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亮实招|援企稳岗办法多 疫情防护不能少

复工复产亮实招|援企稳岗办法多 疫情防护不能少

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用工保障成为当下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工作场所和劳动者的防疫保护也显得更为重要。发布用工信息、搭建用工平台;为返岗员工发放返岗奖金;创新使用共享员工等措施,为企业用工提供保障……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及时出台一系列援企稳岗积极举措,有力推进了企业复工复产。

邹城

线上招聘为企业“隔空送岗”

□记者 吕光社 通讯员 张长青 报道

山东孔圣堂制药有限公司是邹城市的一家制药企业,疫情发生后,企业生产的“防风通圣丸”被列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五版)》推荐用药,一时间,公司订单激增。

“2月1日复工以来,我们主要生产‘防风通圣丸’,现在两条生产线上的员工加班加点,保障药品供应。”2月22日,孔圣堂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映登介绍,之前,这一药品生产比例为1%。列入推荐用药后,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量,将该药生产比例扩增到80%,急需招聘新员工。

邹城“乐业邹鲁”公众号“隔空送岗”解了燃眉之急,为企业新招聘了10名员工。据新入职的刘现欣介绍,他是医学院制药专业的毕业生,通过邹城“乐业邹鲁”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招聘信息,成功对接到了这家企业,2月1日,便成为泛丸班组在培员工。

邹城市推广“不见面服务、快速精准匹配”新模式招聘服务,将招聘信息、求职信息、人力资源服务等资源向线上集中,开发了“乐业邹鲁”微信公众号线上招聘服务平台,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目前,已有62家企业在线上招聘服务平台发布招聘信息,提供就业岗位2781个,投递求职简历4481人。

邹城还把农村群众就业作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调查摸底登记,及时掌握群众就业状况和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推送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和创业扶持的政策资讯和相关信息,鼓励提倡就地就近就业,完成10709名农民工调查登记,全部实现了“隔空送岗”。

截至目前,邹城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多人;发放创业贷款1396万元,扶持创业96人;落实首批稳岗补贴166万元,惠及14家企业、4000多名职工。

乳山

“共享员工”跨企上岗缓解用工不足

□记者 彭辉 通讯员 王嘉 报道

2月22日,在乳山福喜农牧肉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而十天前,福喜人力资源部经理张万宇却在为到处招不到工人着急。

“我们很多员工都是外地人,短期内无法返回上班,虽然车间防疫都符合复工复产的条件,但流水线也只能等着工人上岗。”张万宇说。福喜农牧公司遇到的困境是当前不少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为解决企业短期用工难的问题,乳山市通过充分挖掘暂时业务少、员工富余行业企业和晚复工服务业企业资源,加强企业员工对接,创新助企用工机制,探索出了“共享员工”新模式。未复工企业向用工短缺企业定点输出“闲置”员工,疫情结束后再返回原岗,既缓解了未复工企业工资和社保压力,又解决了复工企业短期用工不足的困难,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2月中旬,在乳山市人社部门的积极对接下,首批280名“共享员工”跨企上岗——乳山市海天集团与一线加工工人短缺的福喜农牧达成合作,海天集团共向福喜农牧输出280位员工。在此期间,280名员工的工资和社保由福喜农牧承担,海天集团则为员工提供一定的工作补助。

“共享员工”打开了企业用工的新思路,既为海天集团缓解了压力,也可以为福喜农牧解决短期一线加工工人不足的问题,并使得职工在此期间的待遇有了提高。疫情结束后,海天集团员工返岗,福喜农牧外地员工复工,双方企业人员配置上做到无障碍衔接,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再分配和最大化利用。

为了让跨企、跨行业员工能够尽快上岗,乳山市还开通了“在线理论培训”课堂,指导培训机构与网络培训平台开展网上技能培训。目前,乳山市正在进行第二批“共享员工”对接,届时将从服务行业向电子加工行业输出近百人。

东昌府

企业为员工发放返岗奖金

□记者 高田 通讯员 王忠友 报道

聊城市东昌府区郑家镇是中国轴承保持架之乡,辖区中小企业众多。2月21日,记者在山东金帝精密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门口看到,企业门禁上贴有二维码。每名员工进厂时,需要佩戴口罩扫描二维码登记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还要刷脸识别。据悉,这是东昌府区工信部门利用大数据平台开发的信息系统,全区复工企业均可通过这样的二维码进行员工信息登记。员工进厂后首先必须进行体温测量,做好体温登记,随后进行全身消毒,方可进入厂区工作。

金帝公司副总经理袁锡铭说,员工进厂后,中午不允许随意出入厂区,下午下班后才可离开厂区,这是企业疫情防控的措施之一。

据了解,目前金帝公司到岗工人约600人,到岗率六成。中午十二点左右,工人分时段分批次吃饭,错时加班的员工把刚刚下线的轴承保持架装车。袁锡铭说,年前接了国外的订单,本计划正月初六交货。但受疫情影响,不得不推迟几天,好在客户也能理解,现在要赶工期抢进度。

作为轴承保持架行业领军企业,袁锡铭说客户订单不愁,愁的是没有这么多人手。与袁锡铭同样犯愁的还有郑家镇的另一家企业——山东力得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月21日,在力得公司门口摆放着招工信息和一张桌子,“招工”两个大字十分醒目。目前,力得到岗工人300多人,是平时的一半。力得公司是中国重汽的配件生产商之一,疫情发生后,中国重汽把订单延长到了6月份,每天供给中国重汽一千套制动器总成,用于生产防疫车辆。公司综合部主管刘风起说,他们同时也是陕汽、中国一汽等多家国内知名汽车厂家的配件生产商,疫情当前先满足疫情车辆需要,其他订单只能向后推延。为了吸引更多的员工返厂复工,力得公司总经理李路峰决定给返岗员工发放返岗奖金每人每天100元钱,半个多月的时间,企业为返岗员工发奖金30多万元。“希望越来越多的员工能尽快返岗。”他说。

武城

村里办起“超小型”招聘会

□记者 张海峰 通讯员 王玉磊 吴华

“大家伙儿注意啦,今天下午两点半有企业来咱村里招工,有意向的戴上口罩到村委会广场集合,注意别扎堆拉呱……”2月19日下午2点,武城县四女寺镇白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国军在大喇叭里喊道。不一会儿,就有不少村民来到了村委会广场。他开始维持秩序,让村民保持一定距离。

“前几天好几个人问我,在家待了这么长时间了耽误挣钱,能不能找个地方干点活?”这个事儿杨国军一直记在心里。2月18日,武城县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障企业用工的六条意见,鼓励村“两委”帮助企业引进新职工,看到这个意见后,杨国军立马联系镇政府等相关部门,邀请用工企业到村招工。

对于企业来说,当前最难的就是返厂工人不足,无法恢复正常生产能力。这样一头牵着“招工难”的企业,一头牵着“想挣钱”的村民,杨国军当起了“红娘”。组织这场“超小型”招聘会,参与人员不多,时间不到1个小时,但杨国军忙前忙后,一边向企业重点推荐自己村里能干的村民,一边给村民介绍招工企业的待遇。“明天就去公司上班了,估计干好了一个月能拿到4500元,这下心里踏实了。”村民张玉海笑着说,他和前来招聘的山东威灵电机有限公司现场签了约。“我们急需大量工人恢复生产,这场招聘会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鑫佳日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志猛说,好政策解决了“招工难”,更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一下午我们村32个人和企业达成了用工协议。”杨国军说。此外,根据武城县规定,只要为武城县非公企业一次性引进新职工3人以上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每人300元到1000元标准给予补贴。“这些钱我们打算给这些打工人员提供防疫医用物资、往返交通补助等,让他们安心上班,放心回家。”杨国军说。据了解,武城县已有不少村居干部加入到“红娘”队伍中来,帮助更多企业开足马力复工达产。

(大众日报记者 吕光社 彭辉 高田 张海峰 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