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贬为杭州将军的年羹尧为什么还摆大排场?他是否在隐藏什么秘密?

青灯问史


导读:这个说起来比较复杂,我们只是从《雍正王朝》情节做因果推断。请勿根据正史对号入座。年羹尧在贬为杭州将军还在摆排场,除了由奢入俭难外就是向雍正示威、表示不平的心思了。这是明面上的,其实还有隐含需要遮掩的内容才是更重要的。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精明过人的年羹尧呢?年羹尧讲究排场绝对不会向他和桑成鼎说的那样“二爷我就是这个德行,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在失势之后的讲究排场正是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套路,不但要掩饰养寇自重的黑历史而且企图用这样的行为让雍正想起他曾经的大功实现翻盘。可以雍正是个刻薄寡恩的主子,一杯毒酒就结果了他的小命。



年羹尧是个野心家,利用抚远大将军的假节钺的身份和雍正叫板。妄图实现权益最大化。

年羹尧虽然是四王爷胤禛的包衣,但是一点也不安分。可以说年羹尧是个投机主义者,不择手段只为实现利益最大化。早在胤禛和胤祥江南赈灾筹款的时候,他就未经过允许私自离开辖区来到江南目的就是让四爷带他回北京。果然因为赈灾有功,康熙就让他留在北京了。这也让他有了结交老八的机会,后来被老八举荐为四川提督。年羹尧明知主子四王爷胤禛和老八不对付,依然去八爷府磕头谢恩。虽然没有说一句话,但是这就是双方以后继续相互利用提供了契机。

第二次年羹尧以为是八爷和大将军王十四爷为他争取的陕甘总督,所以背着主子四爷胤禛进京拜谢八王爷。后来才知道闹了乌龙,又是磕头又是给胤禛洗脚才获得了原谅。他虽然非常窝火但是低三下四的做这些为了什么,唯一就是为了自己高升陕甘总督。这时候他唯利是图的本性就已经表露无遗,但是胤禛手下没有多少自己人只能用他。


所以说年羹尧和雍正之间就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即使雍正称帝以后年羹尧也没有改变,只是把自己隐藏的更深了。年羹尧不是李卫,所以也不存在对于雍正多么忠心耿耿。雍正称帝后,年羹尧替代老十四胤褆担任抚远大将军就是一个不错的机会。虽然小编翻了不少史书,包括《清史稿》的百官志都没有找到关于抚远大将军的记载。但是在清朝200多年的历史上担任抚远大将军的九个人,可以看出这个职位的重要。信郡王鄂札、大学士图海、裕亲王福全、领侍卫内大臣费扬古、康熙帝十四子胤禵、辅国公延信、川陕总督年羹尧、大学士马尔赛、康亲王崇安。无一不是一品以上的高官,权力很大。


根据雍正元年发出的上谕:“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年羹尧遂总揽西部一切事务,涵盖军事、民政等一切权力。这跟三国时期镇守荆州的关羽假节钺有什么区别?当时在文武官员的选任上,凡是年羹尧所保举之人,吏、兵二部一律优先录用,号称“年选”。赠送给属下官员物件,“令北向叩头谢恩”;发给总督、将军的文书,本属平行公文,却擅称“令谕”。此外吃的大白菜,他只吃小小的菜心;吃的猪肉,是从被打得半死的猪背部取下的里脊肉;睡女人叫翻牌子。这明显是僭越帝王的待遇。如下图所示:收蒙古妻妾、踩着兵士上马都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了。


养寇自重,年羹尧心中绝对有裂土封王的野心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本来就有野心的年羹尧,见惯了这几乎无节制的权利还能不滋生野心吗?为什么大家都在争夺皇位,就是因为没有制约至高无上的权力在作怪。权力是毒药,年羹尧野心在不断的滋生。接下来我们来分析:

本来打算从史书中找到抚远大将军的官职和行辕人员配备,可惜始终没有找到。但是按照剧中出现的数字推算,明显有很大的漏洞。西北大军20多万每天需要消耗20多万两银子,一个月就是700万两。而一个行辕每天消耗就超过3万两,这么几个人单凭吃喝不可能消耗完吧?我们推测的结果就是年羹尧通过秘密渠道,把粮饷给了对手罗卜藏丹津。这就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邬思道都能知道大军在哪儿,而年羹尧天天杀人找不到对手最大的可能。正应了那句话,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年羹尧也知道历史上的权臣都没有好下场,远的如霍光、宇文护;近的如本朝的鳌拜都没有好下场。权臣要么如同隋文帝杨坚、刘宋武帝刘裕那样篡位建国,否则只能最后被杀。年羹尧虽然野心勃勃,但是也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他的打算就是养寇自重,利用平叛垄断大清的军事资源以及军政大权。最终实现在西北的青海等地裂土封疆。虽然不一定真正独立,但是依然可以仿照明朝的沐王府或者清朝的三藩一样获得实质意义上的独立。所以才对军队进行彻底的洗脑控制,在返京的时候手下将士只知道大将军不知道皇上。连皇上命令卸甲,都得看年羹尧的脸色。


所以年羹尧不断的通过自己的中军行辕暗中供给叛军,彼此很有默契的心照不宣。虽然正史上罗卜藏丹津在清朝灭准噶尔后被俘虏甚至还得了善终,但是影视剧中并没有明确交代他的去向。即使真的后来罗卜藏丹津交代了,只要年羹尧操作的好行程事实的话雍正也无可奈何。况且年羹尧还在平叛期间通过九阿哥的关系和老八接上了头,甚至可以和老八联合形成对雍正的压制。可惜这一切都被邬思道点明破坏了,年羹尧不得不发动了对盘踞在法轮寺的叛军主力发动总攻。这让年羹尧的布局成为了泡影。


所以年羹尧被贬官后,不得不维持奢侈铺张的生活。怕的就是防止暴露自己资助叛军的行为被识破被灭九族。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年羹尧才提前安排自己的家人桑成鼎带着自己怀孕的蒙古小妾和数百万两银子隐姓埋名,提前逃匿。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邬思道的“灯下黑”就是一个弥天大谎,他不过是没有捅破雍正和年羹尧之间的那层纸,但却提醒了年羹尧是该决战的时候了。上次我回答年羹尧本将青海围得水泄不通,为何单单就跑了首恶元凶罗布赞旦增就说过,年羹尧分明是在养寇自重。

说他养寇自重是根据古今成例,也是根据现实情况。今天,我们来看看被贬为杭州将军的年羹尧,为什么还要摆那么大排场,从而间接证明他养寇自重的本来面目。

被贬为杭州将军后,小炒肉就要宰一头猪,大白菜就吃个菜心儿,其他的部分难不成就浪费掉了?

而当抚远大将军的时候,年羹尧的一个中军行营,约莫不足百人,每天从四川专门运送的蔬菜就多达一千多人,这不包括转运其他粮食肉食等物资。按照这个算法,每月有3万多人次在转运蔬菜供给,连人带车带马平均每人负重蔬菜150斤,月转运蔬菜就是450万斤。如果,蔬菜占实物比为4成,那么总供给量为1120万斤左右。一个不足百人的行营,月需蔬菜450万斤,总实物1100余万斤,吃得完吗?

假设人均每天吃实物量5斤,那么,1100余万斤可供多少人吃?答案是225万人。一个月每日可供7.5万人吃。

这么算来,一个主力部队,即中军的基本伙食都差不多了。想想看,一个中军行营机构,会有7万人么?

由此可见,年大将军的浪费实在是令人发指啊。这么说,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即或是你年大将军每天吃小炒肉要一头猪,吃白菜心要一颗大白菜,那么猪肯定不会就此扔了,白菜剩下的叶子也不可能就此丢弃,还可以作为军粮伙食给低等级或者士兵吃啊,要真是逗扔了,那么雍正的密探一定会报告了。

所以,这事后面一定会有秘密,而且秘密不小。这么大的粮草供应,一个中军可以消化,但是一个中军行营是万万消化不了的。那么,这些多出的实物去哪里了?

这必须回到邬思道押送最后一批粮草前来献计“灯下黑”的事儿。邬思道当场就分析了粮草的问题,说年大将军要粮草,罗布赞旦增也需要粮草,没有粮草,罗布赞旦增在水泄不通的青海根本就无法存活。但是罗布赞旦增恰恰就活下来了,他们的粮草从何而来?邬思道没有明说,年羹尧也知道瞒不过邬思道,所以只好决战。

再说雍正的密探,一个是穆香阿,跟随老九允禟前来军前效力,结果被老九和年羹尧收买制服,在给雍正的密折中大夸年羹尧好样的,并说他吃的很简单。为什么他捎带上吃这件事,大概是马屁拍过了头,报告的都是一些不够具体的事儿,感觉要说点具体的,就说到了吃饭简单这件事,但恰恰就是这件事露出了马脚。

为什么呢?因为身在年羹尧身边的另一位密探伊兴阿将浪费很大的实情也报告了雍正,按照逻辑定律,这种自相矛盾的秘奏正好明证了年羹尧浪费的真实性。

这也反证了年羹尧巨大的粮草需求一定另有出路。出路就在灯下黑的罗布赞旦增那里。至于说他是怎么转送到罗布赞旦增那里的,那就要问每天出去搜山的那些士兵们了。

回到话题,养寇自重,历来都是皇帝的忌讳,做得太过明显,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这个戏必须要演好,不能为人所察觉。这会儿年羹尧还只是被贬,还没有杀身之祸,虽然年羹尧懂得兔死狗烹的道理,但是就算是死,他也不能背上个通敌资敌的罪名啊。

一旦背上通敌的罪名,那就真无再起之日了,因为这个罪名太大,不仅没有了名声,就连九族的命都难保了。

为了掩盖自己养寇自重的心理,不背上通敌之罪,即或被贬为了杭州将军,年羹尧也要大摆排场,奢靡浪费不停。因为只有这样,通敌资敌的罪名才与己无关,就算死,也尚可保留一丝名节。


青灯问史


雍正三年(1725年)四月,雍正帝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务,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

要说被贬为杭州将军的年羹尧为什么还大讲排场,是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积习难改。年羹尧军功卓著,在西北坐镇多年,权倾朝野,且雍正对他恩宠有加,早就养成了奢靡无度的生活作风。排场习惯了,哪能说改就改了?二是心存幻想。在年羹尧的思想里,始终认为雍正不会对他如何如何,他一直在幻想着雍正能念及往日的情分而对他法外施恩,幻想着雍正能改变决定。在年看来,自己一直是忠于朝廷,忠于雍正的。所以即便到了最后关头,就是在赴任杭州将军途中,他仍然还逗留在江苏仪征,观望不前。这反倒更坚定了雍正最终决定除掉他的决心。

至于他是否在隐藏什么秘密?我认为并没有隐藏什么,即便隐藏了什么,也已经被雍正一党彻底查清了。大家看,在雍正给他开列的92款大罪中,最主要的有三条:一是擅作威福;二是结党营私;三是贪敛财富。并没有所谓的“养寇自重”,也没有“谋逆造反”,其他的罪名,在他对立面的奏折中,早已说过千遍万遍了。

啰嗦两句,年羹尧最终被打倒,原因可归结为两点:一是自己自恃功高,志得意满,自我陶醉,居功擅权,最终招致雍正警觉和嫉恨,以致身败名裂;二是雍正自尊心很强,又喜欢表现自己,他不愿意落个“皇帝受人支配”的名声,所以年羹尧的好日子可以说是葬送在自己手里,也能说是葬送在雍正的性格上。

但我认为,功过两分开,年羹尧仍不愧为大清康熙,雍正两朝的名将,功臣。


登攀


普遍的看法是年羹尧自己作死的结果,但是令人疑惑的是在此之前的年羹尧却是表现出了过人的能力以及睿智,似乎不应该一下子就膨胀到这种地步啊、

而且年羹尧文武全才,不是那些不懂政局的莽夫战将而是帅才,没有道理啊。

其实原因我个人看法是恰恰相反,他是在想办法保命。

他的问题其实不在于功高盖主,而是得罪了整个朝堂的官员。

或者说是代替雍正得罪了全天下的官员了。

为了当西北的这一次战役,年羹尧替雍正不停的杀人,做雍正想做却不方便做的事情,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

原本他是打算养敌自重的,但是没有得逞,电视剧中是用邬思道来点醒他:你这招没用,糊弄不过去的。

年羹尧这才有了青海大捷,没辙,不打不行了。

其后年羹尧很清楚,雍正在外患解决之后就要借战胜之威清理内部了,而这则需要文官集团的支持。

这时候他需要安抚整个文官集团,使他们不至于在他接下来的改革中使绊子。

年羹尧就是最好的抛出来给文官集团撒气泻火的靶子。

因此年羹尧只好结党自保,故意在雍正面前显示自己对军队的控制力,希望雍正能够在顾忌之下,保住自己的权势地位。

结果没有得逞,一路被贬,这时候的年羹尧其实很清楚自己的失去军权之后的结局了,无论他怎样做,他都是死定了的,雍正需要用他的死和文官集团妥协。

因此他干脆就放飞自我了,这样自己既享受了,也许混混看雍正会不会看在他整天醉生梦死没有任何威胁的情况下,留他一条命了。

其实说白了,就是这君臣二人彼此心知肚明的情况下,互相出牌,年羹尧也不过是死里秋活,走一步算一步了。


闲翻古书笑谈历史


年羹尧是雍正皇帝执政之初,雍正皇帝最为信赖的大臣,我们今天看雍正皇帝才继位时发出的一些诏书,调遣军兵、动用粮饷,川陕、云南督抚俱照年羹尧办理,当时年羹尧几乎总览了川陕,云贵等地的一切军政要务,雍正皇帝可以说非常的信任年羹尧。

主要是雍正皇帝才继位,统治还不稳固,所以国家内部不能乱,在青海的战事不可能依靠胤禵,只能找自己信任的人,能打仗的就胤祥,但是朝中还需要胤祥留着,所以只能把年羹尧派出去。

年羹尧是个聪明人,从他之前的一些表现来看,年羹尧很有野心,他也是个投机主义者,他是胤禛的人,但是胤禩举荐他做四川提督,他知道胤禩和胤禛有矛盾,也仍然去胤禩府上谢恩,后来年羹尧以为是胤禩,胤禵推荐他担任陕甘总督,他进京后背着胤禛去谢八爷,所以年羹尧对胤禛远没有李卫那么忠诚。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继位后,年羹尧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这是一个位高权重的职务,也是在这个时候,年羹尧的权势达到了顶峰,除了管理西部军政要务,年羹尧举荐的文武官员一概优先使用,朝中文武百官给年羹尧献殷勤的不在少数。

年羹尧奉命讨伐罗卜藏丹津,几十万大军就抓不到罗卜藏丹津?年羹尧在青海,生活极其的奢侈,年羹尧的行辕每天要花费两三万两银子,专门安排一千多人从四川运送新鲜的蔬菜,西北大军每天的开销在20万两银子左右,就算省着点,国库的存银也只够年羹尧折腾两个月。

这里面就有很大的问题,年羹尧的行辕不是军队,人数顶天也就两三千人,这一小部分人就要花去六分之一的军饷,就算每天都有一千多人到四川运送新鲜的蔬菜,那么一个月下来正常情况下也可以运送四百多万斤的粮食,在算上运输损耗,那么也应该能运送来两百万斤的粮食。

清朝一斤约600克,我们参考二战时期军队每日配给士兵的粮食,就算在翻一倍每个士兵每天配给三斤的粮食,两百万斤粮食至少足够两万名士兵的消耗了,一个大将军行辕怎么可能消耗得了那么多粮食,就算年羹尧生活十分奢侈,他就不考虑士兵们有哗变的可能性?并且我们这算的还只是供应大将军行辕的物资。

参考供应大将军行辕的开销,其他的部队物资开销应该只是大将军行辕的六分之一,所以西北大军每天这二十万两银子,至少可以供应七十万大军的开支,但是年羹尧还在不停的要钱,邬先生去找年羹尧,点拨他灯下黑,真的只是灯下黑吗?

凭年羹尧多年带兵打仗的经验,他几十万大军封锁青海,他会不知道哪里能藏得下罗卜藏丹津的部队,所以邬思道这个灯下黑,其实就是提醒年羹尧不要在演戏了,这样也就能想明白为什么年羹尧需要这么多的军饷了,那就是连着叛军一起养了,为什么年羹尧要连着叛军一起养呢?

原因很简单,年羹尧哪来的节制西部诸省的权力,不就是靠着罗卜藏丹津叛乱吗?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下,罗卜藏丹津叛乱被平定之后,雍正皇帝的外患也没有了,雍正皇帝还能放任年羹尧继续节制西部诸省吗?年羹尧说他功高盖主都不为过,他是个聪明人,年羹尧就不怕雍正皇帝过河拆桥吗?

邬思道来大营这一“点拨”,实际上就是戳破了年羹尧的小心思,让他知道自己的戏演不下去了,只能围剿了罗卜藏丹津,但是年羹尧这个时候还没有完全放弃幻想,他想着自己对雍正皇帝而言是有功之臣,雍正皇帝不会真的清算自己,但是通敌如果是真的,也是死罪,那么怎么掩盖这个罪行呢?如果这样想,年羹尧被贬为杭州将军后,他的行为就可以解释了。

年羹尧吃个小炒肉,把猪活活打死,只取一条里脊吃,几十亩地专门给年羹尧种菜吃,每颗白菜只取一个菜心,年羹尧也担心以后连一顿安稳饭都吃不上,但是始终没有降低排场,无非就是掩盖之前在军中奢靡生活的真相,不过年羹尧另外一句话也像我们暴露了年羹尧的处境,死也要死的轰轰烈烈。

所以之后年羹尧依旧没有任何收敛,继续铺张浪费,继续翻牌子让妾室们侍寝,这些完全都不符合礼制的,雍正皇帝最后也没有让年羹尧如愿,轰轰烈烈的死,一道上谕就将他赐死了。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玄坤文史


年羹尧之所以敢大摆排场,大鱼大肉,这是年羹尧充分分析之后才有所举动。

年羹尧作为一名边关大将,战功赫赫,对于爱新觉罗家族来说是一个大功臣。军纪严明、平复叛乱,这也是清朝稍有能臣之一。

如果雍正想要杀掉自己的话,那么就会被背上骂名。在当时雍正名声并不好,民间大多流传着雍正杀兄的留言。而且皇位的正统性一直受到质疑,明见大多揣测雍正的地位是靠作弊得来的。


通过种种以上雍正不利的局面,年羹尧想到雍正在处理这件问题的时候,肯定会非常谨慎,一招不慎,便会引火上身,引起年羹尧士兵的不满,引起哗变。


但是年羹尧没有想到,雍正其实对他早已,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早就想杀掉他,但是年羹尧善于打仗,朝廷几乎没有大臣能够接替他,


雍正的那些哥哥弟弟们虎视眈眈的看着他的皇帝宝座,思考再三这雍正一直隐忍不发,直到忍无可忍的时候,把年羹尧从一步一步便为杭州将军。


到了杭州,年羹尧脾气不改,还是大吃大喝,依然用着王爷们制度吃饭,睡觉还翻牌子。


一是想告诉雍正,对于爱新觉罗家族,我年羹尧是有功在身,你不能忘了本,二是想告诉那些百官们,自己有朝一日还会重新做上一品大员的职位,变相提醒那些百官们不要对惹事。但是没有想到,雍正早就授予那些心腹搜集年羹尧的罪状,只待实际成熟,便会处理自己。

不过,狡兔死良狗烹。所以即使年羹尧没有胡乱非为,一心一意的爱国,依然还是逃脱不了被杀而定命运。


束竹醉


以剧情为据,浅谈个人观点!

个人分析年羹尧在被贬后还摆大排场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年羹尧自恃西北平叛大功

大将军的排场用惯了,外加自己的自负,改不了了。

先看看年羹尧居功自傲,嚣张跋扈的履历。

一,擅杀朝廷运粮大臣。

二,西北大捷还朝,雍正亲迎而不下马。

三,在皇帝面前炫耀大将军威严。

四,擅杀雍正派去西北推行新政的大臣孙嘉诚。

像这些明显的僭越行为和赤裸裸的跟雍正对着干的事年羹尧都干得出来,那么不难想象,摆个排场这样的事在年羹尧看来简直不值一提。即使年羹尧被贬,也还是自恃西北之功,出入以大将军自居,那么摆个排场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年羹尧在跟雍正赌气

年羹尧觉得雍正不应该这样对他,更天真的认为雍正不会杀他,所以干脆破罐子破摔了。当亲随提醒年羹尧被贬了不宜再搞大排场时,年羹尧的意思却是:我大将军军权都交了,我给皇帝出了这么大力,立了这么大的功,就搞点排场还怎么了。这明显像是小媳妇在使小性子。

到最后,年羹尧向李卫要圣旨时的口气看,很明显是在赌气。

此外,有人认为年羹尧摆排场是在效仿前人“自污”保身。那么先来看看什么是“自污”, “自污”乃秦国名将王翦所创,说白了就是自己抹黑自己,自己搞臭自己,以达到消除君王猜忌,保全身家性命的目的。王翦之后用过这招的人有:汉朝开国名相萧何,宋朝开国大将石守信等等。

在笔者看来,年羹尧“自污”的可能性不大。从年羹尧的言行看,他并不是故意在搞臭自己。年羹尧被贬之后,穿着黄马褂大摇大摆霸凌当地官员,更在给皇帝的奏折中把好话反着写。这样来看,用摆排场来“自污”于人于事都显得太微不足道了。

综上所述,年羹尧被贬之后还在摆排场,无非自恃功高,目无尊上。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在跟雍正赌气,使小性子。


琅琊影视榜


年羹尧是清初影响力最大的将领之一,历经康熙雍正两朝,而且还是一个汉人。其曾祖父曾为明朝驻守辽东的将领,后来被满清俘虏,编在镶黄旗下。有旗人身份的加成,年羹尧祖上在满清的生活就不会太差,但是想要身居高位,还是得靠自己的拼搏。

不过年家能人辈出,年羹尧的父亲,就曾当过湖广巡抚,是一名货真价实的封疆大吏。但是年羹尧后来的成功,并不是完全因为父亲的提携,而是像普通人家子弟一样,先走科举,然后被皇帝赏识,并靠着自己的能力一步步往上爬升的。事实上,年羹尧的成就,远远超出他的父亲,最鼎盛时期甚至被封为一等公。

年羹尧是典型的少年得志,他21岁就中了进士,29岁就当上了四川巡抚,像他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封疆大吏。后来更是在西北战事中屡立大功,被康熙帝一再加封,成为清初西北一带举足轻重的人物。康熙死后,雍正继位,年羹尧的地位更是进一步提高,因为他与雍正之间,还有着说不尽道不清的关系。

镶黄旗出身的年羹尧,早就已经是雍正的奴才,雍正继位,对他是一大利好

雍正是康熙的四子,被封为亲王之后,就充任镶黄旗的小旗主,如此一来,出身镶黄旗的年羹尧,也就成了雍正的私家奴才。

在满清的特殊制度里,奴才与主子的利益是一体的,主子升迁,奴才也必定得到好的回报,所以满清的奴才对主子总是特别忠诚,而主子最信得过的,也必定是自己的奴才。从这个层面来说,雍正的继位,对年羹尧是一大利好,彼时年富力强的年羹尧,也必然会在雍正朝更加飞黄腾达,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一朝天子一朝臣,年羹尧名义上是雍正的家奴,可实际上,他却是康熙朝的老臣

按照常理,雍正继位之后,一定会继续重用“家臣”年羹尧,可实际上,仅仅两年之后,年羹尧就被下罪入狱,不久之后,还被迫自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大道理:一朝天子一朝臣。

年羹尧虽然名义上是雍正的私家奴才,可实际上,他的升迁,与雍正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因为受到了康熙的赏识,再加上他在西北战事中表现出来的非凡才能。所以年羹尧并不算雍正的心腹臣子,反而是典型的前朝老臣。根据历史惯例,老臣伺候新君,下场多半很惨,而年羹尧,也逃不出这个惯例。

伴君如伴虎,年羹尧却还偏要去“抚虎须”,飞扬跋扈的他最终遭雍正狠心处理

虽说前朝老臣下场多半较惨,但是雍正对年羹尧,原本还是有一定宽容度的,如果不是他后来表现得过于跋扈,或许还可以“软着陆”,得个安享晚年之实惠。

但是很可惜,年羹尧过于狂妄自大,他仗着自己功绩大,名头响,过着僭越的生活,地方上的藩王见到他,都要向他下跪磕头,平时的起居用具,也有不少是皇帝才能享用的规格。更夸张的是,就算回到了北京,他也把这一套照搬过去,那可是天子脚下,雍正就算脾气再好,有人侵犯他的皇帝权威,肯定也是不能忍的。所以年羹尧被处理,是可以预见之事。

《雍正王朝》中,被贬为杭州将军的年羹尧仍大摆排场,正是他飞扬跋扈性格的体现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年羹尧被贬为杭州将军,结果他在杭州仍然不收敛,反而大摆排场。为了吃块上好的里脊肉,就要把一头猪赶得筋疲力尽,吃个大白菜,也要剥到只剩下菜心。

明明是被贬职了,年羹尧为什么还要如此大摆排场?这其实正是他跋扈性格的体现,一向顺风顺水且自恃功大的年羹尧,根本不愿意相信雍正是要真心处理他,还以为只是下放一段日子,不用多久就能重新启用呢。所以哪怕他的身份地位已然下降,内心里也不愿意接受,反而还要摆出更夸张的排场,以便向世人宣告他年羹尧仍然是有前途的。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足以打破他的幻想。不用多久,雍正就会真正对他死心,雍正的死心,也就等于是判了年羹尧的死刑。只不过,年羹尧的影响力以及功绩实在是太大,雍正也不敢真得把他正法,只得下了一道诏书,令他在狱中自裁。恐怕也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一向飞扬跋扈的年羹尧,才会有点悔意吧。


汗青正浩


邬思道的“灯下黑”就是一个弥天大谎,他不过是没有捅破雍正和年羹尧之间的那层纸,但却提醒了年羹尧是该决战的时候了。上次我回答年羹尧本将青海围得水泄不通,为何单单就跑了首恶元凶罗布赞旦增就说过,年羹尧分明是在养寇自重。说他养寇自重是根据古今成例,也是根据现实情况。

今天,我们来看看被贬为杭州将军的年羹尧,为什么还要摆那么大排场,从而间接证明他养寇自重的本来面目。被贬为杭州将军后,小炒肉就要宰一头猪,大白菜就吃个菜心儿,其他的部分难不成就浪费掉了?

而当抚远大将军的时候,年羹尧的一个中军行营,约莫不足百人,每天从四川专门运送的蔬菜就多达一千多人,这不包括转运其他粮食肉食等物资。按照这个算法,每月有3万多人次在转运蔬菜供给,连人带车带马平均每人负重蔬菜150斤,月转运蔬菜就是450万斤。如果,蔬菜占实物比为4成,那么总供给量为1120万斤左右。一个不足百人的行营,月需蔬菜450万斤,总实物1100余万斤,吃得完吗?

假设人均每天吃实物量5斤,那么,1100余万斤可供多少人吃?答案是225万人。一个月每日可供7.5万人吃。这么算来,一个主力部队,即中军的基本伙食都差不多了。想想看,一个中军行营机构,会有7万人么?由此可见,年大将军的浪费实在是令人发指啊。这么说,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即或是你年大将军每天吃小炒肉要一头猪,吃白菜心要一颗大白菜,那么猪肯定不会就此扔了,白菜剩下的叶子也不可能就此丢弃,还可以作为军粮伙食给低等级或者士兵吃啊,要真是逗扔了,那么雍正的密探一定会报告了。

所以,这事后面一定会有秘密,而且秘密不小。这么大的粮草供应,一个中军可以消化,但是一个中军行营是万万消化不了的。那么,这些多出的实物去哪里了?

这必须回到邬思道押送最后一批粮草前来献计“灯下黑”的事儿。邬思道当场就分析了粮草的问题,说年大将军要粮草,罗布赞旦增也需要粮草,没有粮草,罗布赞旦增在水泄不通的青海根本就无法存活。但是罗布赞旦增恰恰就活下来了,他们的粮草从何而来?邬思道没有明说,年羹尧也知道瞒不过邬思道,所以只好决战。

再说雍正的密探,一个是穆香阿,跟随老九允禟前来军前效力,结果被老九和年羹尧收买制服,在给雍正的密折中大夸年羹尧好样的,并说他吃的很简单。为什么他捎带上吃这件事,大概是马屁拍过了头,报告的都是一些不够具体的事儿,感觉要说点具体的,就说到了吃饭简单这件事,但恰恰就是这件事露出了马脚。

为什么呢?因为身在年羹尧身边的另一位密探伊兴阿将浪费很大的实情也报告了雍正,按照逻辑定律,这种自相矛盾的秘奏正好明证了年羹尧浪费的真实性。这也反证了年羹尧巨大的粮草需求一定另有出路。出路就在灯下黑的罗布赞旦增那里。至于说他是怎么转送到罗布赞旦增那里的,那就要问每天出去搜山的那些士兵们了。

回到话题,养寇自重,历来都是皇帝的忌讳,做得太过明显,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这个戏必须要演好,不能为人所察觉。这会儿年羹尧还只是被贬,还没有杀身之祸,虽然年羹尧懂得兔死狗烹的道理,但是就算是死,他也不能背上个通敌资敌的罪名啊。一旦背上通敌的罪名,那就真无再起之日了,因为这个罪名太大,不仅没有了名声,就连九族的命都难保了。

为了掩盖自己养寇自重的心理,不背上通敌之罪,即或被贬为了杭州将军,年羹尧也要大摆排场,奢靡浪费不停。因为只有这样,通敌资敌的罪名才与己无关,就算死,也尚可保留一丝名节。


史学资讯


当被贬为杭州将军时,依然按照大将军的规格大摆排场,此时年羹尧应该低调才对,为什么会这样做?

年羹尧觉得自己为大清朝平定西北叛乱,立下了不朽的功劳,现在雍正为了区区一个孙嘉诚,竞这样对自己,心里难免不平。当手下的人劝他能不能把排场减少一点,免得皇上怪罪的时候,年羹尧听不进去,说自己就这副德行,死也要死的轰轰烈烈。下人劝诫他“地不跟天斗,子不跟父斗,您斗不过皇上”后,才稍微服软,直到晚上才写了谢恩的折子,明显是在跟雍正较劲。


其实年羹尧心里对雍正还存在着幻想的。自己跟在雍正身边这么久,雍正往后还有很多用得着自己的地方,认为自己只是暂时受贬,雍正还会重用自己。虽然西北战事已被自己平叛,但首领却逃跑了,现在看来是年羹尧故意放走的。如果把叛贼全部消灭了,自己这个大将军的也就没用了,而且后来朝廷让他继续驻守西北,就是为了稳定局势。

但年羹尧太高估自己在雍正心目中的地位。从他那句“只知军令,不知皇上”那刻起,就被雍正判了死刑。 当初雍正顶着巨大的压力,不惜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年羹尧平叛,朝廷的大臣们对雍正和年羹尧积攒了很大怨气,当孙嘉诚被杀后,这个怨气到达了极点,就爆发了。这正是雍正要的结果,孙嘉诚就是雍正故意派到年羹尧身边的,也知道年羹尧迟早会杀了这个朝廷公认的忠臣,以引起众怒。



孙嘉诚被杀后,对年羹尧的处置可谓是有条不紊,速度惊人,可见雍正早已作了安排,就等着这一刻的到来,自己也不会背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骂名,而且还可以赢得众位大臣的心,巩固自己的皇位。


结语:年羹尧完全是一步一步把自己作死得,一贬再贬,直到守城门被赐一条白绫的时候,才明白自己在雍正心中的位置,才真正明白自己斗不过雍正,嚎嚎大哭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