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薪潮來了,你薪水保住了嗎

[2020年第一波降薪潮來了,你的公司還在嗎?你的薪水保住了嗎?]

2月17日,諾亞財富集團復工後向全體員工發佈了一封全員戰“疫”倡議書,宣佈在疫情期間所有員工每月有5個工作日無薪休假,同時三位董事汪靜波、殷哲、章嘉玉主動降薪為零,在金融圈引發軒然大波。無獨有偶,近日知名教育創業公司松鼠AI創始人慄浩洋也宣佈:全員3.5折工資5個月,最核心高管零工資,一月統一半折。本來夠活2年的賬上3.2億現金,如果沒收入只夠6個月,於是慄浩洋下決心做“壞人”全員降薪。疫情之下,當公司熬過了倒閉,熬過了減員,降薪成為了絕大多數的選擇。“我們公司也開始降薪了!”北京某互聯網公司員工趙晴說:“公司通知17號開始上班,並全員降薪30%,停工期只發基本工資,全年不再調薪,如果有誰不接受可以辭職”。此次疫情中,餐飲行業首當其衝,停業,休市一再延長,停堂食做外賣,損失慘重。在此危難關頭,西貝、老鄉雞、巴奴、凱瑞集團、陶陶居、樂凱撒、客語、左庭右院、四有青年、阿強家等數十個企業創始人和高層領導,也都收到了來自管理組以及一線員工自願減薪申請。不過,也有員工反感,公司管理層和人事部門利用“與公司共渡難關”的理由來強制降薪。畢竟,管理層同普通員工比起來,承受風險的能力區別很大,不能一概而論。一則員工與人事部門的對話引發激烈討論,“公司這時候需要那些不計個人得失,只拿生活費,跟公司共渡難關的人”。

降薪潮來了,你薪水保住了嗎


其實,作為公司,在發展好的時候,一般不會去給員工降薪,相反,我見到很多企業,一旦企業成長,第一件事就是給員工加薪。當企業遇到苦難的時候,雖然不是隻有強化內部成本控制才能活下去,但是這次疫情的的特殊情,讓企業扭虧為盈的方法機會沒有。

做企業,首先這次疫情造成了春節消費的超級低谷,很多行業受損,而延長春節假期則讓企業的經營計劃全部打亂。很多企業都活不下去了。復工後要想迅速盈利,實際上不太可能,只有極個別行業有機會。在外部環境無法改變的情況下,減少內部成本,就成了企業的唯一出路,甚至是活下去的唯一方法。

危急時刻,不降薪能不能活下去?企業降薪對不對?危急時刻,該不該配合企業降薪?這一定是公司和員工都在思考的問題。

至於降薪對不對?不同人的看法不一樣。

降薪潮來了,你薪水保住了嗎


對於創業者來說,自己開公司創業,雖然有可能獲益,但是一旦失敗,傾家蕩產都有可能,他自己是企業生死存亡最大的責任人;而對於員工來說,他求職就是為了找個安穩的工作合理的薪水,他不會有承擔企業成敗的責任。

所以那些願意主動降薪的,是體諒公司,值得留下的好員工;而那些公司即使死掉,也不允許降薪的員工,自私沒錯,只是他在做選擇,企業也做選擇。

大鍋有飯,小碗才能滿。有的員工,堅決不降薪,甚至覺得公司和自己無關,比如前幾天新聞中不願意上班的還要全勤工資的員工。甚至有不給錢就要勞動仲裁的,這類員工,企業也不需要留,患難見真情,危急時刻不理解的,成功時候也不配分享。而對於那些體諒公司的,企業則應該記住他們,一旦企業效益正常甚至是提升了,要把虧欠的還給他們,因為患難與共的員工,是公司最寶貴的財富。

降薪潮來了,你薪水保住了嗎


我認為,員工和企業的博弈事一直存在的,唯一的差別就是,差的關係是你死我活,不顧及對方;好的關係是彼此成長,互相謙讓互相彌補。

歡迎點贊轉發,關注我,理解現象背後的邏輯,提升認知,成為高情商的管理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