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制宜、因地制宜 看中醫藥戰“疫”的浙江方案

因人制宜、因地制宜 看中醫藥戰“疫”的浙江方案

長興縣中醫院黨員志願者,為堅守一線卡點測量體溫、排查登記的工作人員熬製預防性中藥湯劑。 通訊員 許旭 攝

這個春天,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打響了,白衣“戰士”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在這個爭分奪秒的“戰場”上,中醫藥大省浙江貢獻了傳統醫學的力量。

博大精深的傳統中醫藥如何在新冠肺炎面前發揮作用?“中醫提倡以人為本、天人合一,我省中醫醫務工作者結合浙江的地域特色,摸索出了一套‘浙江方案’”。省中醫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全省中醫藥系統醫務人員在戰“疫”一線,參與救治確診病例的比例逾95%,參與救治疑似病例的比例逾92%。

在抗擊新冠肺炎的阻擊戰中,浙江中醫藥深度介入參與救治,中西醫如何聯合完成“輕症病例早日治癒、減少重症病例、重症病例轉輕”的目標?近日,記者採訪了多位中醫藥專家和各地醫療機構。

一線救治 浙江特色顯身手

杭州市目前最年長患者出院了!近日,一位89歲的新冠肺炎患者在杭州市西溪醫院治癒出院,並帶上了醫院專門為她配製的14包中藥。

“入院時,這位老人高燒39.4℃,狀態不佳,精神也很差,病情較重。”醫院感染科主任喻劍華回憶,入院檢查後發現,老人雙肺有嚴重感染,並伴有心律不齊、冠狀動脈硬化、腎功能差、肌酐指標高等狀況。

對於伴有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什麼樣的治療方案更人性化?老人入院後不久,醫院就在西藥抗病毒治療的基礎上,同時採用了中藥進行治療。但是由於患者出現了嚴重的消化道症狀,腎功能進一步下降,1周左右先後停用了克力芝和阿比多爾抗病毒藥。繼續使用中藥及支持治療。喻劍華欣喜地發現,這一個性化的治療方案讓老人的症狀逐步減輕,發熱等症狀消退,兩次咽拭子及一次大便病毒核酸檢測為陰性,達到出院標準出院時,醫院繼續為她開具了兩週的恢復期中藥。

在浙江,杭州市西溪醫院的中醫化嘗試並非個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醫藥不僅因人制宜,還遵循著因地制宜的原則。

“我們要考慮到浙江的季節氣候特點和地理環境,再對症下藥。”國醫名師徐志瑛教授說,中醫治療就是通過具體分析每一種病症和患者的一系列症狀,通過審證求因,從複雜的病理機制中找出發病原因,然後制定治療法則,擬定治療處方,解決出現的症狀,最終使機體達到氣血和順、陰陽平衡。

“中醫講究辨證論證,我們根據臨床實際,謹守病機施治。”溫州市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專家組組長程錦國說,專家組在考察溫州患者症候特徵時發現,患者的發病特點為溼溫疫毒,溼重於熱。因此,治療應在辨證基礎上儘早使用清熱解毒、化痰排毒、涼血散血、通腑洩熱等治法以挽救氣陰,截斷疾病進程。

為了讓中醫藥力量介入救治一線,浙江先後印發了4個版本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推薦方案》。

首屆全國名中醫範永升教授說:“最新版的‘浙江方案’包含從預防到恢復的全過程。”方案共分成6種證型,並分別針對6種證型提出了方劑與藥物,具有分型細緻、方藥具體的特點。

浙江的中醫藥診療方案還提倡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疾病是千變萬化的,比如恢復期藥方只有肺脾兩虛的香砂六君子加減,但方案中註明可根據病人實際情況調整,適應各地的需要。”範永升教授說。

辨證施治 關口前移早預防

在浙江,中醫藥介入疫情治療的關口還被前移到診治疑似病例和預防階段。在疑似病例未確診之前,中醫師第一時間介入會診,第一時間讓患者用上中藥;截至2月18日,全省已使用預防方劑8.7萬人,向一線醫務人員、防控工作人員推薦使用預防方劑73.9萬帖。

“在醫院各類救治中,中醫一直積極參與。”從事中醫工作27年的紹興市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吳國水告訴記者。紹興市人民醫院作為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所有病人從收治到出院全程予以中醫藥治療,共收治確診病例23人,已治癒出院13例(重症1人)。

1月22日,抗擊新冠肺炎的阻擊戰剛剛打響,紹興市人民醫院就收治了一位從新昌轉院而來的疑似患者(1月23日確診)梁先生。“他是重症患者,當時他的氧合指數很低,呼吸衰竭、肺部大量滲出,並且高燒不退。”吳國水回憶。

在開展救治的同時,中醫藥就開始介入治療。中醫師進入隔離病房對梁先生進行了常規的望聞問切,並逐一記錄在案。令吳國水印象最深的,是醫院中醫治療團隊開出的3個千古名方——分別是張仲景的麻杏石甘湯、葶藶大棗瀉肺湯及孫思邈的千金葦莖湯。“實踐證明,這些湯劑對醫院首例確診病人病情的好轉起到了較好作用。”他說。

“現在,我們將這些湯劑用於輕症患者,防止他們病情加重,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吳國水說,已出院的患者陸某及仍在院的任某、何某等用中藥後,均從重症轉為普通型,目前病情穩定。

不定期根據病例情況前往一線會診,是浙江省名中醫、寧波市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顧問王邦才的重要工作之一,2月19日,他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會診了7位患者。

“自從寧波對全市所有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實施每日會診制度以來,整個專家組共參與一線會診100餘人次。”寧波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徐偉民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後,寧波市將15名中醫專家納入市級醫療救治專家組,後根據疫情發展態勢專門成立市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分5個小組對15家收治定點醫院進行分片包乾負責指導。

中醫專家小組與定點醫院中醫師每日線上開展會診,疑難複雜病例提交市級專家組集體會診,根據情況組織現場會診,確保患者第一時間看上中醫、用上中藥,力求輕症早治癒,重症早轉輕。

“我們群裡每天都很熱鬧,有好的經驗和做法都會一起交流討論,有的是醫生們自己總結的,有的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信息。”徐偉民說,專家組建立了“釘釘”群,每天都在群裡進行情況彙報、病例交流、疑難問題集體討論,有時還會召開培訓視頻會議,對國家版治療方案等內容進行業務培訓。

“在對疑似患者的治療上,中醫可以通過望聞問切,辨證論治,及時進行中藥干預治療,改善非新冠患者症狀,調節體質。從而降低重症的發生率,提高治癒率。”堅守在救治一線的台州恩澤醫院中醫科主任助理、主治中醫師錢曉說。

早在1月17日,台州市公共衛生中心在接診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時,台州恩澤醫院中醫科團隊就根據全國各地公佈的有限的病患舌像資料和症狀,進行了仔細分析,制定了面向普通群體的防感湯和香囊。

“防感湯主要採用黃芪、柴胡、桂枝、蒼朮等藥煎制而成,具有扶正益氣、燥溼驅邪的功效,能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力,防止病毒感染。”錢曉告訴記者,香囊則主要起到“芳香避穢、化濁解毒”的功效。截至2月19日,恩澤醫院發放防感湯劑8000餘包、香囊300餘個。

中西協同 各司其職降風險

抗疫一個多月以來,錢曉感觸頗深的是對重症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西醫、中醫有效協同,各司其職。2月9日,65歲的患者李某入院,伴有陣發性咳嗽、咳痰、痰白量少、噁心、嘔吐等症狀。“治療過程中,西藥進行抗炎、抗病毒、免疫球蛋白、補鉀、護胃等對症支持。一天後,中藥則針對咳嗽、咳痰、少量白痰、胸悶、口乾明顯、四肢冷等症狀,進行個性化調理。”目前,該患者已經進入恢復期。

截至2月19日,台州恩澤醫院已收治144例確診患者,並對其中138例開具中醫處方。大部分患者乏力、發燒、咳嗽、咽痛、納差、腹瀉等症狀得到緩解,影像學表現得到改善或逆轉,總有效率在90%以上。

範永升教授說,中醫藥早期介入,對提高治療效果,減少病人不良反應發揮著積極作用。“除此之外,中醫藥還能促進患者康復,在恢復期時,中醫藥可以發揮健脾化溼、補氣等作用。”

在金華市中心醫院,一位確診新冠肺炎的87歲高齡女性患者,肺部有炎症,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用了抗病毒、抗菌藥以後,胃口不好、小便量少。醫院傳統醫學中心主任中醫師徐斌與西醫醫生討論後,對老人使用中醫藥治療,老人的情況趨於好轉,目前已經康復出院。

“西醫治療有一套抗病毒的理論和機制,取得的治療效果很好。”國醫大師、浙江省新冠肺炎防治中醫高級別專家組組長葛琳儀說,與西醫治療採用抑制方式不同,中醫則是讓疫毒由內向外“透”出來,比如感冒不出汗就用發汗的藥,如果不退燒,發展成胸悶、氣急、咳嗽,就用清熱的藥。

葛琳儀強調,中醫和西醫表面看起來不一樣,但是原則是一樣的,都是對症下藥。談及她領銜制定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推薦方案》時,她說,一開始對疫情認識不全面,發展到後來接觸的病人多了,就逐步完善這個方案,四版更新下來,辨證施治的原則不變,臨床療效還可以。

在徐志瑛教授看來,中西醫結合治療是中國獨有的治療方式,中醫講整體,現代醫學講“點”,中西醫結合就是互補。中醫並不是光治慢病,對於醫治急性病也有不錯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