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患者過生日、頒發強制休息令:人文關懷是救贖的良藥

突如其來的新型病毒讓人們陷入恐慌,眾人都響應號召在家閉門不出,生怕會不幸感染禍及家人,而那些被確診的患者身體上不僅深受病痛折磨,心靈上也備受摧殘,一線員工不僅要承擔高強度的工作壓力,還要面對痛苦不堪的患者,重壓之下他們身心倶疲,而普通大眾也在畏懼病毒入侵及感嘆一線員工不易之中惶惶度日。

劫難之下人們的生命受到威脅,精神及心靈也面臨考驗,在保障眾人生命安危時,精神上的撫慰至關重要,所以在攻堅克難之際,人文關懷及心理疏導必不可少,它們不僅能讓人們升起對生命的渴望更能在人心浮動之際給大家一劑強心針,促使人們堅忍不拔地渡過難關。既然人文關懷必不可少,那麼到底什麼是人文關懷呢?

人文關懷其核心在於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要求人的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關懷人的精神生活等。在思想政治工作視野中,人文關懷是指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關心人豐富多樣的個體需求,激發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給患者過生日、頒發強制休息令:人文關懷是救贖的良藥

一、疫情中的人文關懷

方艙醫院14名患者被點名叫醒,在不知所措時看到醫務人員端著蛋糕出現在他們眼前,他們的淚眼忍不住滑落,原來這14名患者在這個月過生日,醫院特地給他們準備了驚喜,在眾多患者和醫務人員的祝福下,讓他們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

這些確診患者在得知自己被感染時一定是特別恐懼的,在身體得到治療的同時精神上也承擔了生存的壓力,所以在給他們提供生命保障時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在氛圍壓抑的醫院給他們辦了一場特別的生日會,不僅可以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也能讓所有患者堅定抗疫信心。

同時這也是精神上的饋贈,關注了人們精神世界的健康及完整,在精神上給予患者極大的慰藉,用人性溫暖撫慰了患者心靈上的傷口,同時還將中華民族互幫互助,心懷感恩的文化進行傳遞,有人生病患難,醫務人員不顧自身安危幫助他人獲得新生,而患者也在受其恩惠中感激他們的艱辛不易,一來一往間高尚精神及傳統文化突顯其中。

給患者過生日、頒發強制休息令:人文關懷是救贖的良藥

疫情爆發以來不少一線員工持續作戰,顧不上休息,近日考慮到員工的身體健康多地頒發強制休息令,例如義烏市中心醫院強制已經連續工作20多天的張宏強同志進行休息,廣西富川白沙鎮社保所強制已經連續19天奮戰在一線的幹部李玉娥休息,一張張強制休息令為這些連續工作的一線員工按下了“暫停鍵”。

一線員工不僅受到自身感染的風險,還要承擔高負荷的工作,勞累程度可想而知,強制休息令的頒佈一方面考慮到他們身體健康,一方面也將人文關懷展現的淋漓盡致,強制休息令承認了一線員工的個人價值,肯定了他們的付出奉獻,更是認可了他們的社會價值,給予了他們高度的讚揚和認同。

同時也尊重人的主體性,以人為本的體諒他們的幸苦和操勞,為了他們的身體及心理健康,人性化的採取科學的上班方式,為他們減少疲勞的同時也認可了他們的貢獻,通過將人員合理的調配安排將人文關懷進行到底。

給患者過生日、頒發強制休息令:人文關懷是救贖的良藥

除了患者和一線工作者,更多的是像我們這些在家堅守的普通大眾,為了大家減少外出避免聚集,有不少社區的志願者為人們送來需要的蔬菜瓜果,送上防護物資,同時也挨家挨戶上門測量體溫問詢情況,及時監測身體狀況,保障大夥生命安全。

眾人在家面對隨時可能感染的病毒心裡亦是恐懼不安,社區的工作人員及志願者在挨家挨戶走訪諮詢時不僅可以減少民眾的恐懼情緒,也能將社會的人文關懷傳遞給大家,讓大家能夠安心呆在家裡減少外出,還能科學的引導人們合理規避感染風險,宣導切實可行的防護方法讓大家得到實質上的保障,同時為大家送上新鮮蔬果也令人們在隔離時感到他人的溫暖關懷進而堅定抗疫信念。

給患者過生日、頒發強制休息令:人文關懷是救贖的良藥

二、人文關懷的重要性

1、人文關懷可傳遞正面情緒

情緒定律告訴我們,人百分百是情緒化的。即使有人說某人很理性,其實當這個人很有“理性”地思考問題的時候,也是受到他當時情緒狀態的影響,“理性地思考”本身也是一種情緒狀態。所以人百分之百是情緒化的動物,而且任何時候的決定都是情緒化的決定。

劫難之下負能量蔓延,人們總是在惶恐不安中度日,在病毒的威脅下日漸焦慮,即使是對病毒有理性的見解及認識,也容易在他人情緒影響下或者自身對病毒的畏懼下情緒化思考,導致負面情緒會侵擾每個人脆弱的神經。同時負面情緒的蔓延也嚴重影響了社會風氣,令原本深受病毒折磨的眾人還要遭受負能量帶來的傷害,所以及時且必要人文關懷在當下顯得尤為重要。

情緒是具有傳染性的。在負能量爆棚的當下,用不同形式的人文關懷對人們進行救贖,對情緒維穩,讓大夥感受正面情緒帶來的樂觀積極態度,在緩解焦慮的同時樹立堅強抗疫信心,促使眾人發揮主觀能動性,一起抵抗當下嚴峻形勢,自發減少外出,捐款捐物,用正面情緒將大家凝結在一起,用信念和科學知識開路,將部分人戰疫變成人人戰疫。

給患者過生日、頒發強制休息令:人文關懷是救贖的良藥

2、人文關懷可促進精神共鳴

當大家深陷恐懼之時得到人文關懷的救贖,會與他人產生精神上的共鳴,會切身體會到他人的付出及艱辛,患者會體會一線員工幸苦,會對其百般感激,一線員工會體會患者與病魔搏鬥的痛苦,會對他們負責到底,民眾會對患者的遭遇唏噓不已,也會欽佩一線員工的高度使命感及敬業精神,當得到他人的饋贈之時,受贈之人也會心懷感激進而產生精神上的共鳴,也可以稱為共情。

共情能力是指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共情將原本一盤散沙的民眾聚集,經過心靈上的洗禮進而團結一心,上下同欲,能讓大家暫時性忘記病毒帶來的痛感和恐懼,朝著同一個方向不斷前進。人文關懷是共情的基礎,是推動提升共情能力的關鍵,人只有在感受到溫暖時才能產生溫暖他人想法,只有在感受關懷時才會推己及人的為他人奉獻,所以人文關懷是縫合心靈傷疤的良藥,更是驅使眾人樂於奉獻的推手。

給患者過生日、頒發強制休息令:人文關懷是救贖的良藥

3、人文關懷可以弘揚正確價值觀

美國心理學家洛特克曾指出建立正確價值觀的13個核心要素:成就感、對美感的追求、挑戰性、身體和心理健康、財富、獨立性、親密關係和人際關係、道德感、歡樂、權力、安全感、自我成長、協助他人。

這13個核心要素提供了相關途徑建立自身正確的價值觀,而疫情下所做的人文關懷也正好體現了其中的核心要素,將關懷傳達給大眾的同時也潛移默化的為人們塑造了正確的價值觀。

對於患者來說得到有效救治保障生命健康的同時感受到無窮的安全感,建立了與其他病友及醫務人員的親密關係,切身感受到了人性溫暖。對於一線員工來說,面對如此有挑戰性的工作用強烈的使命感前赴後繼,在協助他人獲得抵抗病毒的同時也感受到無與倫比的成就感,促使不斷自我成長。作為普通大眾體會到了身體健康重要性,也將更加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在劫難中感受到安全感,在他人的溫暖下將善意傳遞。

疫情下的人文關懷必不可少,在穩定民心同時也弘揚了正確的價值觀,將價值觀的核心要素傳達至大眾心裡,讓大家倍感溫暖的同時自身感念也得以淨化。

給患者過生日、頒發強制休息令:人文關懷是救贖的良藥

三、如何將人文關懷進行到底

社會不斷號召人們減少外出,切斷病毒傳染源,於此同時也持續對人們進行人文關懷,一線人員通過自身的專業知識救治患者或是保障民眾安全,還給予患者精神上的撫慰,人文關懷深刻的在他們身上體現,那作為被保護的普通大眾,該怎麼做才能將人文關懷傳遞出來呢?

1、抵制流言,做流言的終結者

Allport的研究顯示,謠言生成的原則在於“歪曲”,基本模式有三種:

簡化:謠言中省略了大量有助於瞭解事實真相的細節。

強化:當一些細節被刪除後,那些保留下來的細節就更為突出和重要。

同化:簡化和強化不會隨便產生,而只會在與謠言傳播者過去的經驗和現在的態度一致的情況下產生。

很多正確的信息通過人們主觀臆想、斷章取義下不斷歪曲,事實的原貌已經很難看到,特別是在疫情蔓延下 ,人們的心情本就沉重恐慌,流言傳播的速度和力度都到極致,更容易蠱惑人們偏聽偏信經過歪曲的言論,在急需安定民心的當下,遏制流言的傳播至關重要。

每一則謠言都有聽眾。——奧爾波特

好比前段時間說“雙黃連”可治病,說寵物會攜帶新型病毒,這些經過人們以訛傳訛的流言,導致“雙黃連”搶購一空,不少寵物被處理甚至活埋,謠言的恐怖令人難以想象。

作為普通大眾,我們應當在抵禦疫情的同時,用理智的眼光接受信息,用冷靜的頭腦判斷消息的真偽,另外不要做謠言的聽眾及傳播者,避免將疫情的恐懼放大,在疫情蔓延之際做好自身保護、響應政府號召,將人性的溫暖不斷傳遞。

給患者過生日、頒發強制休息令:人文關懷是救贖的良藥

2、避免偏見,攜手共進

偏見是無知的產物。——威.赫茲裡特

疫情席捲武漢乃至全國,眾人對武漢相關人員會有少許排他心理,但作為同胞,他們都是我們不能分割的親朋好友,都是與我們攜手抗疫的同伴隊友,我們都應該端正心態給予溫暖及關懷。

趨利避害是人性的弱點,但是互幫互助也是人性的優勢,所以要貫徹人文關懷,給予他人抗疫信心,就需要將此優勢發揮出來,通過對他人的同理心及善意將大家緊密相聯,站在同一戰線,避免偏見人云亦云的帶來排他心理及恐慌,用理性的態度及觀念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擰成一股繩將大家抱團融合,成為抵抗病毒的巨大力量。

給患者過生日、頒發強制休息令:人文關懷是救贖的良藥

3、堅定信念,心懷感恩

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華羅庚

當我們深受社會、他人給我們的人文關懷同時也不要忘記傳遞給他人這份善意,讓我們將這份感恩之心,這份人與人之間的溫暖代代相傳,在疫情期間少出門,出門戴口罩,與人保持安全距離,不僅減少自己和他人的風險也能將這份人文關懷放進他人心裡,若是有相關接觸史應自動自發的進行隔離,不給他人帶來麻煩及威脅,同時我們應懷著樂觀的心態帶領身邊人積極面對病毒的威脅,堅定信念與病毒作戰,心懷感恩的珍惜當下美好生活。

人文關懷不僅在疫情下顯得至關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其特別的價值,在傳遞社會正能量的同時,也能帶給人們精神上的豐盈,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將大家充分的團結起來,朝著同一目標披荊斬棘,不斷攻堅克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