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宋高宗不杀岳飞,岳飞能抗金成功,迎回二圣吗?

用户3511844858330xu


二圣是民心!是民族的象征!迎回二圣!恢复了民族的精神支柱!兵者!诡计也!岳飞是用兵爱兵的奇才!以才胜多的名帅!历史将会更精彩!


飘雪249232817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当年岳家军经过郾城和颖昌大捷后,随后挥师进军朱仙镇,又取得朱仙镇大捷,然后岳家军磨刀霍霍,准备乘胜追击,直捣黄龙,彻底灭掉金国,迎回二圣,结果被赵构的十二道金牌召回,致使岳飞壮志未酬身先死,痛失恢复中原的大好时机,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不要说历史上有没有取得朱仙镇大捷,即便是颖昌大捷,数万岳家军对战金军的10万步兵和3万骑兵,最终虽然取胜,但也只不过是缴获战马3000多匹,杀死金兵5000多人,俘虏2000多人,总歼敌数还不到十分之一,何来的大捷?之后的郾城之战也取得胜利,但据史书记载,也仅仅是截获敌军战马200匹,和大捷出入很大。

在朱仙镇一战中,据史书《要录·一百三十七卷·中兴遗史》中记载:“岳飞胜于郾城乘胜逐北兵至朱仙镇据京东45里矣”,也只能证明岳飞在郾城取胜后,确实进军了朱仙镇,也确实在朱仙镇与金军对峙,但是却对这次战役的结果没有详细记载,即便是岳飞之孙岳珂在其所著的《金佗粹编》中对朱仙镇的战事记述也是一笔带过,而只是提到岳飞打败了金兀术,却对战争的详细经过和细节没有交代,可见朱仙镇大捷的真实性很是可疑。

而关于岳飞最后一次北伐的战果,据《宋史》记载,岳飞也只是伤到金兵的十分之一左右(估计可能还有水分),哪怕岳家军取得暂时的胜利,也不至于把金军打的溃不成军,尤其是对于擅长骑射的草原民族来说,这点伤亡并没有伤其筋骨,况且朱仙镇地区是平原,岳飞的步兵对战金军的骑兵也基本没有胜算,不要说取胜,能守住朱仙镇估计都不易,如果金兵围住朱仙镇,来个长久战,估计宋军的结局很有可能不妙。

长期以来,源于人们对岳飞爱国热情的歌颂和对他所遭遇的不公而产生的同情,使得很多的人都认为,只要岳飞乘胜追击,也许会取得胜利,但是人们却忘记了真实历史的残酷性,不要说仅有区区几万人的岳家军,即便是南宋倾全国之兵,也不见得就能取胜,毕竟宋军的步兵对战金国的骑兵,在平原上作战并不占优势,而且最主要的是,宋军在兵力上也不占优势,赵构作为皇帝,也不是白给的,他不可能不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宋金的总体实力,所以当他看到郾城和颖昌取得胜利后,金军也有意讲和的情况下,不可能不动心,此外再加上秦桧的推波助澜,岳飞被迫收兵也就水到渠成了,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保南宋一片太平,而且实事也证明赵构这样做是对的。

历来的战争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只有军事上取得胜利,才能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岳飞作为一枚棋子,也只能为政治服务,当处在棋盘两边的人需要丢掉一枚棋子时,他会毫不犹豫的放弃,就像我们平常下棋一样,“车”“马”“炮”固然重要,但为全盘考虑,该舍弃的还是要舍弃的,除非宋金这盘棋由岳飞来下,否则他只能听天由命,当然对于岳飞这种深入骨髓里的忠君保国思想来说,让他来下这盘棋似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的最终结局也就命中注定了。

岳飞的悲剧在于:他身居高位,但性格刚正清廉,对政治简直毫无头脑。他忠诚正直的一面曾使他成为高宗最欣赏的将领(南宋初年,岳飞是提升最快的大将),岳家军番号正式改为神武后军时,高宗亲笔题写“精忠岳飞”战旗,赐白银2000两犒赏,以笼络其心。后来岳飞眼看收复失地无望,表现得极为愤恨,称病3个月,不肯复职,遭到李若虚严厉责备:“是欲反耶?……若坚执不从,朝廷岂不疑宣抚?”岳飞显然并未意识到自己这番举动已遭朝廷疑忌,1137年秋又上书建议立皇储,遭高宗训斥,下朝后面如土色;1138年,再提增兵,反对议和,这更触犯高宗忌讳。

岳飞不懂政治顾忌,以为自己问心无愧,直言进谏,即使在当时朱熹看来,却已是“骄横”了。岳飞在狱中听一个狱子说:“君臣不可疑,疑则为乱。故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不禁悲愤难当,然而只有大书“天日昭昭”四字,实至死也未知这一猜疑与自己平素没有心机和政治觉悟有关。


古行生


假设宋高宗不杀岳飞,这是个假设,假设你说的条件成立,我们往下推理。

岳飞还活着,带着他的岳家军,他可能能在中原地带阻击金兵的进袭,但是若要让他带兵直捣黄龙府,就是冰天雪地的东北,我认为不大可能,你是步兵喂,你有可能在与骑兵为主的金兵在东北战场作战并取得胜利吗?成算不大。况且打仗是要花钱的,而南宋高宗政府的财政状况也不允许他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了。

所以高宗用了主和派的秦丞相,对,就是秦桧。

迎回二圣,这是一句政治口号而已,许多人把他当真了。实际上高宗的母亲是被高宗用重金赎回来了的,在高宗的母亲回归南宋之前,赵恒,也就是宋钦宗拉住了她的马车,苦苦哀求,让我也回去吧,当一个道观的观主,足矣,其它的不敢想。就这个愿望也没有实现。此时宋徽宗已经死在了北国。

他和宋钦宗不是坐井观天,而是住在地窨子里。了此残生。

朱熹曾经形容过岳家军以及当时的军队,用了四个字:兵奢将怠,结果是未可知也。

所以我的结论是岳飞即使活着,在主和为主的大环境下,在那种财政状况中,他是完不成自己的政治理想的。仅此而已。


空想千年


可以这么说,如果宋高宗没有杀岳飞,岳飞是有可能收复失地的,但至于能否迎回二圣这话就难说了,但肯定是有一定的概率的。

历史虽然经常会被人为篡改,但是仔细推敲,仍然能从其中看到些许真相但蛛丝马迹。



我们从以下几个问题来分析一下岳飞能否抗金成功、迎回二圣?

一、岳飞死前的抗金形势

在岳飞之前,由于中原王朝丢掉了燕云十六州(这里必须说一个历史无耻至极之人石敬瑭,他将烟云十六州拱手送给外族,致使中原王朝近四百年只能以血肉之躯抵抗外族的铁骑,大家要牢牢记住,这个人是中国历史的罪人。),面对游牧民族的铁骑,束手无策。长期如此,赵宋王朝和中原百姓显然已经没有了信心与金人一战,因此才屡屡割地赔款。



但岳飞的出现成功化解了这一尴尬,他组建的岳家军,成功的屡次击败金人,虽然这些战果并不算特别辉煌,但他的象征意义太了。

他用胜利告诉了赵宋朝庭和中原百姓,金人并不可怕,金人是能够被打败的。于是,在岳飞死前,实际上黄河两岸已经自发的集结了近三十万民众,准备随时北伐。


这里要说一点,金人虽然占领宋朝北地,但北地内部是有起义军的,这些起义军也和岳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也正等着岳飞北伐,好在后方接应。

如此看来,岳飞的北伐并非是没有希望的,能不能迎回二圣不清楚,但至少收复一些失地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以战胜之威要挟金人,未必不能让二圣南归。

二、宋高宗急着杀岳飞,也说明北伐成功的希望是很大的


大家可以想想,作为宋高宗,如果岳飞能收复失地,那肯定是欢喜至极的,作为皇帝,谁不希望能够开疆拓土呢。

然而,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不想北伐成功的人也正是宋高宗。大家想想二圣斗士什么人,一个是宋高宗的老爹,一个是他的哥哥,如果二圣真的回来了,那么皇帝的位子给谁?

自古以来皇帝这个位子就是很有诱惑力的,多少人曾经为了这个位子父子相残,所以,宋高宗怎么会轻易让出这个位置呢?

从他急着杀岳飞不允许岳飞北伐这件事来看,岳飞北伐成功的概率是极高的,但可惜岳飞不懂宋高宗的心思。

于是,宋高宗只能对岳飞痛下杀手。


史海钩沉


昔日李陵五千面对匈奴八万主力造成匈伤亡近二万!要不是五+万支射完、及杀军官妻子内乱、或许且战且退还能到了界!岳飞射手出身、將一开始恩典宝物全变卖制良弓弦、已超金弓箭!且号令严格一个令一个动作、违斬首、不会有反后逃!且任职绝对是全国兵马大元帅、绍现存境外、铁证如山!金人毫无办法只能求和!

秦桧只要述说构原本是钦定人质、徽宗皇后被奸自尽、穿上青衣铁板下火烘跳舞供金帝取乐、哭瞎了双眼、角色互換、构必愤恨交加!取消北伐大开亲二帝之人杀界!巧合的士、钦死了、构随即退位支持孝宗放手北伐!


从557234846378


鄙人觉得,问题不在岳飞。宋高宗赵构一心想杀岳飞。这里面的小九九我们都知道,皇帝本无心迎回二圣,还于旧都,只希望在东南的杭州偏安一隅的苟且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一个人没有想去抵抗金的心,即便有一万个岳飞,一百万岳家军,又如何?因为这个没有心思抵抗金的,不是别人,恰恰是南宋最具威严的人——宋高宗赵构!试问,皇帝不想干的事,谁能干成?所以杀不杀岳飞,南宋终究不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岳飞的悲剧早已注定,南宋的悲剧也以注定。崖山海战,让人泣血的悲剧 还是发生了。

这就是历史


日月照汉土


岳飞极有胜算。

军事上

        金国统帅完颜宗弼(兀术)过去轻视南宋的军力,认为用武力可以灭宋,所以他才“锐意败盟,举兵南征”。但南侵的结果却是,金军“败于顺昌、郾城、柘皋”,使兀术看到难以武力亡宋,于是,金国统帅完颜宗弼(兀术)就改变策略,重新提出要与南宋讲和,再开“始讲和,而南北无事矣”。

很显然,如果金兵能在战场上取胜,那么向来轻视南宋的金国统治集团是不会与南宋讲和。 

经济上

岳飞大兴营田,效果显著,“行之二三年,流民尽归,田野日辟,委积充溢,每岁馈运之数,顿省其半”。另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4统计,当时各种经营收入每年高达170余万贯。按岳家军每月开支56万贯计算,这些收入接近于三个月的支出,既弥补了军费的不足,又大大减轻了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经过上述努力,使岳家军的“每岁馈运之数,顿省其半”。

朝廷给予军费,比如,绍兴四年第一次北伐时,朝廷预支“钱六十万贯,内以二十万贯充犒设激赏”。在战事结束时,“钱已支九十七万五千贯去讫”,超支的三十七万五千贯。

再者,如果不同金朝签定屈辱投降的绍兴和议,即可以省下来的资材充实军饷:每年除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外。此外,送给金统治者贺正旦、生辰等的礼物也“以巨万计”。

政治上

岳飞提议赵构立其养子赵瑗(即后来的宋孝宗)为皇储,结果,招致赵构不满,岳飞和宋高宗之间的矛盾就此激化。

由于宋朝得国不正,从骨子里惧怕武将得势。赵构对战争的前途心存两怕,一怕全胜,二怕大败。如果北伐全胜,则武将兵多、功高而权重,会威胁皇权。倘若大败,则宋高宗有可能沦为金人的阶下囚,欲为临安布衣而不可得。

随着岳飞声势渐胜,赵构绝难容忍。同时岳飞又犯了一个政治错误:岳飞提议赵构立其养子赵瑗(即后来的宋孝宗)为皇储,结果,招致赵构不满,岳飞和宋高宗之间的矛盾就此激化。

再加上秦桧(实为金国奸细)撺掇议和,致使岳飞被害。杀岳飞乃是赵构主谋,秦桧实施。在岳飞被杀后,宋金签订绍兴和议,至此金宋边界完全确定。


张铁军158



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那里盛产马匹,在作战的时候,机动性很强,来时一片烟尘,一阵砍杀后,待敌人醒悟过来,又一溜烟的逃走,甚至靠马的冲击,给 对敌方造成伤亡。俗话说大军未到 ,粮草先行,即使是5万人的军队,那么它的补给也是相当大的,按每人每天一斤粮食,那么,5万人,一天就是5万斤粮食,折合25吨,从总体上来讲,显然,这是无法进行的一场战争。采用步步为营的策略,无异于发动一场全面的战争,这样的全面战争,是宋朝的朝廷不愿看到的,也不想进行的。

岳飞当时要想北伐成功,除了南宋朝廷方面不掣肘外,金朝方面也必须内部出问题,只能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岳飞才有可能成功。可在当时岳飞虽然说率领岳家军多次打败金军,同时收复了大量领土,但是要看到实际上岳飞并没有重创金军主力,金军并没有大伤元气,也就是说金军还能战,如果岳飞继续北伐,那对金军就越有利了,因为金军后勤补给容易了,而岳家军却是战线越拉越长。

假设说宋高宗赵构全力支持岳飞北伐,而金朝当时也是国力强盛时期,宋金要大战起来那就会两败俱伤,而且中原将会全部沦为战场,这大战双方都很难承受,打着打着双方都会变通,也可能还是和亲讲和。南宋初期没达到军政一统,实际上是半军阀半皇权时期,宋皇对军队没有绝对控制权(中兴四将实际上就是军阀,粮饷自筹,兵源自征,军队私有化),就是真达到那个境地,由岳飞任枢密使(国家最高军政官员,太尉)宋皇及朝堂全力支持,同金对阵也是半斤八两的境地。

因此,从心理上说,我也希望直捣黄龙成真,从实力上说,没有可能、只会是长期拉锯战,最后都打累了,财政都破产了,然后达到平衡点,隔淮河而治。


聊哥说历史


如果我是赵构。岳飞必死。如果你是赵构,岳飞基本也是必死。虽然很多人说如果他是赵构,岳飞不必死。不过是假象而已。北伐,对赵宋王朝而言,根本就是得不偿失的事情。从赵构个人利益来看,北伐成功,自己也要失去位子;北伐失败,自己要成为阶下囚。北伐成功或者失败,都是败局。刘裕北伐成功一半,转眼屠灭司马家族;倘若岳飞真的北伐成功,谁能控制的住?如果岳飞要当第二个刘裕,谁能挡住?

不说当时朱仙镇赵构给不起援军,就算调兵,韩张是否愿意去帮忙也是问题。岳飞本人去淮西也是贻误战机磨磨蹭蹭。岳飞会不会成为桓温第二也不一定。三:岳飞被后世夸张了。且不说郾城和朱仙镇是不是岳珂的贴金。岳飞的好体现在第一出身是屌丝,第二有文采,第三有民族号召力,第四有战绩(其实韩、吴包括刘锜也不比他差)。岳飞的缺点是当武将最忌讳的

高宗不是不愿意收复失地,作为皇帝哪个会不希望疆域广阔,说他害怕迎回徽钦二帝是非常不靠谱的一个说法,在此不做批驳。在宋高宗时期南宋没有收复失地的能力。高宗南渡的时候局面非常危险的,首先有金兵,其次有金兵扶持的敌对政权,第三各地起义非常多。第四,南宋将领对金军的胜仗都是依靠地理优势取得的,吴玠兄弟依靠险要地势防守,韩世忠依靠水军,至于岳飞靠什么?他的战力体现在平定起义军上了,至于对金作战的胜算还是无法保证的。

宋史岳飞传对岳飞战绩的描述闪烁其词,根本没有具体的战绩,再者宋史是根据小说笔记编写的,而岳飞传的史料依据非常不可靠,在金史之中根本看不出岳飞对金军有多大战绩。也就是缺乏对抗金军骑兵军团的将领。第五,从宋军的军种上来说根本无法收复失地,南宋在水乡可以建立精锐水军,但水军对北伐起不了那么大作用,南宋没有强大的骑兵军团难以击败尚处于强盛时期的金军。第六,以当时的局面来说北伐肯定加重百姓负担,刚刚被平定的起义烽火势必复燃。第七,影视文艺作品中所说的天下人对北伐王师翘首以盼,说什么人人支持收复失地是严重违背现实的,如果宋王朝支持率那么高还会有那么多起义么?


道乃天成


以南宋的经济实力,完全可以收复失地,但却因赵构的错误决定贻误了战机。金国灭了北宋以后,赵构登基为帝,而赵构的登基为金军占据的当地的义师带来了期望,知道这个国家还没有亡国,而北宋又是个重文的国家,因而大众的心里对宋朝的归属感很强,即使被金兵占据了,可是照旧团结起来反抗,不肯意做亡国之人。

如果南宋敢果断的任用岳飞,并无条件的支持岳飞,南宋的国土面积会一点点扩大。在南宋,国土面积扩大的同时,就意味着金国面积的缩小。双方力量此消彼长,南宋的国力就一天天强大起来,金国就会衰落下去。量变引起质变,到南宋绝对实力全面压倒金国的时候,就是岳飞灭亡金国的时候。

所以说,岳飞是完全有机会迎回二圣的。可惜的是岳飞是出色的将军,却不是合格的政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