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不立?探究北宋能够统一的真正原因

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到了五代十国之后,这样的状况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是呈现了一种扩大的趋势。处于五代十国时期的百姓面对这样混乱局面所带来的苛捐杂税十分不满,且当时还有契丹等外来人员的侵扰,渴望统一的心情愈发浓烈,直到北宋的建立才结束了混乱的局面。

不破不立?探究北宋能够统一的真正原因

而北宋能够快速建立并统一大部分地区的原因则是因为一场改革,这场改革的主导者就是在位不到六年的柴荣。虽然他在位的时间十分短暂,但却在经济和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整顿,改变了当时后周的国家面貌,是后面北宋能够快速统一的重要原因,而他本人也因为这次改革措施为后面的统一事业做出了绝对贡献。

不破不立?探究北宋能够统一的真正原因

柴荣

一、经济是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改变上层建筑的决定因素

经济是改革的重心,只有经济政策的改变才能够推动政治和军事文化的变化,所以想要让北周获得新生,必须先从经济改革开始 。

封建社会农业经济尤为重要,柴荣首先做的就是奖励开垦荒地的农民,然后减轻他们所需要缴纳的税款,缓解农民的经济压力。再由朝廷组织生产,安抚各地的流民,解决流民的基本生活。安排官员编画绘制《均田图》,在派遣专门的官员前往各地查看田地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指定田租,勘察尚未开发的良田,组织百姓进行开垦,通过增加田地数量的方式获得税收收入,而不是增加个体农民的经济压力。

不破不立?探究北宋能够统一的真正原因

北宋农民

除了开垦农田,增加良田数量之外,柴荣还非常留意农民的生产情况,亲自到农田去查看庄稼收获情况,同时也取消了世家大族的免税权,就算是当时享有盛名的孔家在当时也没有例外的权力。

除了取消免税权之外,世宗还减轻了百姓的赋税,世宗在位后期,派遣官员重新制定南方地区的税收条款,同时下令免去了百姓之前的欠款,为了增加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面还下令免除了一些苛捐杂税和部分徭役,让百姓能够安心务农。

想要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世宗在水利工程方面花了很大的心思,首先下令兴修水利,恢复了以开封为中心的航运交通网络。

为了发展经济,同时能够保证有充足的劳动力,世宗下令让除开编制外的寺院一律废除,不允许私自剃度出家,这样的规定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时劳动力缺乏和因为大量修建佛寺而消耗的金钱,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世宗召:“诏禁天下铜器,始设立监铸钱”,“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

不破不立?探究北宋能够统一的真正原因

除了农业经济上面的改革之外,接下来就是货币改革,作为一种流通手段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柴荣继位的第二年就出现了国家财政短缺的情况,为了改善这样的情况,世宗颁布了多项命令,使得商品流通得到了加强,创造了一个和谐的经济环境。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济改革,后周的经济开慢慢发展,有了经济的支撑,国力也逐渐增强,成为了后面北宋统一的基础。

二、政治改革之上打破常规,改变官制只为加强君主统治

政治改革能够改变一个国家的运转形式,在政治改革之上,柴荣选择了从官制改革开始。他提倡广开言路,鼓励手下的臣子直言进谏,大胆进言,同时也给予了言官更多的权力,对皇帝和重臣的过时都要做到知无不言的地步,有效地改善了官场官员相互包庇过错的情况。

世宗下令推举“堪为令录者”。在世宗继位的第二年就察觉到了人才不足的情况,于是下令广纳人才,运用多种方式选择人才,这样的举动非常有利于国家的政权建设,同时也给了下层有志之士的晋升渠道。

不破不立?探究北宋能够统一的真正原因

在世宗统治期间,对于官员的选拔除了科举制度之外还有一种新的方式就是荐举制度,这种制度能够扩大官员选拔的渠道,且因为官员并非世袭而是皇帝认命,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强皇帝的威信。除此之外,还会根据官员的政治进行奖赏或者是惩罚,公正严明,非常有利于封建统治者树立权威。

除了多次下令之外,还将对于官员的赏罚制度制定为了法律。《大周刑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这一部法律后面也成为了后世编修法典的借鉴。在各种条款中,赏罚分明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当时处于乱世之中,继位之时百废待兴,唯有严刑于官员,才能维护帝王权威和封建统治。

官员制度的改革为国家找到了一批有才能的人才,增强了国家官员的治理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君主统治。

三、军民一体,整顿军纪获得军心的同时也稳定了民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想要改变一个国家的状态,军事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

世宗刚刚继位的那一年就将目光放到了军队的整治之上,他将一些临阵脱逃的将军和战士处以极刑,用这样果决的方式震慑了三军将士。同时还亲自军队,让一些年纪较大的将士回乡养老,然后纳入新兵,组成战斗力更为强悍的军队,这些军队都对后面平定三关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破不立?探究北宋能够统一的真正原因

自高平一战之后,世宗下令“主乃成乎其为主,臣乃成乎其为臣”,用这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当时藩镇官员权力过大的问题。同时也因为他下了功夫整顿军队军纪,使得后周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同时加强了皇帝身边的军队力量,侧面削弱了地方军队数量,消除了地方军队对朝廷的军事威胁。

五代十国时期,军队军纪不严一直是一个大问题,

“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柴荣继位之后的一系列举措加强了军队纪律同时也获得了百姓对于军队的信任和拥护,军心民心同时掌握,一举两得。

军事实力的增强也就是国家战斗实力的增强,有了军事力量的支持,后面的改革才能够更加顺利。

除了经济政治军事之外,柴荣还十分重视文化和律法的改变,他修订了其他律法,下令雕版印刷古代经典文章作品,充实了当时流通的文化作品,用这样的方式发展后周的文化,为后周文化找到了根基,同时也促进了思想的统一。

不破不立?探究北宋能够统一的真正原因

虽然柴荣在改革的时候正处于社会不稳定且吏治混乱的时期,而他改革的本意也仅仅只是为了巩固当时摇摇欲坠的后周统治寿命,带有非常明显的封建统治阶级局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改革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一定程度上面缓和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增强了军事实力,增加了社会劳动力,用各种方法提高了后周的综合国力,稳定了当时的社会秩序,使得后周政权得到新生。

在这样一个新生的状态之下,整个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也是后面北宋能够统一的根本原因。

笔者认为,所谓不破不立,想要获得新的社会景象就必须要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加入更鲜活的元素。柴荣的改革让当时的后周有了充足的实力,同时也为国家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制度基础和经济基础以及军事优势,让后面北宋的一统北方得以顺利进行。


参考书目:

《宋史》

《宋朝事实》

《宋会要辑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