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说,可以将餐饮制度改为一日两餐,这样有益于身心健康。你能接受吗?

竹篱茆舍墨客


能接受,这段时间宅在家里抗击肺炎。都是吃两顿。一日三餐会直接受不了


冬季腊梅花开


我是一个70后,我父亲当了一辈子兵,所以小时候都是跟着母亲生活。家里有很多亲戚都是农村的,小时候我记得他们农闲的时候都是两顿饭,并且早餐一般吃稀的,晚餐才能吃点扛饿的干的。而且我小时候因为粮食都是凭票供应,所以只要是休息日基本都是两顿饭。

将餐饮制度改为一日两餐,现在我不能接受

一,多年的习惯已经养成,到点就要吃饭

  • 从粮食可以敞开供应以后,我家里一直都是三顿饭。到了吃饭即使不饿,也会想到要吃饭。
  •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句话就是大多数人现在的生活状态,因为这么多年生物钟已经养成,到点就会条件反射的想吃点东西。

二,偶尔为之可以,长期下去坚持不了
  • 最近因为受疫情的影响一直宅在家里,因为睡得晚、起的晚,所以很多时候早上和午餐并做一顿了!这个属于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而且也不是天天如此。

  • 如果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那么少一顿都受不了。因为早饭不吃对身体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午餐因为经过一上午的工作和学习,身体的消耗已经很大,所以也必须吃。晚餐现在是现在大多数家庭非常重视的一顿,因为工作忙碌了一天,只有晚上时间充裕一些,可以做点好吃的犒劳一下自己。而且学生和体力劳动者,一天的消耗很大,工作和学习时间不可能吃到对自己胃口的食物,全靠晚餐来补充一些营养。所以这三顿饭在我看来一顿都不能少!

结语:我不知道这个专家是凭什么建议出“一日二餐”的,这样的提议纯属是让社会倒退!这个专家可以去从事一下体力劳动或者像学生一样“早出晚归”,然后再来发表到底一日几餐好的言论。大家觉得呢?


73神牛


人一天要吃几顿饭我没有仔细去看,但如果是每天吃两顿也可以!

就说说我个人的体验吧,有时候早上起得早根本吃不下早餐,然后就只是早中饭或者早晚饭两顿,有时候早上早餐吃多了中午就不想吃,然后就是晚上吃饭,一天只吃两顿饭的事情对于我来说还是可以习惯的,就是两顿都要吃饱!

我一般一天两顿的时候,就是上午9-10点左右的时候吃一顿,然后就是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吃一顿,基本上全天下来也没有很饿的感觉。而且如果一天只吃两顿饭也节省了一定的成本,像我家要做三顿饭的,基本上每天要烧三次煤气,菜也要准备三顿的,但如果只吃两顿饭,那么这一块的生活成本就省下来了,而且做饭是需要时间的,三顿饭的时间肯定比两顿饭的时间长。

但每天吃两顿饭只是阶段性的,比方说我在外面工作的时候一般都是一日三顿饭,如果是放假在家的时候就是两顿饭就可以了,可能是因为在家不用太多思考所以人的消耗没那么大,人也不会感觉到明显的饥饿感,但我的建议还是一天三顿饭为好!
因为一天三顿饭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么久了,已经形成了很明显的生物钟,而且一些重体力和脑力的活消耗很多,一天吃三顿饭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吃饱那么干活都没有力气,你看看那些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基本上一天都要吃三顿,对于有些需要加班的人来说那么可能还要吃宵夜,不然根本没有力气工作。

所以尽量还是一天吃三顿饭为好,偶尔一天吃两顿饭也可以,即便是三顿吃不下,多多少少还是要吃点,毕竟饥饿的感觉还是很不好受的!


楼盘网


我老家是陕西农村的,我一直到初中毕业去市里面才知道市里人吃饭是一日吃三餐的,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是习惯一日两餐,早饭时间在10点左右,下午4点吃晚饭,目前疫情严重我又恢复成小时候的饮食习惯了,包括平时上班只要是周末我都是这样吃的,觉得省时省力,一天要是吃三顿饭太麻烦了!


猫宠木木


可以啊,提倡一日两餐制。现在的人不像以前的人肚子里没油水,现在的人吃的东西都高油高盐高热量。真的没有必要一天三顿。看看现在有多少肥胖人群,还有亚健康的人也不少。饮食习惯是可以改变的,我已经坚持多年两餐制了,感觉很好。


开往秋天的小火车


一日两餐是历史上大多数时期的饮食常态,延续到近代已经3000多年了。古人一日二次吃饭,第一顿饭叫做朝食,当日头还没有上到东南角(隅中)之前,开吃一天中的第一顿,此时大概是上午9点左右;第二顿饭叫做哺食,又叫飧,一般是下午4点左右进餐。古人睡得早,日头一落,熄灯睡觉,晚上也就省了一顿饭了,至于夜宵,那更是别想。

一天吃两顿,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没有人因此抗议。这大概是古代生产力决定的生活习惯,省吃俭用,节约粮食和粮食生产不足有关,因此古代无论是百姓还是贵族,包括僧侣道士,都觉得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和尚过午不食,道士还要辟谷不食,那个时候的吃货似乎不是很多。

一日三餐是新生活的标志。宋代之后,商业经济开始发达,食物富足,市民社会夜生活开始流行,于是有了三餐的概念,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延续二餐。这个过渡期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国,三餐制成为日常,甚至夜宵也必不可少。

餐饮文化源远流长,粮食生产涉及农业经济,今天不做讨论。我认为从人的心理层面考量,一日二餐是值得提倡的。

第一、一日二餐有助于克服人类温饱思淫欲的物欲病。当今社会的物质泛滥,人心空虚和饕餮食欲有着密切联系。在基督教文化的七宗罪中,饕餮暴食是罪。因为贪吃与懒惰、贪婪、人心欲求炽烈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日三餐背后其实是现代物质社会的过度的美食文化和物质文化滥觞——食物不过是物质泛滥的一个侧影。当今社会,人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把吃的套路上升到了生活艺术、甚至人生追求的高度。口腹之欲往往指向了物欲横流。而贪吃之人的自律性、道德感可能是薄弱的,他们容易受到食物的诱惑,为了吃而不惜代价,并且沉迷其中不懈追求。这实际上是社会道德变得模糊,以及人性物化的开始。

第二、一日二餐能够帮助人类快速成长,早日摆脱口腔期的幼稚阶段。弗洛伊德对人格发展进行了分期,从婴儿期开始,人类将度过"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两性期”等若干人格阶段。这个分期不仅仅适用于人的婴幼儿期,其实在人的终生发展中,这些人格特征始终成长,并且对人的行为产生深刻影响。显然,对食物过度依赖和贪食,属于最低级的口腔期阶段——婴儿通过吮吸母乳满足口腔欲,而成年人则通过暴饮暴食,追求美味,满足潜意识里的口腔期的需求。这是一种比较低级的需求,即便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食物满足也是最低级的,如果一个社会以孜孜不倦的态度去崇尚食物、钻研食物,并且将食物的追求发挥到如此极致,其实客观上阻碍了社会整体精神文化和道德的提升,也会阻扰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成长。

第三、一日二餐能够使人类对自然心生敬畏,戒除贪婪,在心态和身体上变得更加健康。或许人类尚未自我察觉,其实在合理营养和生存所需之外的饮食都是病态多余的。比如有人热衷于山珍海味,不惜杀害野生动物以饱食欲,滋长了人性中暴力和对生命冷漠;暴饮暴食,从一日三餐开始逐渐一日多餐,早茶、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两顿宵夜,各种饭局应酬...不食即不安,这其实是暴食症的表现;以食物作为炫耀,朋友圈里晒美食,这是心智不健全的虚荣表现;嗜好垃圾食品,高卡路里摄取,也将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进而是心理健康。我们提倡一日二餐,就是为了克服这样的问题:

  • 净化食谱,减少对动物的杀戮,以培养仁爱之心
  • 清心寡欲,减少虚荣心的泛滥,让人性更具道德
  • 敬畏自然,不再伤害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
  • 调整习惯,避免暴食症的发作,减轻各种心理症
  • 杜绝奢侈,追求有价值的生活,提升和健全人格

从来没有人规定必须一日三餐,一日二餐是自然生活的回归,既减轻了人的消化器官的压力,也减轻了对自然生态的索取。这是一件好事。


西双版纳的茶花


事实证明,长期吃两餐的中老年人,比吃三餐的人身体状态不会差。大家可以在生活中多比较,农村人与城里人吃的,吃三餐与吃两餐的都很普片。不仅农村很多人只吃两餐,城里也有很多人只吃两餐,有的从来不吃早餐,有的少吃或不吃晚餐,这些人身体状态都还好。很多时候病是吃出来的,吃多了心脑血管引发疾病,吃少了营养跟不上免疫力低下,吃错了肠胃肝胆消化道出问题。所以,关键看每天摄入的营养要平衡、合理、守时,这样才有利于健康长寿。


渔丰520奇臻


专家一日吃几顿咱都不管。但老百姓不吃三餐不行,尤其是干体力活的人更不行!

凡是干体力活的都知道,早晨肚子不吃东西,一上午干活根本没有劲。中午不吃饭,下午就干不动活。晚上回家,饥肠辘辘的不吃东西就更不行了。

专家没事别胡思乱想,你这个主意根本不符合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希望专家有空亲自到劳动人民中来干一段时间活,看看你一天吃两顿饭行不行?

专家如果有精力,请为我国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多考虑考虑,千方百计想办法提高我国的整体实力水平。象钟南山、李兰娟一样,做一个让老百姓欢迎和佩服的真正专家。


蒙圈了136


专家说:一日一餐、一日两餐、一日三餐、一日四餐,甚至一日五餐,我都能接受。问题是专家是不是还要说:我们的工作制度,包括学生上学,也要改一改?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了一日三餐,也认可一日三餐。人们的生物钟已接纳了一日三餐。只有一日三餐才更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阿Q观天下


你们这些专家读书多了吧,在那闲着无事。

一方面,国家要加快发展,工人、农民都得加班加点地生产,他们需要充分地吃饱,才有精力工作。三餐有时上午10点以后,下午4点以后都受饿。你们知情吗?

二方面,我们的国家走到今天,粮食不够国人吃了,要倒退了?你们没有体力活,拿着奉禄,清闲快乐,悠哉,悠哉,你一天一餐都足够了,甚至从此不吃,那多节约,为国家做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