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筆下的俠義青年,因涉世未深,害的史進飽嘗疾苦

序言:史進,水滸傳中施耐庵筆下的一位俠義青年,在古往今來的900年間,史進的文學形象引起了很多讀者的共鳴,年少輕狂,揮金如土,夢想仗劍走天涯等等。明朝學者李卓吾與金聖嘆,均對史進給予了不低的評價,稱其是個好漢。縱觀全書,作者用了大量的筆墨,來豐富史進的人物塑造:<strong>一個青年懷著成為俠客的夢想,踏上了浪跡江湖的人生路,從此經歷了種種酸甜苦辣,揮金如土時的豪放,囊中羞澀時的無奈,被人欺騙時的憤怒,面對兄弟時的敞亮。

史進的出現除了為魯智深做鋪墊之外,更多則是在向世人闡述著“好人易當,江湖難混,處世需要玲瓏心”。

施耐庵筆下的俠義青年,因涉世未深,害的史進飽嘗疾苦

新水滸史進形象

王教頭逃難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位輕狂少年

王進帶著母親逃難的過程中,途徑史家村的時候,遇到了少年時期的史進。當時王進看史進在習武的過程中有些破綻,於是熱心的指了出來,可沒想到迎接王進的,並非是對方虛心請教,反而是非常狂妄的質問、不服。

好為師患負虛名,心服應難以力爭。

只有胸中真本事,能令頑劣拜先生。

據史進口述,自己曾經也拜過七八位師傅,怎會不如王進一個人?不過隨著王教頭的一番硬核展示,最終史進折服,但同時也影射了兩個問題:

施耐庵筆下的俠義青年,因涉世未深,害的史進飽嘗疾苦

史進展露了少年不服氣的性格

史進的前七八個師傅教了些什麼?

為何史進只待王進如親人一般?

書中唯一出現的師傅便是李忠,當時正在走江湖賣藝,同時對史進的稱呼也不是徒弟,反而是兄弟。縱觀整部水滸,不難發現史進除了花錢大手大腳、義氣深重之外,居然還會逛窯子(李瑞蘭),並且還把娼妓當做故交。曾經吳用,關於古代的娼妓,評價了五個字“者扯丐漏走”,暗中諷刺了史進的天真。

史進當時只是個涉世未深的少年,因此出手闊綽、講義氣、逛窯子之類的行為作風,基本出自那幾個師傅的手筆,而傳輸給史進這些思想,為的便是自己能在史家村這段期間,撈些油水、過得舒坦點,至於真正的社會經驗與處世的道理,絲毫沒有傳授。也就導致史進養成了高傲自大、目中無人,不知天高地厚的性格。

施耐庵筆下的俠義青年,因涉世未深,害的史進飽嘗疾苦

史進正在院子中舞弄槍棒

師德:“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鄒韜奮 《經歷》:“現在這位良師已去世多年了,可是我一生不能忘記他。

隨著筆墨的延伸,也證明了前面的七八位師傅,並不是個有師德的良師。而王進的出現,卻與那幾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但傳授了史進十八般武藝,也耐心的指導了箇中精髓。在師德的薰陶下,顯然史進明白了誰真正的對自己好,奈何王進有要事在身,無法悉心的教授史進太多東西,否則斷然不會在後續的情節中跌那麼多跟頭。

施耐庵筆下的俠義青年,因涉世未深,害的史進飽嘗疾苦

王進傳授了史進十八般武藝

<strong>由此可見:青少年時期對於人的一生非常重要,尤其是行為舉止以及日常習慣,幾乎都是在這個時期內培養出來的,比如正確的樹立人生觀、價值觀等等。可史進明顯在遇到王進之前,沒能得到良好的“塑形”,具備了少年輕狂的同時,卻少了一絲辯是非的能力。

對混跡江湖充滿了渴望,卻不知江湖的險惡

在王進前去延安府,史太公又去世之後,史進徹底的“解放了”,甚至還憑藉著自身的武藝,擒拿了少華山的三寨主楊春,可謂是大出了一把風頭。然而,當朱武打出感情牌之後,史進又覺得少華山上的眾人義氣深重,乃是江湖好漢。於是在對闖蕩江湖的憧憬,以及你來我往的頻繁走動下,雙方非但沒有兵戎相見,反倒有點同氣連枝的味道。

施耐庵筆下的俠義青年,因涉世未深,害的史進飽嘗疾苦

新水滸朱武劇照

朱武道:“我們不是這條苦計,怎得性命在此?雖然救了一人,卻也難得史進為義氣上放了我們。過幾日備些禮物送去,謝他救命之恩。”

其中獲利最大的是誰?

楊春之所以會帶人攻打史家村,原因便是要對華陰縣動手,而史家村則是這條路上最大的絆腳石,尤其是史進本人。可朱武在表現出足夠的義氣之後,卻發現不費一兵一卒,居然成功的打通了與史進之間的關係,甚至以兄弟相稱。所以<strong>最大的贏家便是少華山,正是利用史進所謂的義氣,成功的將其綁上了賊船。

施耐庵筆下的俠義青年,因涉世未深,害的史進飽嘗疾苦

史進敬重朱武等人的義氣

史進為何在被李吉告密後惱羞成怒

史進在得知告發自己的人,竟然是平日時常關照的李吉後,惱羞成怒的手刃了李吉。也許史進的想法很簡單,李吉是個不知恩圖報的小人,而自己卻是個情深義重的漢子。但史進卻不曾想過,華陰縣出銀子捉拿少華山的賊人,而史進卻明目張膽的與這幫人書信往來,關係密切,在外人眼中會是一個什麼樣子的情形。<strong>做事欠缺考慮的同時,也間接的表達了史進對於人性認知的淺顯。

施耐庵筆下的俠義青年,因涉世未深,害的史進飽嘗疾苦

被李吉告密後憤怒的史進

東窗事發後史進憧憬江湖卻不願流落江湖

史進完全是自己親手葬送了祖上的家業,與少華山眾人的事情曝光後,為了避免吃官司,只能隨著眾人上山避難。在少華山上發生了三件事,分別是:<strong>朱武邀請史進落草,朱武答應幫史進重建房子,史進不願流落江湖。

  • 朱武邀請史進落草,完全是看中了史進的武藝不俗,作為少華山的軍師,朱武心中顯然具有大格局。而且史進明顯已經與自己等人綁在了一起,倘若可以三言兩語收穫一名武藝高強的頭領,絕對是賺的。
  • 至於所謂的幫助史進重新建房子,事後讓史進繼續做個良人,簡直無稽之談。一張白紙上面被人沾染了一道筆墨,白紙還能洗乾淨?奈何史進卻相信了,赤子之心顯露無疑。
  • 不過史進依舊拒絕了朱武的提議,並聲稱自己是個清白好漢,也許史進當時心裡也糾結過、嚮往過、做了很多心理鬥爭。可此等行為落在朱武等人的眼中,估計只有不屑。
施耐庵筆下的俠義青年,因涉世未深,害的史進飽嘗疾苦

新水滸王進形象

最後左右史進選擇的,很大程度來自於王進那種報效家國的理想。同時史進也確實將少華山眾人當做了兄弟,甚至於臨走的時候,還留了很多家財在山寨中。不過在後續的畫匠王義事件中,也暴露了江湖險惡的本性,雖然史進做事衝動,卻未曾有人力阻,而且倘若不是魯智深及時趕到,估計梁山聚義也就沒史進什麼事了。

揮金如土的同時,卻不知生活的艱難,最終在赤松林靠打劫生活

離開少華山的史進,開始在江湖上四處流浪,找尋師傅王進的下落。途徑渭州時,結識了尚未出家的魯智深,並在幫助金翠蓮父女的事件中,直接拿出了十兩銀子,顯露了揮金如土的本性。而旁邊那位曾經的師傅李忠,卻只拿出了2兩銀子。在魯智深說出“兄弟也不是個敞亮人”這幾個字時,史進的心中也許與哥哥產生了共鳴,畢竟此二人出身很好,並不理解底層小民生活的艱難,

施耐庵筆下的俠義青年,因涉世未深,害的史進飽嘗疾苦

只拿出2兩銀子尷尬的李忠

  • 李忠當時心裡在苦澀、無奈的同時,多少也有些悔意,因為在塑造史進的過程中,也有李忠的參與。如果當初李忠能將生活的酸甜苦辣,紛紛講給史進聽的話,也斷然不會造就史進花錢大手大腳的性格。
  • 反觀史進當時,並不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什麼,在被魯智深肯定後,反而內心會傲嬌的像只小天鵝,不知錢難賺的史進,哪裡會明白旁邊師傅的尷尬,“生活的苟且”往往只有經歷了,才會深刻的明白。
施耐庵筆下的俠義青年,因涉世未深,害的史進飽嘗疾苦

隨著劇情翻轉,筆墨的繼續延伸,年少多金的史進銀子花沒了,為了生活只能在赤松林靠打劫過日子,此時或許才逐漸的飽嘗“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的窘境。而比較戲劇性的是,史進在赤松林打劫的時候,居然遇到了餓著肚子的魯智深,兩人也算是被生活開了個“玩笑”。

史進道:“我如今只得再回少華山去,投奔朱武等三人,入了夥,且過幾時,卻再理會。”智深見說了道:“兄弟也是。”便打開包裹,取些金銀,與了史進。

施耐庵筆下的俠義青年,因涉世未深,害的史進飽嘗疾苦

史進與魯智深二人在赤松林相遇

由此不難看出,史進經歷了一番磨礪後,明顯成熟了很多。至少不再考慮所謂“面子”之類莫須有的東西,而是看清了生活,看清了現實。也正是在此時此刻,史進說出回少華山之時,才真正的明白朱武等人的不容易,才懂得了“好人易當,江湖難混”的道理。<strong>有錢的時候,豪擲千金固然痛快,沒錢之後,為了活著只能放棄面子,江湖給史進上了生動的一堂課。

單純耿直的輕信他人,差點誤了自己的性命

攻打東平府的時候,史進說自己認識城中的一個娼妓,算是自己的故交,叫做李瑞蘭,能當做內應,並且自導自演了一番攻城大計。宋江當時的反應並沒有多麼強烈,只是淡淡的應了句“最好”。而吳用在得知了此事之後,卻表現出了與宋江不一樣的情緒。

施耐庵筆下的俠義青年,因涉世未深,害的史進飽嘗疾苦

新水滸李瑞蘭形象

常言道:娼妓之家,諱‘者扯丐漏走’五個字。得便熟閒,迎新送舊,陷了多少才人。更兼水性無定,縱有恩情,也難出虔婆之手。此人今去,必然吃虧!”

史進為何會相信李瑞蘭幫他?

<strong>與吳用相比,顯然史進在關於人性的認知上,還有漫長的路要走。或許史進一直相信,自己對李瑞蘭足夠好,對方沒有任何理由傷害自己。而史進在考慮這件事的時候,想法應該也很簡單:第一、自己經常照顧李瑞蘭生意,算是有過深交的朋友。第二、自己帶著足夠的銀子,也彰顯了滿滿的誠意。<strong>看似可笑的邏輯背後,卻影射了史進那種單純耿直,輕信他人的性格。

施耐庵筆下的俠義青年,因涉世未深,害的史進飽嘗疾苦

史進被娼妓李瑞蘭出賣

經歷了李瑞蘭這件事之後,史進才算真正的在“人生路”上邁出了一大步。或許在面對官兵抓捕時,史進眼中露出的是不解、驚慌、難以置信等等各種情緒,但是在獄中面對官府的用刑逼問,史進硬抗的同時,又何嘗不是對自己當初想法的嘲笑,因此史進在被救出之後,手刃李瑞蘭一家的過程,不單單是洩憤,也是心境的一種成長。

施耐庵筆下的俠義青年,因涉世未深,害的史進飽嘗疾苦

梁山眾人救史進

結局

縱觀史進的一生,貌似一直在追求成為好漢的路上奮鬥著。或許史進的行事風格,看上去有些欠缺考慮,有些使人發笑;但不可否定的是,史進的做法得到了讀者的認可。一個青澀的少年,懷著夢想踏上了未知的江湖路,經歷了多年的人生磨礪後,終於褪去了青澀,換來了成熟。也許在最後的那段時間,史進回想自己以前的種種,也會覺得可笑,但這不就是人生的成長過程麼?不經歷風雨,哪裡見得到彩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