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肝膽,健脾胃,為全年健康打基礎


2020年2月19日12:56:53

雨水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雨水 | 調肝膽,健脾胃,為全年健康打基礎


中醫認為雨水節氣之後,隨著降雨有所增多,寒溼之邪最易困著脾臟。同時溼邪留戀,難以去除,故雨水前後應當著重養護脾臟。春季養脾的重點首先在於調暢肝臟,保持肝氣調和順暢,同時少食生冷之物,以顧護脾胃陽氣。


少酸增甘


雨水 | 調肝膽,健脾胃,為全年健康打基礎

《千金方》記載:“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中醫認為肝主生髮,故春季肝氣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所以春季要疏肝,疏肝的目的在於健脾。脾為後天之本,是人健康長壽的基礎。《素問》中說:“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鹹先入腎。”因此雨水時節,應少吃酸味,適量增加甘味,以養脾臟之氣。

中醫所說的甘味,不僅指食物的口感有點甜,更在於補脾胃的作用,山藥和大棗就是不錯的選擇。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經常吃山藥或大棗,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如果將大棗、山藥、大米、小米一起煮粥,不僅可以預防胃炎、胃潰瘍的復發,還可以減少患流感等傳染病的幾率,非常適合春天食用。


下厚上薄


雨水 | 調肝膽,健脾胃,為全年健康打基礎

雨水時節不僅表明雨水增多,還表示氣溫升高,此時人們容易減少衣物。但降雨容易引起氣溫的驟變,尤其是對老人和小孩的健康充滿威脅,因此,要重視預防“倒春寒”。

此時就需“春捂”,重點“捂”頭頸與雙腳,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寒多自下而起,傳統養生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因為人體下身的血液循環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


心情愉悅


雨水 | 調肝膽,健脾胃,為全年健康打基礎

春季要意志生髮,保持精神愉悅,胸懷開暢,以應春日養生之道,切忌孤坐獨臥,情志沉悶憂慮。

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間,每天刷到各種各樣的消息,很容易因此出現焦慮、恐懼、不安等心理。所以我們應該做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控制自己每天接受相關消息的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順應自然界來調整自己的身心,做好防護,少出門、不出門,同時在家裡也要鍛鍊身體,使陽氣得以升發,擺脫春困。

雨水時節,大地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生息,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春暖花開,相信好消息也會到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