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多大年龄去世家人容易接受?

奥力芙


人活到九十岁了,做再也没遗憾了,生死也就满意,人生也收官了,我外公,爷爷,奶奶都是九十左右死去,外婆九十二岁了,仍然活着,各个器官全部退化,只有脑子格外清楚!九十岁到了,就可以笑对人生!


老徐归来


我亲身经历了三位亲人的去世,婆婆、公公、我的爸爸。

老人去世家人容易接受。不在于老人年龄多大,而在于老人因为什么原因去世的。

我婆婆和公公都是自然去世。婆婆去世时89岁。公公去世时90岁。婆婆比公公大八岁。

婆婆在世时,因婆婆身体一向硬朗。我只顾着自己的小家。逢年过节一家三囗回家团圆。平曰就是公公婆婆两人生活。

有一天正在上班。公公打电话告诉我。说婆婆不吃饭了。你们回来吧。那时年轻,也不明白真正的意思。

我们买了菜和肉就回家了。

到家后,婆婆看到我们一家三口就坐起来了。我赶紧做饭给她吃。

公公说她一天不吃东西了。奇怪的是,那一天婆婆吃了半碗菜半个馍。精神也恢复了。

请了三天假,三天的时间我照顾着婆婆,婆婆从不吃饭到开始吃饭,然后下床可以走到门外,还能与邻居聊几句。

公公看着婆婆吃饭正常,又能走动。我们三天假也到了,就让我们返回上班。

回来五天后,我婆婆去世了。公公说:"婆婆正在吃早饭,吃着吃着闭上了眼睛。就这样走了。"

婆婆去世时89岁,去世前也无病无痛。是自然去世,家人就容易接受。

婆婆去世后,我就把公公接过来与我们一起生活。公公到八十六岁那年,得了老年痴呆症。我自己一边上班一边伺侯公公。照顾了公公四年。

有一天上午,我和平日一样给公公盛了一大碗面条。第一次公公说吃不下了。我没在意。就说了一句。不想吃就不吃了,一会饿了再加热吃。

下午吃饭时,公公盛的饭又剩下了。

这是从来没有的现象。毕竟公公已九十岁了。我让远在外地的老公赶回来。

老公回来第二天,我租了辆车,把公公送回了老家。

回到老家后的公公,还在院子里坐坐,看看。第二天就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了。三天后去世了。

公公去世时90岁了。年龄大不是主要的,关键是公公晚年和我们这小辈一起生活,相处和谐幸福。没遭受过病痛也没有心情不快。安详地去世了。

两位老人都是没有疾病、没有痛苦。属于自然去世。我和家人平静地接受这一事实。

不同的是,我爸去世时76岁。我和我的家人一直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我爸一辈子起早贪黑下地干活,省吃俭用给儿子盖两栋房子,给我们兄妹五人都成了家。

我爸没有享福一天。他辛苦一生。操劳一生。

那天正在地里刨红薯,我爸感觉气短。让他看医生,他说不碍事,休息一下就好。他坚持了四天把红薯刨完。

他刨完地里的红薯,又忙着干家里活。给一万斤红薯下地窖。

这时,我爸感觉自己干活有些力不从心,坐下站不起来了。

我妈打电话把我叫回。我陪着我爸进了市中心医院。

我爸的病确诊为间质性肺炎,病情发展得太快。转眼氧气都无法呼吸,匆匆进了重症监护室,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七天后我爸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和家人。

爸爸的去世,谁都无法料到。村里的人接受不了。我和我的家人更是难以接受。

爸爸为儿女操劳一辈子。儿女没有伺候他一天,在毫无心里准备的情况下就无声无息地走了。

爸爸去世时76岁了。我和家人接受不了这一事实。心里总是莫名地痛和后悔。

痛,爸爸不该就这样离开我们。后悔,我们为什么没早发现爸爸身体出现了问题?

一切都过去了。三位亲人的去世,家人容易接受与否?撼动自己内心的不是老人去世时多大年龄,而是老人是自然去世还是病痛、或者意外去世。


关笑笑


父亲88岁去世,去世前三年得的脑梗,但能走能行,能吃能睡,只是言辞乱会乱走摸不回来,死时没其它毛病自然死亡无痛苦。母亲今年已经92岁,除眼睛不太好外其它都很好,大冬天爱躺床上不怎么爱动,也能吃,不知道结果怎样,应该也是无痛苦自然死亡。我今年53了能不能活到父母的年龄不重要,只希望象父亲那样无痛苦的自然死亡。


木子有朋远来乐乎


我今年七十岁,生日那天给我儿子说了,我就是突然死亡也没有遗憾了。

儿子表示同意观点。和共和国同龄人,啥日子都过了,基本上是从原始人过度到现代化。过去的过去,走夜路打火把,过的是刀耕火种的生活,没有公路,没有汽车。没有电灯。根本就没有听说电视,录音机。电视机等等,啥叫电脑,简直就是天荒夜谭。

现在过上太平日子。农村村民不交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逸啊。真正的快乐!

坐了飞机,能船。高铁。进城看尽了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比历任皇帝都享受。

七十岁过后就安心放心。无忧无虑悠哉游哉等死吧![祈祷][祈祷][祈祷][呲牙][呲牙][呲牙]


长河59606990


老人活多大年龄去世家人容易接受?

假如,有些人的父母是离休干部,一个月开的是一万多元的工资,向这类群体,即使他们活上一百岁开外去世,儿女也不能接受。

在如,家中有个老父老母,退休后,俩个老人能开八,九千的工资,老人就是也活一百岁去世,儿女也无法接受。

如果说家中父母无各种财产来项,而且还全靠儿女养老,这样的群体,就是活上八十岁,儿女也嫌老人活的寿大。

其次是有病重病的老年人,真是活的日久,遭的罪大。

不过,向我自己,但愿活个八十上下,最好咱离世而去,省的闺女为咱牵肠挂肚,毛主席说过,人准有一死,向咱一个普通百姓,活上一百岁又能如何?累!活的年长,那真是体累心累!


李德才21


婆婆说她要活到85,不过人家的身体就是好,关心自己,着个风,就去输液,不受气,公公把她惯的要什么买什么,柜子都78套了,把家里弄的和埋家具一样,什么年代的都有,浪费钱,都没有站脚的地方了,还说,没有柜子,估计有点神经了,精神特好,一说买东西就要出去,跟闹革命一样,非要出去花钱,精神头比年轻人强多了!


38AA


老人去世一般不以人的意主为转迻,老古话:人生七十古来稀,就是历朝历代人的平均年令五十左右。活到七十以上寿命属于“稀”有“寿令”。人应该珍惜生命。有种老人是离退休干部,按月一万几千元,对小辈来说是“家宝”最好他(她)活得越长越好,对小辈经济有利。希望他活到120岁,还是早着点,最好千年……所以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以这种心态,来衡量老人什么时候走,对我有利。反过来讲:老人身体健康无疾病,手脚轻便,对自己有利,那怕活到一百岁,也不会给小辈过多麻烦。


苏州西园


作为子女来说,希望老人永远活下去,但是现实情况是,老人终将会离我们而去,如果非要给出一个年岁的话,我觉得是,老人的所有的孩子都结婚以后,这样孩子们已经把精力投身到自己的小家庭里,由于孩子们分散了一些感情,这时候对老人的去世悲痛会小一些


大道至简6666666666


人不论多大岁数死亡,可平淡接受的都是重病伺候烦了的。

所以暴亡的,不论平时关系好坏,都心里震动不舒服难受几天惦念很久的。

甚至平时的狠怨也改成自责态,怪自己太较真没让着他点了。

而久病的,除耗资耗力耗神外,他再耍耍娇,嫌嫌这怨怨那的挑毛病发牢骚,弄得服伺人心烦忍耐快耐不住了,再亡故就如获解脱一般了。

所以久病床前无孝子,就是这一原因,即时间精力都耗在服伺上,缠得自己啥都不能干,而他还找毛病,甚至耍娇闹脾气,不烦都不行的。

事实是心理上自感对得起他或她与否的自评价,起的作用。

因此长期伺候过的就对得起了,没伺候过的就多少亏欠些,从而构成接受度的不同。

至于单说老人,则60岁基本可少震惊了,70岁少了不少心里难受了,80岁就平淡心情多些了,90岁后称喜丧了。

但家有百岁老人就是荣耀之家了,从而虽在社圈子内不被待见,家有80岁以上老人的,众人还是各处容让些的,所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即有耗时.耗力.兑份子事时,家有80岁以上的人,可理由充足的少参入不掺和的。甚至人众直接将这样的人家排除在外了,就因其须多时间精力服伺老人,而促成造成的。

而有荣耀性,是因说我太坏,那我家咋有高寿老人,活得健健康康的呢。

在中国,福.禄.寿,寿最大。因而家有大寿数的人就敌万人了。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味哎儿


这个问题分两种,一是正常大龄平时身体还不错,有自理能力老人,在现在条件下活到90岁以上一般能接受死亡,农村称之为喜丧。二是平时病魔缠身,生活自理差,经常住院靠药维持生命,自己压力大,经济负担重,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样一航六七十岁大家都能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