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自私自利,马马虎虎,有什么好方法去教育?

电线人


孩子出现这些问题,都是家长教育与溺爱孩子的结果。只要家长自身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能看清自身的教育错误和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不在溺爱孩子。

另外,在孩子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上要严格按照孩子自身的身心发展发展规律和自我能力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帮助,尽可能力所能及让孩子多参与家庭事物,凡事多让孩子独立自主,家长不要插手或者代办。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性,强化自信心和感恩的意识和爱的责任。只要家长与孩子能够做到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关注新教育


多年来我心中一直收藏着一个故事,当我看到你提到的“小孩自私自利,马马虎虎"怎么去教育的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将这个故事与你,与所有的家长分享,希望能给家有儿女的爸妈们一点启示。

2010年也就10年前的国庆节我们带着儿子去云南旅游,国庆的第二天我们到达向往已经很久的丽江古城,丽江古城的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那地方吃的用的琳琅满目,我欣赏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而儿子眼睛盯的是各种小吃,我们在一家卖关东煮的小摊前停下,给儿子买了三四个肉丸子,丸子很大,估计10岁的儿子能消灭得了,此时来了一个4、5岁的小男孩和他的父亲,小男孩征得爸爸地同意让小摊老板装了4个大肉丸,乖巧地跟老板道谢之后接过关东煮,我们和他们游的方向是一样的,我们也就跟在他们后面,父子两的对话吸引了我,

爸爸问:“儿子,这么多的肉丸你一个人能吃得完吗?"

儿子答:“能,很好吃的。"

爸爸再说:“吃不完现在分给爸爸,这是分享,如果决定一个人吃,那就是责任。儿子,你想想。"

我看到那小男孩真的犹豫了,没有马上回答爸爸的问题,我知道这个4、5岁可爱的小男孩在思考,思考我们大部分家认为这个年龄段还不应该考虑的“责任”问题。

之后我不太在意小男孩的回答,这个爸爸的教育方式打动了我,孩子的回答已不重要。多年以后当我和我儿子谈到这件事他也记忆犹新,因为当时我们两就讨论了这个问题,"分享"和"责任"也因为那对父子的对话也一直伴着我儿子长大,也让我更新了我的教育方法。

教育是融入点点滴滴的生活当中的,实时的引导关爱,以身作则,孩子会改变的,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





蝉之羽


孩子在2岁左右就开始意识到“我”和他人的不同;这个时期,如在教养中依然处处对孩子迁就、百依百顺,则容易形成孩子的“自我中心”,忽视别人的存在,这样下去会使孩子的人格有所缺陷。长大以后,他也会只考虑自己而不知道为他人着想。所以,关于孩子自私的问题需要家长认真对待。

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从小就对孩子提出关心他人的要求。

孩子是家庭中最小的一员,家庭大成员要细心呵护小成员,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孩子在享受家庭成员对他关爱的同时,也应该像其他家庭成员一样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做到这一点,其实不难,就是给孩子定规矩,要坚持。

家长要多给孩子创设情景,鼓励孩子和他的同学邻里交朋友。

缺少群体生活的孩子,很容易丧失彼此依托、相互关照的能力。比如几个家庭联合起来搞家庭聚会,让孩子们在一起学会谦让、合作;多鼓励孩子自发地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能够学会关心他人并且会从中得到快乐。

家长要支持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孩子与他人共享所喜爱的物品。

同学之间团结互助,群策群力完成集体活动任务,是克服自私的好方式。让孩子感受为集体做事情的成就感,家长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获得成就感之后的表达,和孩子一起体会这种团结互助的快乐。

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容易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父母平时是否有爱心,如何待人接物直接影响儿童的行为。自私、狭隘,对他人漠不关心的父母,不会培养出有爱心的子女。因此,做父母的应注意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小小思维家


作为父母可以带着小孩,同时带些好吃,好玩儿的。参与一些小型娱乐活动,让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保持互动,让他懂得什么叫与人分享?来改变自私自利的性格。

小孩自私自利这很正常,这跟父母宠爱他有一定的关联。特别是一个小孩的家庭,因为长辈把什么好吃的?好玩儿的都给了他,使他有一种占有心理,同时不会把好吃好玩的,分享给小伙伴儿。

作为父母就应该懂得,去引导他。让他多参与一些,由小伙伴组成的娱乐活动。增加他们的互动,让他懂得把东西拿出来与人分享。同时也可以分享,其他小伙伴儿,给他玩的吃的。让他们有一种很好的互动,会改变小孩自私自利的性格。

其实每个小孩的性格,都非常好。就看父母如何去引导他,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小孩什么地方都在模仿,父母的一举一动。包括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小孩学习的榜样。

要想改变小孩的一些陋习,或者是一些坏毛病。首先我们做父母的,要做好一个好榜样。小孩就会纠正他们一些坏毛病和陋习。

其实每一个小孩,他们大脑是一片空白的。在这一片空白中,就看父母如何去让这片空白增加智慧,增加他的兴趣和爱好。让孩子变得一天比一天聪明起来。

以上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减出你心中的疑问。正确的教育孩子,引导孩子。才是做父母的方向和动力。祝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帆风顺。


文清哥


仔细想一想“自私自利和马马虎虎”是什么意思?我们是不是在用自己的思维给孩子贴标签。本来问题很小,但我们自己杞人忧天,最后孩子就真的成了我们口中说的那样了。

孩子为什么要自私自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安全领域,在未经允许侵入他人“地盘”,自然会遭到他人的奋起反抗。大人用自己的天然优势,强迫孩子分享,这样的分享带给孩子的是不好的反馈,所以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他觉得分享是不好的,他讨厌分享。要想让孩子学会分享,不自私自利,首先得建立分享和好的方面,比如快乐之间的联系,这样的话,孩子才愿意去分享。

再说马马虎虎,我可以理解为粗心大意的意思吗?许多的孩子都把自己做错了题归结为马虎,殊不知他们更本就没找到问题的根源。下次他们仍然会再次犯同样类型但程度不同的错。

对于一个男生,我很自豪,我从来都不会马虎,因为我对待任何事情的态度都是一样的,要做就认真做,并且做到最好。否则就不做。

马虎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态度。考试里面的小题,对应的就是生活中的小事;考试里面的大题,对应的就是生活中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事。对待生活中的小事随心所欲,漫不经心,反馈到考试上面小错就不断。要想真正改变,得从生活中的小事训练孩子端正态度啊!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


Yinjie92


小孩自私自利,马马虎虎,有什么好方法去教育?其实很简单,办法也很多。有这样的几个方法:

1.心动不如行动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这种情况出现时候,我们不要急着用空洞的语言来教育孩子。因为孩子对语言并不是十分敏感,理解。他很可能理解为别人拿走了我的东西,我不想把东西给别人。

那么此时我们家长就要付诸行动。我们家长可以互相做个游戏。例如爸爸把东西给妈妈玩,妈妈微笑的向爸爸表示感谢,并夸爸爸非常的棒,学会把把玩具给别人玩了。同时妈妈也把自己的玩具给爸爸玩。孩子看到以后会有所改变。

2.模仿培养了孩子习惯

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来自于模仿别人,例如,语言模仿,动作模仿,所以我们家长在孩子面前,可以常常玩分享游戏,让孩子体会到分享乐趣,不要直接的跟孩子说,你要学会分享。我们跟孩子说地越直接,效果越不好。

3.越小越容易养成好习惯

孩子越小很多习惯越容易养成,因为他们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我们家长需要在孩子心灵上画一幅美丽的图画。那我们家长就需要懂得一些画画的艺术。

最后,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我们的孩子有美好的明天,如果想了解更多教育问题可以关注我,谢谢。


乡村人的平淡生活


对于孩子的自私自利,家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首先,在平时家长要自己做得大度大方,不要去与他人斤斤计较,不能见不得吃一点亏,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所以在平时家长就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在与小朋友玩的时候,教会孩子与小朋友交换玩具,把自己的零食分享给自己的小朋友一起吃。

其次,在家里面,不要把好吃的总是让孩子一个人独享,把买来的好吃的食物让孩子跟家人分发,先把好吃的拿给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最后再自己吃。这样即可以让孩子养成尊敬长辈的习惯,也能让孩子养成与人分享的习惯。

对于孩子马马虎虎的问题,可以这样去改正。第一,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家长不要包办的太多。如果家长包办的太多,那么孩子就会什么也不会干,从而养成了什么事情都依靠家长的习惯,孩子没有独立性。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会马马虎虎不够认真。家长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自我锻炼的机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整理自己的书包,收拾自己的房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家长也要教给孩子一些做事情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会游刃有余,非常熟练,同时也能增加孩子做事情的自信心和兴趣感。第二,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家长尽可能的给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机会,不要在旁边的不停指导孩子,打扰孩子,要让孩子养成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能够锻炼孩子的专注力,这样,孩子就会养成认真的习惯。第三,如果孩子的专注力确实不好,家长在平常可以有意地锻炼孩子的专注力,比如可以让孩子玩一些棋类游戏,也可以让孩子做乒乓球这样的运动类游戏。

其实孩子的一些问题也反映了家长的问题,所以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要细心耐心地去培养孩子,而且家长要多陪伴孩子,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高质量的陪伴。如果孩子对家长用心了,用心地陪伴孩子了,那么孩子的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任何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铅笔头英语课堂


《父母的格局》:用大格局养出大气的孩子!要做到大格局育儿,父母要有高眼界,大视野,需要拥有四个大智慧:

读懂孩子,读懂自己;

参与并尊重孩子的选择;

耐心等待孩子成长;

对孩子放手。

然后从四方面入手:做好早期优质教育,合理构建孩子的“硬”实力,找到孩子的“软”实力,帮助孩子成为“优质人”。

格局养育背后的重点在于,父母要有大视野,要有宽广的胸襟,不要为了自己养育孩子,不要把孩子培养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而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从身边点滴的小事入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开阔孩子的眼界,让孩子拥有更精彩的未来。

有一句谚语说的非常好,“再大的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如果把父母的格局看作是这口锅,那孩子的格局就是锅里的烙饼,烙饼的大小完全取决于锅的大小。

你可以问问自己,你养育孩子到底是为了谁?如果是为了你自己,那孩子最后拥有的只有你;如果是为了孩子的未来,那孩子在将来会更多地关注他自己;如果你是为了更大的理想养育孩子,那孩子才有可能站在世界的舞台上。

大格局育儿的理念相当于一根定海神针,能帮助你“以不变应万变”,破解育儿路上的种种难题。

大格局育儿,意味着父母要有开阔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见识和眼界,用肩膀托起孩子,让他们看得更远;意味着父母要有宽广的胸怀,豁达大度,让孩子的心中能容下天地;还意味着父母要有博大的情怀,让孩子拥有远大的抱负。





厚德载物需要25德


孩子的自私与独享有关,特别是独生子女,生活中较少与自己同龄的小朋友相处,长辈们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给他。所以,孩子就对一些东西的占有欲很强,从而表现出自私自利。

改正孩子孩子的自私自利行为,父母可以多带领孩子接触同龄的小朋友,与小朋友一起玩耍,交换玩具,培养孩子与人分享、与人合作的习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要敢于管教孩子,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减少自私心的产生。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坚决拒绝,杜绝孩子滋生骄纵自私的性格。

如果孩子的专注能力不强、注意力不灵敏,就容易粗心、马虎。改善孩子的马虎,可以从培养孩子有责任、细心、认真的习惯入手。当孩子做事做不好时,让孩子重做,让他自己承受马虎带来的后果。当孩子不粗心的时候,鼓励孩子,让他感受做事细心的好处。


才智宝贝学堂


第一 、做好榜样。在生活中与人接触的时候,为人处世,说话做事不自私自利、马马虎虎能感化孩子。

第二、不娇纵孩子。孩子放了错,不能觉得他是个孩子就算了算了吧,要及时的告诉他错在哪里了,比如自私自利、马马虎虎。告诉他知错能改才是个好孩子。

第三、给他改正的时间,不能要求他一天就改了,只要越来越好就行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