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个北方人天天在南方吃米饭,是什么感受?

楊樂儿


我是河南人,在东莞部队呆过3年,用我的切身体会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起初,我跟你一样受不了一日三餐吃米的习惯。我本来不偏食的,但南方米没北方米好吃,菜不放调料,淡而无味,汤好像从不放盐,真的吃不下。好在有玉米,鱼和海鲜,水果,我就吃这些,每顿只能吃五成饱,总是处在半饥饿状态。

后来,我自己动手做面食。部队还有2个领导和一个战士是北方人。我买来面粉,发酵,做蒸馍,饱子,饺子,烙饼,烙煎饼,做面条,炸油条,做菜莽,做蒸菜。

自己动手,做自已喜欢的食物,不仅吃得舒服,几位北方人也吃得舒服。南方人也跟着吃,改善了口味,调剂了生活。

口味是小时候养成的,成年后很难改变。无论在哪里,都有卖面的,你可以自已动手做自己喜欢的食物。


以诺千金007


我是谦屹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是西北人,西北人离不开面食!

我曾经零几年在上海待过一年,我自认为我是个不挑食的人,啥饭都能吃的惯。

结果去了上海以后发现很多饭,我都吃不惯。你不要说米饭,米饭还好,最起码我不排斥,个人还蛮喜欢。

刚到上海,吃包子,发现菜包子是甜味的,肉包子也是甜的,豆浆豆腐脑都是甜的!根本没法吃!

当地人喜欢的不行的鸭血粉丝汤,我至今无法下咽!

于是就找面食吃,当时满大街只有牛肉拉面,很不好吃!

到了周末节假日到处去找肉夹馍,凉皮,刀削面,油泼面吃。

当时有个舅舅住在浦东,还经常去他那里做刀削面扯面吃,以解思面之苦。

这次疫情不光你吃不到面食,所有饭店关门,大家都吃不到饭店的饭,于是你看网上到处都是做饭的视频,我一个男人在家都做了包子,饺子,油饼,扯面,凉皮,面包,蛋糕等等我能想到的各种面食。

下面这些都是我最近自己做的面食。

你是一个女的,你就不能主动给你婆家的人做一点面食吗?让他们也尝尝北方面食的魅力,同样也能拯救你的胃,为什么你自己不动手做呢?

我想再是南方,面粉总能搞到吧?老话说的好,要想可口,自己动手!你不要指望别人拯救你的胃了,还是自己拯救吧!


谦屹AUTHOR


不知道您是北方哪里人?

我也是北方人,祖祖辈辈都是北方人。大部分的时间,仍是以米饭为主食;很多人说,北京人爱吃炸酱面,可,我有一年都没吃过那口儿了。

前两天,看《新世界》有一幕:田丹到刀美兰家做客,刀美兰给做了热气腾腾的一碗面,端上来,田丹只挑了一根,象征性的吃了一口,然后就放下了碗筷。那一刻,我说不好是什么感受,是不是也忒矫情了。

以前,我去深圳出差了一个多月,水土不服的结果是,30多天的时间长了十几斤肉!为什么?因为我不知道吃没吃饱。每餐上来先喝汤,然后各种食物接着上,就是没有米饭。没有白米饭,对我来讲,意味着失去了参照物。以前,我都是盛大半碗米饭,然后就着饭,吃菜,饭吃光了,也就算是吃好了一顿。

就我个人来说,并不喜欢吃面,每次吃,都觉得撑。

记得很小的时候,妈妈从单位食堂里带回的那种方方的馒头,就着咸菜吃,妈妈把咸菜(是不是叫咸菜头,我不确切知道)切得碎碎的,跟面揉在一起,放在大铁锅里弄成嘎嘎状,有点像现在的小米锅巴。结果那次,我吃多了,又渴,然后猛喝水,结果是:到了大半夜,撑得难受;妈妈领着我到街上遛弯消化食儿。

总体来说,我还是喜欢吃米,面也行,但没到了无面不欢的地步,我觉得主食是一方面,菜品要是足够丰富,就没问题呀,煎带鱼、炖小鸡、酱牛肉,辣白菜、炒土豆丝、就算最简单的西红柿炒鸡蛋……

作为一个北方人的我,天天吃米饭,而没有面食,并没觉得怎样。所以我没有办法理解您说的那种苦恼。

感谢您的阅读和分享,希望得到您的关注。谢谢。


蓝日


这个我觉着我有一定的发言权。

我是地地道道的山东人,从小吃煎饼,馒头,面条和水饺长大的。

我大学毕业之后去了南京,最开始的时候对南京的美食还抱有好奇心,感觉南京的饭还是挺好吃的。

后来有一次早饭吃南京的烧麦,我到现在都记忆深刻。一口咬下去面包着米,天呐!这怎么吃?!!!

再后来我在南京吃饭就吃两个菜,喝一碗汤,不吃米饭。从南京回山东发展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吃饭!


最初之初


北方人,一日三餐主食馒头、饺子、面条、包子,基本以面食为主,间或米饭,偶尔喝大米粥。

若是天天在南方吃米饭,我觉得至少我不行。近天命之年,吃惯了面食,不习惯。可能在南方待时间足够长,慢慢会习惯。

犹记得儿子到贵州旅游,18天后回来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吃米饭吃腻了,到处找面食。我和妻子预备退休后到云南或贵州去,开个面食店,一解像我儿子那样旅游云贵之人的面食之馋。当然,那儿肯定早有,我们去锦上添花,让大家多一个选择。

估计,那时,时间长了,我也能习惯。




江湖有多远1


一场疫情,打乱了我们的计划,不过,也造就了很多人的第二能力。很多不会做饭的,都被锻炼成了厨师。

我是北方人,我非常爱吃米饭,在我们这里,山东人比较爱吃面食,我不知道题主你是北方哪里的,所以也不清楚你的家乡的代表主食是什么,疫情虽然隔断了交通,但是不能影响吃货的心啊!

老公家里虽然只有米,但是超市还是营业的,可以利用买菜的机会自己买点想吃的食材,自己在家加工啊,互联网这样发达,很多菜谱啊,主食啊,糕点什么的,都有文字甚至视频的,反正也闲在家里,没事做,和老公和孩子一起,做几顿美食,不光解决了咱们的胃口,还培养了亲人间的感情,还打发了时间,可谓是一箭三雕啊。

我是个不太会做饭的人,这次疫情,不仅学会了做饭,还做得几样拿手菜,红烧肉,鱼香肉丝,蒸鱼什么的,我都学会了,还学会了蒸馒头,虽然做的一般,不过乐在其中,其乐融融啊!

赶紧动行动起来吧,给自己,给家人做一顿美味,检验你实力的时候到了,加油!


情感小姐日记


我是南方人,喜欢吃米饭,但那年干里迢迢去北方上学。切身体会了几年吃面食的感觉。北方人来南方会不会有同样的体会呢?

第一次吃拌面,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是一个笑话,

刚来到陌生的城市,没有米饭吃,看了很久的菜单,不知道是是个什么吃的,和朋友一起随口点了拌面,菜和面是分开的,面还是冷的硬硬的那种,那次我竟然面和菜分开口吃,按南方吃米饭的习惯,后来才知道要拌在一起吃,真晕。

那一次,感觉拌面太难吃,又点了馍馍,以为就是包子,吃了更难吃,心里嘀咕,怎么没有馅呢?

几年之后也慢慢习惯了北方的饮食习惯,现在又回到南方工作,很怀念北方的美食,时不时会找家北方美食再回味一下。

不管是南方人去北方,还是北方人去南方,都需要点时间习惯。不管是饮食还是风土人情。不一样的体验,生活才丰富多彩。


爱国者联盟168


本人黑龙江人,05年山东读大学,11年杭州工作,我来谈下亲身体会。在黑龙江没感觉大米还有什么好吃不好吃的,不都一个味道么,当我去青岛上大学后,我承认大米饭也是分好吃难吃的。学校食堂第一顿饭,直接打了六两米饭,第一口,哎呀我勒个去,这特么是米饭?卖相难看不说吃到嘴里特么的跟掺了沙子一样,难以下咽啊,从那以后我变成了山东人,吃馒头,总吃馒头开始不习惯,因为在老家馒头都是偶尔吃一次的,主食大米。但是想到那个大米饭,我还是啃馒头好了。就这样吃了四年山东馒头,后来感觉山东的馒头还挺好吃的,哈哈。再后来去杭州工作,想着江南嘛,米饭应该很好吃,结果,我尼玛,这特么还和山东米也差不了多少。各位,江南啊,杭州啊,米饭这么难吃,而且这也是他们主食啊,想吃馒头都费劲,心中一万个草泥马奔腾。后来我就很少在外面吃米饭了。随着生活越来越好,现在杭州的小饭店米饭品质也越来越好了,不像以前一样用两季米了,现在基本都是一季米,吃着还可以接受。东北地区基本主食米饭,中原地区基本面食,虽然两个地区吃的不一样但是来到南方遇到的困难差不多,东北人感觉米饭不好吃,闹心,中原人觉得面食选择机会少,也闹心,哈哈


爬上喜马拉雅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土生土长的甘肃省酒泉地区瓜州县农村打工女一枚,从小吃面食长大。

岁着年龄的长大,我去了南方上海,开始了打工之旅。

初次到上海的我,开始吃米饭,吃炒菜。南方的炒菜口味,都是扁甜、我一个北方人,从小就喜欢吃咸菜,加醋,加辣椒,南方的菜吃起来不习惯。

时间久了,吃习惯了,就慢慢接受了吃甜食菜的习惯。

因为:长时间吃不到家乡的味道,慢慢口味也适应了外地的饭菜味蕾。

现在的我,以习惯了南方口味。在南方的我,大多吃菜都是上海扁甜口味,也学会随乡入素的习惯口味。偶尔,也想吃,老家的面食,就自己动手自己做家乡口味的面食。

几年回一次家的我,还是喜欢家乡妈妈的味道,面食是我的最爱。

我还是更喜欢吃自己家乡的味道。


范建红


北方人确实是喜欢面食之类的,我就是北方人,现在在西南,说北方人顿顿吃大米有点过了,现在饮食文化南北互通,在任何地方,南方和北方的食物基本都有,如果自己吃不惯大米,完全可以自由选择,对,有的管饭的企业,中午晚上都是大米,但早上你可以吃馒头包子之类的,很少听说异地人因为不习惯饮食而撤离某地的,很多都是不适应气候,生活习惯之类的。

刚开始的时候,真的不习惯吃米饭,后来发现,你想顿顿吃米饭都不现实,早上一般都是包子 油条豆浆或者面条,就中午一顿米饭,晚上有可能是冒菜,火锅,或者米饭其他的,所以就算在南方,吃米饭的概率也是2/3,我父母去深圳给我大哥带孩子,待了一个月实在待不住,夏天太潮湿了,而且感觉处处拥挤,整天待在屋里,把人憋死。还有一个朋友到成都做生意,老是起湿疹,被迫撤离,回去就好了,今年过年去攀枝花,那边比北方干燥的多,鼻子不舒服,喉咙不舒服。所以比起饮食,气候和生活习性更难适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