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的春节,让“超前消费”现了形,是谁在骗我们花钱?

文丨王公子

今年这个春节是“与众不同”的,武汉疫情的爆发,让我们过了一个很宅的春节。我们的生活节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往年的这个时候相信我们早已开始上班了,也会出门逛街,去看看电影,找个地方喝一杯等。但是由于疫情的传播,我们只能在家中自行隔离。

“与众不同”的春节,让“超前消费”现了形,是谁在骗我们花钱?

当然疫情没人能够预测,现在很多人没办法复工,自然就失去了经济的来源。在网络上有这样一个话题,是说这次的疫情到底给普通人的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很多人表示自己还要还花呗,还要还信用卡,还要还各种各样的债务。

很多人也开始意识到原来自己身边的这些贷款都是自己的累赘。在这之前,大家有没有发现自己包括周围的朋友和同事已经对使用信用卡、花呗等进行消费习以为常了?

“与众不同”的春节,让“超前消费”现了形,是谁在骗我们花钱?

移动支付的到来,在手机上支付的金钱,它仿佛就只是简单的数字,不具有实际的意义。只有最后看到银行卡里的支付信息,更甚者是各大平台更新年度账单,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么多的钱都已经被悄无声息地花掉了。

如果没有这次疫情,或许我们又开始了用着花呗“买买买”,用着信用卡到处刷卡消费,可当我们宅在家中失去经济来源的时候,我们突然发现,所有的房贷车贷花呗信用卡都成了我们的负担,那些原本我们认为是必须的消费品,在如今似乎又变的不那么需要了,那究竟是谁在骗我们花钱呢?

根据数据显示:

“与众不同”的春节,让“超前消费”现了形,是谁在骗我们花钱?

我国目前的90后群体平均负债已经高达了12.79万元,而我国目前的平均工资为6971元。很显然许多90后的负债额已经超过了自身的偿还能力。

另外我国2018年的信用卡逾期总额达到了800亿元,而2019年只用半年时间就追上了。而这数字在2010年的时候才只有76.86亿元,8年时间内增长了近10倍了。

那究竟是谁在骗我们花钱呢?

“与众不同”的春节,让“超前消费”现了形,是谁在骗我们花钱?

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悄无声息中,被资本铺天盖地的“消费主义”营销影响,成为了资本镰刀下一颗翠绿翠绿的韭菜。

首先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潮气蓬勃,各种充满诱惑力的广告,无时无刻的在告诉我们需要这些商品,从而让我们的价值观慢慢的发生改变。例如戴·比尔斯的经典之作——将钻石与爱情不朽、神圣婚姻划上了等号,一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创造了20世纪最成功的营销骗局。

同时,我们还有世界领先的电商体系和物流链,还有双十一、双十二、818、618、黑五等繁多的促销日。

“与众不同”的春节,让“超前消费”现了形,是谁在骗我们花钱?

另外现在网贷、花呗、信用卡、白条等等的门槛降低,让很多人都欠下了不少的贷款,在消费的时候只不过感觉是数字的变化,用着别人的钱当然不心疼,可当账单结算的时候才开始后悔,由奢入俭就非常的难,消费能力和收入水平的不对等,让我们开始欠下更多的贷款。

同时,随处看见的借贷广告,告诉你“使劲花”,用起来“多方便”。各大银行也是如此,上门推销,路边摆摊,开卡还送各种礼物,想尽办法让你用。

“与众不同”的春节,让“超前消费”现了形,是谁在骗我们花钱?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来源于我们自己的欲望,当我们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时,我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他,而这时贷款的出现,很好的帮助我们能快速满足这些欲望,当这个欲望被满足之后,下一个欲望就出来了,所以才会导致今天的这个局面。

透支消费终究是要还的。

克制消费欲望,摆脱消费主义陷阱,这不仅是个人财富积累的第一步,也是你开始认真思考,走向独立与自由的第一步。

“与众不同”的春节,让“超前消费”现了形,是谁在骗我们花钱?

最后希望大家认清自己的收入水平,不要盲目的去消费那些和自己收入水平不对等的物品,否则你终究会把你自己给掏空的。

你有借贷吗?你身上现在又背负着多少债务呢?希望早日上岸,不要再陷入“深渊”了。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王公子,简单、易懂、有趣、接地气的原创财经解读分析。

有关更多的财经知识请关注我,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别忘了点赞 + 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