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西伯利亚,脂肪厚不怕冷”,“老外腔”背后的故事很暖

“你好,请出示你的健康码。”

“麻烦看下车辆通行证,谢谢。”

位于杭州市上城区清河坊社区的封闭管理卡口上,总有“老外腔”不时响起。工作人员中,一个高个子的身影特别引人注目,来去匆匆的居民忍不住都要瞅上几眼。

“我来自西伯利亚,脂肪厚不怕冷”,“老外腔”背后的故事很暖

瓦西里在卡口工作

外国朋友都来帮忙,更要积极配合了

他叫瓦西里,是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现就读于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法律专业。瓦西里平时热衷于参与各种公益志愿服务,也是清河坊社区“young志愿服务队”的老队员了。

作为杭州市级的国际化社区,清河坊社区内住着不少外籍人士,近年社区的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通过“志愿汇”等平台招募外籍志愿者。封闭管理期间更少不了各种沟通,外籍志愿者的加入为社区管理和服务外籍人士,特别是双方沟通上发挥了不少作用。

“我来自西伯利亚,脂肪厚不怕冷”,“老外腔”背后的故事很暖

瓦西里的中文名叫王晓东,在中国生活了六年的他,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话不多,声音也不响,但每句话都很到位,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籍人士,测量体温、查看证件、登记信息,交流沟通起来完全没问题。

早已能熟练操作支付宝等各种中国APP的他,第一时间为自己申报了“杭州健康码”,从担任卡口志愿者的第一天始,就当起了健康码的“宣传员”,热心地为居民讲解申请步骤和使用方法,为推广健康码不遗余力。

“好样的!”居民为瓦西里竖起了大拇指:“外国朋友都来帮忙,我们更要积极配合。”

“我来自西伯利亚,脂肪厚不怕冷”,“老外腔”背后的故事很暖

我来自西伯利亚,脂肪厚不怕冷

瓦西里不仅志愿工作踏实可靠,还用他的乐观感染着身边的人。前几天受寒潮影响,杭州气温骤降,风雨交加,虽然穿着雨衣,他的头发和衣服还是常常被雨打湿,他却把体温检测器焐在手心里,生怕低温造成失灵。

“我来自西伯利亚,脂肪厚不怕冷,你们在帐篷里躲躲雨。”这个耿直的大男孩总是喜欢把别人推回帐篷里,自己却为了“抗疫”工作甘受风雨。

遇到卡口别的工作人员有事,或是出现任何突发状况,他都会上前搭把手。有一天,雨很大,帐篷被其顶部严重的积水压得变形了。瓦西里一米九的大高个正好派上用场,不需要借助工具,往那一站,举手一托,水就顺势流走了,然后他再和工作人员一起把帐篷重新进行了加固。

“我来自西伯利亚,脂肪厚不怕冷”,“老外腔”背后的故事很暖

瓦西里加固帐篷

中国朋友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你们这里的工作几点结束?”第一天的志愿工作结束后,瓦西里问其他工作人员。

“我们这里是24小时的。”

“你们太辛苦了,我明天还要来。”

就这样,原本打算临时来支援的瓦西里成了卡口值班的“常客”。

“我来自西伯利亚,脂肪厚不怕冷”,“老外腔”背后的故事很暖

瓦西里说:“中国朋友遇到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因为中国也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和便利。”现在,他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参与更多的防控工作。


内容整合:浙江大学微讯社 郑舒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