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清华大学70%-80%的高考状元都去了经管学院”?他们的结果怎么样?

灵智学君


提问者所指的“有人说”是指的清华大学原校长,现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吧?施一公教授作为清华毕业的高材生,同时回国后又在清华工作,它对清华的现状和未来是有很深刻的认识的。我认为他所说的“清华大学80%的高考状元都去了经管学院”可信度毋庸置疑。

谈起清华,就得谈北大以及一批我国的顶尖高校,他们的高考的优秀生源有很大比例都去了经管学院。管理学在清华、在北大、在整个中国都很热,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一件事情,施一公教授的感慨。

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

这句话不知道出自何人之口,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在以前一般穷人的孩子偏向于清华大学,而经管学院所学专业与经济有关,毕业生毕业后很容易跟大公司签订合同,速成效率高,很容易拿到高工资。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经济管理学专业都是我国说一说二的专业。因此多数高考状元选择这一专业。

2018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水平薪资,清华大学的薪资排在第一位。

我国高校毕业生工资水平最高的专业,理工类和医学类位于榜单,却不见经济类和管理类。

对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毕业的学生,有些校友成为了政府官员,有些校友成为了作家,有些校友成为了企业家和公司高管,而有些校友则碌碌无为。

对于我国的优质生源大部分都进入经管学院,正如施一公教授所说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接受“就业引导教育”。堂堂清华大学,都要引导学生去就业,都让学生脑子里时时刻刻有一根弦叫就业,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研究型大学从来不以就业为导向,从来不该在大学里谈就业。就业只是一个出口,大学办好了自然会就业,怎么能以就业为目的来办大学。就业是一个经济问题,中国经济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提供多少就业,跟大学没有直接关系。


大学教育谈讯人


这是对于个人完全正确的选择……现在这个社会大环境,谁拿科技人员当葱啊?……

本来专业科技人员独享的职称,已经扩散到了谁都可以享用了……各种职称已经臭了街,这种大量掺水实际上就是矮化专业科技人员的措施……

既然谁都可以成为“高级工程师”……那何必非得要求清华的毕业生这样做呢?……

这个大环境,从个人发展看,还就是搞科学性价比最低……干点什么都比当科研人员滋润……何况经济学也不简单,也是有相当高的科学成分……经济学本身一点不水


手机用户60669424220


社会引导的问题,有点可惜,可是很无奈,不仅是清华北大,像我们一个农业类大学,每次转专业的时候,一大批人(各学院的尖子生)挣着往经管学院转,农业类专业根本就没人主动来,大部分靠调剂生,不过对我个人来讲,优秀的人都走了,农业领域的竞争力会很小,我这种智商不够的人也可以混得不错,但是就整个国家战略来讲,这些基础研究如果不是最聪明的人去干,投入产出比肯定会打折扣,金融行业那么热,有什么办法,做基础研究,大部分人既辛苦待遇并不好,压力还大,前几天好像又有一个40岁的博士猝死了


用户67859948497


招生负责人罪过


手机用深喉


因为大家都想当大老板呀!既聪明,又进入到国内最高档的经济管理学习中心,谁都会想象应该出精英!虽然没看见这类人到了社会的结果!但我想绝不会发愁钱的问题!他们很有可能都进入大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证监机构的高级管理部门从事智囊的工作!我们不需要操心!


京都老客41118


因为经济管理还是要优等生才行,难学,要求高,有的学生学的中途都会放弃转学院么


心态50248


清北学生跑国外60-70%都不回来!这是什么问题!花了那么多教育经费!那可是纳税人的钱⋯


手机用户5782263515


多赚点钱买房结婚生子有问题么


佐罗风


可是没培养出在世界范围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

同学们都执着于挣钱了?


331010


不用想,他们经济收入不会低了,个人在社会上上混的也不错。但是他些绝顶聪明又勤奋的人,没有参与到国家一的科研和建设之中,还是挺可惜的。主要是国家的政策引导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