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了这些特征,说明已经被宠坏,父母要及时纠正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疼爱孩子也是理所当然。更不用说有些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少有时间陪伴孩子的时候,心里更会暗暗偏向于给孩子更多的宠爱以作补偿的安慰。更不用说打骂孩子了。

现在不像从前,大家开始注重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就有了多余的心力去注重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也都知道不能过分溺爱孩子。

孩子有了这些特征,说明已经被宠坏,父母要及时纠正


他们同样知道溺爱孩子会“惯坏”他们,也了解过一些关于溺爱孩子带来的危害。但是,很多家长都分不清,爱孩子和溺爱孩子的那条分界线在哪里。他们无私地把自己的爱奉献自己的孩子,可等到回头的时候,才惊觉自己的孩子怎么会养成了这样那样的坏习惯,而那时,父母再去指责孩子,让孩子纠正这些坏习惯就非常困难了。

从什么方面去观察孩子时候有被宠坏的迹象就特别有必要

一、是否尊敬长辈

有那么一种说法,孩子是上天给家庭礼物。对于家里老人来说孩子不仅仅是礼物,更是香火的延续,不管是什么,老人总是会对孩子更多的宠爱。对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使得孩子知道跟着爷爷奶奶就有好处,非常黏着家里老人。

孩子有了这些特征,说明已经被宠坏,父母要及时纠正


对于老人来说孩子的依赖会让他们很开心,但是时间长了,孩子会对这种轻易就获得的宠爱看作理所当然,甚至会对老人越来越不尊重,稍微有不顺心意的地方,甚至还会呵斥老人。

特别是因为工作问题长期让父母帮忙带孩子的家庭,因为接触时间少,没有办法给自己的孩子树立尊重长辈的榜样,也不容易发现孩子的不尊老的问题,有时候老人还会帮衬,认为是童言无忌,长大就好了。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俗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可孩子连自己家的长辈都不尊敬,又怎么会去尊敬别人加的长辈呢。

孩子有了这些特征,说明已经被宠坏,父母要及时纠正


意识应该从小树立,教育就是要从娃娃抓起。家长不应该跟着老人一样把孩子对老人的不尊敬当作童言无忌,严格树立规矩,孩子才能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二、是否会体恤父母

孩子在尚未踏入社会之前,在自己经济独立之前都是依靠父母的养育。这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但是,就像上面说的那样,人如果一件事情获得得太容易了,容易觉得理所当然,不知道珍惜。

有些父母对孩子分外宠爱,像捧在手里地宝石一样呵护着,让孩子吃好喝好给最好的给孩子。

但是在给予孩子爱的时候,也有做好感恩的教育。

孩子有了这些特征,说明已经被宠坏,父母要及时纠正


如果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的宠爱就会把孩子变成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没有自理能力的人。因为他觉得父母对孩子奉献都是理所应当,又怎么会去锻炼自己的独立能力呢,反正怎么样都会有人照顾。

最简单的例子,如果父母让孩子做家务这种最简单的要求,孩子都并不情愿的话,就说明孩子还没有真正了解,体恤自己的父母,没有明白自己拥有的是怎样得来不易。

三、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

想来很多家长都会忽视这方面的教育。不打断别人说话不仅仅是最基本的礼貌,更能体现对人的尊敬。

碰到过许多孩子,都会有这样的毛病,兴致上来就不管不顾,一定要自己把话先说完,不看父母是否在和客人说话,父母是否在打电话。若是父母在谈话中不理自己,便开始闹。

孩子有了这些特征,说明已经被宠坏,父母要及时纠正


这种现象其实也是孩子被宠坏的标志,想必父母都会教孩子尊重别人,却忽略了不打断别人说话也是尊重别人。孩子是无罪的,我们应该先让孩子知道这一点,有这个意识了,才会去践行。

同时父母也要以身作则,跟孩子相处也要遵循这一原则不拿大人的身份压孩子,随意打断孩子说话。

四、动不动就哭闹

是否听过这样的抱怨:我家那个小祖宗太皮了,看到什么都想要,不给他就闹。或者是网上那些流传熊孩子传说,在公共场合各种打闹,父母怎么也拦不住。

其实,孩子只是一张白纸,当孩子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的时候家长应该思考自己是否教育得当

对于孩子来说玩闹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来说在哪里都可以是乐园何来公共场合之分。

孩子有了这些特征,说明已经被宠坏,父母要及时纠正


家长没有给孩子输入公共场合的概念,没有适当的给孩子惩罚,只是在孩子玩闹的时候呵斥孩子,孩子怎么会理解父母为什么要压制自己。

同样的,如果事事都满足孩子,或者孩子一哭闹就迁就他,孩子便知道哭闹可以解决问题,就容易依赖哭闹,甚至会以自我为中心,让别人不得不迁就他。

学习首先应该学的是如何做人,人的品行才应该是一个人在社会立足的根本,而孩童时期更是孩子性格成形的最关键时期,所谓三岁看老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正确教育,不过分宠爱是家长的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