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維的“詩中有畫”說起


一、瞭解王維其人


從王維的“詩中有畫”說起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山西運城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畫家。官任右拾遺、監察御史、吏部郎中等。經歷“安史之亂”,後參禪悟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廣才多藝,以詩為最。

二、感味王維代表性詩句

他的“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相思》);“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竹裡館》);“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山居秋暝》);“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等,都是膾炙人口,家喻戶曉,千古傳誦,歷久彌新的名詩佳句。

王維的山水畫,也有很高造詣,創造了水墨山水畫派,為一代宗師,開一代先河。

從王維的“詩中有畫”說起


三、蘇軾對王維的高度評價

宋代文學大家蘇軾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在蘇軾看來,王維的詩就好像是一幅形象鮮明,栩栩如生的畫,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說:詩中有畫。

另外,在繪畫作品方面,蘇軾也給予王維很高的評價:“畫中有詩。”這是因為王維的畫作中包涵著深邃的人生思考,給人一種詩情畫意的感覺。

從王維的“詩中有畫”說起


四、蘇軾與王維藝術價值取向的高度契合


1、什麼是意境

意境,指文藝作品藉助形象傳達出的意蘊和境界,是一種能令人感受領悟、意味無窮卻又難以明確言傳、具體把握的境界。明代文人朱承爵的《存餘堂詩話》“作詩之妙,全在意境融徹。”曾提及到該詞語。

我的最通俗的理解,意境包括兩個方面“景”與“意”:

第一,“景”,物象環境。物象,就是指具體物體的視覺表現。如我們經常看到的:花草樹木、日月星辰、山水鳥獸等。環境,就是由具體的物象所構成的綜合的景觀,它是所有物像的組合。

第二、“意”,意蘊境界。意蘊,就是蘊含的意義,包括情感。境界,就是意義情感所達到的高度層次和深度。

2、王維詩的意境美

王維的詩體裁豐富多樣,有邊塞詩、山水詩、田園詩等。但無論什麼體裁的詩都有其鮮明的特點:

第一、景美。物象具體,構成的環境優美。就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月,松,水,石”這些是很具體的物象,它們又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自然景觀,一幅美妙的圖畫。而且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皎潔的月光照在松樹林間,清清的泉水在山石上叮咚流淌。這是多麼完整美妙的景觀、環境和畫面。生動形象,讓人身臨其境。這就是景美、境美。王維其他的詩也都如此,在這裡不再一一列舉。

第二、意美。詩的意蘊豐富,意境高遠,耐人尋味,而又餘味悠長。

這裡就拿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作簡要的分析。

從表面看,這兩句詩描寫了“茫茫沙漠、邊塞狼煙、黃河、欲落的夕陽”,景色優美。但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對這些表面景色的欣賞上,那我們就太膚淺了。在此,我們應該認真地去研究這裡面的“直”和“圓”兩個字,以及物象特徵給我們帶來的特殊的意境和情感。認真的品味茫茫大漠上的孤煙為什麼如此之“直”?奔騰不息的黃河上的夕陽為什麼如此之“圓”?

從王維的“詩中有畫”說起

這個時候,我們要想真正的參透詩的意境,就要通過這些個體形象,把握由他們構成的大的景觀環境,再抓住“直、圓”等鮮明特徵去深層次理解作者所傳達的內在的意義與情感!

“直、圓”簡明的兩個字,巧妙地描繪出邊陲大漠的壯闊和雄奇。境界闊大,氣象雄渾,間接的表達了作者寬廣豁達的胸懷。

“情與景”、“情與理與趣”的高度、自然融合,構成了“誘發”人想象的美妙神奇的"審美空間”。

這就是王維的詩:不僅景物清晰、明朗、形象直觀、栩栩栩如生;而且意境幽靜、空靈、清遠、孤高。情景交融,意境高遠。

這就是王維詩的“意境美”。不僅生動形象,而且意境深邃,詩情畫意融合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3、蘇軾與王維的契合,就在於都主張“詩中有畫”的情景交融,並身體力行,在自己詩歌創作中完美體現。

因此,蘇軾評價王維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傳遞的文學藝術的價值取向就是——“意境美”。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詩給“詩中有畫”的“意境美”作了完美的詮釋。

從王維的“詩中有畫”說起

作者/

插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