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徽因:岁月从不败美人,万古人间四月天

「1」林徽因:岁月从不败美人,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出身名门,却从小饱尝人情冷暖,外表文弱,却内心坚强,为了理想敢于以命相搏。在她的一生中,徐志摩用诗人的生命来爱她,梁思成用熨贴的温柔呵护她,金岳霖用克制的深情守护她。而她却用理智和智慧,平衡了感情与生活,活得通透洒脱,成为人间永久的四月天。

1904年6月10日,伴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诞生在了古老的杭州。从此,这座山温水柔、烟雨朦胧的老城,又平添了些许风姿妩媚。

她的童年是灰色调的,她常常坐在门口的石墩上,看着那堵高高的灰白墙发呆,墙的那边,是父亲和弟弟们的欢声笑语。

在与常年在外的父亲的信件往来中,她的才华渐渐被父亲所认可,1920年,父亲决定在去欧洲演讲时带上林徽因,帮她开阔胸怀和眼界。

父亲忙碌之时,她便敞开心灵,任凭丁尼生、霍普金斯、勃朗宁、萧伯纳的文学作品的滋润。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着这位纤纤少女。

1921年9月,林徽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伦敦圣玛利学院学习。

因为父亲行程忙碌,所以更多的时候都是她一人听着伦敦不绝的雨,陷入寂寞的心绪中。而在这时,浪漫小说里才有的一个聪明有趣的年轻人敲开了她少女的门扉。这个人便是徐志摩。

他们常常会在暮春时节结伴在剑桥漫步,顺着蜿蜒的河流,走在静谧的小径上,听着远处教堂的钟声,感到一种心灵的宁静。

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曾写道:“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慌乱过后,林徽因沉静下来面对自己的内心,她知道她对徐志摩更多的是仰慕、是感激、是如师如友,况且他已有家庭,她所受的传统伦理教育,她高傲的性情,她理性的一面都不允许她接受这份爱。

1921年10月,她随父亲乘海轮归国。此后的岁月中,两人始终保持着朋友间真挚而纯洁的情谊。

回到北京后,林徽因遇到了青梅竹马的梁思成,再加上长辈的撮合,梁林两人很快便相爱了。

「1」林徽因:岁月从不败美人,万古人间四月天

婚后,他们遍访欧洲最有名的古建筑,吸取欧洲建筑物的精华,整理成图片和资料,带回了祖国,成为东北大学第一任建筑系的教授,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代建筑人才。

林徽因不仅个人才华横溢,更懂得把知识与别人分享,在家中的客厅,她经常邀请文学界的才子来举办沙龙,一起探讨对时事的见解。

在客厅,林徽因是绝对的主角,她的才华吸引了金岳霖的倾慕,金岳霖是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也是林徽因和梁思成信任的朋友。这个著名的哲学家终生未娶,一直恋着林徽因。

他送给她一副对联: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为躲避战乱,林徽因来到四川李庄暂居,生活中没有电和自来水,经济紧张。 即便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林徽因与梁思成依然写下十一万字的《中国建筑史》,为了编写这部书,患病的林徽因甚至通宵不眠。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围城月余,傅作义部坚守城池。国民党政府拟就了北京各大学欲“抢救”教授名单,梁思成也在其中。许多文化名人都乘着飞机走了,但梁林二人选择了留下来,留下来,与祖国一起。

一天,两位共产党军人带来了一张军事地图,让他们标出北京市重要的文化古迹和建筑群落,以使攻城时炮火能够避开。他们激动不已,不必多加思索,一处处位置便被精确地标注出来,那是他们用尽一生去研究、去呵护的东西,他们将之视若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