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期有人为屠民割地曾国藩李鸿章歌功颂德?


首先,官方层面上对这两个人物,并没有翻案。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近代史学界召开过专题会探讨了晚清重要政治人物历史地位。左宗棠因为收复新疆,获得了民族英雄的地位。曾国藩则是不好不坏两面评论。李鸿章依然是以负面评论为主。据说李鸿章后人,曾经找到过当时与会的学者,希望能够为祖先翻案,但没有获得认同。

其次,90年代以后互联网形成了一个较为特殊的民间舆论环境,在这个舆论环境当中出现了很多和官方主流观念相反的历史理念。对于这种现象要分情况来看。某些反主流的观点,确实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点出了目前主流观念当中的一些问题。但也有一些是出于各种原因而进行的。这里边就非常复杂了,各种诉求都有。其中包括政治原因,也包括个人身份立场原因,也包括经济原因。

再次,综合来看,目前官方对于曾国藩和李鸿章两个人的评价是最为符合历史本来面目的。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做事狠辣,伤害了不少无辜平民。当然太平天国运动本身的评价现在也开始逐步客观化,对于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现在也开始有了更为客观的评价。从这个角度上讲,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本身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曾国藩在借助镇压太平天国起家之后,又成为了洋务运动的早期代表人物。洋务运动虽然最后失败告终,但是对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有重要贡献,从这个角度上看,曾国藩是有功劳的。所以较为合适的评价是55开,功过参半。现在有些人吹曾国藩是近代以来最接近圣人的一个人,是当时社会上一些人拍马屁的说法,并不可信。

李鸿章总的来说功不抵过,卖国贼的帽子还是很难摘掉的。李鸿章是光绪朝中晚期,经办外交的最主要政治人物。所以这一时期的不平等条约基本上都是由李鸿章签订的。当然可以说李鸿章在国力不济的情况下,不可能完全避免签订这些协议,但也不能因此否认李鸿章无论是在外交策略还是在实际的签订过程当中都没有责任。李鸿章秉承裱糊匠的思想采用的是糊弄的方法来帮清政府延续。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李鸿章的功绩主要体现在洋务运动上。无论是兴办新式工厂,还是建立北洋水师,李鸿章还是出了不少力的。当然话又说回来,李鸿章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不是没有趁机中饱私囊。为他辩护的言论,都是站不住脚的。

最后,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应该搞一言堂,但是也在一定范围内探讨不能突破基本的道德观念约束。历史本身就是可以被进行多重角度解读的,这一点没有什么。不同的人对历史人物有不同看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只要这种看法,不突破基本的道德观念,都应该得到尊重。但是不应该鼓吹某些过于离经叛道,甚至于出于各种特殊目的而借助伪造历史资料形成的历史观念。

曾国藩不是完人。他虽然在经济方面较为克制,但是在权力和名声方面则十分贪婪。他虽然处处以圣人教导为准则,但实际做事的时候,非常的心狠手辣,并没有受到儒家仁义思想的约束。曾国藩家书和历史中真实的曾国藩的两个形象是非常矛盾的,并不一致。曾国藩家教不错,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家族子弟。这一点确实值得后人学习,但不能因此而把他当成一个圣人来鼓吹,这就突破边界了。

李鸿章本质上是晚清政治集团的重要人物,从慈禧执政后期开始就推行了,以出卖国家利益,换取政权存续的基本外交政策,李鸿章是这一政策的执行者。因此他作为卖国贼的身份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当然可以说他不是主谋,但不能因为是从犯,就不承担历史责任。有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在,是不可能给李鸿章翻案的。鼓吹李鸿章是中国晚清政治第1人,为他脱掉卖国贼帽子,就已经突破了正常的历史讨论范畴。


用户4325101516


不仅为李鸿章翻案,有的还为汪精卫翻案。自媒体的出现,给社会搭建了一个舞台,激发了人们的表演欲,有没有演技,都想在舞台上亮个相。演员有各种各样的人物,按照自己的爱好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有人喜欢扮演君子,有人喜欢扮演小人,还有人喜欢扮演丑角。不过,一定要相信,喜欢扮演君子的人还是主流。要相信观众的审美能力。


Lcg112233445566


我们小时候接受的历史教育告诉我们,腐朽的满清政府是反动派,人民的对立面,曾国藩李鸿章是刽子手,屠杀勤劳勇敢的底层百姓,残酷镇压进步的农民革命。年龄增长,阅历增加,这些观念该改一改了。并不是歌功颂德,只是给予历史人物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首先从才华和功绩看,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是乱世之能臣,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叛乱,还天下太平,还开启了晚清的中兴,尤其是曾国藩带出来的一批湘军将领,都成为统帅一份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是晚清的落日余晖最后的一抹霞光。


两人还是中国最早看世界的眼睛,洋务运动的发起者,曾国藩派出中国最早的一批留美儿童,这些儿童后来都成为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重要人物,李鸿章还直接领导了洋务运动,造军舰枪支大炮,兴办现代化的教育和工业。


第二,从人品看,曾国藩一生是程朱理学的忠实践行者,平日里每天用日记记录和反省一言一行一念是否符合圣人与君子之道,在晚清腐败到极点的官场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算是一股清流,带兵打仗,严格约束湘军军纪,所以这只军队的形象口碑是广受赞誉的,战斗力也是无往不胜。至于李鸿章虽然比起老师曾国藩圆滑世故,但是从封建道德伦理的标准看,绝对是忠君爱国的贤臣。


至于被世人唾弃的几点,一是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杀戮太重,尤其是在镇压太平军叛乱中,曾国藩对俘获的太平军一律挖眼凌迟,未免过于残忍,曾国藩在这一过程深信法家观念,乱世用重典,用杀人来遏制老百姓的叛乱在萌芽中,也不为过,这是一种手段,残忍的手段才能做成伟大的功绩。李鸿章则是杀降一事被骂,苏州太平军将领集体投诚被他杀掉,以此来安定后方。

对于这一点,我只想说,乱世不能以平常的道德观念来评价,以杀止杀,实现天下太平就是最大的仁义。


还有曾国藩在处理天津教案中向洋人妥协,李鸿章签订不平等条约,这几笔账是让他们晚节不保的最大污点,身不由己,国家积弱积贫,主上昏庸软弱,作为人臣,一是尽忠职守,二是避免再起兵端,休养生息,这是他们所能做到的仁义,尽管要千夫所指,遗臭万年,也是无可奈何。


第三,抛开阶级观念看,太平天国绝非正义之师。起兵造反,让亿万人生灵涂炭,这是最大的不仁,否定传统文化,这是忘祖。之所以失败,归根结底还是自己的原因,虽然起义的初衷和理想是好的,中途上层领导人腐化沉沦,沉迷酒色和权力之争。


这样一只没有科学理念指导和丢失信仰的部队,失败是必然的,如果真的让他们得了天下,无非是另一个弱主强臣的封建王朝轮换,天下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动乱中,况且全盘否定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这跟亡国灭种有什么区别呢?

曾国藩因为立功立言立德被人称为历史上的半个圣人,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走向现代化的起点,两人为了晚清的中兴理想,一生劳碌奔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算是晚清落日余晖的最后一抹斜阳了。


柳影看历史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说个常见的事例。某人得了绝症,活不了几天了,但是在医生的努力下,多活了几年,不过最后还是去世了。那么请问,这个医生该表扬,还是该挨骂?

曾国藩李鸿章就是晚清这个绝症患者的主治医生。

在当时的情况下,满清内忧外患。如果没有曾国藩,太平天国很可能取代满清。那我们这个民族就悲催了!

而李鸿章,虽然屡战屡败,但是如果没有他的努力,八国联军早就瓜分中国了,而不仅仅只是赔款就了事。

有人吹捧左宗棠收复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确实有功于民族,当得起民族英雄,但是如果没有李鸿章竭力保住满清不被殖民,新疆保得住吗?

假设左宗棠寿命长一点,取代李鸿章,满清就能打败列强了?恐怕输得更惨吧!

不以成败论英雄,曾国藩李鸿章虽然失败了,但当得起英雄二字。



江南俗士1972


对于历史人物,尤其是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历史人物,还是应该客观的看待。清朝晚期的曾国藩和李鸿章就是这样的人物,因为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段极为特殊的历史时期,而在这个历史时期,这两位人物都算是那个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

首先,必须承认,曾国藩和李鸿章是晚清时期的“中兴之臣”,对于在鸦片战争之后被“太平天国运动”冲击的几乎是风雨飘摇的清朝统治来讲,曾国藩的作用就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样的作用不是任何等闲之人就可以达到的,至于满清这座“将倾之大厦”是否值得一扶,是另外的问题,毕竟在中国的任何一个朝代,挽救江山社稷的危亡是所有的“士大夫”的责任。同时,没有迹象表明在南京(天京)的那个太平天国比满清能有多少“实质上的进步”,当然这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他遭到诟病的核心因素(当然还有“天津教案”的处理),不可否认,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曾国藩的湘军的确是杀了不少人,肯定也包括相当数量的无辜百姓,但是,世界上又有哪个国家和那一场战争不是“殃及平民”的呢?独曾国藩“屠民”不成?这似乎显得有失厚道。

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在历史上是有定论的,无需洗白更不必歌功颂德,对曾国藩本人而言,无非是抱着“建功立业”的角度去干的这件事,所谓千秋功罪自有历史评说。但是曾国藩作为一个典型的士大夫,他在“立功,立德,立言”的实践中所做的努力和贡献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士大夫”当中可圈可点的代表人物,这一点似乎也不用刻意的“歌功颂德”。《曾文正公文集》的确是留给我们的一个文化遗产。

作为晚清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曾国藩是名副其实,尤其是自他而始的贯穿于整个晚清的“洋务运动”对于中国封建制度的冲击和最终推翻封建制度产生的极其深刻的作用应该是功不可没,这也是事实,依然无需歌功颂德。曾国藩看到了西方的先进,也看到了自己国家的不足和问题,“西学为用”的思想尽管显得不那么深刻,但是,洋务运动其实是真正的主动开始打开国门接纳先进的科学和理念的开始。

李鸿章算是曾国藩的衣钵传人,是继曾国藩之后努力尝试国家强盛的政治家之一,无论是创办北洋水师,创办新军还是引进西方技术,兴教育,办工业,无一不是冲着强国的方向去的。对于这种努力的确是需要给予足够的尊重。

晚清时期一直到民国时期,其实是我们国家的一个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救国之路的时期,同时也是西方列强对中国不断的施加压力和欺凌甚至是殖民化的时期,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包括试图改变军事力量的核心战斗力的行为,应该算做积极探索的一部分,北洋水师甲午海战负于日本,其实根源上是封建制度腐朽没落的恶果,并非“船不坚炮不利”,亚洲第一舰队上面拖着大辫子的军人是李鸿章们无法改变的,因为他自己就拖着一个大辫子。根深蹄固的封建意识下,就是德国的军校也无法改变,更何况李鸿章们了,尽管像邓世昌这样的军人们是有血性的人,值得尊重的。

一个腐朽没落的,愚昧落后的顽固不化的王朝,打了败仗割地赔款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自鸦片战争开始,这样的状况就没有过本质上的改变,割地赔款似乎一直在延续。不必幻想在那个时候会有什比李鸿章更牛的人出来“把耻辱打回去”。割地赔款的并非李鸿章本人,而是那个已经是病入膏肓的清政府。就像一个林则徐改变不了鸦片战争的失败一样,也不能强求一个李鸿章会改变甲午战争的结果。

李鸿章自称为大清的“裱糊匠”,说明他自己也知道那个看似身躯高大的大清早已是千疮百孔破烂不堪,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努力把这个大清“裱糊”的还能见人而已,对于自己的评价如此,后人有什么必要去刻意的歌功颂德或贬低抨击呢?他做了他该做的,就值得尊重。

我们对于历史的反思,不能仅仅是对某个个人的拔高或贬低,任何历史人物的作用,都不可能脱离他所处的那个历史时代,所有的历史人物都是有历史的局限性的,而我们在开创了一个新的,跨越式的时代的时候,回头看看的目的,是要真正的防止我们在思想和文化上再走老路,这对于总结历史,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是真正有意义的。


步武堂


造成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山姆集团对华舆论颠覆,美国官方所组织的有好几个以基金会形式存在的组织专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它们对华舆论颠覆的内容可以说是无所不包,从小道内幕消息到社会制度,再到杜撰、断章说史,为历史反派翻案、抺黑历史英雄、大肆攻击如“义和团”这样的典型爱国民众自发组织等等。其中为李鸿章、袁世凯翻案更是其经典之作。

而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北洋系可以说是从曾国藩到李鸿章再到袁世凯这三代经营而成的宠大政治军事势力。后来虽然北洋系是失败者,但是仍然留下了一个不小的后人群体。正是他们中有些人不遗余力地为曾、李、袁三位歌功颂德。曾国藩也就罢了,虽然在镇压太平天国的内战中沾满了鲜血,但是做为洋务运动的领军人物也确实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李鸿章和袁世凯两位也要翻案就完全是颠倒黑白!

李鸿章在日本茶山煤矿投资数百万两、其子李经芳在日本有三个洋行与倭寇大做军舰动力煤和大米贸易那怕甲午开战都照做不误;而北洋水师却在年经费400万两的情况煤弹两缺,参战时仅有半基数还基本上是廉价实心弹、因烧的劣质煤实际航速只有7节根本达不到标准航行速15节;李鸿章外甥盗卖炮弹到日本获利数十万两;因李鸿章李红芳父子在日本有重大经济利益《马关条约》谈得比《辛丑条约》损失还要巨大;李鸿章主动出卖中国东北利益勾引沙俄签订《中俄密约》并捞三百亿卢布回扣(有史料说只支付了170多万卢布);中法战争在法国战场上失利、国际上孤立仍然力主妥协签订《中法密约》、在左宗棠打赢新疆战争的同时仍然主张放弃新疆权益与沙俄、庚子事变在列强入侵时仍然认为清庭宣战是乱命拒不接受抗敌任命反与侵略者列强达成谅解成立汉奸性质的“东南互保”致使四大总督区和山东袁世凯部置身于国战之外的这一系列汉奸行为也是被迫无奈?也是裱糊和背锅?能不能要些脸?!谎言重复千次万次也变不成真理!


而正是因为袁世凯为称帝寻求列强支持才招来倭寇“21条”的讹诈,在倭寇因全中华民族的拼命反抗下才不得取消将中国当做附庸的“第五部分”,而袁世凯就马上主张接受“21条”的其它部分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史称“59国耻”。袁世凯这么一个见倭寇大举出兵朝鲜即擅离职守逃回国内的无能之辈,靠“投身维新升官又靠出卖维新升官”;庚子事变近在咫尺却拥兵坐观列强入侵;辛亥革命投机钻营靠军队和列强支持当上民国大总后马上解散国会、取蒂国民党、推翻临时约法,最后复辟称帝的窃国大盗和为私利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败类。


史可见证


分析和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从那个角度和立场很重要,不同的角度和立场会有不同的结论。

看到这其实是两个问题:

1、为什么长期有人为屠民割地曾国藩李鸿章歌功颂德?

2、那些长期歌颂曾国藩李鸿章,都是什么人?

这个问题本身已经认定了曾国藩和李鸿章是割地赔款的卖国贼,第二追问认同这些卖国行为的都是些什么人(言下之意,你不认同我,你也就是卖国贼。),这是流氓的问法。

所以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带有前提设定的,跟着它的思路走才是“爱国人士”,意见不同很可能被划到反面去。所以这个问题本身不是为了去研究历史人物,而是直接进行历史批判,但是为什么还愿意去回答这个问题?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想告诉大家,一个历史人物,去评价他和研究他的前提应该是这个人物所处的时代和历史环境,脱离这些,用一个现代的标准去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动不动就贴个标签,未免这样的分析和评价也太简单了吧。

所以第一个问题的回答,目前并没有人为曾国藩和李鸿章歌功颂德,钦佩和赞赏他们为学、为人的历史研究者到不少。

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就是为了消费大众朴素的爱国情怀,并不是为了去真正学习和研究历史和历史人物。

从现代的角度和立场看,曾国藩李鸿章的确参与和主导了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割地赔款。

但是你可能从来没有问过自己,假设清代历史上没有曾国藩和李鸿章这两个人,会不会还有王国藩和赵鸿章去签订这个条约?

第二个问题回答,因为没有歌功颂德,这只是你认为的,关于赞赏和钦佩曾国藩、李鸿章为人、为学的这些人,不管从那个角度讲,都比提这个问题的人更加的尊重历史和了解历史,起码更有常识。

所以,常识很简单,真正要明白很难,需要脑子。这个问题的提问者,你比较缺。


关中熊叔


谢谢提问!曾李二人于私为师生,于公为清臣,施政用权理念一脉相承,并为延续清廷命运居功至伟,一直有人为他们歌功颂德,只是实事求是的一面之说,同时也没有掩盖他们的屠民割地之过之罪。

二人都满腹经伦,国学深笃,又洞察时事,与时俱进。军事上创湘、淮军,平叛剿匪;实业上创立工业;外交上兴办洋务,面对列强,据理力争,尽力降低损失;忠于朝廷,虽为汉臣,却忧其君,尽管政见与君有时不合,但总以大局为重,尽量维护当朝权威;终身不搞分裂,更未谋反,总之作为中兴大臣,他们对得起朝廷,也为民族独立、经济振兴做了不少好事。

同时,他们也有屠民割地之过甚至是罪行,奉命镇压太平剿匪平叛,属愚忠,长期兴军起事,没有顾及黎明百姓的生死,属昧民;割地赔银,属外奴;总之,他们自始至终是站在劳苦大众的对面为腐败而未朽的统治阶级服务卖命的,这是历史的局限使然,也是他们个人的悲哀。


mdq660310


这个问题的设问本身有问题!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小人物对国家大局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好与坏没有人去关心或做过多评述。而有影响的大人物,特别是重要历史人物则不同,所以实事求是地客观评述历史人物尤为重要!像李鸿章这样的人物,他能成为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其必有过人之所长,也必有令人责骂之处。中国历来有“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的陋习文化,更何况李鸿章这样的人物。所以骂他、赞他都是非常正常的。对这个人物一味批判唾骂和一味褒扬赞美都是不对的,他的功与过都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做出的,历史的人和事必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决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就李鸿章本人而言,他确实做过在客观有利于国家的事,譬如洋务运动,尽管最后失败了,但对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也做了一些令人发指的事,譬如签订《马关条约》等,尽管出于迫不得已,但签字人是他,他虽不过是个执行者,但卖国罪名难逃其责。所以对历史人物与事件,必须全面地、历史地、实事求是地、客观地认真分析研究后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而不是仅凭一些支离破碎的只言片语,拍脑门去判断,去做结论,去评价,那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


拾荒堂主


两人确实是大清功臣,尤其是曾国藩组织湘军消灭了太平天国这个邪教组织,挽救了大清,迅速结束内乱,让百姓少受痛苦,爱国人士李鸿章剿灭太平天国立下汗马功劳,组建水师,重组战舰,与各国保持友好关系,有目共睹!幸好有曾国藩消灭了以洪秀全为首的邪教组织,如果让太平天国成功,那中国就是一个神教国家,那是十分可怕的事情!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都是著名的爱国功臣!都是力主抗俄,反对俄国盘踞新疆,在这些爱国人士的鼓动下,最终大清皇帝同意收复新疆,160万平方公里领土得以保存!

曾国藩,李鸿章爱国不容否定,消灭了太平天国,结束内乱,恢复正常生产,使百姓得以喘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