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興趣班難堅持?這些“粉碎性”觀點,或許能給家長一些啟發

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其實都很忙,相信已經上了幼兒園的小朋友家長們就盤算著讓他們多學點什麼。撇去幼小銜接課程的功利之嫌,許多家長希望孩子從小能培養一些興趣。

那麼問題來了,學什麼合適呢?是鋼琴、繪畫、舞蹈,還是演講、主持、書法?該怎樣發掘孩子的興趣和天賦為他選擇興趣班?三分鐘熱度以後要怎麼持續保持熱情呢?

於是,家長們先行一步做了許多功課,聽了很多披荊斬棘過來者的經驗分享。下面這些流行的觀點你是不是感到耳熟?它們真的能幫助你的孩子嗎?父母最好三思而後行。

孩子上興趣班難堅持?這些“粉碎性”觀點,或許能給家長一些啟發

“我們在選擇報班的時候都是徵詢了孩子的興趣才決定的!”

現在的家長往往都很貼心民主,在報班前會和孩子反覆商量看如何選擇才合孩子心意,避免強制被動接受,或是為了實現家長心願而去學習的那種不情願。這當然很好。

不過,我們也不應該忽略一點,即所謂“興趣是可以培養的”。

其實有很多時候,擁有天賦並在幼年就顯現出明顯傾向性的孩子還是少數,大部分孩子在幼兒階段還處在懵懵懂懂的階段,對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會充滿好奇心,讓他們說出自己的興趣點在哪裡倒未必是正解,此時,就看家長如何引導。

有些孩子會鮮明地說出自己的興趣,其實也不外乎家長自己生活中的偏好對孩子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或是曾經接觸過某些美妙的瞬間,心裡產生了共鳴,並暗暗以此為目標。

所以,給孩子創設一個你們想進行引導的氛圍,慢慢領進門,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當然要注意方法,營造出不著痕跡的模樣,最終讓孩子在自己發現的過程中找到興趣所在。

孩子上興趣班難堅持?這些“粉碎性”觀點,或許能給家長一些啟發

“只要孩子有興趣,我們一定給他創造最好的條件!”

父母願意為孩子無私地付出,是愛使然。

只要孩子開口,父母都想把最好的送上。學習也是如此,只要孩子感興趣的,父母必定全力以赴,請最好的老師、買最好的教具、讀最高端的課程……但如此極致也不見得是必要的。

有時候,興趣也是需要來點“飢餓營銷法”的。

飢餓時一旦太快飽食,飢餓感瞬間得到滿足,反而容易失去食物在未吃與第一口之間那最美好的口感,甚至引起消化不良。

愛讀書的孩子,每天規定只能讀幾個章節,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愛聽音樂的孩子,約定每次只聽一個名家的曲子,按時間或國籍慢慢集成系列。不給足百分百滿足感的“欲擒故縱”,是激發更強烈求知慾的好方法。當然,這是比較考驗家長們演技的,把風箏線拽好了以便收放自如。

孩子上興趣班難堅持?這些“粉碎性”觀點,或許能給家長一些啟發

“既然學了就要堅持到底!”

我們往往用“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來告誡孩子學藝之路漫漫,所以很多家長在學習伊始就做好了陪讀數載的心理準備,於是孩子只要上了“這條賊船”,就不再是一個人的戰鬥。

特別是遇到孩子有瓶頸的時候,一定會想方設法強勢闖關,攻堅克難。

在學藝的同時收穫堅持的品質固然可貴,但更重要的是孩子精力有限,其實沒有必要把每一項興趣都固定為不可放棄的選項。

在學習之初,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一個有的放矢的規劃,哪些興趣屬於長期項目,必須堅持,哪些屬於短平快、點到即止。那些玩票的興趣,並不會動搖長期項目的地位,相反作為輔助更能讓孩子隨性投入。

蜻蜓點水雖然也許只是一個入門,但孩子在幼時廣闊的涉獵會帶來身體記憶,等成年後一旦再次因為喜好而重拾,絕對也是事半功倍的,加速度或許超過多年苦練。

孩子上興趣班難堅持?這些“粉碎性”觀點,或許能給家長一些啟發

“多加鼓勵:你的進步很大!”

很多父母會用“你真棒”“你的進步很大”“你好聰明”這樣的話來表揚和鼓勵孩子,而孩子也很享受這個瞬間。

可有時候為什麼明明家長稱讚有加,老師卻還是批評,這麼雙重標準把孩子弄得摸不著北,久而久之,反而覺得在家長空洞的鼓勵面前更加挫敗,喪失學習的動力。

當然,鼓勵是必要的,但怎麼表達是門學問。

有一個故事說,北歐有戶人家的訪客見主人的兒子活潑可愛,忍不住誇讚起他的外貌,卻被主人要求向孩子道歉,原因是孩子的外貌是天生所致,並非後天努力所得,所以根本不值得表揚。這個例子提醒我們,表揚的點是很重要的。

我們應該儘量避免空洞的稱讚,而具體到某一點,比如某個動作特別到位,節奏感控制得很好,或是佈局特別平衡……如果沒有特別的描述,至少可以強調他努力練習的勁頭令人感到驕傲!

孩子上興趣班難堅持?這些“粉碎性”觀點,或許能給家長一些啟發

“上課只有那麼一小會兒,回家必須每天刻苦練習才行!”

一般興趣班一週一次或者一週兩次,每次課上老師都是稍作鞏固就教新知識點了,課後的練習才是重點。

琴棋書畫、舞蹈、體育等等,差不多都是需要在家裡下功夫的,不然回課的時候就會立馬露怯。

但是一開始充滿熱情的興趣,常常會在日積月累的練習中消磨殆盡,等到上課的時候,往往沒有了激情,在應該和老師高能互動的時候反而提不起勁兒了。所以,可以和孩子有一些突破性的小小約定,比如連續努力兩週,獲得一張“自由活動”金卡,他可以在之後某天想自由安排的時候使用,讓孩子體驗一把自己的時間自己做主的感覺。

這樣他對於平日的練習會更加有積極性,而對休息的時間也會格外珍惜!

孩子上興趣班難堅持?這些“粉碎性”觀點,或許能給家長一些啟發

“老師是專業的,要多跟老師溝通!”

很多家長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學習的這個興趣課程並不是自己擅長的,甚至是全然陌生的領域。

一開始或許還抱有正好和孩子一起學習的熱情,但慢慢就演變成了旁觀的督導,隨著孩子學習的領域越來越專業,一旦有技藝方面的問題,父母就完全插不上話,只能讓孩子多去和老師交流。

當然,向老師求教是萬全之策,但親子之間的溝通也是非常必要的。

父母如果可以藉此機會和孩子共同探討,想必雖然不一定能真正解惑,但起碼保留了良好的溝通渠道,孩子甚至更樂意將尋找到的正解反饋給父母,當一次小老師過過癮。所以,不妨及時自我充電,至少在理解層面和孩子有話可聊,或是多開發一些豐富的學習資源一同欣賞和分享,讓學習的過程變成你們親子關係升級的階梯。

孩子上興趣班難堅持?這些“粉碎性”觀點,或許能給家長一些啟發

以上這些“粉碎性”觀點,無非想表達這樣一個心願——包裹在“興趣”二字背後的,應該是家長在寬容和愛的氛圍中,時刻根據孩子的狀態及時調整溝通策略,所有的理論或經驗之談都不應該成為綁住孩子天性的桎梏,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充滿靈性的個體,興趣則是他們成長路上的催化劑,惟願不忘初心。

感謝您的閱讀,請您把文章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幫助大家獲得更多更好的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