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发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龙科力兴


超发货币的本质。有几个方面。一,解决当前的财政资金。二,提前消费速推商品生产。三,将以前的货币值减低,搜刮老人的钱。四,制造虚伪的繁荣,有利于歌功颂德。五,对新的消费动向推动作用。


看客闲评


货币超发是指货币发行增长速度超过货币需求的增长速度,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正常经济需求。货币超发对国内经济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通货膨胀严重的话,会造成币值大幅贬值,所以说货币增发具有合法洗劫人民口袋的作用,是不无道理的。货币学派创起人弗里德曼说过,“通胀无论何时何地皆为货币现象”。通货膨胀和货币超发的联系是一目了然的。

货币超发除了一些国家为了敛财手段之外。最大的发生原因总是伴着通货膨胀而来,而之所以会发生通货膨胀,本质就是由于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但如果仅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这不是通货膨胀。只有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和劳务的价格持续上升才是通货膨胀。这是经济学里最重要的学问——供求关系。所以也可以说货币超发的本质就是社会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导致的。

过度通货膨胀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最大的危害就是手里的钱不值钱了,如果收入不变的话,对于个人生活指数就是极大的降低了。但大多数的经济学家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

对于中国而言,货币超发是导致当前通货膨胀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为什么会超发货币呢?国家不超发就不是不会有通货膨胀了么?

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中国要富强,国家就给每个省份都需做好拉动经济发展的目标。这个时候,就比如地方投资、重复建设以及各种各样的开发项目等。这其中,由巨额外贸顺差所形成的外汇占款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财经作者祁玉勇


货币可以随着劳动力所创造出的价值增加而增发,但当货币发行量超过社会创造新价值增量的时候就是我们所说的增发货币。那么增发货币会带来什么呢?

首先增发货币是一种敛财手段,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政府无故印刷钞票,刚印出来的钞票在政府手里但它还没有流通于市场,所以不会产生影响,那么我们可以称这些钱为“纸”。但这些纸和钱长的一样,所以同样具备了等额的购买力,最开始面值为100元的纸确实可以买到价格100元的东西,但随着这些纸源源不断的流入市场,市场的自适应性就会导致通货膨胀。换句话讲这些纸稀释了原本流通中货币的购买力。

根据市场流通的属性可得,离增发纸币越近的行业也就是经融交易频繁的行业所受影响越小,并且印刷这些纸的人拿这些纸来买东西就等于是空手套白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敛财。那么受到影响最多的是谁呢?那就是我们的养老金也就是我们自己,试想如果通货膨胀发生1000元不再能买到原本值1000元的物品,但我们的养老金还是1000元。这就等于变相掠夺了人民的财富,导致人民的资产变相缩水。

总结来说,恶性增发货币是增发源头对剥削广大人民的一种手段,但大家看了后不要担心,我们国家政府对货币的把控政策还是很好的。


阿猫阿狗的


通胀之下无债务?对民众的财富洗劫,国内的物价现在马上快于房价的增速,202万亿?伟大的人民币难道要与津巴布韦币争霸天下?2000年时12万亿与今天的200多万亿,约15倍,大约是8.6%的通胀率?什么样的投资能跑赢这通胀?


jin9698


股市影响经济的基本机制原理是什么?

草根网 2013年08月15日

股市不仅是财富效应发生地,而且是货币价值创生地,也是社会货币供应数量的收放工具,可以使劳动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资本,产生“劳动资本化”分配机制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调节分配社会财富,缩小劳资分配比例失调,从而平衡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作用。

一、股市财富效应可以带动经济发展

美国道琼斯指数于1982年升破1000点,1994年上升至3834点,1999年上涨到11500点。从1982-1999年,美国以道琼斯指数为代表的股市总体行情上涨了11.5倍。

日本日经指数在1955年为374点,1989年12月29日上升到38916点。1955-1989年,日本受益于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以国民消费增长促进本国经济增长而引发巨大的经济活力,在34年的时间内日本股市上涨了约104倍。

中国上证指数在2005年8月为998点,2007年10月为6124点,总计上涨6倍。但是随后在持续而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打击下,中国股市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股市大盘雪崩,股指下跌约72.8%;与此同时,国民经济增速同步由11.8%下滑到6%,相关管理部门才意识到紧缩货币政策是罪魁祸首。

总之,股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和先行指标,总是领先于实体经济的涨跌而涨跌。一般来说,股市行情有先于实体经济指标一个季度(3个月)表现的规律,仅用经济前景预期是解释不通的。

二、股市交易的本质

股票价格的交易基础,是股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所能取得的收入,而将这种收入折算为现金,从而初步形成股票的交易价格。因此,股市的本质是未来收益流折现交易;交易基础是已形成的生产能力与产品的已有和潜在市场。

在资本利润原则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股市将劳动转化为资本,意义重大:

可改善劳动者分配条件,缩小了劳资收入差距,扩大了社会消费产生需求的比例,在一定程序上能缓解市场经济基本矛盾---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消费萎缩产生需求不足。在大多数时候,在存在社会生产能力过剩情况下,市场需求是稀缺资源,市场需求就是价值,创造市场需求就是创造价值。股市可以通过预期渠道而创造市场需求与创生价值。总之,市场经济天生需求不足的内在矛盾,可以通过股市获得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三、股市创生价值表现

在市场经济一般情况下,由于资本收入比例有继续增大的自我强化倾向,造成储蓄增加、投资活跃,必然导致产能过剩而消费需求不足。股市在正价值创生的情况下,能创造一定的社会需求。股市行情向好时,能创生价值,创造需求;向差时,则湮灭价值,消灭市场需求。总之,市场需求就是价值。

由于我国股市目前还属于非典型、非成熟股市,正价值创生效应微小。但是,当股市规模达到国民经济一定比例时,其财富效应对经济的影响,现代宏观调控理论必须要正视和利用股市内在运行规律,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服务。

四、股市资金总需求量

股市对货币资金的需求包括存量与流量两个部分。股市收市总市值就是存量;日常交易量就是流量。

股市资金总需求量=总市值+流量+等待交易观望资金

股市资金总需求量就是维持股市市场平衡的必需资金;总市值即是股市中的存量资金,体现在股民持有的股票上;股市中的流量资金是在股市涨跌中起主要动因的资金;日均成交量与换手率,是股市涨跌的重要参量,也是评估股市正、负价值发生的重要参量。股市流量资金需求量一定大于日均成交量;可以将股市流量资金需求看做日均成交量的倍数。

五、股市“货币放大规律”

商品生产价值载体。商品生产价值增值过程即“增值前的货币-商品-增值后的货币”,价值载体是商品。

股市价值创生过程:“货币-股票-货币”;价值载体是股票。货币在进入股市前与退出股市后,出现了货币数量变化。因此,股市是一个货币数量的放大或缩小器。

总之,股市放、缩货币与央行发行货币的比较,相同之处如下:价值相同,两者增生、创造的货币具有同等购买力;价值来源相同,央行货币发行价值来源于国家信用(即全体国民生产能力),股市增生货币价值基础是已形成的企业生产能力与市场潜力,均是来源于劳动者的劳动,价值源泉的本质无差别;股市增生的货币进入商业银行后与央行发行基础货币进入商业银行后一样,等效的参与和支持了商业银行派生货币活动过程。

因此,股市具备与央行一样的增、减货币供应能力,而传统货币理论忽视了这一点,并由此犯下最大的错误。

综上所述,今后股市管理必须改变以集资指标、市场发展规模等落后管理目标,要变为股市创生价值量、净价值输出量、财富效应等正确、新式管理目标,使股市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内生增长和扩大内需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蔡定创著)。


用户5565924996


比如我工作10年辛辛苦苦省吃俭用、积攒了50万、结果10年的勤俭能换20平米房子


余姚玩具大王


超发货币 无论说的多么好听 本质上是对人民财富的掠夺 通过时间差让先拿到贷款的那波人得到利益 体现的是一个国家对待人民的真是态度 是主人还是韭菜


鼠我最坑


个人认为,其本质是朝半锅米饭里,再倒半锅水。本来是5人能吃饱,现在名义上让十人吃饱。当时也真吃饱了,一活动,转个身,一泡尿撒完,又饿了。不抗饿。弄了个水肚子,水饱。还要想方设法填肚子。刺激人们再干一份工作,否则,吃瓜群众吃不饱。从另一角度看,企业融资(贷款)便捷了,便宜了。刺激了生产与消费。吃瓜群众怕手中的钱贬值。买买买。生产与需求两旺。

马上又要倒水了。

倒水的时间到了。

倒苦水的机会有的是。


和光同尘56519696


反动无能的国民党政府在倒台之前大量超发金元券,洗劫民间财富,小蒋跑去上海打老虎,用他在苏俄留学学的那一套,想收拾收拾人心,尽量帮他爹维持独裁统治,结果是举国反对,提篮打水一场空。前车之鉴,郑重警告美国政府没事最好别超发货币,超发就会显出特朗普皇帝的新衣是透明的,与民争利的政权迟早会人心散尽,打倒美帝国主义。


惠州永力货架设备


稀释债务!全民买单!少数投机者获利!多数老百姓遭央!一句话解决的事!很多人要几千字来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