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危重早產兒得救了


非常時期,危重早產兒得救了

2月19日下午,手術室一個特殊電話,讓順義婦兒醫院新生兒科醫護人員們籠罩在緊張的氣氛中……

婦兒醫院手術室2號間,33周媽媽因嚴重高血壓急需剖宮產,新生兒醫生韓玥接到手術室的電話後立即前往手術室迎接早產兒。孩子出來了,雖然體重不太大,但是看著面色還比較紅潤,哭聲響,本以為懸著的心可以放下了,便將患兒轉到新生兒病房,可沒想到才幾分鐘的時間孩子就出現了呼吸微弱、呻吟、吐沫、面色青紫的情況,新生兒科馬上啟動危重新生兒搶救工作。醫護分工合作,各司其職。

護士們給予採血完善化驗檢查、留置針穿刺、溶解牛肺表面活性物質、攜氧外出胸片檢查、進行下一步的補液計劃、準備連接呼吸機……由於寶寶的呼吸很弱,合併了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所以首要任務改善兩者的通氣。

新生兒李飛天醫生立即進行氣管插管內給藥,給藥後給予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但患兒呼吸頻率快,夜間逐漸好轉,但是經過12小時後患兒再次出現了輕度的呼吸困難,呼吸頻率60-100次/分之間。患兒是肺部情況加重還是循環系統出現問題,需不需要改為有創呼吸機,需不需要再次升級抗生素……新生兒科尉進茜主任根據患兒入室後合併呼吸窘迫綜合徵,給藥12小時後再次出現呼吸困難加重並伴有體溫的升高情況,有了諸多疑問。最後,新生兒科醫生反覆斟酌,除了嚴密觀察呼吸及其他臨床表現的變化外,更需要的是影像學檢查。

非常時期,危重早產兒得救了

眾所周知,影像學檢查就像醫生的第三隻眼,就是大海中航行的指示燈,但是由於近期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原因,醫院床旁胸片機器已經借調到發熱門診20余天,再次回到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就面臨巨大挑戰。要知道新生兒病房都是免疫力極其低下的小寶寶,禁不起任何的風吹草動。經院醫務科、院感科、超聲科、放射科慎重考慮,終於有了解決方案。

首先,醫院安排了家住單位附近休班的超聲科醫生張海霞迅速前來進行超聲檢查。因為醫院尚未開展新生兒肺部超聲,但是張海霞醫生近年正在做新生兒肺部超聲科研項目研究,不到半小時的時間,張海霞醫生已經到了床旁給新生兒進行心肺的檢查了。

其次,醫院提前啟動床旁胸片機的大型醫療儀器消毒。由於嚴格消毒是需要時間,至少需要2-3小時才可以用,所以需要提前啟動,以備複查需要。

經超聲檢查,患兒目前肺部病變較前恢復,暫不需要調整呼吸機支持,但是循環系統稍微有點問題,所以先給上了多巴胺支持……

在院新生兒科及相關科室的共同努力下,經過24小時不間斷搶救,目前新生兒的病情終於漸趨平穩。


非常時期,危重早產兒得救了

其實,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裡有很多這樣的早產寶寶,恬然酣睡的小傢伙們躺在溫箱內,儘管寶寶們現在還不懂得什麼叫“劫後餘生”,但是迎接她們幼小生命通往這個世界,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她們的父母,而是不分晝夜、不分節假日,輪班值守,每分每秒都在全力支持她們打贏這場人生的第一次“命運之戰”的新生兒科白衣天使們。她們用天使般的雙手,迎接一個個小生命的降臨,給一個個家庭帶來幸福,帶來歡樂。

非常時期,危重早產兒得救了

疫情無情人有情。疫情擋住了患者的臉,卻擋不住婦兒醫院醫護人員對患者的關愛;疫情擋住了團圓路,卻擋不住婦兒醫院為您建起的“暖心家”。疫情期間,新生兒科門診沒有因為疫情而停診,始終與您一路相伴,共克疫情,共渡難關。

文字|新生兒科 申英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