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人老了就怕死”?你怎么看?

小赵在武汉


“人老了就怕死”,应该说大多数是这样的。每天清晨傍晚打拳跳舞的基本都是老年人,主要的还是为了锻炼身体,经常买补品药品保健品的人,老年人也是主力军。很多年轻时“死了大不了十八年后还是一条好汉”的豪言壮语到了年老时就成了“能多活一天是一天”的无可奈何。为什么同一个人,年轻时不畏生死,到老了反而就怕死了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身体机能的衰退

年轻力壮时,感觉用不完的力气,而到了年老时,身体的各个零件都开始出问题,机能衰退,眼花了,牙松了,记性也越来越差了。人不怕一刀砍头,就怕软刀子慢慢磨,人老了就是如此,一天天地感觉自己在衰老却无能为力,过日子不是按年而是按天了,过一天少一天,每生一场大病就仿佛看到阎王爷在向你招手,怎能不恐惧死亡?

二、好日子没过够

年龄大了,终于可以退休不用再上班了,大把大把自己的时间,可以去做自己一直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生活不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可以为了兴趣爱好,真好!可是比起漫长的五、六十年,留给老人家们自由放飞的时间太少了。有的梦想才刚刚开始,可还没来得及实现就因为生命的终结而戛然而止了。

三、不甘心

有的人老了才发现自己过了庸庸碌碌的一生,没有什么值得回味的,也没有什么值得记住的,倒是人生的遗憾多得很,自觉这大半辈子算是白过了。于是有的人老了老了反而开始折腾了,这也想试试,那也想搞搞,儿女常常奇怪,怎么父母年轻时好好的,临老了反而开始作了,整天想幺蛾子。其实不是他们想折腾,而是不甘心就这样过一辈子,而越是不甘心,就越是害怕死亡的到来。

四、壮志未酬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老了,就没有太多时间了,机会也要让给年轻人了。因为“死”,就像是悬在老人头上的一把头,不知何时会落下来。志未酬,身先死,怎能不让人含恨。

“向天再借五百年”说出了多少老人们埋藏心底的愿望,年轻时总觉得人的一生那么长,可到了老年,才发现人的一生又是那么短,人到老了才能明白何谓“怕死”。


憨逗笨母


人老了就怕死,其实在农村,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人越老越怕死,虽然大家平时都不在乎,都说自己不怕死,而真的当死亡降临到我们身边时,都想好好活着,而对于年龄大的老年人,这种心理就越发强烈。

我们村里就有这样一个老太太,能笑死个人,老太太身体很健康,精神头也很好,但是特别容易感冒,在外面不敢换衣裳,一换衣服马上着凉,有次他身体感到不适,孩子们把她送到了医院,当然,老年人身上肯定有这病那病,这个老太太都80多岁的人了,医生说想治好这病需要手术,而老奶奶的年龄太大了,做手术有风险,家人就给老奶奶保守治疗。

谁知老奶奶知道了,就给村里的人说,自己的孩子不给她看病,她还想多活几年,有时候老奶奶就会伤心的哭起来,当然,老奶奶不是想作手术,而是想多活几年,是不想死,但有生就有死,这个是自然规律,谁也避免不了,老奶奶都80多岁了,这在以前就算高寿,其实老奶奶就像个孩子的性格,儿女对她也很孝顺,日子过的也很不错,或者现在她的生活才是幸福的,毕竟像这个年龄以前都吃过很多苦。

所以说,平时别听谁说自己不怕死,如果真的不怕死,那肯定也是没有办法了,有句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尤其是当死亡不断靠近的时候,这个想活着的愿望就越发强烈。

当然,也有把生死看的很淡的人,人老了自然就会死亡,万物皆如此。我姥爷最后那几年,我们这些外孙结婚,姥爷都不敢来,因为年龄太大了,他怕自己去了给别人制造麻烦,比如死在别人家里,我们这些作晚辈的也常常给他说宽心话。

去年,还看到一则消息,一个独居老人,晚上总是睡在门口,不睡到家里的床上,因为他怕自己死了没有人知道,而睡在门口,村里的人就会发现,这也看出了独居老人的一种无奈。

有时侯老人就像是个孩子,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关心老年人,不仅仅是物质,更多的的是多陪陪身边的老人。


乡村小二哥


正常现象,是个人都害怕死,但是年轻人通常会不以为然,是因为没有到那一步

老人,尤其是高寿老人,每一个冬天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煎熬,熬过了一个冬天就是生,熬不过可能就危险了。

我奶奶今年也80有余,老太太身体还算康健,在我看来很知足了,但是偶然看到她的行为或是语言还是会感受到,她对自己身体的担忧,和对生的渴望。

今年尤其明显,她会唠叨自己不会做饭了,也不认识称了,感觉记性也不好,常常忘记,我通常都会安慰她,但有些话还不能说,你要说这个年纪已经不错了,能照顾自己,她听了也不见得有多开心。

而且,今年她会去听好多课,只要人家一忽悠,她就各种保健品,保健帽子衣服往家里买,爸爸说奶奶这个年纪了,孝顺,孝顺首先就是顺,顺她心意,花的自己的钱,真的没必要苛责。

因为不管怎样,她都是感到害怕,希望自己健康长寿,我们有时候离死很远不觉得,可是真到了那一步,有谁不希望多活两年是两年呢~


保险岛


"人老了就怕死",最主要的是明知自己已时日不多,却还有放不下的人和事,所以不想死。其实不只是老年人,年轻人也怕死,任何人都怕死,因为没有人知道人死了之后会怎么样,不怕死的人有的是因为年轻,觉得死亡离自己还很遥远,有的是生无可恋而已。我也怕死,舍不得我的父母和我的孩子。

我20岁之前,是不怕死的,因为我觉得死亡和我至少还有几十年没有太大关系,离我还很遥远。那时候家里爷爷奶奶姥姥都还健在,身边过世的都是一些不是特别熟悉的人,于我是没有感觉的。就在我20岁的那年,我的爷爷姥姥纷纷离世,后来是我的奶奶,再后来亲眼见到村子里有年轻的后生车祸而死,同父辈的年龄有两个癌症死亡,突然就觉得死亡好像离自己很近,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特别是近年来,手机网络的发展,各种意外频频发生,真的是明天和意外不知道谁会先来。看着怀中的幼子,我还没有陪伴她长大,看着日益年迈的父母,我还没有报答完你们的养育之恩。怎么舍得离去,生自己的和自己生的真的是此生最无法割舍的存在。





人越老越怕死,更多的是割舍不下自己的子孙吧,抑或是舍不得陪伴自己半生的老伴踽踽独行。所以,如果可以,放下工作,放下手机,多回家陪陪孩子玩玩幼稚的游戏,多陪陪父母唠唠家常,听他们絮絮叨叨童年的旧事,就像重回自己小时候一样。


CiCi小蘑菇


人也有不怕死的,我爷爷60年代得了尿毒症,那时的医学比较落后,治不好,最后他扑河而死,90年代我父亲得了肺结核,工厂效益不好,拿不出钱来不能报销,自己又没钱,他绝食而死,等我们发现了他已经喂不进食了,成了我们一生的悲哀!等于是贫困自杀啊!两千年代,我老婆的哥哥,因得了糖尿病,虽有医保,但每月只有几十块钱,连看感冒都不够,最后双腿变得像烧烤的木炭一样发硬发黑,他跳江自杀而死,到现在连死尸都没有找到,只有写几个字立碑。我好像也不怕死的人,因为我大致算了下,人一生约2万多天,一晃就到了,当年情窦初开的闺女,眼没眨几下就变成老太婆了,血气方刚的小伙变成步履蹒跚的老头,所以我很看淡人生。原来以为有鬼神的世界,心想在人间活死了,还可以道阴间再活一次,某年某月,半夜12点我到湖北襄阳烈士塔(埋死人的山),因解放襄阳牺牲了几百名战士得名,只见整个山都是白压压的碑,我就想碰到鬼,了解他们的世界,呆了一个钟头,除了淡绿色的火苗在四周飘荡,我知道那是磷火。从此我不再相信鬼神!人死了如灯灭,永远从世上消失了,传宗接代已经没有意义了!


用户1530147686845


除了那些活够了的,悲观厌世的,老糊涂的,疯子傻子,一般情况,人越老越怕死,因为人越老,离死亡越近。也许有人反驳我说,黄泉路上无老少,不是人越老离死亡越近,还有两三岁就死了的呢。我也承认,黄泉路上无老少,但总的来说,人越老,相对离死亡越近,年少夭折的,英年早逝的,毕竟占的比例比较小。当然也有老年人想不开跳楼的,跳河的,自缢的,但毕竟是个别现象,不能够当成一种辩论的理由。

这也许是我们有着高智商的人类不如低级动物的地方,那些低级动物,猪啊狗的,好像没有死亡的概念和意识,没有这种概念和意识,也就不存在死亡的恐惧,即使那些十几年的老狗,也不会意识到自己快死了,如果说有一点的话,我发现马上被拖出去进行屠宰的猪狗牛羊的,似乎有那么一点意识,嗷嗷叫唤,拼命挣脱。再有个别灵性特别强的狗,当年老体衰患了重病,不吃不喝的时候,会跑到外面去死。

反正有生就有死,除了夭折和早逝的,人都有变老的那一天,怕死也得死,不怕死也得死。所以人到了一定的寿限,心情比金钱更重要,不要背上这种思想包袱,尽量找点事做,转移注意力,心胸要豁达开朗,这样才能够健康长寿,如果成天想这事,本来能活到100岁,也活不到了,没有病也吓出病来了,所以以平常心对待就好,顺其自然就好,人到了一定的岁数,不求大富大贵,只求没病没灾。最后我祝福老年朋友们开心快乐,健康长寿!!🙏🙏


海岛鹅卵石


常言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死”毕竟是人最后的归宿。有谁不怕?何况还是经历了人间风风雨雨的老年人。

怕死是人的本能。年轻人经常会说不怕死,这是因为自我感觉离死亡还很远;年老的人,每过一天就离死亡近了一步。都有照相的经历吧,当第一次面对闪光灯的时候,本能的反应就是退缩。尽管闪光灯是辅助的,是无害的,但闪耀眼闪光的一瞬间,一定会心头一颤。这其实是人本能的一种反应。人死了,一切感觉、知觉的活动也会自然停止。“人死如灯灭”,没有人知道死亡之后到底怎么样?既然死亡是未知的,那人们会对死亡产生一种惧怕。对于老年人来说,明知道自己的生命在一天天地减少,同样也会对“另一个世界”多了比年轻人更多的恐惧。



死亡意味着孤独。。儿孙满堂的老人,子孙绕膝,活的是一种心态,即使子女对老人不好,那也是自己血脉的延续,看着也踏实。就是那些终身未娶的孤家寡人,独来独往,但是生活人在众人的圈子里。而死亡就意味着和伴侣、子女、孙辈、其他所有人及生存环境诀别。然后孤零零去一个“未知的世界”。因此对老人来说,害怕死亡,就是无法面对孤独。


无法面对死亡的痛苦。人是有无限的想象力的。从身边去世的人,或者经常在电影、电视剧、电视新闻等看到那些人在弥留之际的挣扎、呻吟以及亲人的哀号……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这种痛苦和害怕,也由此“转嫁”到老人自己身上。

留恋现在社会的优越性。老人都是从吃糠咽菜的苦日子中熬过来的。好不容易将子女拉扯大,看到了当今社会的巨大变化。即使是农村老人,尽管每月只有几十元的养老金,可这对他们也是极大的心理安慰。从每月到农商银行领取养老金的老人看得出他们的自豪感、存在感。80岁以上的老人又有了高龄补贴,他们越老越想活着。用老人们的话说:“社会这么好,我干嘛要离去”!



既然“人老了就怕死”,做为子女要多抽时间陪陪老人,多打几次电话,减少老人的孤独感;不要让老人参加追悼会或村里的丧事,以免情触景生情;避免与老人谈论死亡的话题,“绕道”凶杀死亡的电视节目……让老人顺其自然的生活着。


为生活而提神


人老了就怕死,其实在农村,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人越老越怕死,虽然大家平时都不在乎,都说自己不怕死,而真的当死亡降临到我们身边时,都想好好活着,而对于年龄大的老年人,这种心理就越发强烈。

我们村里就有这样一个老太太,能笑死个人,老太太身体很健康,精神头也很好,但是特别容易感冒,在外面不敢换衣裳,一换衣服马上着凉,有次他身体感到不适,孩子们把她送到了医院,当然,老年人身上肯定有这病那病,这个老太太都80多岁的人了,医生说想治好这病需要手术,而老奶奶的年龄太大了,做手术有风险,家人就给老奶奶保守治疗。

谁知老奶奶知道了,就给村里的人说,自己的孩子不给她看病,她还想多活几年,有时候老奶奶就会伤心的哭起来,当然,老奶奶不是想作手术,而是想多活几年,是不想死,但有生就有死,这个是自然规律,谁也避免不了,老奶奶都80多岁了,这在以前就算高寿,其实老奶奶就像个孩子的性格,儿女对她也很孝顺,日子过的也很不错,或者现在她的生活才是幸福的,毕竟像这个年龄以前都吃过很多苦。

所以说,平时别听谁说自己不怕死,如果真的不怕死,那肯定也是没有办法了,有句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尤其是当死亡不断靠近的时候,这个想活着的愿望就越发强烈。

当然,也有把生死看的很淡的人,人老了自然就会死亡,万物皆如此。我姥爷最后那几年,我们这些外孙结婚,姥爷都不敢来,因为年龄太大了,他怕自己去了给别人制造麻烦,比如死在别人家里,我们这些作晚辈的也常常给他说宽心话。

去年,还看到一则消息,一个独居老人,晚上总是睡在门口,不睡到家里的床上,因为他怕自己死了没有人知道,而睡在门口,村里的人就会发现,这也看出了独居老人的一种无奈。

有时侯老人就像是个孩子,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关心老年人,不仅仅是物质,更多的的是多陪陪身边的老人。


趙升


这话看怎么讲。我爸妈从来不怕死,临走时总是安慰我们,怕给我们三兄弟麻烦,什么都不讲,说走就走了,弄的我们到现在都缓不过神来。我丈人一听病了,吓得要死。每个儿女都不能走,必须陪他,否则良心大大坏了。唉!我媳妇有时也看不下去,同为父母怎么相差这么多呢?


一声叹息无语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越老,越怕死这个说法是合理的。不论是谁年龄越大,怕死的心理就会越强烈,其中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原因。

人的本能,基因作怪

遗传心理学观点认为,求生欲望是一个人的本能,具有生物适应性。比如,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选择逃跑、逃避等行为,本质上都是为了适应环境并生存下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性的完善,这种本能被很多更高的需求掩盖而不再被提及(比如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求层次),但是它仍然完整的借助基因被保留了下来,求生欲望既是一个人生存的保证,也是一个物种延续和发展的条件。

并且,人的本能是人体基因记忆的流传和演变,基因让人们选择性传承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与此同时,基因也会自我改造,摈弃和改进不利于人们发展和变好的方面,让人类越来越适应环境。

所以说,人类对于危险环境的预知能力、对于危机的处理和应变程度、对于威胁攻击的逃避、对于疼痛刺激的反射和反应都源于基因的不断自我更迭和进化升级。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们可以控制外在的客观的人、事物,让很多人、事物因为金钱和物质而转移,但是唯一不可以控制的就是基因遗传而来的本能,无论你多有钱,现阶段你都无法改变。

而正如我们前面所陈述的,基因保留和发展的条件和结果就是人的求生的本能,这一点在生物学和心理学上都已经得到了论证。

这样看来,人在老年的时候怕死也是对于生存本能的一项正当的维护和反应,并且,随着自然规律的发展,新陈代谢、新老交替的作用,这种求生欲望会越来越强烈。

社会心理

其次则是社会心理作用,包括匮乏、依恋等。很多人一出生,就过上了忙碌而有压力的生活。从学生时代到结婚生子,从为了房子、为了工作到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奋斗,无时无刻不感觉匮乏。

而随着年龄增大,他们的节奏慢了下来,经历了半生坎坷的老人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为自己活一把,不用再考虑那么多了。

这个时候,他们又会发现,好日子似乎有限了,于是开始依恋舒适的生活,害怕这种安逸的日子很快过去,衍生了沧桑之后的无奈反应,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害怕死亡。总体来看,求生欲的作用和社会心理的发展是人们越老越怕死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