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你最鍾愛的一道美食是什麼?謝謝分享?

大日照吃貨孫向上


大家好,我是愛美食的--少爺的瓜思鄉忽從秋風起

白蜆蓴菜膾鱸羹

無論是深山鬧市,抑或彈丸之地,美食的締造總是融合了先輩的智慧,小家庭的創造力和辛勤的汗水。對美食的認可,是對這種智慧的讚歎,而美食的贈與,則是創造者對食客的真情表白。舌尖上的家鄉,從來都不貧瘠落寞,它帶著特有的情懷,是行動釀造出的美味,深沉悠遠的經得起各種風雨。

家鄉的味道真的是永遠都忘不掉的,你的家鄉在哪?從麻辣小龍蝦到醃篤鮮,從蘭州拉麵到白斬雞……最令你魂牽夢縈的“家鄉菜”都有啥?

在你記憶裡的家鄉是什麼味道?

美食是我們與一座城市的交流方式

畢竟,世界那麼大,我總想嚐嚐看

自從離開

再不見故鄉春秋

記憶裡只有夏冬

家鄉的味道像是味覺定位

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地

另一頭則永遠牽絆著

記憶深處的故鄉

如果你跟我是“膠己人”

那抹縈繞在心頭的味道,你一定忘不了!

如果要來票選普寧最具代表的小吃,大概要數到腸粉了。白花花的米漿炊成薄薄的一層,加上青菜、蘿蔔乾、肉碎、雞蛋、魷魚絲、香菇、蝦米等原料。

普寧腸粉

潮汕地區大概找不到像普寧人這麼愛吃牛肉的的城市了,而且動不動就是一場全牛宴。普寧的牛肉粿基本上都是溼炒的,幹炒的幾乎沒有,一盤炒的香噴噴的粿條上面蓋上一層牛肉和芥藍,再加上一碗牛雜牛肉丸湯,這不就是潮汕的味道嗎!

溼炒牛肉粿

對於在外的遊子來說這些就是家的味道。那些美食,傳承著一個地方經久不衰的特色,傳承著一個人對於一個地方唯一的記憶。或許這才是舌尖上的家鄉。

我的家鄉沂蒙山區,世代以煎餅為主食。據歷史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沂蒙人民就開始食用煎餅。那香噴噴的煎餅卷大蔥和極具食慾的紅燒肉,不知誘惑和征服了多少人的味蕾。吃著煎餅長大的我,對煎餅也有著深深的情結。

薄如紙張的煎餅,是世間最不可思議的食物,只有它散發出的最原始的糧食的味道。無論你捲上什麼,大蔥韭菜,辣醬鹹菜,雞蛋鹹魚,它都是一頓讓人享受的美食。捲上煎餅,到處都可以是你的餐桌,田間地頭,村頭巷口,大家邊吃邊嘮,天南地北,家長裡短,人們也常常交換煎餅的卷菜,時不時揪一小塊卷點好吃的給身邊淘氣的孩子們,笑聲在那個時代就如這煎餅一樣的淳樸。

山東煎餅

美麗南方的潯州是我的家,四季層次分明的地方。生於斯長於斯,就是這一個地方,充滿了思念,聞到了味道,帶來了喜悅。那粽子、酸糟、大扣肉、豬腳粉,還有,還有那跳躍於我舌尖上永久記憶,媽媽親手製作豆腐釀。你看,在我眼裡,媽媽每次做豆腐釀,都是在精心、味道、顏色上下功夫,加上一份耐心。一大早到菜市場,買新鮮豬肉,新鮮圓豆腐,腐竹,香菇,蔥花搬回家。媽媽提前把糯米泡水裡幾個小時,然後把豬肉剁碎,把腐竹,香菇,蔥花切小丁,再把豬肉、腐竹、香菇放油鹽醬油耗油爆炒好,然後放到泡洗乾淨的糯米里,把所有用料一起拌均勻,最後將圓豆腐輕輕掰開,把拌好的餡溫柔的塞進去,包好後直接上鍋蒸半個小時,一鍋沸騰騰外表金黃色的豆腐釀便可出爐,吃上一口,齒頰留香,是那青絲換了華髮都不會忘卻的味道。每當我每次吃上老媽親手做的豆腐釀,吞沒口中的涎一剎那,腦海裡一切都是那麼清晰,讓我清楚的看見繫上圍裙,忙碌的身影,還有那一鍋金黃色的豆腐釀透出的那一縷清香。

潯州豆腐釀

黃土高原的沃土養育了三晉大地的好風光和山西人直爽的性格,粗中有細、沉穩豪邁的三晉兒女在故鄉的土地上演繹著自己的生活、傳承著時代的飲食習慣。山西人最善發掘食材的新做法,再配上獨特的名字,會讓食客對菜品充滿了好奇。栲栳栳、貓耳朵、擦個鬥、蘸片子、推窩窩、搓魚魚、碗禿等等,這些單看名字根本不知道是什麼的食物成了山西面食的一大特色,而流行於晉中地區的撥爛子就是粗糧細作、讓外地人懵圈的一道極受歡迎的家常主食。

山西撥爛子

讓我最為懷念幼時的美食就是餈粑了,餈粑和柳州著名小吃露水湯圓類似。吃餈粑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煮著吃、蒸著吃、煎著吃等等,其中最過癮的就是烤著吃了。冬天的平南又溼又冷,一家人經常圍在火爐邊烤火取暖,其樂融融。硬邦邦的餈粑用叉子固定,放在火上烤,烤餈粑時火不能太大,以免把外皮烤焦,烤的時間又不能太短,因為裡面還是硬的,要慢慢地烤,不停地翻,不能太急,等到餈粑腫脹得像個包子時就烤熟了,咬一口餈粑,那真是外焦裡嫩,讓人百吃不膩。家鄉這些樸實無華的特色美食,在寒冷的冬日裡,溫暖填飽過兒時空虛的胃。故鄉的滋味,總在舌尖縈繞,百轉千回,鮮活如昔,無法淡去。

柳州烤餈粑

八〇年高考後我到臨沂求學,在跟中學老師辭行的時候,他說:“臨沂的肉糊塗很有名,味道很好,不妨一嘗。”他說的“肉糊塗”,就是“糝”,一種當地人非常喜歡的早餐小吃。

糝是用雞、牛肉、薏仁、大麥等為原料,配以姜、胡椒等辛料,熬而為粥,香、辣、麻、燙,具有肥而不膩,醇厚雋永的特點。據說最初由元朝大都一對回民夫婦帶到臨沂,設攤售賣,當時叫“肉糊塗”,明代方稱為“糝”。《臨沂縣誌》記載,糝是明朝末年臨沂人創造的,幾經演變改進,逐步形成獨具一格的沂州名吃。

臨沂糝

家鄉的味道真的是我們永遠都忘不掉的。家鄉的美食不僅是一種美食感官享受,瀰漫在其中那濃郁的美味兒,家鄉情懷彷彿一碗心靈雞湯,讓身在外地的人們從心底品咂出難以忘懷的情感。不說了,藥妹兒擦口水去了!


榆木腦袋


老媽燒的一手好菜,而我從小到大最鍾愛的一道菜就是她做的紅燒肉。老媽的紅燒肉是我兒時最深刻的味蕾記憶,甜鹹互補、肥瘦相宜、不柴不膩,至今仍是我家家庭聚會最期待的一道菜。

作為美食愛好者,作為紅燒肉的鐵粉,後來的我想盡辦法打聽大廚們的做法,慢慢的也有了自己的特色,儘管怎麼樣都比不上老媽的手法,但也算是拿得出手了。

其實,這道菜用的都是家常食材、平常調料,能不能做好,關鍵看經驗、看火候、看細節。做到100分不容易,90分還是可以的。我相信,只要按照我的做法一步步來,成功就在不遠處。

具體做法如下:

所需的食材

帶皮五花肉

所需的調料

料酒、姜、蔥、八角、花椒、冰糖、香葉、小茴香、幹辣椒、香菜、生抽、老抽、鹽、食用油。

方法步驟

1.取600克五花肉,清水泡不少於2小時,去除血水。

2.將五花肉的皮擦乾,鐵鍋大火燒熱,五花肉放入鍋中,皮朝下反覆摩擦,直至肉片焦黃。

3.將肉放入水盆中,用鋼絲球清洗乾淨,切成小塊備用。

4.鍋中加適量清水,加入1勺料酒、2片生薑,將肉塊倒入水中,不蓋鍋蓋,大火燒開後再煮2分鐘,撇去浮沫,撈出肉塊瀝乾備用。

5.將一大塊姜拍鬆散、蔥白切4、5段,取1顆八角、20粒花椒、5塊冰糖、1片香葉放在盤中備用。

6.取鍋中倒入少量食用油,將盤中姜、蔥、八角、花椒、冰糖、香葉一齊加入鍋中,小火炸出香味,倒入五花肉,改大火稍加翻炒,從鍋邊淋入2勺料酒,翻炒幾下,再加入3勺生抽、1勺老抽,繼續翻炒出香味,加開水至沒過肉塊,放入兩根香菜、兩個幹辣椒、一小撮小茴香,蓋上鍋蓋轉小火燉50分鐘。

7.50分鐘後,挑出蔥段、八角、香葉等香料,加入適量鹽,開大火翻炒收汁,關火後蓋上鍋蓋燜20分鐘後即可食用。

小貼士

  1. 將肉皮燒成焦黃,一是為了清除不乾淨的豬毛,二是為了去除豬皮的腥味。

  2. 轉小火燉肉期間,要15分鐘左右晃動一下鐵鍋,如果有必要需要稍加翻動,防止糊鍋底;同時,也要關注肉湯的多少,如果太少就需要加適量開水。

  3. 如果燉肉期間需翻動,要在之前挑出香菜,以免爛在鍋裡。

我是大勝,關注我,分享更多美食,體驗多彩生活!


大勝家的小廚房


作為一個地道的北方人,鍾愛的美食麵食居多,包子餃子麵條烙餅真是百吃不厭。




這個餅是媽媽給我烙的從老家拿到現在居住的城市。


雖然我和弟弟從小並不挑食,但是媽媽還是極盡可能的給我們變換花樣,印象最深的就是春節時候的雜燴菜。 各種豐富的食材過年肉,白菜,肉丸子,丸子餅子(肉湯澱粉粉條做的一種食物),毛頭丸子,喜歡還可以放海帶豆腐,燜子,燉上一鍋,那味道真是美!


我這裡沒有雜燴菜的圖片了,這張是年肉燴白菜。肉是村子裡殺的年豬,白菜是院子裡自己種的


下圖就是丸子餅子,用韭菜來配味道也很絕,丸子餅子QQ彈彈的口感真是贊極了,丸子餅子也是我們本地宴席上一道主要食材。 現在的運輸真的很發達,我們一個內陸城市,天上飛的海里遊的也應有盡有了,偶爾也會買些高級的食材打打牙祭,但最愛的還是家鄉的這口!


老妍兒0


一種農村叫安樂菜的,是我從小到大吃過的最難忘的一道菜!

諸位你們可知道什麼叫安樂菜嗎?也許你吃過?但是究竟叫什麼菜你可能叫不上名子,只有從農村過來的年近五十歲左右的人,方可曉得這種菜的來處和做法,

這是一種生長農村的田埂和荒地上,叫馬齒莧,夏天長的最旺盛的一種植物,也叫馬踏菜,就是馬來回踩踏也死不掉的一種植物。生命力極強。這是我小時候,我媽常拿來做的一道菜。

那時候生活水平不高,農村蔬菜,果子種類不多,夏天裡我們家種些辣椒、茄子、韭菜、冬瓜、南瓜之類,天天吃這些東西,真叫吃傷吃夠,為些母親每年夏天到田埂上挑些馬齒莧回來,放在鍋裡烀熟,然後灘開冷卻再用草灰揉一揉,放在太陽底下,暴曬三五天,收起,平時裡改善口味常吃它,一般放在節日裡吃,做法是:把它洗淨和五花肉一塊兒燉,二個小時後,揭開鍋蓋,一陣濃郁的帶馬齒莧香味和肉香味兒僕鼻而來,令我們饞得口水都淌了下來,這是我們從小到大吃得最難忘的一道菜,母親告訴我們這道菜叫安樂菜,她還常說:吃了馬齒莧,到老無病恙。平日子很少吃到這到菜,只有到節日裡吃得比較多,因為它叫安樂菜嗎?也就是圖個平安和快樂的意思,節日裡吃了這道菜,很具有象徵意義了。


隨著我們長大,自己也成家立業,拖兒帶女了,母親教給我們這道安樂菜做法,也繼承了下來,我在夏天裡到農村裡常採集馬齒莧,烀好用草灰揉一揉,放在太陽底下曝曬,在冬天裡洗好和五花肉一起燉,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是我們最難忘的菜了。

安樂菜是我從小到大吃過的最難忘的一道菜了,另外馬齒莧還有一種做法:用鍋幹焙熟,拌蒜泥,精鹽,具有清熱解毒,治拉肚子有特效,所以馬齒莧在農村做菜,有各種吃法,有病治病,無病防病,深受農村人喜愛!


我是合肥寶迅,安樂菜是我從小到大吃過的最難忘的一道菜了,你們那裡有什麼從小到大吃過的最難忘的一道菜,是什麼?說出來我們也聽聽!


合肥寶迅


我出生在東北農村的一戶普通人家,父母靠種地養活我們兄弟姐妹五個,雖然家庭生活困難點,但一家人也其樂融融,我小時候最愛吃的是媽媽烙的雞蛋餅,因為當時家庭困難,記得我九歲時,媽媽為了省雞蛋,又想讓我們五個孩子吃飽,就烙雞蛋餅當菜給我們做著吃,我還記得媽媽經常用,四個雞蛋,一碗白麵,一棵大蔥,切成蔥末,適量的鹽,適量的水攪勻化成麵糊,鍋中放入少許油,把麵糊放入鍋中慢慢烙熟,再切成均勻的小塊,再出鍋裝盤讓我們當菜吃,非常的香。等到我十二歲那年,我又喜歡吃媽媽冬天用大鍋做的白菜燉土豆,酸菜燉土豆,鍋邊還貼上一圈玉米麵大餅子,夏天用大鍋燉茄子或燉豆角,轉圈也貼上一圈玉米麵大餅子,每次我放學,媽媽掀開鍋的時候,鍋中撲出來的菜香和大餅子的香味,我特別愛聞,可現在我怎麼做也做不出媽媽的味道了!在我十七歲那年,我上吉林老叔老嬸家吃飯,記得老嬸當時為了招待我們,做了滿滿一桌菜,其中一道糖醋鯉魚酸甜可口我特別愛吃,直到現在我也經常做這道菜,但也吃不出老嬸做出的味道來了。


超越美食


首先我是農民,70後,已經五十有找了。從小到現在也沒感受過什麼叫美食,我食的都是家常菜,很普通。

水豆腐我覺得就是從小到現在都喜歡食的吧,記憶裡小時候也不是每個月能食到,但過年過節或下雨天(連續幾天)就有水豆腐食的。

由於是農民,家裡一般都種黃豆的。當想食豆腐時就自己做(那個年代沒有豆腐賣的),浸(泡)黃豆,一般得浸三個鍾,然後洗磨石開始磨豆漿,一個人推拉磨一個人放黃豆,想食豆腐是很費時的。

豆漿磨好就倒進一個豆腐袋裡(麵粉袋),加水不停的壓榨,現在叫漿楂分離。

將豆漿放煲裡煮滾(開),煮豆漿時同步做石膏,石膏磨成粉茉,將石膏粉用少許豆漿慢慢洗,砂去掉。將煮滾的豆漿倒到洗石膏的桶裡,再找一個桶番倒一次(讓石膏充分和在豆漿裡),然後靜止一個鐘就成了豆腐腦了,找豆腐布,豆腐格將豆腐腦放到豆腐格里滴乾水就成豆腐了。

當時的豆腐做法簡單好味,家裡都種有塊(九)菜的,洗淨切碎加點花生米加鹽,加油(豬油)拌勻,

燒鑊放豬油,放豆腐稍微煎一下就放水,放九菜滾二十分鐘,然後放點生粉加水,加生抽收汁就做好了。豆腐熱食最好,好食飯

當然現在豆腐我每個月還會食一次左右,但市面上買的不是石膏水豆腐,沒有豆香。我有個賢惠的妻子,想食就自己做的。但現在做法也多樣了,配合豆腐的配菜也很多

聞說豆腐天天食也不是很好,所以我現在一個月都是食一次左右,懷念這個味


腸粉大輝


其實對於我來說,從小到大我的口味都在變化。在我還是個小孩的時候,我特別挑食,有的時候家長會拿著飯碗跟在我的屁股後,我自然是又瘦又小,也記不得當時喜歡吃什麼了,唯一記得的是每次發燒感冒時,我姥姥給我做的雪裡紅炒肉沫,再配上一碗大米粥,吃完睡一覺,起來就好的差不多了。

再大一些,上小學吧,和同齡的孩子在一起玩,大家都喜歡吃辣條,那個吃的多了,飯就更吃不下去了,所以我那個時候是弱不禁風。

上了初中以後,我開始吃的多了,我還記得學校午飯的時候會特別準備蓋澆飯,就是一個鐵盤子,底下一層飯,上面有三個菜,分別是土豆絲,燒茄子,胡蘿蔔雞丁,對於從小挑食的我來說,不知為什麼會食指大動,最有意思的是蓋澆飯是限量的,所以每次上午最後一節課下課的時候,我和同班的幾個同學都會奔跑在去往食堂的路上。也沒白吃,那陣子長得很快,也算是對我玩了命跑的一種回報吧。

等到上高中的時候,學校的食堂確實是慘不忍睹……所以對於美食的回憶只能是在家裡了,可能是學習累,長身體或者其他什麼吧,那個階段我對肉的渴望讓我現在都感到驚訝,舉個例子吧,我一頓可以自己吃一隻燒雞,一大碗飯,一大碗骨頭湯。涮火鍋的時候別的不吃先吃兩斤肉。每次吃完都感到特別的滿足,可能那個時候,美食對於我來說是一肚子的肉吧。到高中畢業,吃成了一個快到180斤的胖子。

上了大學,一切都不一樣了,我開始有了體能訓練,剛開始跑3公里,現在跑5公里。作為一個180斤的胖子,我該何去何從啊!只能控制飲食了,所以吃的也少了,大一大二的時候我還會吃豬肉,現在連豬肉吃的都少了,吃肉的話也是雞肉和牛肉,一個人一輩子吃多少都是有定數的吧,多吃少吃都會在以後找出來。但我還是喜歡吃我家樓下不遠的一家火鍋店,坐在銅鍋前,飢腸轆轆,看著不斷向上竄的水蒸氣,等水沸騰了,馬上往鍋裡下肉,涮了幾下後,由紅色變成了淺褐色,夾起蘸上滿滿的麻醬料,放到口中,慢慢咀嚼感受著手切羊肉獨特的厚實口感,醬汁和羊肉鮮美的味道順著舌頭蔓延到你的大腦深處,一股暖流湧向你的胃,好舒服,我可以吃一大盤!

其次就是去吃燒烤了,叫上室友,點牛羊肉什麼的,再加上一盤蜆子,幾個生蠔,喝點啤酒,吹吹牛,聊聊有趣的事,時不時蹦出個國家大事,再說說誰的緋聞。幾個空酒瓶,桌子上散亂的籤子,斜倒在椅子上的人和空氣中瀰漫的醉意。

即將畢業了,我可能被分配到大江南北,或許我會愛上那個地方的美食,但我忘不掉的是我生活在我家鄉的點滴,不管是小時候的雪裡紅肉沫還是初中的蓋澆飯還是火鍋,這都是我的回憶,想起這些食物,就會陷入曾經的美好,嘴角也會不經意的上揚。那些人,那些事,都是財富,飲食的文化,每個人的體會不同,但那都是故鄉的味道,僅僅一口也能讓人陷入回憶的渦流,唇齒間,其實是我們回不去的童年和青春。





張浩vlog


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北方人,總逃不過對面食的熱愛。從小到大也吃了不少的麵食,直到我吃到了一個卷饃,至今讓我欲罷不能。

那就是許昌學院小吃街上的梁三卷饃

筋餅包裹著爽口的黃瓜絲,在鍋裡一直咕嚕咕嚕煮著的豆筋和豆芽,截然不同的口感再配上誘人的芝麻醬,簡直讓人慾罷不能。

於是乎我也跳進了卷饃的世界了,在家鄉鄢陵也終於有了梁三卷饃,再也不深夜跑幾十里路去吃啦。有幸的都可以嘗一下啊!





梁三卷饃鄢陵總店


小時候街上經常擺著賣油條、油餅的,一看見就想吃,吵著要爸爸買,爸爸偶爾會買給我們吃,我們可高興了。因為是油炸食品,吃多了會上火,所以小時候爸爸不會經常買給我們吃,偶爾吃就覺得這油餅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

現在長大了也很喜歡吃油餅,但是也不常吃,主要是為了健康,所以從小到大最鍾愛的美食是福建油餅。



凌若曦苑


從小到大我最鍾愛的美食就是中國傳統節日必吃的餃子

小時候爸媽每週都要包餃子吃

我小時候最盼週日啦

因為可以吃到愛吃的餃子

東北的酸菜餃子

春天的韭菜餃子

白菜餃子

小時候最不愛吃芹菜了

即使芹菜包餃子也不愛吃

現在我卻非常喜歡吃芹菜

咋吃都愛吃了

真是一個時段一個樣啊

現在我也沒事兒愛包餃子吃

我女兒不愛吃餃子的

我頓頓吃都喜歡^O^

只要是餃子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