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并不一定发热,为什么有些地方还用体温作为排除依据呢?

@所有都在


疫情还在持继续进行,对于这次疫情我印象最深的无非就是,全国抗战疫情,出门一眼望去全带着口罩、无论去哪里进出都需要量体温。看似繁琐,实则是保护自己,每天醒来最新看的就是疫情的最新状况,现在全国已有7万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但非常很好的消息就是,非湖北地区的近一周的确诊率以有明显的下降,而且湖

北地区这两日也有了明显的下降。

记得刚得知疫情爆发的时候,只知道该病是有传染性的,且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因此出去带好口燥预防就好。但是随着疫情的严重以及研究者们的努力,发现了更多关于疫情的新动态,新型冠状病毒还可以通过接触及粪口传播,而且感染后治愈好的患者,仍有再感染的风险,这是大家就会有所疑惑,这样说来,病毒可以通过任何方式传播,也就是说它的症状不仅仅是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也可以在没有任何不适的情况下感染上病毒,那测体温真的有用吗?

不知道到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我们看来,发烧这一症状是我们能控制及检测的,因此测体温就是有效的预防的一部分。但是不是代表其他不发热就没有感染病毒哦。今天我从它的三个传播途径告诉大家应该如何预防?

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即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一般情况下,飞沫传播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才可能实现,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是相对安全的,距离2米以上是绝对安全的。因为,没有外部条件(如风力)的帮助,飞沫喷射到两米以外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此,疫情期间出门一定要佩戴好口罩,打喷嚏要挡住口鼻,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随地乱吐痰,因为病毒怕酒精,外出后回家,最后用酒精喷洒后再进门,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外面的病毒带入到家中。

接触传播

即你无措施的接触感染患者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物品后,都有被感染的风险。接触传播的可控性较低,以为你不知道你触摸的物品是否安全,因此,最好的变法就是少出门,实在要出门的话就佩戴好一次性手套,尤其是外出买菜的时候一定要格外的注意。

粪口传播

粪口传播指病原体经粪便排出体外,并散播到环境当中,污染食物、衣物、水源等,当健康者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物质,通过手、口,进入消化道而引起感染。病从口入,在外出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双手洗干净,洗手一定要超过15s,仔细揉搓。

疫情严峻,预防需要仔细。少出门一定要做好,预防病毒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也不要过度恐慌,我们一定要坚信我们是可以战胜病毒的。


爱护120


今天下午钟南山院士在接受某日报拜访的时候提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全国出现了一些没有症状的人,没有发热的人,也就是所谓的"隐形感染的人",然后怎么防止隐形感染和传染。题目说的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不一定发热,那为什么还🈶很多地方用体温来排除呢?


首先,纠正一个错误❌,并非用体温排除,而是用体温筛查!这一个正着说,一个反着说,但仔细想想这个很不一样哦!为什么要测体温啊?那是因为很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会发热啊!所以,体温筛查手段,但是并非确诊手段。测体温仍然必不可少!

其次,我们不能捡个玉米丢个西瓜。什么意思呢?没错,有些患者是不发热,但是发热的居多,我们要把握这个多的。同时,正如钟院士以及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诊疗指南所提到的,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并不是唯一症状,也并不能确诊患者。发热的患者多了去了,不能说发热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同时,不发热的患者也有,那怎么办?第一,要问病史,问问患者有没有去过武汉,有没有接触过可疑患者或者确诊患者。第二,要做核酸检测!如果满足了第一条,那么就必须做核酸检测!



总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带毒者"确实很可能比较隐蔽,但是他们只是少数,多数的还是有典型的发热症状。所以,测体温不能少!!!但是,体温并非排除标准。


普外三角针


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诊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的症状。最近发表的两篇论文都有提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热、乏力。有41例确诊感染者的数据显示,确诊人群中几乎所有人(98%)报告有发烧,76%有咳嗽,44%有肌痛/疲劳。有99例的病例分析显示83%有发热,82%有咳嗽,31%有气短,还有少数人有头痛、咽痛、流涕、胸痛、腹泻等症状,在上述症状中,至少有一个症状有90%以上。血常规中淋巴细胞减少很常见,所有患者的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均显示实质性肺部异常,包括磨玻璃样混浊,累积多个肺段段或多个肺叶。但也确实存在部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不发热,体温正常的情况,但这毕竟是少数。

监测体温是筛查新型冠状病毒是否感染最简单、经济、有效的措施。

我们国家是人口大国,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恰值发生在我国春运之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给整个疫情防控带来极大的挑战,由于绝大部分感染者多会出现发热,因此,检测体温是较好的手段,但是体温检测确实不能完全百分百筛查出感染者,并且也存在发热的这部分人群中有一些不是因为感染此次的病毒而导致的发热。因此体温异常是一个重要的警示征象,发热提示需要进一步筛查是否感染病毒。


对于目前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需要完善病毒核算检查,同时进行胸部CT检查,但这不是每个人都要做的检查,当高度怀疑的时候才做,这是由于核酸检查、CT也需要场地、设备及人力,这样复杂的检测手段是不适合用于大范围的筛查。询问是否有症状,因为可能存在一定的恐慌,而部分人即使有症状,也不一定如实回答,而体温就是一个客观的数据,用于大范围的筛查是相对来说最合理的。

那么针对那些症状不典型,不发热,或者甚至没有症状的病毒感染者,我们的大范围筛查,肯定也是难以发现他们的,这个时候就是发挥个人的作用时候,明确接触过从湖北武汉回家的亲戚朋友或者接触过在其他地方诊断或疑似病毒感染者,应自觉在家中居家隔离,出现相应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同时,没有感染的人群要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采取多种措施预防自己感染。


急诊科鲜医生


为了排查新型冠状病毒,现在到处都在监测体温,进出高速路要测量体温、进入医院就诊要先测量体温......

可能有人会问,是不是所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都会发热,不发烧是不是就说明没有被感染?

并不是所有的新型冠状病毒都会出现发热,也有部分感染者表现为干咳、乏力等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另外,不发烧也并不能完全说明没有被感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之后会有一个潜伏期,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在潜伏期内一般都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都会发热,也并不是不发烧就能100%排除被感染的可能。

那么,既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并不一定发热,为什么有些地方还用体温作为排除依据呢?

虽然说并不是所有的感染者都会出现发热,但发热还是最主要的症状,绝大部分的感染者都会出现发热症状。另外,我们测量体温并不是为了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我们是为了排查病毒,以便及早发现被感染者。测量体温不但操作简单、而且还很可靠,并且并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设备,实在是比较明智的方法。

大家可能会担心,那些并不发热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会不会被漏诊呢?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反复跟我们强调:疾病并不会按照课本来发病!并不是每一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症状都很典型,这就增加了医生诊断的难度。但是大家不要担心,我们诊断新型冠状病毒也会很谨慎,我们需要结合流行病学(比如湖北武汉居留史、接触过武汉过来的人等)、临床症状(发热、咳嗽、乏力等)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血常规、胸片等)来综合考虑,如果高度怀疑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能,我们还需要经过专家的讨论,最后确诊需有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如果疑似病例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那么就可以排除了。

我是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给大家传播健康知识的全科医生,关注我,您就拥有了一个家庭医生。如果觉得有用,可以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哦!

全科吴医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热(大于37.3℃),乏力和干咳,当然,也有极少数既不发热也不咳嗽的病毒携带者,但不能因为这极少数人就忽视了发热这个最重要的症状。从综合角度来看,测量体温是可以做到大面积筛查的,筛查并不代表确诊,毕竟可以引起发热的疾病有很多,还要进一步询问病史,如果有武汉及周边地区活动史,需要进一步取咽拭子或痰液来检测是否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以往测量体温大多用的水银温度计,比较费时间,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红外检测仪可以很快的测体温,最近你可能被别人拿着体温枪在额头上扫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火车站这种人流量大的地方,有较大的红外体温检测仪,人们只要排成一列顺序走过去检测人员就能看到体温,也是方便可行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帮助!喜欢就点个赞吧!


汪医生小课堂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在上个月的二十七号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主要是以发热、乏力和干咳为主要表现!当然,随着确诊的患者越来越多,临床上也有发现有些患者没有发热。那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不一定发热,但是为什么还要用体温作为排除依据呢?


第一,体温并不是排除依据!

题目说量体温是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依据,这句话是不对的,是极其不严谨的哦,没有任何专家教授说过不发热的病人就可以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哦。

第二,为什么还要量体温?

没错,有些病人是不发热的,但是别忘了大部分病人是发热的!!!作为筛查,我们肯定需要重点关注那些发热的患者!比如十个病人里面有七个或者八个人是会发热,而另外两个人不发热,那么我们肯定先抓住这七八个发热的人。为什么?一来发热的人占多数嘛,把多的人筛查出来,那就不会漏掉太多。二来测体温好测嘛。不发热的病人可能只有乏力、酸痛、纳差、咳嗽、咽痛等症状。


第三,不发热的患者怎么防控?

很多人关心的是这个问题,不发热的人我们怎么发现?说实话,如果真的不发热,又没什么症状,那真的很难防!这也是为什么让大家戴口罩,让大家洗手,让大家少出门,少聚会的原因!因为有些患者确确实实可能不发热!但是,别急,别怕!不发热不代表不发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数在一周之内就会表现出症状,严重病历可以底热或者不发热,但是它会有呼吸困难嘛,它有接触过感染者或者可疑患者的经历嘛!所以,对于不发热的患者我们肯定需要综合判断,需要结合病史,特别是否有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是否湖北方向来的这种情况。
最后提醒一下,最近口罩用的多,请正确处理⬆️⬆️⬆️


骨科木匠刘医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确实并不只有发热这一种,但是在临床上,绝大多数的感染者基本上都是以发热为首要或者主要症状的。所以说,对于这个我们目前为止仍然还是没有彻底搞清楚的新型病毒来说,宁可以体温作为依据,也不要因为放弃体温检测而导致疫情的更加扩散。

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之后,之所以会引起发热,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感染性的疾病,而感染性的疾病通常都是以发热为重要的临床表现,人体作为病毒的宿主,会对病毒的入侵作出对应的反应和抵抗,所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除了发热之外,还会有其他的临床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除了发热之外,还会有咳嗽,乏力,腹泻,呼吸困难以及其他呼吸道卡它症状,如鼻塞,流涕,畏光等,而发热这种症状是一种客观的可检测的症状,且检测也相对方便。所以现在很多地区都将发热这一症状作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条件之一。

虽然说发热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主要表现,但是现在病毒的潜伏期约在14天左右,在这14天病毒潜伏的过程当中,还是会有少部分人会以轻度的咳嗽,乏力等症状为主,并不会出现发热症状,这也是为什么各方面人士会如此的呼吁在家隔离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密切接触者会如此的重视。

所以小克也在此呼吁各位返乡人员和去过湖北武汉的人员,一定要重视自身的症状,不要觉得说自身有轻度的咳嗽,就觉得是轻微的感冒,另外对于没有去过湖北武汉和没有和武汉人员接触过的在家人员,也不要因为自己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而盲目的去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

我是专注科普健康知识的小克,期待您的点赞和评论,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小克大夫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部分可以没有发热,这个是事实,而处于潜伏期的患者也没有任何症状,所以,体温检测并不能作为除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依据,这个没有问题。

那么,为什么全国各地都在用测体温的方法来初筛呢?

1、发热是大部分患者出现的症状

虽然部分患者可以没有发热,但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患者,大部分在发病期会表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也就是说体温升高、干咳具有更高的普遍性,也最容易被我们发现。

2、体温检查的可行性强

体温检测是作为最简单、最容易实行的一个临床检查,造价低廉,方法简单,能够在公众中大范围普及,通过这个措施,可以发现很大一部分疑似患者的线索。

3、每个人都精确排查是做不到的

一个人是否被病毒的感染,是需要医学的专业检测的,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患者,或者说疑似患者,我们需要通过进一步的专业检测,才能做到确诊或排除,比如:疑似病例,会用专业的试剂盒,进行患者的痰液、血液或粪便的核酸检测,确定是否为病毒核酸阳性。而这些医疗资源不会用作普通人的筛查的,即没这个必要,也没有那多的试剂盒。

所以,体温检测虽然不能作为排除的依据,但是作为发现疑似患者的线索,意义还是很大的。


深蓝医生


首先更正一下,体温是不能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排除依据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虽然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但也有非典型表现的患者,比如少数患者以轻度纳差、乏力、恶心、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也有以头痛、心慌、胸闷、四肢肌肉酸痛等为首发症状的。

我们之所以在很多地方看到以体温作为初步筛查手段,是因为绝大多数感染者还是以发热为主要表现,通过测量体温,可以快速、便捷的完成初步筛查。当然,进一步确诊,还需要查血常规、拍胸部CT、做病毒核酸检测等等。

什么?不发热也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你是不是有点慌了?其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更为重要的筛查依据,还要参考是否有与确诊患者接触史、是否有疫区暴露史。作为一个健康的人来讲,如果没有与确诊患者及潜伏期患者亲密接触,平时做好防护工作,也不用过于惊慌。



关注重症行者-阿锋,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重症行者阿锋


根据目前的研究和已有病人的分析发现,并不是所有病人都有发热,特别是在重症或危重症患者中,一些患者可以没有发热,我们要引起重视,要正确识别。


本次武汉新型肺炎是由一种β属新型冠形病毒感染所致,根据已有的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群普遍易感,病毒对紫外线、热敏感(56℃ 30分钟),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氯仿等脂溶剂能够有效灭活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传染源主要为感染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潜伏期在两周,多在3~7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常见的表现有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

虽然少数患者可无明显发热,但绝大多数患者岁随病情进展,都可以出现发热表现,且在目前的情况下,体温测量是十分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初步筛查方法,所以我们还是将体温测量作为排出依据。

‏‌‎‌‬‪‮‭⁠‌‪‬‌‮‫‌‌‭‌‫‭‬本文由全科扫地僧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不足之处,敬请指正,文章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