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扫货口罩:逾20家央企动用其全球网络,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告急,国内电器、汽车等企业应急转产

原本发往重庆的口罩居然被大理“应急征用”,让人哭笑不得,也足以证明眼下口罩的紧缺非同一般。

同样的事情绝非仅有。近日,一家企业在湖北仙桃市场上花19万元采购了4万个口罩,准备捐给黄冈市团风县两家单位,并与收货人对接成功。

不过,当收货人到达约定地点后,却迟迟不见运货车辆。好不容易联系上司机,对方根本不承认他装运了这4万个口罩,称口罩是自己花50万买的。

“年前的时候抢购茅台,年后疯狂抢购口罩。”一位从事文化传播的负责人忍不住感叹。

曾经不起眼的口罩,突然成了最紧缺的物资。亲朋好友网上打招呼,时不时也会冒出一句:能搞到口罩吗?

无奈之下,类似对楼市的调控一样,很多地方出台了限购口罩的措施。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数量已达4.3亿户,假如每个家庭每天至少消耗掉一个口罩,中国每天要消耗掉4.3亿个口罩。

而一年全国口罩的产能也就50亿个,只需要不到两周就可以消耗完。偏远农村因为条件限制,戴口罩的比例相对较少,但如果将湖北巨大的需求量和农村的情况对冲一下,就算减半,每天也需要2亿以上。

2000万的日生产量,只能满足十分之一。而且,随着大量企业的复工,上班时间每个员工每天要消耗掉2个口罩,需求量会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伪劣口罩不断出现。记者搜索发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口罩的投诉信息多达4986条,聚投诉平台上也有2596条。其中南丁旗舰店,甚至还被发起了集体联名投诉。而以口罩为名的诈骗,更是层出不穷。

全球扫货口罩:逾20家央企动用其全球网络,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告急,国内电器、汽车等企业应急转产

口罩的微商江湖

随着口罩缺口的扩大,以前6毛一个的口罩,黑市价已经涨到6元。原本3元一个的3M N95口罩,先是涨到10元一个,随后涨到20元一个,还根本抢不到。

“我之前3.5元一个订了1000个医用外科口罩,后来厂家被监管了,一直没有发出货来。我把钱退了,其他人的没有退,但涨到了6元一个”。一位销售商介绍说,“我身边有人从国外3.8元购进2万个,5.4元卖出去,一下午就卖完了”。

一些市民选择了举报。1月31日,江苏沭阳县市场监管局对沭阳好心大药房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2020年1月23日至28日期间,对进货价9元/个的KN95口罩、进货价8元/个的N95口罩、进货价7元/个的N95联友口罩,分别以15-50元不等的价格进行销售。该公司上述行为构成哄抬价格行为,沭阳县市场监管局对该公司作出罚款75万元的行政处罚。

但举报并没有对口罩的紧张局面有缓解。很多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跑到任何一家药店,都会被告知“口罩已售完”。河南一家大药房总经理也表示,现在口罩价格监管很严格,按照当地规定的价格根本进不了货,如果按照市场价购买销售,则可能会被举报,所以一些药店宁愿不进口罩销售,也不愿意被处罚。

陕西一家药店进价19元,卖25元,结果被认定高价销售,被吊销营业执照。所有口罩厂都被政府管控,大量的口罩优先满足疫区和医院。

而原来卖面膜、卖减肥药的微商们,纷纷晒图开始卖口罩了。他们有的是药店的工作人员,有的是相关联者。

但买家收到的口罩,质量堪忧。有的没有生产厂家,没有质量合格证,也没有生产日期,是标准的三无产品。这样的口罩,不但无法防御病毒,还可能因为不合格材料对身体产生危害。

近日,长沙市公安局天心分局侦破的一起销售假冒伪劣口罩案件,还原了假口罩从小作坊最终进入消费者手中的完整过程:首先,是李某兵直接以0.32元/个的价格,从新乡拿到了一批假冒的“飘安”牌口罩;之后,他又以0.5元/个的价格,将这些假口罩分销给张某园;再之后,张某园又以1.5元/个的价格,将口罩分销给梁某及其同伙谢某华;随后,梁某又以2元/个的价格,将口罩销售给长沙天心区煜弘楚仁堂大药房的老板叶某文。

最终,这批共计3万个的假口罩,在经过高达5个层级的经销网络后,一部分通过叶某文的药店,被销售给不知情的消费者,另一部分则被梁某及其同伙谢某华通过路边摆摊等形式销售出去。

与此同时,湖北、湖南、河北等地警方,均查获了从长垣市流出的假冒“飘安”品牌的假口罩。与正品“飘安”口罩相比,这些薄如蝉翼的假口罩,大多只是将两层薄薄的纸浆黏合在一起,没有用于防护的防护层,稍微用手一撕就会破裂。

“成本350(元)一箱的口罩,卖到8500(元)一箱我也是醉了。”一名微信名为“止于亭下”的29岁男孩,在一个379人的微信群里兴奋地炫耀说,武汉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他和家人在自家仓库安装了生产口罩的机器,专门生产假冒的品牌口罩,其中,假冒的“3M”口罩25元一个。

全球扫货口罩:逾20家央企动用其全球网络,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告急,国内电器、汽车等企业应急转产

该网友还发布了几段正在生产假口罩的视频和图片。数个小时后,接到网民举报的河南省长垣市官方,将这个制售伪劣口罩牟取暴利的29岁男孩程某冬抓获。目前,程某冬已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被刑事拘留。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口罩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牟取暴利的工具。他们编造虚假信息,假借口罩牟利,横跨多省作案。2月1日,四川内江警方接到网友举报后,拦截到一辆厢式货车,发现该货车运输的口罩都是“三无”口罩,共计47万个,涉案金额高达120万元,而口罩则是全部来自湖北。

1月24日,云南昆明的安女士在浏览微信朋友圈时,好友陈某某在朋友圈发布出售N95口罩广告,安女士很快也加入销售环节。

“广告发出后,这几天就收到800余个订单。”安女士说,几天后发现自己及其客户均未收到过陈某某发来的货物,且联系不上陈某某,这才察觉被骗,到公安机关报案。但此时,安女士已经通过微信、支付宝先后支付了150余万元货款。

昆明警方层层上报,公安部将案情通报给了南通警方。随后团伙4名成员也相继落网。据交代,2月5日下午,民警在陈某某家车库内起获两个行李箱,里面塞满了骗得的309万现金。

据陈某某交代,尽管没有货源,但还是以极低的价格通过微信广泛宣传,吸引人询问购买,为了最短时间骗取更多的钱财,甚至还设置了一万个起卖的“门槛”,受害人遍及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2月19日,四川省资中县人民法院通过“云上法庭”远程视频方式,开庭审理公诉机关指控的被告人何某犯诈骗罪一案。据悉,何某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于2020年2月1日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虚假的医用口罩出售信息。同日,被害人李某某看到该信息后,即通过微信、电话与何某联系,以每个口罩2.3元的单价向何某购买一次性医用口罩10万个,并先后于2月1日、2月3日两次共将23万元购口罩的货款打给何某。何某随即将收到的23万元货款转移,用于个人消费,并从此不再与李某某联系。

2月11日,何某被公安机关抓获,追回赃款14.99万元,扣押用赃款购买的手机、手包及黄金饰品等物。另查明,2015年11月何某因犯开设赌场罪被资中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一万元。

法院当庭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何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责令退赔被害人李某某经济损失6.01万元。

2月13日,选秀艺人黄智博因涉嫌口罩诈骗案被上海公安部门逮捕;近日,青岛市公安局即墨分局也侦破了三起利用疫情诈骗的案件,抓获三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达近70万元;2月19日,江苏徐州警方抓获一名19岁的“口罩骗子”,涉案金额高达125.7万元。近日,浙江省乐清市人民法院在看守所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一起利用疫情虚假出售口罩诈骗案,当庭判决被告人涂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20000元。

漂洋过海抢口罩

随着疫情蔓延,一些企业和海外华侨也开始全世界寻找口罩。

2月14日,广州某医药公司CEO朱亚君通过一家贸易公司,从中东购进一批口罩,共计1000万个。这批货从中东的进货价是2.5元一个,但拿给他的价格又涨了1元,即3.5元一个。当晚,货物还在运输途中,对方来电说,又被分走了一部分,留给他的只有五六百万个。

身处海外的买手们,则兵分四路,分别在越南、泰国、韩国、日本的药店疯狂扫货,然后通过人肉运输回国内。于是,很多国家采取了限购措施。目前韩国也发生了疫情,大量的购买和囤积,导致韩国医院也出现了口罩紧缺的状况。而把大量的口罩运出韩国,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韩国政府紧急出台政策,规定金额超过1.2万元或者数量超过300个,需申报出口手续。

此外,日本一些药店也贴出每日每人只能购买一包的告示牌。同样,越南政府也开始对口罩出口作出限制。据《纽约时报》报道,虽然美国目前只有五例“新冠肺炎”,但是已经出现抢购囤积口罩的现象。一些药房的口罩已全部售罄。亚马逊平台上一些商家的送货时间也将推迟数周。据悉,目前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正在向口罩制造商伸出援手,以防止口罩短缺的现象。

全球扫货口罩:逾20家央企动用其全球网络,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告急,国内电器、汽车等企业应急转产

而跨境电商平台上的口罩,种类和数量同样稀少,价格也颇为昂贵。

记者查询后发现,跨境电商平台上的N95口罩和3M口罩种类并不多,价格也较为昂贵。在亚马逊平台上,无法搜索到N95口罩,目前只有20个装的3M口罩,售价为274.88元(人民币),折合下来13.75元/个,且2月11日以后才有货;Ebay平台上则有出售N95口罩,但4个售价282元,单个价格达到70.5元。此外,速卖通平台上的3M口罩5个装价格为119元,10个装为161元,20个装为280元。换算可知,最低单个价为14元,与亚马逊价格相当。

湖南三一重工集团则在欧盟和俄罗斯大量“扫货”。不久前,由阿联酋迪拜起飞的三一集团公务机,飞行7个多小时后抵达长沙黄花机场,机上没有一名乘客,满载的是4.2万套杜邦医用防护服。拼多多也不忘在国外搜集物资,光派到海外寻求与口罩供应链合作的人员就超过了10个。据悉,这些采购人员走遍了韩国、阿联酋、俄罗斯、德国,甚至连巴林这样的小国也不放过。

湖南省卫健委一位人士原计划采购一批口罩,分发给本省的失独群体。但他发动了许多在国外的亲友,从欧盟、俄罗斯和加拿大找货,“想尽了办法”也未能如愿,只能向大家表示歉意,“好在特殊时期,大家也都能理解。”

这些口罩,有的是商家倒卖,有的是抢购后捐助。此前,有报道称,在美留学生募集340万套防护服捐赠武汉,该批防护服总价值3.15亿元。美国加州湖北同乡总会已采购20万个口罩,定向捐赠到武汉各大医院。

不仅仅个人和企业在抢购,地方政府也加入了抢购的队伍中。如广东省商务厅和深圳市商务局组织了口罩全球大抢购,省商务厅的购买数量为350万个,深圳市购买的数量是400万个。湖南省商务委也采购了500万个口罩,还有1000万个口罩在对接中。如果此笔购买成功的话,湖南的政府委托购买量将成为全国第二。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18个省市政府购买的口罩数量为1.29亿个。这些口罩,主要用于这些省市的疫情指挥部和医疗机构,也有部分被投放到市场,有效平抑了当地口罩的价格。采买数量在百万级别的省份,包括重庆(641.8万)、四川(566.15万)、湖北(400.48万)、福建(370.5万)、湖南(345.032万)、黑龙江(332.1万)、新疆(331万)、云南(313.5万)、江苏(210.5万)、上海(174.5万)、贵州(164万)、甘肃(152.42万)、河南(128.436万)。

公开资料显示,至少20家央企动用了其遍布全球的网络。绝大部分属于国家部委的委托购买,购买量比较大的公司有国药集团、通用技术集团、中铁隧道局、鄂尔多斯集团、中国华电、中国铁建和中交集团。据有关机构统计数据,从1月23日起到2月10日止,一共19天的时间,经由中国公司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分公司、办事处、子公司等机构,以及各省商会、老乡会等机构买回来的口罩,高达2.4亿个以上。

根据《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海外采购即进口,在非紧急情况下,首先需要进行进口审批,其次再论证所进口物资确为国内无法满足,达到这两个条件后,才能启动采购程序。

但1月26日财政部下发《关于疫情防控采购便利化的通知》,要求“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疫情防控相关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应以满足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为首要目标,建立采购‘绿色通道’,可不执行《政府采购法》规定的方式和程序,采购进口物资无需审批。

全球扫货口罩:逾20家央企动用其全球网络,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告急,国内电器、汽车等企业应急转产

业外掀起口罩应急战

知名企业家曹德旺曾经深有感触地说,口罩靠全球抢购解决不了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自力更生,要靠中国自己制造口罩。事实上,从2月10日开始复工后,中国口罩的产量就在逐渐恢复。

“口罩市场实际上已经沉寂很多年,但此次疫情,比非典期间更为疯狂”。一位经销商对记者表示,“2003年非典期间,也曾冒出很多口罩作坊,导致原材料和设备价格大幅上涨。但这阵风只刮了一个月左右,很多人购买的设备甚至还没有开机,疫情就被控制住了,不少作坊一两年内就倒闭了。”

记者发现,除了一般的口罩生产企业加班加点生产之外,就连一些外行企业也纷纷卷入了这场口罩应急战。比如格力电器就表示,自家工厂正在疯狂生产口罩、护目镜、温度计等一切有助于病毒防护的产品。就连生产电池、汽车的比亚迪也开始干起了生产口罩的活,而且效率非常高。3天出设备图纸,7天出设备,10天出产品。现在比亚迪已经能日产500万个口罩,5万瓶消毒液。

另外,富士康2月底对外公布,每日可以生产200万个,通用五菱每天可以生产170万个,还有中石化等其他工厂。

据此前工信部数据,中国拥有全球近一半的口罩产能,2019年,中国口罩产能约为每天2000万个,总产量超过50亿个,其中,可用于病毒防护的医用口罩占比高达54%。即便如此,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这样的产量对于14亿人的购买需求来说还是捉襟见肘。

河南长垣市拥有70多家口罩行业生产企业和2000多家经营企业,每日能产出近200万个各种医用、一次性口罩,铺货及覆盖率能到达全国75%以上的医院。

长垣市委书记秦保建说,疫情爆发不久,他们就已经号召当地44家医用口罩生产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并针对前线防护服紧缺状况,将生产手术衣的设备和工人转换为生产防护服,当地防护物资生产重点企业的一线工人,也从1月22日的700多人,增加至3950人(截至2月11日),飘安集团、华西卫材还分别定下了日产10万余口罩、数千套防护服的生产目标。

但这些加班加点生产的厂家,不得不面对原材料紧张的现实难题。而由于春节放假,不少物流企业都已停工,生产所需的熔喷布无法及时运达,造成一些企业即便复产,却依然为原材料短缺所困。

江苏恒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对媒体介绍,公司每天都在满负荷生产,过去1天生产不到1万个口罩,现在每天生产3万~4万个。

全球扫货口罩:逾20家央企动用其全球网络,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告急,国内电器、汽车等企业应急转产

一位医药器材经销商对记者分析, “疫情影响下,很多工人无法来厂里上班,而且面临节假日,要多支付加班费”。另据报道,河南新乡的一家口罩厂老板就花5倍工资,请回了已经回到老家的工人。

国内某大型口罩生产企业为了防止员工感染,包了两个宾馆作为员工宿舍,免费提供食宿。140个房间每天花费42000元。为提高员工积极性,每人每天额外补贴100元,共计2万多元。“在不包括3倍工资的情况下,200多个员工这些开销一天就要10多万元。”

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平时我们的口罩出厂价两三元的,这时候要达到五六元,几毛钱的现在要卖到两三块。”

不过,2月以后,中国口罩产量正逐日上升。据2月10日全国22个重点省份的数据显示,口罩企业的复工率已经超过76%;2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夏农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11日,全国口罩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94%;特别是一线防控急需的医用N95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到128%。

发改委还表示,将力争口罩企业全面达产、超产,希望口罩企业抓紧释放产能,尽快实现满负荷生产。随着口罩生产企业的相继复工,以及跨界厂商的多方支援,未来将有大批口罩投入市场,这一场场网购口罩的骗局与闹剧,也将终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