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給路遙借錢、幫料理後事,《平凡的世界》有一半他的功勞

他給路遙借錢、幫料理後事,《平凡的世界》有一半他的功勞

幾乎所有寫路遙的文章中,都會提到這個名字。儘管版本不同,但是同樣的情節是他給路遙提供了去北京領取茅盾文學獎的盤纏。

這個人就是路遙的胞弟,王天樂。

在他的親人中,受他恩惠最大的,是他的四弟王天樂。為了給他找工作,為了把他變成城裡人,路遙不知給人說了多少好話。1980年秋天,王天樂終於擺脫農民身份,被招到銅川礦務局當採煤工人。後來,路遙又費了很大力氣,先後把他調到《延安報》和《陝西日報》當記者。


寫完《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後,路遙就在書前面寫上:謹以此書,獻給我的弟弟王天樂。王天樂堅決反對,他說:“我決不會跟上你出這受罪的名。如果你這一寫,我在這個世界上就活不成了。人家一看,路遙的弟弟跟上他哥也想出名,我才不做這種好看而易碎的花瓶。”路遙說:那我再想一想。最後,他終於寫成:謹以此書,獻給我生活過的土地和歲月。王天樂的理想很小,不想出名,不想當官,最大的願望是努力工作,讓自己的父親因他而活得光輝燦爛,這個理想簡單而充實。


王天樂在回憶文章中說:“有一天,他正在洛川縣採訪,路遙突然打電話到報社,讓他速到榆林(《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初稿是在榆林賓館完成的),王天樂以為他的身體出了新問題,趕快奔赴榆林,一進房子,路遙對王天樂說田曉霞死了。半天王天樂才反應過來這是他作品中的人物,王天樂對路遙說:‘你已經成了弱智,你想過沒有,我好不容易爭取的這麼點時間,趕快採訪一兩篇稿子,你怎麼就把這麼些不上串的事打電話叫我跑來,別人知道後肯定會認為咱們是精神病。’”


他給路遙借錢、幫料理後事,《平凡的世界》有一半他的功勞

路遙的父親

《平凡的世界》是聽哥哥唸完的


王天樂和路遙一塊攬過工、放過羊、下過礦,在田野裡過夜,一起體驗生活,並且參與了《平凡的世界》外圍的準備和框架的結構,《平凡的世界》傾注了路遙的大量心血,也傾注了王天樂對於兄長的滿滿情誼,王天樂從來沒有看過《平凡的世界》,因為他是聽哥哥唸完的。在《平凡的世界》完成之後,路遙曾經對王天樂說:“記住,這句話對你也許是重複的,但是我還是要提示你,一個人一生中要完成一件重大的事情,必須以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信念,才能做完它,你休想用一種投機取巧的辦法完成一項宏大的工程,願這句話咱們經常勉勵自己。”對於王天樂來說,改變自己和大家庭的命運是他當時最為迫切的“宏大工程”,他以“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投入到生活和工作當中,一輩子在“農民”“教師”“攬工漢”“煤礦工人”“記者”等職業中努力轉換著角色,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他在有限的能力範圍內支撐著這個先天基因中就蘊含著“不幸”的家庭。


路遙說“關於我和弟弟天樂的故事是需要一部書來完成的”,而王天樂曾經表示“請讀者放心,一個全方位真實的路遙一定會向你們走來”。可惜的是他們信誓旦旦的諾言,也隨著他們的不幸離世而最終未能兌現,王天樂的《路遙傳》遺憾沒有完成,人們只能通過《平凡的世界誕生記》和《苦難是他永恆的伴侶》兩篇文章以及《路遙》紀錄片中的採訪來洞悉他陪同路遙那些年的心境了……而生活就是這樣,它充滿了讓你不得不接受的悲歡離合。


在王天樂去世前最後幾年,他幾乎每年都要召集家裡人回老家過年,每次回到村口他都會拿出一盒好煙,給村頭那幫“曬陽陽”的老鄉們散煙,而老鄉們也會問候“猴蠻(王天樂的小名),回來了。”過年晚上如同大多數家庭一樣,大家吃著年夜飯,看著春節聯歡晚會,享受著普通人家應有的祥和氣氛,而到凌晨十二點時,院子裡的棗樹上會掛滿一串串紅皮鞭炮,那時候的炮聲通常能響半個小時,而陣陣鞭炮聲似乎也在告訴這個空曠安靜的世界“孫玉厚”家的存在!


他給路遙借錢、幫料理後事,《平凡的世界》有一半他的功勞

王天樂在一次接受採訪中說:“我曾經給我哥送過《梵高傳》,他讀後留下了,又鄭重其事買了一本新的送我。就這樣我們兄弟倆都有一本《梵高傳》,他的是我送的,我的是他送的。我以為,這世上只有梵高情感的悲苦淒涼可以與路遙抗衡。他是以梵高式的悲壯,完成了全部作品。”梵高是苦難的藝術家,但是弟弟一輩子都以哥哥梵高為傲,哥哥是他的精神偶像,並且一直在物質方面給予哥哥無限的支持和關懷,王天樂對於路遙的支持亦是如此。


《人生》獲獎的時候,作為煤礦工人的王天樂為路遙向師傅借了五百元,《平凡的世界》獲獎時,王天樂又向朋友借了一萬元,以至於路遙面對摯愛的文學和現實之間的壁壘時喊出了一句:“日他媽的文學!”而路遙去世後欠下的近萬元債務也是由王天樂承擔。


在王天樂讀完高中後,他的家庭還是一貧如洗。於是在農村教了一年書後,王天樂準備離開故鄉,到外面去闖蕩。而一旦離開,就再也不打算回去了。和父親最後一次上山勞動時,王天樂把這個決定告訴了他。父親吃驚得一下坐在了地裡,半天沒有說話。後來他告訴王天樂不要走了,就在家裡勞動,好出門不如歪在家。他準備讓出唯一的半孔窯洞,借宿到別的農民家裡,而把全部家產給王天樂(不值五十元),讓王天樂儘快結婚。王天樂當時平靜地對父親說,走是走定了,而且明天就走。但請父親相信,總有一天我會讓他變成村裡最享清福的農民。我就是為了這一理想離開故土的。


王天樂出走到延安市,開始了兩年的攬工生涯。這時,路遙已從延安大學畢業,分配到《延河》雜誌社當編輯。他在北京《當代》雜誌社改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後,迅速從北京直接來到了延安。他先住在延安的“延安飯店”205房間,開始在延安到處找王天樂。在《平凡的世界》裡,田曉霞找孫少平的全部情節都是路遙的親身體驗。


他給路遙借錢、幫料理後事,《平凡的世界》有一半他的功勞

在賓館談“人生”


路遙在一個工地上終於找到了王天樂,並帶王天樂回到了這個205房間,這個房間對他們兩人來說是終生難忘的。在這以前,王天樂和路遙共見過三次面,而且基本沒有說過話。王天樂只知道延川縣有個哥哥,路遙也和王天樂一樣,對這個弟弟完全是陌生的。見面後,他們長時間沒有說話,吃過晚飯後,他才對王天樂說,你可以談一談你個人的經歷,儘可能全面一點,如果談過戀愛也可以說。於是,就在這個房間裡,他們兄弟二人展開了長時間對話,一開始就三天三夜沒睡覺。總共在這裡住了十五天。他原打算剛寫完《驚心動魄的一幕》再寫一個短篇小說叫《刷牙》但就在這個房間裡,路遙完成了中篇就說《人生》的全部構思。當時,這個小說叫《沉浮》,後來是中國青年出版社王維玲同志修改成《人生》。通過這次對話,他們超越了兄弟之情,完全是知己和朋友了。


這次對話結束後,也就是1979年古歷八月底,王天樂被招到了銅川礦務局鴨口煤礦採煤四區。路遙就趕到甘泉縣招待所寫他的《人生》,四十天後,他就完成了這部轉變自己創作命運的小說。他先跑到榆林的白雲山抽了一簽,籤抽得很好,簽名叫“鶴鳴九霄”,是出大名之意。然後他就來到銅川,把《人生》小說給王天樂唸了一遍。他讀完小說後,流下了熱淚。他告訴王天樂:“弟弟,你想作品首先能如此感動我,我相信她一定能感動上帝。”


不久,《人生》有全國轟動了。一天,路遙把電話打到鴨口煤礦,說他的《人生》在全國獲獎了,並且排在第二。但他同時告訴王天樂,手頭一分錢也沒有,到北京的路費也湊不夠,急需要王天樂的幫助。王天樂迅速在他的師傅那裡借了500元,趕到西安火車站,當場買票,把路遙送上了火車。到北京後,他給王天樂寫了一封很長的信,表述了他當時在北京非常複雜的心情。在這封信裡,他談到了要當一個作家的艱辛,還談到了作家所要經受的各種苦難。從巴爾扎克,一直談到柳青、杜鵬程、王汶石等。他說《創業史》最後部分在《延河》雜誌發表時,他曾當過柳青的責任編輯,和柳青有過非常親切的談話。他對柳青說,你是一個陝北人,為什麼把創作放在了關中平原?柳青說,這個原因非常複雜,這輩子也許寫不成陝北了,這個擔子你應挑起來。對陝北要寫幾部大書,是前人沒有寫過的書。柳青說,從黃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需要一天的時間就夠了,這麼偉大的一塊土地沒有陝北自己人寫出兩三部陝北體裁的偉大作品,是不好給歷史交待的。路遙在信裡說,他一直為這段論述而感動。


他給路遙借錢、幫料理後事,《平凡的世界》有一半他的功勞


就在這個時候,路遙生活中發生了一件重大事件。這個事件差點要了他的命,一直到他生命終點時,這件事還使他揪心萬分。


形影不離


就在那個時候,王天樂調到《延安日報》社當了記者,同時就和路遙形影不離。


就是在這個時候,路遙開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創作準備工作。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而且路遙又是揹著重如泰山般的十字架投身到這個系統的讓人一言難盡的工程之中的。


在整個六年的創作過程中,所經歷的苦難是用語言無法表達的。王天樂目擊了一位作家的整個創作過程。他從路遙身上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正的作家不是人當的。那種超過了牛馬般的生活,不要說一般人,就連“二般人”也不要隨便去踩那個要人命的雷區。


王天樂幫助路遙用了一年時間在西安結構完《平凡的世界》的框架後,他就匆匆匆奔赴陝北、銅川開始了體驗生活。路遙寫小說和記者一樣,重大事件必須到現場感受。王天樂和他一塊攬過工、放過羊,在田野裡過夜,在煤礦的井下到工作面幹活。當路遙第一次下井到工作面幹活出地面時,坐在井口就走不動了。他說,凡是下過井的人,生活在太陽底下就應該知足了。就在那天晚上,路遙提出要改動孫少平的命運。他說孫少平最遠只能走到煤礦,如果進了大城市我就管不住他了,因為路遙對大城市生活不特別熟悉。最後他們決定由孫蘭香進城市,因為那是他們理想中的人物。就這樣用了三年時間採訪,路遙就慢慢地進入了寫作狀態。


路遙在寫到第二部完稿時,忽然吐了一口血,血就流在了桌子上。這張桌子就在西安省作家協會平房的臨時辦公室。路遙當時就把王天樂從延安叫到了他身邊。王天樂放下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外圍準備工作,趕快跑到了西安。他們就在西安的護城河邊溫談了一個晚上。


他給路遙借錢、幫料理後事,《平凡的世界》有一半他的功勞


寫《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時,路遙在感情和經濟方面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有時長達半年沒有一次性生活,自己作品裡漂亮女人們是他最好的情人。他經常是一邊流淚,一邊寫作,到了後來眼睛三天兩頭出毛病。


1992年初,林達正式提出了和路遙協議離婚的。


此時,路遙正在寫《早晨從中午開始》的絕筆文章。他把離婚一事的工作交給了王天樂,實際上路遙只把這件事當了“工作”,不存在任何情感。林達是開通的,她不要任何東西,準備一個人到北京成家立業。因為她是北京知青,回故鄉也一直是她的夢想。就在準備很簡單的了結這樁悲劇之時,路遙住進了醫院。


作家協會給路遙先安排了一個人看護,沒想到路遙把王天樂叫去,說這個人根本不行,他說此人太勢利,根本不把他當人看,有一次把他從廁所裡提得摔到床上。他說這個人看他不行了,沒用了。可這個時候林達實際上已離開西安,到北京組合新的家庭去了,家裡就留下他的寶貝女兒路遠一個人了。當時路遠僅十二歲,生活無人看管,王天樂一天曾在勞務市場先後找了三個保姆,都被路遠因看不上而趕走了。路遠只要求讓王天樂給她做飯。累得王天樂在大差市街道的一個拐角處狠狠的睡了一覺。但當時這些情況都不能告訴路遙。因為路遙愛女兒是出了名的。如果他知道這一實情,他當時可能就沒命了。


他給路遙借錢、幫料理後事,《平凡的世界》有一半他的功勞


他給路遙借錢、幫料理後事,《平凡的世界》有一半他的功勞

▲路遙墓(延安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