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毀掉大唐江山的他,一手造就了武則天,被稱為“好人皇帝”?

世人皆知唐太宗李世民文武雙全,一手開創了《貞觀之治》,讓大唐國力日趨強盛;也曉玄宗李隆基天賦異稟,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可謂才華橫溢的一代帝王;但是誰又注意到了一個默默無聞的皇帝——高宗李治。

差點毀掉大唐江山的他,一手造就了武則天,被稱為“好人皇帝”?


在唐朝的歷代帝王中李治總是被人忽略的那一個,就像是帝王中的庶出一樣,在一代女皇武則天的襯托之下更顯得他的卑微,像是一個“耙耳朵”。

但是這都是我們對他的誤解,老話說的好“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李治雖然算不得一個千古帝王,但是他將李世民留下來的江山守得完好無損甚至更有精進,作為一個承前啟後的人註定是沒有太多的光芒綻放!

差點毀掉大唐江山的他,一手造就了武則天,被稱為“好人皇帝”?


其實按照常理來說,唐朝的第三代皇帝是輪不到他來當,他的哥哥李承乾和李泰都比他更合適,但是奈何這兩人的功利心太過於強烈,這才讓他撿了一個大便宜。在他們老爹李世民在世的時候,李承乾和李泰就為了爭儲君大打出手,結果兩人都沒有落得一個好下場,讓躲在角落裡的晉王李治重新進入了李世民的眼中,成為了大唐王朝的第三任掌舵人。

在當世的史學家眼中都認為李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二世祖”,只是躺在了一片大好河山下做皇帝,正是因為他老爹李世民的光芒太過於耀眼,才讓他這個皇帝顯得黯然失色。但是這種看法未免是過於偏激,李治上任之後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但是從百姓安居樂業的角度看,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好皇帝。

差點毀掉大唐江山的他,一手造就了武則天,被稱為“好人皇帝”?


在他初登寶座之時,就否定了李世民發動的遼東戰役,罷免了“遼東之戰役及諸多土木之功”,讓天下的百姓可以從戰亂之中得以喘息,也正是他力挽狂瀾才讓大唐子民從深水火熱的泥沼中脫身,大唐的國力才會日漸強盛起來。

李治為了戰後的百姓都能安心勞作,下令歸還了很多的良田,並且多次開倉救濟災民和減輕賦稅。一大批的良臣都在此時湧現了出來,如杜正倫、薛元超、魏元忠等等,武將方面也有著蘇定方、劉仁軌等,可能你不知道的是在李治統治的期間,唐朝的疆域是最為遼闊的,他不僅將老爹李世民的江山守好了,還有更出色的地方。

差點毀掉大唐江山的他,一手造就了武則天,被稱為“好人皇帝”?


正如李治的小名“為善”一樣,他的心性也是格外純良,為人慈悲、善良,不會像歷代帝王一樣鋪張浪費大興土木,不追求長生之術、不喜好遊獵,諸如唐朝時更為有名的李世民、武則天和李隆基都會犯下的錯誤,李治都是一樣不沾。

《新唐書》中就記載著李治的種種善行,在他還是太子之時,唐太宗要求他參加圍獵,但是他以不喜好為藉口推脫了;還有他多次大赦天下,體恤民情以及尊老愛幼的事情,他還下令賜民八十以上者糧食和布帛,婦人八十歲以上授郡君,並賜予糧食和錦衣。

差點毀掉大唐江山的他,一手造就了武則天,被稱為“好人皇帝”?


高宗之所以被人稱為“好皇帝”,正是因為他的愛民如子,就像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陳,不盡者更封奏”,他要求手下的大臣們時常彙報民間疾苦,百姓在他的統治之下都過得很滋潤,歷史上也將他的統治時間稱為“永徽之治”。

不過人無完人,高宗最被天下百姓詬病的是他對於武則天的過分依賴和寵愛,不僅僅讓後宮干政,還讓她成為了歷史上首屈一指的女皇帝。雖然李治在晚年之時也知道了自己的做法有很大的弊端,甚至一度有了想要廢黜武則天的皇后身份,但是此時他的身體已經不行了,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差點毀掉大唐江山的他,一手造就了武則天,被稱為“好人皇帝”?


這位“不起眼”的皇帝在位時期34年,享年僅56歲,也是因為他晚年間對於武則天的縱容,在他死後武則天對李氏宗族大加屠殺,就因為這一點他在李唐的史書上的評價就被貶低了不少。

他死後大唐王朝也被武則天改頭換面為全新的武周王朝,他甚至差點成為了李唐帝國的終結者,人民似乎都對這樣的好人皇帝不太“感冒”,反倒是武則天心裡還一直記掛著他,死後也將自己和李治葬在了同一座陵墓裡面。

差點毀掉大唐江山的他,一手造就了武則天,被稱為“好人皇帝”?


歷史是無情的,好人皇帝也留不下過多的色彩,歷史的長河終究會無情地把他留在冰冷的河床,我也只能感嘆一句:歷史對他太薄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