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实录】筑牢社区防疫“篱笆” 民警化身社区防疫守门人

【战疫实录】筑牢社区防疫“篱笆” 民警化身社区防疫守门人

【战疫实录】筑牢社区防疫“篱笆” 民警化身社区防疫守门人

“妈妈你现在很忙的话,换个时间给我打过来好吗?”2月14日,一条微信语音暂时打断了三门居委会议室里的工作,用雨衣、塑料手套、毛线帽和口罩“全副武装”的居委书记董明习惯性地关掉了和女儿的聊天界面。

“你女儿是在委婉地跟你说,妈妈我想你啦。”坐在董明左边的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五角场派出所社区民警谢明萱“偷听”到了这条语音,大大咧咧的她用幽默感给这个忙碌的会议室“调和”了一番。

【战疫实录】筑牢社区防疫“篱笆” 民警化身社区防疫守门人

疫情防控开始后,这个由社区民警、居委书记、主任三位硕士组成的“疫情防控组”挠破了头——2095户人家,内设幼儿园、敬老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这个无法实现封闭式管理的三门社区,疫情防控难度之大,他们心里都清楚。

如何守好防疫“最后一米”,全面排摸居民信息不留死角?解决问题的“进度条”正在这群社区防疫守门人的努力下不断向100%靠近……

居民哭诉压力大,及时介入“对症下药”

“我们单位的同事最近情绪不对,这几天她像丢了魂儿似的,给我们担心坏了。”2月初,民警谢明萱在收到地区居民的一条信息后,立即联系上了该居民的同事吴女士。原来,吴女士近期得知其经常往来的朋友被确认为新冠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较为敏感的她甚至出现了恐慌情绪,一度把身边的所有人都当成了“病毒携带者”。

【战疫实录】筑牢社区防疫“篱笆” 民警化身社区防疫守门人

“你对这个病了解多少?”“平时防护措施做了哪些?”沟通中,谢明萱边倾听边询问。事实上,虽然敏感、焦虑,但吴女士的防护措施却一直很到位,无论是家里还是公共场合,她都仔细消毒,不光自己戴好口罩,还监督亲戚、同事做好防护。

“从我的判断来看,你感染上的可能性不大,最主要的是要调整自己的认知与心态。”作为杨浦公安医卫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谢明萱用专业的医学知识和心理调试耐心疏导吴女士,“紧张,是一个人正常的应激反应,适度的紧张可以帮助集中注意力,更重视各方面的防护。这次的疾病暂时没有特效药不代表它不可治,在上海几乎每天都有人被治愈。”

【战疫实录】筑牢社区防疫“篱笆” 民警化身社区防疫守门人

接下去的日子,谢明萱每周和吴女士保持联系,建议她在家健康饮食、规律睡眠,并通过练字、瑜伽等方式调整好心情。而在最近一次的通话中,谢明萱已明显感觉吴女士的状态好转:“在电话里能听见她开始笑了,这对她来说非常好。”

阿姨爷叔爱扎堆,想方设法劝“摒牢”

三门路358弄和480弄两个小区是三门居委和谢明萱的管辖范围,老年人和租户占比大。尤其是358弄小区,许多“摒不牢”的阿姨爷叔趁天气好的时候,就会搬个长凳,在小区空地里晒太阳、聊天,兴起时也就忘了当下的敏感时期。

“小谢,侬又来啦,我知道的呀。”每次看到谢明萱,本聚在一起嘎讪胡的阿姨爷叔就会装作准备起身的样子,有些没戴口罩的人立刻从口袋里拎出口罩。

【战疫实录】筑牢社区防疫“篱笆” 民警化身社区防疫守门人

“现在小区的阿姨爷叔看见我都‘不欢迎’了。”谢明萱开玩笑说,“有些老人道理是懂,但意识不到位,有些还很犟。”为此,谢明萱和阿姨爷叔们“约法三章”,出门一定要戴口罩,一个长凳只能坐一个人,并建议他们错峰出门晒太阳。

对于“倔强”的居民,谢明萱和居委干部就跟他们打“持久战”,这种不厌其烦的劝说、告知,效果非常明显。“有些老人的女儿女婿都劝不住,只能找我们求助,看到我们,阿姨爷叔还是很配合的。”

其实,三门路358弄小区这样的严格管理是有原因的,随着疫情防控的升级,许多小区采取了封闭式管理,而这里却因有幼儿园、敬老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而难以实现,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天要接待不少于120名患者。“一刀切的方式关闭小区,是不现实的。”五角场街道三门居委会书记董明说,“小区进出人员复杂给社区管理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作为管理方我们多家共同管理,扎稳社区防疫的篱笆。”

有漏洞?存隐患!

用新方法实现信息排摸无死角

“你好,请问你们什么时候返沪,现在在哪里?”从1月23日下午开始,这样的问题居委书记董明和她的同事要反复在电话里询问。

哪些人要回来?什么时候、从哪回来?这些信息都要赶在居民大规模返沪前“摸清底数”。与之同时进行的,是用“以房找人”的方式排摸在沪人员的信息。

【战疫实录】筑牢社区防疫“篱笆” 民警化身社区防疫守门人

1月31日,小区开始迎来返程高峰,如何快速、有效地建立返沪居民的信息库尤为重要。起初,三门居委先将人员排摸工作前移至小区门口,但受制于居委、物业工作时间的关系,“以房找人”的方式又耗费太多人力,加上手写登记加大了病毒接触传播的风险。“是不是可以采用线上的方式,实现全天候、无接触登记。”谢明萱的一个建议,点醒了居委书记董明。

于是,2月8日开始,三门社区专属的线上回沪信息登记小程序投入使用,里面的内容囊括业主信息、进出沪情况、健康状况等,还多了他人近期返沪的线索收集,鼓励居民互相监督,发动大家一起完善这份“数据库”。

【战疫实录】筑牢社区防疫“篱笆” 民警化身社区防疫守门人
【战疫实录】筑牢社区防疫“篱笆” 民警化身社区防疫守门人【战疫实录】筑牢社区防疫“篱笆” 民警化身社区防疫守门人

小程序上线后,二维码贴满了小区的醒目位置,但是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有些人担心自己的信息不安全,就拒绝扫码填写。”信息排摸的效率需要提高,但是居民担心的问题也要解决。于是,线上登记二维码的旁边,又多了一张“社区民警谢明萱”的微信二维码。

“人民警察大家总该信得过了吧?”董明说。不出所料,“社区民警谢明萱”的微信号上线仅一天就有30多户居民完成登记。自那之后,谢明萱的微信每天都会接到居民发来的各种问题,成了居民24小时在线的“人工服务”。

从“以房找人”到线上登记,目前三门居委200余户已返沪人员信息已全部摸底完毕,这离不开社区民警与居委的默契配合。“谢警官的时间基本上都扑到我们社区,她是我们的好搭子,有她在我们做事腰杆都更直。”

【战疫实录】筑牢社区防疫“篱笆” 民警化身社区防疫守门人

建立信息库并不是走个过场,谢明萱和居委会将每天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核实,确保信息准确。“我是一线综合执法民警,数据信息比居委更全。另外也想让居民知道,我们不是简单登记,而是要把数据盘活,更好地协助社区防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