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感染科醫生的“戰疫”日常


——記鄄城縣人民醫院感染科副主任張福群

一位感染科醫生的“戰疫”日常

張福群為病患做檢查

2月5日清晨,被“疫情”籠罩下的鄄城一片寧靜,而此時,鄄城縣人民醫院感染科副主任張福群已經來到了辦公室,洗手消毒、戴口罩、穿防護服……緊張忙碌的一天又要開始了。

在抗擊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鄄城縣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都成了抗擊疫情的“戰士”。作為感染科副主任張福群,自接到疫情通知後,就一直在感染科與團隊人員加班加點。從早上七點到晚上十一二點,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工作時間還要更久一些。

“新冠肺炎治療方案已經更新至第五版了,每一版出來,我們科室人員都要認真學習、領悟。”張福群說。

緊張的工作之餘,還要學習新的治療方案,這樣一來,張福群和同事們的休息時間又被壓縮一截。

張福群每天都要接觸很多不明原因發熱的病人,為了找出發熱的原因,他必須和病人面對面交流。

“從何時開始發熱?發熱時的症狀?是不是武漢返鄉人員?有沒有武漢旅行史或者接觸過從武漢回來的人……”每一個細節,張福群都不會錯過詢問,他儘可能詳細再詳細一點。一番詢問後,安排患者檢查,做下一步治療方案。此時,張福群卻忘了,如果他接觸到的發熱病人攜帶病毒,他很可能會被傳染。

“接觸發熱病人、被病人傳染,這些,作為醫務人員,我們都不會有過多的考慮,讓我們最擔心的是遇到懷疑疑似病例後如何處置?”張福群說。

每當發現高度懷疑疑似病例時,張福群的內心是糾結的。如果發現懷疑疑似病例就上報,或許他們科室的壓力就不會那麼大了,但這樣一來,勢必會浪費行政資源和醫療資源。但如果不上報,萬一是感染病例,造成的危害後果將更加不堪設想。

“每當發現一例高度懷疑疑似病例時,我們都要反覆問診,反覆查看病人的檢查資料,再結合其他醫師集體研討。”張福群說。

每到此時,張福群都會“如坐針氈”,甚至於不休不眠,眼睜睜地等到結果出來。

“我曾經接診過的患者丁先生,62歲,就診時體溫37.8度。”張福群告訴記者。

當張福群得知丁先生是從武漢歸來時,氣氛一下子緊張了起來。像丁先生這個年齡段的人是很容易被傳染的,而且他又是來自武漢。張福群一邊安撫丁先生,一邊安排給他做進一步的檢查。

“檢查結果讓我們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丁先生只是感冒引起的發熱,其他並無大礙。”張福群說。

過年時,張福群接診了12歲的發熱患者張某。張某本人是從未離開過鄄城的,但是他的哥哥是從武漢回來的。

“又是一例接觸武漢返鄉人的發熱患者,當時他的哥哥是沒有任何症狀的,但也不能排除潛伏期傳染給他人。”張福群說。

一番檢查過後,結果出來了,張某隻是普通發燒,張福群懸著的心這才被放了下來。

自疫情發生以來,張福群說他的心就像是坐上了“過山車”,說不定會遇到什麼情況,好在有驚無險。儘管如此,張福群仍然不敢有絲毫的鬆懈,心裡總是繃著一根弦。

張福群在發熱門診值班時,也會遇到一些比較恐慌的發熱患者,甚至主動要求被隔離。這時候,發熱患者的內心是比較脆弱的。張福群會先對他們進行安撫,再仔細詢問症狀,等檢查結果出來後,再結合檢查結果寬慰患者。

“現在很多患者一發熱,自己就慌了,總感覺是被感染了。現在發熱也並不可怕,但是一定要及時就醫查明發熱原因,切記不要恐慌,也不要自己亂下定義。”張福群說。

記者 焦同帥 劉永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