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不爭”才是爭得最高境界?《道德經》告訴你一個祕密

為什麼說“不爭”才是爭得最高境界?《道德經》告訴你一個秘密

在國產優秀電視劇《天道》裡,韓楚風面臨要與另外兩名副總裁爭奪總裁的位置,前總裁臨終前推薦了他,他當時也不甘心,很想爭一爭,因為畢竟自己也為公司立下了汗馬功勞,實至名歸。但是好友丁元英卻建議他先退一步,把總裁的空缺讓出來,讓其他兩位候選人去爭。

原因如下:首先,前總裁是韓的恩師,對他有知遇之恩,而老師走了,現在屍骨未寒,作為徒弟兼骨幹,只有把老師留下的公司經營好,把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守護好,才是當務之急,如果爭競心太重,容易讓人覺得吃相難看。

其次,企業核心層發生變化,這時候會內憂外患一起來,面臨巨大的風險,如果三個人加入一場混戰,勢必會加重這種危險。這是公司裡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結果。

為什麼說“不爭”才是爭得最高境界?《道德經》告訴你一個秘密

最後,韓楚風先退一步,既顯得很有風度很懂事,也是以退為進。因為這時候股東最願意看見的就是穩住公司大局,為了股東切實利益考慮的人選,而人在爭名奪利的時候,往往會忘了初心,有時候甚至會無心企業的發展,為了爭而爭。

結果果然如丁元英所料,這一年,就在其他兩個副總裁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是韓挺身而出,兢兢業業,成為公司真正意義上的頂樑柱,第二年當然是他順理成章成為總裁接班人。

韓的不爭,反而讓自己站穩了腳跟,在公司有了深厚的群眾基礎和業績保證,讓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總裁的不二人選。

這就是“不爭”的智慧。

反過來,假設當初韓楚風選擇了爭奪總裁之位,因為自己最年輕,資歷最淺,本來就處於劣勢,加上本來開拓市場和經營公司才是自己的強項,以己之卵,擊彼之石,不但不會在競爭中獲勝,還會蝕了自己的老本,恐怕從此無法再翻身。

為什麼說“不爭”才是爭得最高境界?《道德經》告訴你一個秘密

堯舜禹時代,王位都是禪讓制,大家和和氣氣相互推薦,公平合理,所以那個年代被稱為“聖王時代”,他們個個都是歷史上賢明君主的典範,後來的帝王個個都以他們為榜樣,把他們當作神一般的存在。

後代的皇帝,基本都延續了家族世襲制,所以歷來眾多的王子,個個為了那個高臺上的寶座爭得你死我活,不惜手足相殘同根相煎,即使是封建時代最為人稱頌的皇帝,手上都難免沾上親兄弟的鮮血。

電視劇《琅琊榜》中,蕭景宣、蕭景桓、蕭景琰三兄弟都有奪嫡之志,太子和譽王為了把持朝臣控制朝政你來我往,無所不用其極;為了撈到更多的錢財,不惜建造四炮房、將賑災款裝入自己的私囊。

為什麼說“不爭”才是爭得最高境界?《道德經》告訴你一個秘密

而蕭景琰在謀士梅長蘇的輔佐下,處處低調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甘當小透明,表面上看起來簡直都可以被忽略掉。但就是因為這種“不在浮華處爭短長”的氣勢,讓他從一個不受待見與皇位無望的王爺,一步步登上了太子的寶座,並最終成為皇帝。

再如前段時間網絡上的鬧劇,蔡徐坤的粉絲為了給偶像爭來第一的寶座,竟然在某平臺刷分,重金回購大量唱片,從而讓蔡的歌曲在海外的榜單中拿下了冠軍的殊榮。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一箇中國歌手,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反而在英文歌的世界裡拿下第一。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

結果讓這個小鮮肉的口碑就像是地震前已經散架的高樓,瞬間撲街。

但是老子《道德經》中所說的不爭,並非什麼都不爭,什麼時候都不爭,而是要相機而動,走位精準,牢牢把握時機,自有成竹在胸的時候再動手。

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當仁理當不讓。

就像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士毛遂,他本來是平原君門下的一個門客,但是在府中一住就是三年,自始至終卻未建寸功。就連主子都把自己這個客卿給忘了,但是等到他有把握的事情的時候,他卻主動要求,自己推薦自己,自己給自己長臉。

為什麼說“不爭”才是爭得最高境界?《道德經》告訴你一個秘密

這個人就是毛遂,戰國時期有名的謀士。後來他果然不負眾望,聯合各國合縱連橫,一起對抗秦國。

所以,老子不是讓我們逃避和後退,畏畏縮縮窩窩囊囊,而是看準了時機再下手,關鍵時刻四兩撥千斤,一擊而中,事半功倍。爭與不爭,本身沒有什麼對與錯,是與非。就看你怎麼去選擇,怎樣做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