題,努爾哈赤都是騎兵,這本身就佔據了很大的光,誰也不可否認,騎兵的戰鬥力,比步兵要強大太多了。

騎兵就相當於古代的坦克,可見殺傷力有多強大。所以說朱元璋這邊的步兵即使再強大,那也不是30萬騎兵的對手。他們手裡只有少量騎兵,是無法與努爾哈赤的30萬騎兵相抗衡的。

所以如果貿貿然就出城跟努爾哈赤決鬥的話,我覺得朱元璋必輸無疑。這不是將領帶兵強弱的問題,而是兵種之間差距的問題。

這就好比,用現代化的加特林,去跟漢陽造對決一樣,差距是一目瞭然的。那麼朱元璋該如何取勝呢?我認為必須要堅守南京城。

守城徐達和常遇春絕對不是好手,不過朱元璋手裡有一位守城的天才,那就是朱文正。如果朱元璋啟用朱文正守南京城,那百分之百可以守住。

只要守住了南京城,那麼朱元璋就能夠消耗努爾哈赤的實力。努爾哈赤的力量被消耗了一段時間以後,自然會露出破綻。

這個時候朱元璋吩咐徐達和常遇春突襲出城,打努爾哈赤一個措手不及。一個毫無防備的騎兵軍團,未必就是騎兵步兵相結合部隊的對手,畢竟徐達和常遇春是早有預謀的。

這麼一來努爾哈赤的力量必然是被擊潰了,而朱元璋便能夠取得這場跨世紀之戰的最終勝利。

打仗打的不是人數多少,而是戰略思想。

努爾哈赤的騎兵就是他最大的優勢,所以他要想戰勝對手,必須要把自己的優勢無限擴大。而以逸待勞則是朱元璋的有點,他也必須要把自己的優點無限放大。

在放大自己優點的同時,我們還必須要注意對方的缺點,比如說努爾哈赤必須要放大朱元璋在騎兵上的弱點,引誘朱元璋出城決戰,就是努爾哈赤需要做的事情。

而朱元璋也必須要看到努爾哈赤的缺點,讓努爾哈赤不斷攻城,消耗努爾哈赤的決心和鬥志,削減努爾哈赤集團的綜合戰鬥力,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朱元璋集團才能取得勝利。

人多人少,其實只是一種概念上的事情。當雙方人馬都上升到了上萬人的時候,其實我們不能很好地判斷誰能獲勝,大家都是賭一把而已。


江湖小曉生


努爾哈赤必敗無疑!


努爾哈赤連孫承宗,袁崇煥,滿桂,趙率教等人鎮守的寧錦防線都拿不下來,別提跟將星雲集,兵強馬壯的朱元璋巔峰騎兵對決了。

守城的一方本來就佔便宜,更何況朱元璋的騎兵根本就不虛努爾哈赤的騎兵。

徐達是不世出的名將,常遇春是百年難遇的勇將,這兩人的組合為大明帝國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勳,你可曾聽過有他倆打不贏的戰役,拿不下的城池?



而努爾哈赤以及他的後世子孫自始至終都沒能攻破寧錦防線,明朝崇禎年間,官吏腐敗,民變四起,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多線作戰仍能在山海關一帶與努爾哈赤苦苦支撐,即使後來民族英雄袁崇煥被殺,八旗鐵騎也沒能攻破山海關。

如果不是吳三桂變節,恐怕八旗軍也不那麼容易入關,其戰力跟朱元璋徐達常遇春等人的戰力根本不是一個檔次上的,要是李成梁還在努爾哈赤也沒戲,即使李成梁死了,恐怕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松領個十幾萬人,野戰就能收拾了。



經典影視片段收藏站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厲害,朱元璋帶著老夥計們來教訓那些欺負他子孫的女真人了。

某年某月某日,金陵城外,旌旗蔽日,連營數百里,女真八旗30萬大軍將金陵城圍了個水洩不通。

城內不甘示弱,城頭密密麻麻站滿了明軍士兵,弓箭手躲在垛牆後面,刀斧手手持盾牌,傲立於城牆之上。

城牆下面,密密麻麻的是明軍騎兵,騎兵後面還有大量的步兵。

明軍安靜的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到,空氣中溢滿了殺氣。

三聲炮響過後,八旗兵開始攻城。

一架又一架的雲梯被扶上城牆,又被推倒,弓矢遮蔽了天空。

戰事緊張到空氣都要炸裂。

八旗兵只是比城內明軍多了5萬,要想圍住鐵桶一般的金陵城,簡直做春秋大夢。

八旗的主力集中在正門一側,偏門的兵力相對薄弱很多。

又是一聲炮響,西側的一扇城門打開,明軍鐵騎衝殺出來,為首大將徐達,軍神一般的存在,威壓八旗兵。

西側的圍堵很快被衝破,明軍飛快的殺向正門集結。

正門一聲炮響,常遇春從城門殺出,常無敵銳不可當,率軍捲進攻城部隊。

就在正門被常遇春攪得一團亂的時候,徐達的大軍殺到,兩軍合力,其勢更壯。

很快,八旗兵便開始潰退。

30萬八旗兵想擊敗25萬守城明軍,簡直是開玩笑。

寫的生澀,見笑了,望海涵。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沒給努爾哈赤打出粑粑來算他們拉的乾淨!努爾哈赤打朱元璋,怎麼想的?連袁大炮都整不了,還能跟朱元璋叫板!大明王朝要不是內憂外患,天災人禍折騰那麼多年,有大清什麼事?稍微懂點歷史的人都知道什麼結果。


人生百曉


朱元璋會贏。

大明開國時軍隊的戰鬥力可不是明朝末年可比的,朱元璋的統帥能力也不是崇禎可比的,更不用說徐達常遇春這些名將了。



先看數量,30萬精銳八旗軍對25萬久經戰場的明軍,兵力上差五萬,差距不是很大,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例比比皆是。



其次看質量,八旗軍以騎兵為主,前期戰鬥力很強,特別是在大規模平原野戰上更是步兵的剋星。明軍是從戰火中走出來的,先後與元軍、張士誠、陳友諒大戰,留下來的都是精銳,戰鬥力不弱於八旗。



再看場地,這是一場攻城戰,騎兵的優勢會降得很低,騎兵只能步行攻城。明軍守城戰做的特別好,洪都保衛戰中,朱元璋的侄子坐鎮孤城抵禦住陳友諒六十幾萬大軍,堅守85天之久,最終迫使陳友諒撤退。南京城比洪都更高更堅固,守將也更是厲害,堅守絕對沒問題。



最後看結果,八旗久攻不下南京,肯定糧草不濟,士兵疲乏,只能撤退。如果明軍放棄守城,直接跟八旗決戰,那結果就不好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