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与曾国藩谁的作为更大些?

黄蜂二师兄


导语:

  • 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建立者,一生最大的功业是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为大清王朝续命50年之久。
  • 李鸿章,晚清重臣,淮军建立者,洋务大臣中的代表人物,为慈禧太后稳定天下操碎了心,甲午战败后,基本成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打字机。

这两个人都是晚清非常重要的大臣,那么他们俩谁的作为更大一些呢?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两个人的涉猎范围是不同的。

01在军事上,曾国藩无疑是比李鸿章强太多了。

清王朝在建立以后,军队的掌握者基本上都是满人,就算是有汉人充当主帅,也会有大量满人在军中限制他的权力。

七年二月,国藩闻父忧,迳归。给三月假治丧,坚请终制,允开侍郎缺。林翼既定湖北,进围九江,破湖口,水师绝数年复合。载福连拔望江、东流,扬风过安庆,克铜陵泥汊,与江南军通。由是湘军水师名天下。林翼以此军创始国藩,杨、彭皆其旧部,请起国藩视师。会九江克复,石达开窜浙江,浸及福建,分股复犯江西,朝旨诏国藩出办浙江军务。---《清史稿》

所以在曾国藩之前,清王朝的任何一支军队,都不可能单纯让汉人来带兵。可是曾国藩改变了这个现状。曾国藩成为了满清第一个拥有募兵权的汉人。

当时太平天国非常猖狂,满清八旗大军先后被太平军给击溃了。在这种情况下,咸丰皇帝果断答应了曾国藩的请求,让他前往湖南招募乡勇对抗太平天国。

  1. 可是清廷一没有足够的军饷,二没有相应的驰援,曾国藩就靠着一张嘴皮子南下了。这是一件多难的事情,我们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2. 结果曾国藩果然带领出了一直强大的湘军,正是这支湘军,成为了消灭太平天国的主力。当时太平军已经攻陷南京,天下有一半都是太平天国的了。
  3. 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领导湘军彻底击垮太平军,为清王朝收复了半壁江山,对满清帝国有再造之恩。此后曾国藩自己遣散湘军,主动放弃军权,为人称颂。

李鸿章的老师是曾国藩,在曾国藩的指点下,李鸿章也回到自己的老家,训练乡勇,组建了一支淮军。可是这支淮军是比较尴尬的力量,打太平天国他们有很大功劳,但不是主力,主力是湘军。平定捻军叛乱,他们也不是主要力量,主力是左宗棠的人马。

李鸿章的军事生涯之中,总是有人比他更加优秀,一直到李鸿章组建了北洋水师以后,他有了这么一支军队,再也没人比他优秀了。结果甲午战争,这只军队全军覆没,李鸿章在政治舞台上彻底失意。

所以从军事角度来说,曾国藩的确比李鸿章要强得多。曾国藩也懂得舍得的意思,关键时刻功成身退,李鸿章却舍不得手里的权力,最终酿成大祸。

02在现代化革新上,李鸿章自然比曾国藩强。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也想要国家富强起来,所以答应大臣们的要求,搞起了洋务运动。这场运动中最重要的人当然就是李鸿章和左宗棠。

  • 李鸿章在北方兴建北洋,而左宗棠则在南方搞起了南洋。可惜左宗棠太忙了,南洋刚刚开了个头,他就跑去大西北打捻军去了,此后又收复新疆,所以南洋搞得不如北洋有起色。
  • 所谓洋务运动,其实就是学习洋人的那些先进的技术工艺,也就是实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李鸿章成为了这件事的坚定实践者。
  • 早在同治11年的时候,李鸿章就督办创立了轮船招商局。此后李鸿章借助洋务运动的春风,先后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湖北广济煤矿、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等现代化工厂企业。

他所涉猎的业务众多,基本涵盖了当时能够从西方学到的各行各业,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脚步。所以李鸿章在这方面的功劳,那是非常大的。

而曾国藩在现代化进程上的功业就没有那么大了,不过他也是开中国现代化先河之人。曾经建议清政府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第一所兵工学堂。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文安,刑部郎中。其先本许姓。鸿章,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从曾国藩游,讲求经世之学。洪秀全据金陵,侍郎吕贤基为安徽团练大臣,奏鸿章自助。咸丰三年,庐州陷,鸿章建议先取含山、巢县图规复。巡抚福济授以兵,连克二县,逾年复庐州。累功,用道员,赏花翎。久之,以将兵淮甸遭众忌,无所就,乃弃去。从国藩於江西,授福建延建邵道,仍留军。---《清史稿》

同时在文化方面,曾国藩也没有落后。他主持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并且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学生。这些创举在当时来说都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03李鸿章签订不平等条约,几乎签到了手软的地步。

李鸿章这辈子最怕被人提起的,肯定是中日甲午战争。因为这一战直接决定了中国和日本未来的命运。

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心血培养起来的北洋水师毁于一旦。他基本告别了政治舞台,不过他的任务远远没有结束。甲午战争是1894年爆发的,而李鸿章去世是在1901年。这中间7年时间里,李鸿章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数不胜数。

  1.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远赴日本,签订了著名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辽东半岛也割让给日本,此外还要培养2亿两白银给日本。
  2. 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再次签订《中日辽南条约》,这是对《马关条约》的进一步解释。因为辽东半岛的割让涉及到俄法德三国利益,日本不得不做出退让,交换辽东半岛给中国,但是清政府必须要赔偿三千万两白银给日本。
  3. 1901年,李鸿章拖着病重的身体,按照慈禧太后的意思,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著名的《辛丑条约》。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慈禧被迫逃离,一系列卖国条例听凭列强添加,李鸿章签订条约后,病重而亡。

除了这些,还有1876年的《烟台条约》,1884年的《越南条约》,1885年的《天津条约》等等三十多个条约。

复据威海卫、刘公岛,夺我兵舰,海军覆丧殆尽。於是议者交咎鸿章,褫其职,以王文韶代督直隶,命鸿章往日本议和。二十一年二月,抵马关,与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陆奥宗光议,多要挟。鸿章遇刺伤面,创甚,而言论自若,气不少衰。日皇遣使慰问谢罪,卒以此结约解兵。会订条款十二,割台湾畀之,日本悉交还侵地。七月,回京,入阁办事。---《清史稿》

作为当时清政府挑大梁的重臣,李鸿章签订不平等条约的频率实在是太高了。尤其是甲午战争那一次,那些钱,足以改变日后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可惜。

总结:全民都要努力,我们才能富强。

李鸿章和曾国藩当然都是优秀的人才,他们能够在他们的时代里,成为响当当的风云人物,其实本身就充满着传奇色彩。

不过李鸿章后期的表现有些差强人意,他实在是带不动这么大的一个帝国。不过换当时的谁上,又能做得比他更好呢?显然是没有的。

我们现在看那些欧洲的贵族们,他们哪个不是光鲜亮丽,一个个跟你讲究礼仪法律,可是当年八国联军进来的时候,没有人跟你讲礼仪,更没有人跟你谈法律,他们手里有枪,他们就是强权。

这些贵族的家里,肯定都藏着我们圆明园里的宝贝,是哪儿来的呢?是他们的祖先,从我们这儿烧杀抢掠夺走的。

一个民族的复兴,光靠一两个名臣,是很难做到的。必须要整个民族的人全都努力奋斗,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在你的岗位上做到最优秀,你就是这个民族未来的希望。


江湖小晓生


李鸿章与曾国藩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李鸿章与曾国藩到底谁的作为更大一些呢?应该说在中国的晚清时期,李鸿章与曾国藩都是不可或缺的。曾国藩是平定了清政府的内乱,李鸿章是抵御了清政府所面临的外患,并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从历史发展的潮流上讲,李鸿章的作为更大些,从中国近代化的方面说,还是李鸿章的作为更大些。然而,如果没有曾国藩平定了晚清的内乱,那么也就没有所谓的李鸿章的近代化。李鸿章与曾国藩都是封建传统官僚,但曾国藩身上的传统因素多一些,而李鸿章身上的近代化因素多一些。相比于曾国藩,李鸿章更有担当一些。所以,东方俾斯麦做事多些,作为也更大些。

我对中国近代史上的曾国藩与李鸿章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从社会的稳定性上讲,曾国藩是平定了内乱,而李鸿章则是抵御了外患。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曾国藩和李鸿章共同稳定了中国的发展局势。

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内忧外患就越发的严重。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了持续了13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虽然这次运动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但也的确对中国南方这个经济中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果清政府内部不稳定,那么是没有向西方学习的条件的。而且,如果内忧长期不平静,外患也会变得越发的剧烈。

曾国藩平定了太平天国,虽然有一定的反动性质,但毫无疑问却稳定了晚清的社会局势。有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才有了李鸿章近代化的前提。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其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虽然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北洋舰队最终在甲午中战争中全军覆没,但李鸿章毕竟维持了东南沿海的局势不再持续恶化。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中国的东南沿海会如何?中国的外患程度会如何?

李鸿章与曾国藩是平定晚清社会内忧外患的擎天双柱,如果少了其中任何一人,那么清政府早就垮塌了,那么中国会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与掠夺。

第二,从近代化的方面讲,李鸿章领导了洋务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军事的近代化和教育的近代化。曾国藩虽然也赞成洋务运动,但领导全局的毕竟是李鸿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终于认识到了与西方列强的差距,终于决定以较为平等的心态向西方学习。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多年的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成为了洋务运动的领袖。在主导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大大地推动了中国重工业的发展。事实上,此一时期也是整个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发展重工业最好的一个时期。

无论是江南制造总局还是轮船招商局,无论是福州船政局还是开平煤矿,无论是北洋舰队还是南洋舰队,无论是派遣留学生,还是建立京师同文馆,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鸦片战争后,中国发展的方向在哪里?在资本主义近代化。李鸿章的杰出之处就在于他以地主阶级的身份发展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机器大工业。

在近代化的过程中,曾国藩主导中国政局的时间短,而李鸿章主导中国政局的时间长。主导中国政局时间长的李鸿章的作为显然要比主导中国政局与时间等人的动作方案的作为要大一些。

第三,从国事的担当上讲,李鸿章显然比曾国藩有更大的担当。不能说曾国藩没有近代化的因素,只是说李鸿章身上近代化的因素更多一些。

说到曾国藩,我们更多的是想到《曾国藩家书》,说到李鸿章,我们更多的是想到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在李鸿章主政中国期间,中国的确丧失了大量的利益。然而,客观的讲,其责任不能李鸿章一个人来负,李鸿章其实是背的黑锅比较多。毕竟,最大的责任要权力最大的人来负。

在李鸿章与外国侵略者交流的过程中,其本身的近代化因素是越来越多的。一个近代化的李鸿章的作用明显大于一个传统的曾国藩作用。虽然李鸿章签订了许多的不平等条约,但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过程,也是一个维持国家运转的过程。在利用外患的局势下,能够维持国家的运转就不错了。

曾国藩当然也是近代化的一个人,但其近代化的过程短,其近代化的因素少;阿里风筝的经过了长期的近代化,其身上近代化的因素更多一些。近代化的因素更多一些意味着更先进一些。

总之,无论从维持国家的稳定,还是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或者是从对国事的担当的方面讲,李鸿章比曾国藩更胜一筹,李鸿章比曾国藩的作为更大一些。最终,我们看的是李鸿章与曾国藩相比,谁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更大一些?!推动中国向着近代化发展更领先一步的人就是作为更大一些的人。东方俾斯麦的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曾国藩做人,李鸿章做事;中国当时做事比做人重要。


历史纬度


李鸿章是晚清时代举足轻重的元老重臣,他的一举一动甚至能够影响到晚清政局的走向,更因其眼界开阔思想上也不保守,对推进洋务运动的发展居功至伟,因此才会在历史上显得比曾国藩更有名气。

不过曾国藩和李鸿章一样,都是依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用起义军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戴,才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无限欢心,也因此才得以位列清廷中枢大臣的行列。

然而这两个人的主要功绩,并不是他们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的表现,而是推动了使清朝缓慢地走向近代化的洋务运动!而在那个统治阶级依然抱残守缺不思进取,妄想着维护其“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情况下,曾、李能够力排众议,努力争取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开启了缓慢变革的新时代,当然都是功不可没的!

至于曾、李谁的作为和贡献更大?应该说还是李鸿章。因为李鸿章不仅致力于发展实业,而且还争取到了发展海军的机会!从而使清朝这个因循守旧的农业帝国,也逐步拥有了一支较为强大的海军力量!

我们不能因为清朝耗费巨资,从欧洲买回来的北洋水师,在1894年的清日甲午海战中输了个精光,就去否认李鸿章致力于发展海军加强海防的历史性贡献。如果从这一点来看,李鸿章的作为应该比曾国藩更大!


北疆同心


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建立者,一生最大的功业是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为大清王朝续命50年之久。

李鸿章,晚清重臣,淮军建立者,洋务大臣中的代表人物,为慈禧太后稳定天下操碎了心,甲午战败后,基本成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打字机。

这两个人都是晚清非常重要的大臣,那么他们俩谁的作为更大一些呢?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两个人的涉猎范围是不同的。

01在军事上,曾国藩无疑是比李鸿章强太多了。

清王朝在建立以后,军队的掌握者基本上都是满人,就算是有汉人充当主帅,也会有大量满人在军中限制他的权力。

七年二月,国藩闻父忧,迳归。给三月假治丧,坚请终制,允开侍郎缺。林翼既定湖北,进围九江,破湖口,水师绝数年复合。载福连拔望江、东流,扬风过安庆,克铜陵泥汊,与江南军通。由是湘军水师名天下。林翼以此军创始国藩,杨、彭皆其旧部,请起国藩视师。会九江克复,石达开窜浙江,浸及福建,分股复犯江西,朝旨诏国藩出办浙江军务。---《清史稿》

所以在曾国藩之前,清王朝的任何一支军队,都不可能单纯让汉人来带兵。可是曾国藩改变了这个现状。曾国藩成为了满清第一个拥有募兵权的汉人。

当时太平天国非常猖狂,满清八旗大军先后被太平军给击溃了。在这种情况下,咸丰皇帝果断答应了曾国藩的请求,让他前往湖南招募乡勇对抗太平天国。

可是清廷一没有足够的军饷,二没有相应的驰援,曾国藩就靠着一张嘴皮子南下了。这是一件多难的事情,我们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结果曾国藩果然带领出了一直强大的湘军,正是这支湘军,成为了消灭太平天国的主力。当时太平军已经攻陷南京,天下有一半都是太平天国的了。

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领导湘军彻底击垮太平军,为清王朝收复了半壁江山,对满清帝国有再造之恩。此后曾国藩自己遣散湘军,主动放弃军权,为人称颂。

李鸿章的老师是曾国藩,在曾国藩的指点下,李鸿章也回到自己的老家,训练乡勇,组建了一支淮军。可是这支淮军是比较尴尬的力量,打太平天国他们有很大功劳,但不是主力,主力是湘军。平定捻军叛乱,他们也不是主要力量,主力是左宗棠的人马。

李鸿章的军事生涯之中,总是有人比他更加优秀,一直到李鸿章组建了北洋水师以后,他有了这么一支军队,再也没人比他优秀了。结果甲午战争,这只军队全军覆没,李鸿章在政治舞台上彻底失意。

所以从军事角度来说,曾国藩的确比李鸿章要强得多。曾国藩也懂得舍得的意思,关键时刻功成身退,李鸿章却舍不得手里的权力,最终酿成大祸。

02在现代化革新上,李鸿章自然比曾国藩强。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也想要国家富强起来,所以答应大臣们的要求,搞起了洋务运动。这场运动中最重要的人当然就是李鸿章和左宗棠。

李鸿章在北方兴建北洋,而左宗棠则在南方搞起了南洋。可惜左宗棠太忙了,南洋刚刚开了个头,他就跑去大西北打捻军去了,此后又收复新疆,所以南洋搞得不如北洋有起色。

所谓洋务运动,其实就是学习洋人的那些先进的技术工艺,也就是实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李鸿章成为了这件事的坚定实践者。

早在同治11年的时候,李鸿章就督办创立了轮船招商局。此后李鸿章借助洋务运动的春风,先后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湖北广济煤矿、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等现代化工厂企业。

他所涉猎的业务众多,基本涵盖了当时能够从西方学到的各行各业,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脚步。所以李鸿章在这方面的功劳,那是非常大的。

而曾国藩在现代化进程上的功业就没有那么大了,不过他也是开中国现代化先河之人。曾经建议清政府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第一所兵工学堂。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文安,刑部郎中。其先本许姓。鸿章,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从曾国藩游,讲求经世之学。洪秀全据金陵,侍郎吕贤基为安徽团练大臣,奏鸿章自助。咸丰三年,庐州陷,鸿章建议先取含山、巢县图规复。巡抚福济授以兵,连克二县,逾年复庐州。累功,用道员,赏花翎。久之,以将兵淮甸遭众忌,无所就,乃弃去。从国藩於江西,授福建延建邵道,仍留军。---《清史稿》

同时在文化方面,曾国藩也没有落后。他主持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并且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学生。这些创举在当时来说都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03李鸿章签订不平等条约,几乎签到了手软的地步。

李鸿章这辈子最怕被人提起的,肯定是中日甲午战争。因为这一战直接决定了中国和日本未来的命运。

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心血培养起来的北洋水师毁于一旦。他基本告别了政治舞台,不过他的任务远远没有结束。甲午战争是1894年爆发的,而李鸿章去世是在1901年。这中间7年时间里,李鸿章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数不胜数。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远赴日本,签订了著名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辽东半岛也割让给日本,此外还要培养2亿两白银给日本。

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再次签订《中日辽南条约》,这是对《马关条约》的进一步解释。因为辽东半岛的割让涉及到俄法德三国利益,日本不得不做出退让,交换辽东半岛给中国,但是清政府必须要赔偿三千万两白银给日本。

1901年,李鸿章拖着病重的身体,按照慈禧太后的意思,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著名的《辛丑条约》。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慈禧被迫逃离,一系列卖国条例听凭列强添加,李鸿章签订条约后,病重而亡。

除了这些,还有1876年的《烟台条约》,1884年的《越南条约》,1885年的《天津条约》等等三十多个条约。

复据威海卫、刘公岛,夺我兵舰,海军覆丧殆尽。於是议者交咎鸿章,褫其职,以王文韶代督直隶,命鸿章往日本议和。二十一年二月,抵马关,与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陆奥宗光议,多要挟。鸿章遇刺伤面,创甚,而言论自若,气不少衰。日皇遣使慰问谢罪,卒以此结约解兵。会订条款十二,割台湾畀之,日本悉交还侵地。七月,回京,入阁办事。---《清史稿》

作为当时清政府挑大梁的重臣,李鸿章签订不平等条约的频率实在是太高了。尤其是甲午战争那一次,那些钱,足以改变日后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可惜。

总结:全民都要努力,我们才能富强。

李鸿章和曾国藩当然都是优秀的人才,他们能够在他们的时代里,成为响当当的风云人物,其实本身就充满着传奇色彩。

不过李鸿章后期的表现有些差强人意,他实在是带不动这么大的一个帝国。不过换当时的谁上,又能做得比他更好呢?显然是没有的。

我们现在看那些欧洲的贵族们,他们哪个不是光鲜亮丽,一个个跟你讲究礼仪法律,可是当年八国联军进来的时候,没有人跟你讲礼仪,更没有人跟你谈法律,他们手里有枪,他们就是强权。

这些贵族的家里,肯定都藏着我们圆明园里的宝贝,是哪儿来的呢?是他们的祖先,从我们这儿烧杀抢掠夺走的。

一个民族的复兴,光靠一两个名臣,是很难做到的。必须要整个民族的人全都努力奋斗,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在你的岗位上做到最优秀,你就是这个民族未来的希望。


眾人皆酉星我独酉卒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李鸿章作为曾国藩的高足自然作为大些!也是毁誉参半的最有争议的人物。
晚年李鸿章


曾国藩是清朝镇压太平军的刽子手,他标榜“克己复礼”那一套对外侵者毫无作用,在外交方面毫无建树,尤其天津教案屈辱外交受到国内各界一致谴责,1866年因为围剿捻军不力被撤免钦差大臣职务,由李鸿章接任。
曾国藩剧照

李鸿章早年跟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军,后自立门户成立淮军,利用洋枪队镇压太平军,诱降成功拿下苏州,又因为天津教案接替曾国藩,在位期间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但同时又是洋务运动的发起人,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倡导者。


曾国藩蜡像

李鸿章被称为“卖国贼”,他不过是清廷的前台小丑,但是他的“痞子外交”,也为弱国争取到一丝生存的空间,他面对列强能妥协就妥协,能利用就利用,以夷制夷。
李鸿章谈判剧照


黄蜂二师兄


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是是清朝的中兴名臣但是有先有后,曾国藩是李鸿章的老师 主要功绩是建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但是在洋务运动开始之初,曾国藩就去世了,而后李鸿章进入清政府的统治中心,开始洋务运动,建立北洋水师,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就仕途上李鸿章胜过曾国藩,但是作为上,我认为不如,在后期的曾国藩家书,以及为人处世的准则引起许多人的膜拜和学习,而李鸿章毁誉参半。在李鸿章在年轻时很瞧不起曾国藩。但是,在晚年,也引以为豪的说,我的老师


很棒的小彬彬


曾国藩在历史上的成就就是平叛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如果没有这场农民起义,也就不会有曾国藩后来的成就。挽救清王朝,使他成为清王朝的最大功臣。

说到底,曾国藩是大清帝国后期后院起火的灭火者。仅此而已。

大清的最终灭亡是历史的规律,不前进不进步终将会被时代淘汰。几个这样的曾国藩也拯救不了颓废的帝国。

李鸿章是清晚期真心实干的改革者。但是他不是最后的决策者。他不会像日本明治天皇那样举国的焕然一新,说白了他只不过是大清帝国的臣子。他努力推动这个腐朽的帝国离世界的文明更进一步。

在他努力推动了晚清的人民接触什么是现代化,什么是西方文明?这也推近了晚期朝近代化的距离更近一步。

如果历史上没有曾国藩,或许有其他武将也能做到这样平叛,也或者农民起义还需要持续几年才能结束战乱。说到底天平天国从根本是注定会失败。它的失败是从内部矛盾以及制度本身所决定。但是如果没有李鸿章这样的改革者。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就很难说了。

总得来说曾国藩是晚清的功臣,当只是治标,李鸿章本可以起到治本的作用,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完成最后的目标,一场甲午海战结束了这样的梦想。


有趣灵魂的故事


李鸿章与曾国藩都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其中曾国藩是排在第一位的,实现了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功业,被称为是晚清的圣人。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也是最有出息的一个,是晚清的四大名臣之一,被称为李中堂。他创办了现代化的海军、创办轮船招商局、派人出国学习考察,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中国近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认为,从他们两位的功劳来看,是否不分伯仲。但我想说的是,因为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不管怎样都是曾国藩调教出来的。因此我认为曾国藩的作为要大于李鸿章。

  1--- 组建湘军,打败太平天国,挽救大清于危难之中。

  清朝末年,发生了洪秀全以拜上帝教为名发动兵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运动并在全国各地开花,先后打下了清朝的一般疆域,并在南京建立了天平天国政权,形成了与晚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眼看晚清政府就要被推翻,此时曾国藩组建了地方军-湘军。湘军的组建展开了地方地主武装绞杀太平天国起义的开始,湘军向后攻克了南昌、安庆、最后攻克了天平天国的南京政权,挽救了晚清政府。仅此一项功劳,足以让曾国藩名垂青史。

2--- 用人举贤,功不可没。

世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曾门弟子,人才辈出,先后有李鸿章、左宗棠、胡雪岩等,这些人都出自曾门,并先后担任封疆大吏,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举足轻重的人物。

3--- 家风淳朴,重视教育。

曾门家风一直严格,不但是对曾门后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影响了后世人。同时他创办近代教育,湖南的近代教育就是从曾国藩时代开始的,这些都奠定了湖南人思想开明,勇于冒险担当、坚韧等品格。





阳明弹历史



曾国藩和李鸿章两师徒,一个文治、一个武功,都是大清续命的灵丹妙药,关键时刻的救命稻草。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时,如秋风扫落叶,风卷残云般,大清江南半壁江山就被太平天国给拿下了。

少了这些富庶之地,眼看着太平天国就要上演朱元璋当年驱除鞑奴、光复中华的盛况,大清一贯寄以厚望的八旗军却成了花架子,根本无法抵抗太平军势如破竹的攻势。



这个时候,清朝朝野都没有想到,曾国藩这样一个腐儒酸丁,带着他的地方团练成为了大清的救命稻草,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

对于大清来说,关键时刻,曾国藩的重要性可以用中流砥柱、救命恩人来形容。

在武功上,李鸿章没有建立下曾国藩这么大的功勋。但是慈禧当政的那些年里,内忧外患,很多都是靠李鸿章去摆平。曾有国外对李鸿章的评价是:“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



洋务运动,兴建海军都是李鸿章一手促成并亲自领导实施。每当慈禧太后在外交上惹了祸都是李鸿章出面去摆平。以至于国际外交,人家根本不认那些满清王爷,只认李鸿章一人,所以李鸿章成了各种丧权辱国条约的代言人,其实不是李鸿章想屈辱签约,实在是朝廷不争气。

两相比较,曾国藩建立的功业更显赫,但是李鸿章对末期的清朝更重要,以至于李鸿章去世,慈禧太后都悲痛不已,因为没有李鸿章的清朝,她这个家当的都没有底。



曾国藩对大清的存亡具有关键作用,主要作用体现于军事上;但是李鸿章对清朝续命起着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政治上。


谢金澎


个人见解,李鸿章和曾国藩都是晚清四大名臣

'之一,李鸿章更是曾国藩的学生,但是就近代史而言,曾国藩是开拓者,李鸿章是执行者,两人都是方眼看世界的人物,在他们二人的指导下,洋务运动才平稳的开下去,曾国藩的主要作为就是建立了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的起义,而李鸿章作为是代表清国签定不平等条约,包括建立北洋水师等等,首先从代表清国签定不平等条约来看,李鸿章绝对是当时的清朝举足轻重的人物,再从建立北洋水师来看,李鸿章也是第一时间看到了海军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就此两点来看,李鸿章的作为绝对要比曾国藩的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