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光大銀行數字金融“零接觸”新變局

作者:許小青 鄧宇 李德尚玉 金明正

攝影:彭敏(廣州農商銀行網絡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


【薦語】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時期。不久前,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務的通知》要求各銀行要積極推廣線上業務,“非接觸式服務”,“在家”金融服務。為打贏疫情防控戰,落實監管要求,此刻中國銀行業正在埋頭加速數字化轉型。過去未去,未來已來,後疫情時代,銀行數字化如何向縱深發展成為銀行人關注的熱點,數字金融百人訪談,專注對話數字金融歷程中的親歷者。回想我們的曾經,記錄我們的當下,描述我們的未來。暢聊銀行數字化變革的前景和未來,勾勒數字銀行的藍圖。 數字金融百人訪談欄目由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和九卦金融圈聯合主辦,新希望金融科技公司協辦。


數字金融百人訪談第一期對話楊兵兵:光大銀行數字金融謀局後疫情時代


本期嘉賓:中國光大銀行首席業務總監、數字金融部總經理楊兵兵

本期主持人: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高級顧問、九卦金融圈九卦姐許小青

九卦 | 解構光大銀行數字金融“零接觸”新變局

九卦 | 解構光大銀行數字金融“零接觸”新變局

疫情攻堅,金融抗疫戰線並肩作戰,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身影無處不在,不少銀行機構圍繞疫情防控需求,積極推廣線上業務,優化豐富“非接觸式服務”渠道,降低疫情防控企業融資成本,創新金融服務方式,他們走在抗“疫”前線。


其中,中國光大銀行在集團發揮產融結合優勢,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二十條措施項下,迅速行動,創新特色服務,通過“抗擊疫情”業務綠色通道、給防疫最急需的行業打開資金之源、金融科技優勢保障線上服務等擔當了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尖兵。


光大手機銀行24小時上線抗擊疫情專屬服務區,各地城市服務光速上線網絡課程、出行管控登記、省級疫情查詢諮詢等特色服務,雲支付為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公益組織、抗疫服務企業等提供當天申請當天開通0費率通道服務……這些“光速”服務的上線,也充分體現了數字金融業務的快速反應和溫暖擔當。


在這個關鍵時刻,九卦金融圈相約中國光大銀行數字金融部負責人楊兵兵,成為數字金融百人訪談項目啟動以來線上採訪第一人。


因為疫情緣故,採訪全程是“零接觸”的線上採訪,但距離只存在於手機之間,並不存在於心靈之間,精彩絕倫的暢談,碰撞出關於數字金融的火花,數字金融發展趨勢、“零接觸”技術、線上化服務、中後臺管理協同、團隊建設等話題不斷。


《道德經》裡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本次採訪收穫頗豐,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入採訪數字金融的資深從業人士,為大家奉獻數字金融百人訪談的思想盛宴,通過我們的訪談,希望能給正在探索銀行業數字金融的人們一些啟示。


並非機遇,而是重責在肩


疫情當前,隔離防護瞬間擋住了傳統銀行服務與客戶的互動和接觸,線上化服務迫在眉睫,這背後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服務架構和人員支持。前期數字金融的競爭和投入進入“白熱化階段”,但到了檢驗成果和效果的時候才能看到數字金融的魅力。


光大銀行作為國內最早發展數字金融的股份制銀行,一直致力於數字金融的開拓創新: 2019年6月,光大銀行電子銀行部更名升級為數字金融部,為全行個人及企業數字金融業務的統籌管理部門,致力於進一步落實數字金融戰略,承擔全行數字化業務的統籌管理、數字金融業務落地的平臺建設及創新業務的試驗田和孵化地共三項角色。


2019年12月,中國光大銀行和中國雄安集團數字城市公司共同發起建立“數字金融科技實驗室”,該實驗室以“定標準、建平臺、創產品、育人才”為指導方針,以雄安新區戰略需求及信息化建設為導引,立足雙方長期合作,致力於逐步打造區塊鏈商業化應用研究、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的高地。


眾所周知,這段時間因為疫情的緣故,線上的業務以及服務被迫在寒冬的大環境下迎來屬於它的“立春”。楊兵兵對此更願意將其看作是責任,然後擔負在肩。


在訪談中談到這件事的時候,楊兵兵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這次疫情帶來的流量以及熱點並不是機遇,而是責任;如果把它看作一種機遇的話,就把這個事看淺了。同時,他還和同事們忙活著“對外服務好客戶,對內做好業務支持”的事情。


“零接觸”的概念,剛被提出就受到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的高度關注。楊兵兵認為,所謂“零接觸”如果只是簡單地將渠道走到線上,而沒有用智能化的技術手段去衍生出新的一些服務方式的話,可能僅僅就是線上化而已,離真正的“零接觸”還有著很長一段距離。未來,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不再像今天一樣帶著“創新技術”的帽子,而是成為基礎性技術的一部分,助力金融行業的數字化。


九卦 | 解構光大銀行數字金融“零接觸”新變局

攝影:彭敏


數字金融的佈局並非“噱頭”


談到銀行的數字化時,他坦言,這次疫情使得大家應當重新審視中後臺數字化的意義。以線上辦公為例,不應該僅僅是在社交軟件上建立群聊那麼簡單。銀行辦公的必要因素,例如支付、財務、風險等如果沒有數字化,就會在這次疫情中出現決策的不準確、不及時等情況。


數字金融的佈局並非僅僅只有“噱頭”,更需要的是沉澱和思考。在數字金融如火如荼的實踐中,我們看到了數字金融的春天到了,同時也看到了喧囂背後的迷茫。疫情防控驚醒了夢中人,正如楊兵兵所言,這是一個不斷創新、日新月異的行業,數字金融的技術、場景和生態無時無刻不在演進,稍不留神,就會被時代所拋棄,這恐怕才是光大銀行數字金融佈局的動力,在這次疫情中,數字金融部穩健運行,確保了金融服務不間斷。 在問到數字化對銀行零售和公司業務的影響時,楊兵兵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影響會較大,因為業務的起點是開戶。


而這一行為可以轉移到線上,在疫情來臨之前零售服務可以通過電子賬戶達到數字化的狀態。目前銀行的服務客群是一個存量客群,但零售銀行具有在現狀下服務增量客群的能力,而對公賬戶目前還不能遠程開戶。所以兩個業務在起點就岔開了,這並非意願問題。數字化是大趨勢,但業務的細分,導致數字化的起點存在差異。 數字金融是一盤大棋。作為傳統銀行而言,數字金融的整體佈局需要把握橫向和縱向兩個層面,橫向包括數字金融技術部門、業務部門和管理部門等,縱向包括總行、分行以及各個子公司,各種複雜交錯迫切需要上升到銀行戰略層的高度。如何促進數字金融的業務形態、業務流程與金融科技的融合也成為大家思考最多的問題。


技術創新與生態場景完美融合


銀行的金融產品服務是要融入到業務場景。大場景擁有極大的主動權,而相比之下小場景卻顯得乏力。楊兵兵認為,場景的大小取決於時代,這並非是永恆的。如今的小場景在未來可能成為大場景,如今的大場景在下個時代也有可能不再是熱點。以過去為例,金融業務的第一場景就是網點。時代變化之後,這個大流量場景變為小流量場景。銀行應當對場景有所判斷並精準佈局,畢竟早進入早佔位,該投入就得積極投入。


在楊兵兵眼中的場景的價值鏈接,是多層次的。他和光大銀行的數金部一直在做用戶管理,第一層次是定義用戶。第二層次是用戶分層,並按照用戶或客戶的狀態進行針對性的轉化程序,以推進將用戶轉換為客戶的第三層次。先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戶習慣,然後通過適合的服務和產品將用戶連接起來,這樣才能真正將用戶、場景、價值進行有機的鏈接。


數字金融的佈局需要了解客戶,瞭解同行的先進經驗,更需要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其中,從產品思維轉向用戶思維,再轉到生態思維。楊兵兵在訪談中一直強調,數字金融的技術開發者、產品設計者、中後臺管理等都應深入用戶,將銀行金融業務嵌入技術流程之中,用技術思維滿足金融服務的需求。


數字金融的進階並沒有確切的路線圖,只有不斷的探索,這其中的難度只有參與者才深有體會。通過觀察,楊兵兵指出在疫情這段時期理財以及貸款的數量是比較少的。但是一些信用貸款,包括一些理財類的質押貸款,是存在需求的。因為短期流動的需要,它可能在資金上有個短期的需求。而基金的和長期保險的需求還要繼續觀察經濟形勢才能得出結論。光大銀行一直在針對當今形勢進行優化,但不會草率推出新功能,只對大眾需求的服務多做一些。


九卦 | 解構光大銀行數字金融“零接觸”新變局

攝影:彭敏


楊兵兵還提到,數字化轉型中文化建設應該先從高層做起,才能在創新中得到有效支持。同時,產品的創新也不能太過保守,只有產品發生了衍生的變化,才有可能改變市場的位置。數字金融的精髓正是數字銀行的文化,這種文化融入技術研發、產品設計、用戶服務與團隊協作中,最終實現數字金融的根本目標,那就是為客戶服務,為金融業務發展服務,創造數字金融的美好生活。


數字化金融風險獨特性


在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之前,楊兵兵之前在光大銀行曾負責風險管理和技術部的工作,作為風險管理的資深專業人士,楊兵兵在這個行業具有深厚的經驗。雖然他現在的工作看起來與風險管理無關。但他依然堅持每年去參加一個風險管理論壇,從2005年持續參與了15年,每年在論壇發言分享。他認為這對他來說是一種鞭策和促進。


談及數字金融的風險,他認為,數字金融的風險起初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從互聯網金融的種種亂象和同業者的“混戰”中充分暴露出數字金融風險管理的短板。楊兵兵的風險管理從業經歷和性格使然恰恰使之非常重視數字金融的風險管理,從訪談中他一直強調風險意識可見一斑。


2002年的時候,當時他在香港工作,第一次接觸到那些風險管理的諮詢專家。專家們只講了怎麼做風險管理,卻沒有講訴如何從無到有建立風險管理,因為專家並沒有經歷過從無到有的過程。而楊兵兵的職業生涯充分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風險管理成長過程,這是屬於他的財富,他也特別願意以後分享這段經歷。敬畏風險,這是傳統銀行人穩健風格的最佳體現,在楊兵兵身上尤為突出。


九卦 | 解構光大銀行數字金融“零接觸”新變局

攝影:彭敏


談到數字化帶來的風險時,楊兵兵認為,數字化金融的風險和金融行業本身帶有的風險具有高重合性。它的風險的表象跟傳統業務的風險都很相近,但線上也具有獨特的風險點:首先,線下業務存在地理上的距離,即城市之間的距離、分行之間的距離;可線上業務沒有這種隔閡,所有的業務都存在於同一平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果不提前做好預警機制以及風險預案,處理風險會來不及。其次,在技術性問題上,涉及隱私洩露、信息安全、信息使用的合規性等技術層面上也存在很大風險。 早在2018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和世界銀行集團聯合發佈中國普惠金融報告《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普惠金融:實踐、經驗與挑戰》就曾指出指出,中國在實現普惠金融長期可持續發展方面仍然面臨著一些關鍵挑戰,需要向更為市場導向、更具商業可持續的發展方式轉變,政策制定者需更有效管理數字金融風險。


2019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重磅發佈《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明確提出,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進一步增強金融業科技應用能力,實現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協調發展,明顯增強人民群眾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滿意度,推動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居於國際領先水平,實現金融科技應用先進可控、金融服務能力穩步增強、金融風控水平明顯提高、金融監管效能持續提升、金融科技支撐不斷完善、金融科技產業繁榮發展。


理念引領技術變革與行業轉型


面對疫情,很多人焦慮、消沉下去,而楊兵兵並沒有。他說,每臨大事有靜氣,他和數金部團隊的同事們面臨疫情迅速反應,沉著應對,投入到工作中去。數字金融的需求正在逐步深化,這都需要數字金融部做好更多的服務,從楊兵兵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銀行人不忘初心的那股精神,疫情也給了他更多的思考。疫情突發,數字金融的應用面臨不小的挑戰,特別是武漢遠程銀行分中心的服務中斷,需要北京、天津分中心衝鋒陷陣,全力配合,通過技術方案解決線上化服務難題。


前幾天,楊兵兵做了個統計,光大數金部的平均年齡只有28歲。這代表這批同事們很多沒有在職業生涯中經歷過SARS,新冠疫情對他們來說可能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但他們面臨這次挑戰都能做到沉著冷靜。14天之內,數金部的品宣工作組出了41套線上業務宣傳稿,這樣驚人的效率居然建立在居家辦公的情況下。


數字金融的佈局並非只是針對銀行客戶,銀行人同樣需要融入數字金融,各個部門協同作戰,將線上化服務的方式、理念和跨條線組織進行系統化數字改造。光大銀行先後改建數字金融部門,並迅速成立數字金融科技實驗室,從服務全行的角度來定位數字金融的價值、功能和作用。


楊兵兵說,行領導一直在講,疫情隔離是一個難得的“冷思考”時間,充電、學習、思考,我們需要的不再是數字金融的概念和“噱頭”,而是真正的落地生根。


2月15日,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務的通知》進一步確立了數字金融的定位,積極推廣線上業務,強化網絡銀行、手機銀行、小程序等電子渠道服務管理和保障,優化豐富“非接觸式服務”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務。 數字金融是新生事物,本身就是創新的產物。數字金融很多的概念、技術、發展趨勢和行業競爭,未來的數字金融佈局除了戰略把控,更為迫切的是在數字金融的深化過程中建立模式,不斷適應銀行業務、客戶需求和市場變化,從過去的框架走向精細化。


“萬丈高樓平地起”,數字金融的變革非一朝一夕,從這次深入的訪談中我們再次明確了數字金融的發展前景,從楊兵兵堅定的信念中我們看到了一位“老銀行人”的創新和執著。我們相信,數字金融將是推動銀行業變革的核心驅動,而這需要一代一代的銀行人保持創新的動力、創業的熱忱,點燃數字銀行的夢想之火。


九卦 | 解構光大銀行數字金融“零接觸”新變局

攝影:彭敏


採訪花絮


以下為部分訪談實錄:

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


許小青:從您的角度看,這次疫情對銀行業會產生多大的變化?

楊兵兵:一是外部的影響很大,二是對與銀行內部也會產生很大的變化,這包括基礎要準備好,思想也要統一。 這次疫情對於我們來說,不是一個機遇,而是一份責任。如果把它看作一種機遇的話,就把這個事兒看淺了。對於網絡金融部的業務人員來說,要有擔當精神,能夠為各個業務條線做好支持工作,所以我們叫“對外服務好客戶,對內做好業務支持”。


“零接觸”與中後臺數字化


許小青: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務的通知》,監管要求各銀行要積極推廣“線上業務“、”非接觸式服務”,“在家”金融服務。光大目前這方面工作推進如何?這期間,銀行中後臺的數字化會發生什麼變化?對於業務會產生什麼影響?需要做哪些準備?

楊兵兵:大家可能覺得在這個時期從渠道的角度走到線上了,這就是零接觸了。我覺得線下的產品搬到線上,的確是走向了零接觸的關鍵一步,但是如果產品在搬到線上的過程中,沒有運用智能化等方式衍生出新的服務方式,可能僅僅就是一個線上化的意義。 這一次疫情過後,大家對於數字化,特別是中後臺數字化對於業務的影響,對於中後臺數字化的意義應該有個新的認識。比如辦公的數字化,如果原來的銀行沒有搭建好中後臺,這次居家辦公基本上就只是一個微信討論,而無法開展實質工作。比如銀行之前如果沒有對支付、財務、風險進行數字化的話,那麼這次疫情來臨之後,很多決策無法做到準確、及時。


線上化服務與零售銀行


許小青:這次疫情對零售銀行數字化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楊兵兵:業務的起點是開戶。網點開戶、面對面開戶少了,因為這一行為可以轉移到線上。這期間通過電子賬戶服務會促進零售的數字化發展。 同時,對公賬戶目前還不能遠程開戶,目前銀行的服務客群是一個存量客群,但零售銀行具有在現狀下服務增量客群的能力。所以兩個業務在起點就岔開了,這並非意願問題。數字化是大趨勢,但業務的細分,導致數字化的起點存在差異。


疫情之後的數字化金融


許小青:疫情期間網絡金融的業務有什麼變化嗎?

楊兵兵:有變化。從我們的手機銀行的頁面訪問上就看到很明顯,比如說手機充值。簡單說,手機充值視頻網站充值,音頻網站充值這個的訪問量、交易金額,當然還包括繳費都增長。 另外,我認為疫情過後,銀行服務的變化跟當時的經濟的狀況直接相關,線上服務會慢慢迴歸金融的正常狀態。


許小青:後疫情時代商業銀行數字化變革的這種技術種類和業務形態,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楊兵兵:下一步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會成為銀行的基礎功能,而不是創新功能。上雲的服務到底有多少?能不能實現分佈式存儲?數據的儲存時間夠不夠長?具備這些基礎性功能很重要。 能不能做到?這就需要我們重新檢視一下自身目前的科技基礎。比如我們光大銀行原來有三個遠程客服中心,這次武漢客服中心受到了疫情影響,我們還有天津北京的兩中心。疫情期間,要把整個業務都撐起來,我們陽光小智的機器人,還有科技和數金的人員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疫情期間與工作狀態調整


許小青:最近由於疫情有些人表現出了焦慮不安,您是如何進行自我調整,讓自己積極起來的?

楊兵兵:我的經驗就是:第一、要忙起來,投身到一些事情當中去。第二、我雖然在家辦公,但是每天都要與團隊保持聯絡機制,包括我們還安排一些培訓,客戶體驗等。人與人能夠交流起來,也是一種心理疏緩方式。 我們部門平均年齡是28歲,這意味著當年SARS期間,這些同事大部分是小孩。他們連SARS都沒碰到過,面臨現在這種狀態,還需要他們來投入到工作,是有一些挑戰的,但是他們都表現得很不錯。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此山中。數字化金融從起初的初生牛犢到如今引領銀行業變革的法寶,這其中有無數個敢為人先的銀行人前赴後繼,他們思考著銀行業轉型的方向,在同業和互聯網公司激烈的賽場奮起直追,沉著應對,從傳統金融的蠻荒開闢出數字銀行的新路。這群數字金融的老兵無所畏懼,用理念、技術、生態和遠見謀求數字銀行的騰飛,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對於銀行人而言,數字金融將是他們的新時代。


主辦方介紹

清華經管中國金融研究中心(簡稱CCFR)成立於2002年,是一個以金融學研究為核心,連接學界、業界和監管部門的平臺。中心的宗旨是建設成為國際一流水平的開放式研究平臺,吸引國內外金融研究人員,積極推動面向現代金融體系的科學研究,為中國乃至全球金融業的發展提供前瞻性的研究報告,併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和金融政策的制定獻計獻策。


“穿透現象,迴歸本質”,九卦金融圈是由金融業內專業人士和頂級院校專家聯手搭建的數字金融新媒體共振平臺,致力於行業發聲、業內交流、跨界撮合、資源整合,秉承連接共享的原則,為金融科技圈提供專業的內容和服務。


新希望金融科技,是新希望集團本著普惠金融初心,依託多年深耕銀行運營領域的厚重積澱,匯聚全球一流人工智能專家團隊,致力於為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進行賦能的專業技術機構。公司專注於為合作機構量身定製基於移動互聯網架構、依託雲計算數據處理能力,全面採用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技術的數字金融平臺,使其具備全在線流程、全實時審批、全客群開放的數字普惠金融服務能力,支持其按照“一秒鐘掃碼”、”一分鐘客戶進件“、“一分鐘系統審批”、“一生擁有云授信”模式進行標準化、批量化、智能化零售信貸作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