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別讓"老年病"纏上年輕的你

非傳染性疾病,主要包括糖尿病、腫瘤、心血管疾病等。早在多年前,此類疾病就已經顯示出年輕化的趨勢。當前除此類疾病外,骨質疏鬆、椎間盤突出等病症,也已在年輕人群中漸漸擴張著自己的"勢力範圍"。

您聽說過非傳染性疾病麼?非傳染性疾病是當前世界人口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據瞭解,每年全球約有3600萬人死於非傳染性疾病,佔總死亡率的63%,其中有1400萬人因非傳染性疾病死於70歲前。

非傳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diseases),簡稱NCD,主要包括糖尿病、腫瘤、心血管疾病等。早在多年前,NCD類疾病就已經顯示出年輕化的趨勢。當前除NCD類疾病外,骨質疏鬆、椎間盤突出等病症,也已在年輕人群中漸漸擴張著自己的"勢力範圍"。

心腦血管疾病越來越年輕了

您肯定對心腦血管疾病不陌生,但您是否能準確地知道什麼是心腦血管疾病,這類疾病有哪些常見的病症。您也許聽身邊有人說過誰這麼年輕就血脂高了,誰家孩子胖得血壓都高了。其實心腦血管疾病就是由高脂血症、血液黏稠、高血壓等這些常見的病症引發的。

"心腦血管疾病就是心臟血管和腦血管的疾病統稱,泛指由於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所導致的心臟、大腦及全身組織發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有調查數據顯示,發現最年輕的心梗患者剛剛三十出頭,這一年齡還在被不斷刷新。在我國一些大中城市,三四十歲的患者已成為高血壓和高血脂症的"主流"人群。

此刻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別讓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發佈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3》指出,"我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為2.9億""每10秒鐘1人死於心血管病。"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3》認為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中,超重與肥胖、體力活動不足、不合理膳食、代謝綜合徵與生活方式有著極為直接的關係。

最近國家衛生計生委組織專家編寫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簡稱《報告》)顯示,"2012年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5.2%。"與2002年"中國18歲及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相比,增長了近7%。

如果大魚大肉佔據著您每天飲食的大部分;最近您發現腰圍增加了不少、乾點活就氣喘吁吁……那您應該注意您的生活方式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使您招惹上心腦血管疾病。如果有心血管病家族史,那就更要早預防、早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此刻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別讓

不良生活方式讓糖尿病年輕化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發布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簡稱指南)中指出,在我國患病人群中,2型糖尿病佔90%以上;臨床上發現,近年來20歲以下的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顯著增加。《報告》中指出,2012年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患糖尿病患病率為9.7%。與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趨勢。

目前,很多人工作生活沒有規律、缺乏運動,經常晚睡晚起,吃垃圾食品,身體一直處於亞健康狀態,這容易使胰島素長期超負荷運作而漸失功能,從而誘發糖尿病。

糖尿病年輕化不僅與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改變等有關。《報告》指出,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社會轉型給人們帶來的工作、生活壓力對健康造成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此刻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別讓

《指南》中顯示,美國預防糖尿病計劃(DPP)研究的生活方式干預組推薦患者攝入脂肪熱量<25%的低脂飲食,如果體重減輕未達到標準,則進行熱量限制。

生活方式干預組中50%的患者體重減輕了7%,74%的患者可堅持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生活方式干預3年可使糖耐量減低進展為2型糖尿病的風險下降58%。

《指南》同時也給出了糖尿病前期患者適當的干預措施的具體目標,"使超重或肥胖者BMI達到或接近24kg/m2,或體重至少減少5%~10%;

每日飲食總熱量至少減少400千卡~500千卡;

飽和脂肪酸攝入佔總脂肪酸攝入的30%以下;中等強度體力活動,至少保持在150分鐘/周。"

頸椎病讓年輕人屢屢"中招"

此刻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別讓

頸椎病發病的年齡比較廣泛。隨著互聯網改變著人類的工作與生活,手機、電腦、平板等一系列與互聯網相關的產品的出現,低頭族比比皆是。

不良的坐姿、站姿;長時間的低頭;上班族常常坐在電腦前一動不動,遊戲一族甚至通宵保持一個姿勢。老年人中比較常見的頸椎病,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中招"。

專家提醒,低頭、伏案時間的延長,使頸椎病發病癒加年輕化。

專家介紹,頸椎病可防可治,且經過正規治療,約95%的病人都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因頸椎病的發病多源於長時間的、過度勞損積累而成,如不能徹底斷絕導致疾病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是難以根除的。

正確的觀念應該是積極鍛鍊,及時就醫,治療合理,定期複查,預防復發。治療和康復的策略應該是,充分休息是基礎,但並非一定要臥床休息,而應該多采取與工作姿勢、體位完全相反的姿勢,讓過度伸展或攣縮的肌肉充分休息。急性發作期頸部要充分制動,避免病損組織受到刺激,加重損傷;合理運動的作用是預防和康復,站如松,坐如鐘,選擇適合頸部功能鍛鍊的頸椎操、八段錦、五禽戲等。在此基礎上,可進一步做適當的慢跑、快走、游泳、打球等運動;95%的病患可首先接受正規的非手術治療,如推拿、理療、熱敷、針灸、牽引等等,並配合藥物內服外敷。少數非手術治療無效,或脊髓、神經受累嚴重,有非手術治療預後不佳的則需手術治療。

此刻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別讓

骨質疏鬆邁入中年期

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編寫的《骨質疏鬆症中國白皮書》中指出,骨質疏鬆是一種靜悄悄的流行性疾病,2002年~2005年衛生部關於骨質疏鬆症患病率的調查結果顯示,排在全國慢性病的第三位。骨質疏鬆已是威脅人類健康的殺手。

"在一份對來自多個省市的骨科醫師的問卷調查發現70.1%的醫師認為骨質疏鬆症的診斷要作骨密度檢查,53.5%的醫師認為骨質疏鬆骨折與大量飲酒、吸菸等有關。"

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鬆委員會主任委員劉忠厚教授研究"中國人群的骨量變化規律:30歲前為骨量上升期;女性30歲~50歲、男性30歲~70歲為骨代謝平衡期;之後,就進入骨量減少期。"所以在骨量上升期就要抓緊增加骨量。

此刻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別讓

在衛生部組織專家編寫的《防治骨質疏鬆知識要點》(簡稱《要點》)中指出,人的各個年齡階段都應當注重骨質疏鬆的預防,嬰幼兒和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都與骨質疏鬆的發生有密切聯繫。人體骨骼中的礦物含量在30多歲達到最高,醫學上稱之為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當於人體中的"骨礦銀行"儲備越多,到老年發生骨質疏鬆症的時間越推遲,程度也越輕。

除此以外,各種腫瘤、前列腺疾病、乾眼症等曾經屬於"老年病"範疇的疾病都有年輕化的趨勢。

《報告》指出,吸菸、過量飲酒、身體活動不足和高鹽高脂等不健康飲食是慢性病發生、發展的主要危險因素。

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刻不容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