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展播〡武漢生病後,我讀懂了“故鄉”

徵文展播〡武漢生病後,我讀懂了“故鄉”

徵文展播〡武漢生病後,我讀懂了“故鄉”

“我的2020札記——戰疫時期的青年思考”徵集作品

我一直以為,我是一個沒有故鄉的人。

我的戶口所在地是山西太原,我在這裡出生、長大,但我的父母都是河北人,家中時時刻刻都回響著河北口音,在這樣混合的環境下,我成為了一個糾結的矛盾體——既不會說河北方言,也不懂得山西習俗。高考前,語文課總會講到故鄉題材,老師帶領我們一同感受作者的情感時,我都無法理解,一片土地怎麼可能讓一個人魂牽夢繞?

武漢,成了我的第二故鄉

在武漢上學的三年,我不止一次和朋友們笑著說要“逃離”武漢,武漢這個大火爐,冬天冷夏天熱,“每天都不一樣”的詭異天氣,我怎麼會喜歡它!一直到1月11號放假回家前,我對這個城市,除了嫌棄就是嫌棄。

可自疫情爆發後,我第一次感到了心慌意亂。情形日益嚴峻,社區、公安局的追蹤電話不斷,我開始察覺,我與這座城市早就建立了緊密的聯繫。無論是一個個聯絡電話,還是情感牽聯,皆是如此。

這片我曾嫌棄的土地,讓我如此揪心,讓我這麼心痛。

某個深夜,我在b站看到武漢一位up主航拍的武漢現狀,滿眼盡是熟悉景象,卻空曠得讓我感到陌生和惘然。

我從沒有見過這般的光谷和漢街——視頻中空無一物,卻彷彿有萬般重負直擊心頭,讓我喘不過氣。

“第二故鄉”,我第一次對故鄉題材有所觸動,竟是經由這個詞。武漢是我的第二故鄉,那裡有我的同學師友,滿載著我的青春記憶。

征文展播〡武汉生病后,我读懂了“故乡”

見證生命的脆弱與堅強

方艙醫院的建成,讓全國人民都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洪山體育館在三個多月後,以全新的面貌和身份與人們再次相見。還記得上次見面,它還是世界軍人運動會男子籃球的場館所在地,而我還是個毛毛躁躁的學生志願者。

征文展播〡武汉生病后,我读懂了“故乡”

作為軍運會男籃場館的洪山體育館

我曾在那裡感受到全世界的熱情和友誼,頒獎典禮的時候,全場觀眾與冠軍球隊一同慶祝,喝彩聲此起彼伏,好不熱鬧。今天看來,滿眼繁華恍若隔世雲煙,使得今天的荊楚之疫更讓人神傷。

但另一方面,洪山體育館從國際賽事運動場館變成滿載著人們希望的神聖之地,見證了生命的脆弱和堅強,我欣慰它得到了精神的昇華。

我感到驕傲,正如鍾南山院士所言,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它是一個曾經爆發武昌起義、開啟辛亥革命新紀元的城市;它是一個曾團結起工人階級力量、發起京漢鐵路工人運動的城市;它是為祖國培育百萬大學生儲備人才的教育大城,是成功舉辦世界軍人運動會的九省通衢之地,是一座極具血性的城市,武漢必將取得勝利。

背後是裂痕的疼痛與奉獻

2008年汶川地震時,我只是個八歲的孩子,“眾志成城”只是個常聽到的口號,不理解其中的含義。

但在今天,武漢熟悉的天空中飛過的每一架飛機、長江大橋上穿行的每一趟列車,都滿載著救命的物資和全國同胞的希冀,讓我不禁感慨又感動。眾志成城,意味著互幫互助,曾經被援的汶川與壽光的人們雪中送炭,大卡車車頭掛著的橫幅,字字戳人,中華民族血脈相連,即使在寒冬臘月,也能沸騰得暖人心窩。

前不久,老師發來消息,我們學校也將被徵用兩座體育館和部分宿舍樓,建設成為方艙醫院,我打心底感到高興。

這是學校的榮譽和驕傲,是我們這些遠在祖國各地的學子唯一能為武漢做出的奉獻。

我很遺憾自己不是醫生,不是解放軍,甚至也不是一個普通的武漢市民,在第二故鄉遭此大難時,我只能在家中默默祈禱。

但至少在未來,我有一個機會、一個身份,去為與我血脈相連的同胞、我關心的人們、我所熱愛的土地做些什麼,可能世上最大的無奈,不是荊棘塞途,而是無能為力。

在這場大疫中,我看到了許許多多同學們,都在儘自己的綿薄之力:有的同學發揮專業特長,幫助媒體收集新聞線索,讓更多的人關注到武漢;有的同學加入到線上志願者,幫助遇到困難的武漢市民……大年初一,我們在團支書的號召下發起了自發捐款,購買醫療物資,直接捐助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希望為前線出一份力,為我們共同熱愛的武漢出一份力。和奮戰在一線的戰士們相比,我們所做的輕如牛毛。我們不能忘記,今天我們觸摸到的光明和希望,背後是裂痕的疼痛與奉獻。

我的城市生病了,但我依然愛它。春暖花開的時候,武漢,我們不見不散!

(作者為湖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7級廣告學學生)

責任編輯:小倉、申西審校:陳敏、劉曉終審:藺玉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