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大王”曹德旺捐款1.5亿背后:受疫情影响,福耀集团每月少赚1.5亿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


企业家们自然也不例外!


2月21日,福耀集团对外表示,根据福耀集团董事长、河仁慈善基金会创始人曹德旺的提议,河仁慈善基金会再捐赠4000万元人民币。


河仁慈善基金会成立于2011年,是曹德旺捐出个人名下的3亿股福耀玻璃股份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


不仅如此,在这次宣布追加捐款之前,福耀玻璃还通过德国、法国、日本等地的驻外机构,采购了2批物资捐到了福建,助力家乡的抗疫。


这两批物资包含了医用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隔离衣等,价值超过1000万元。


而稍早前的1月30日,河仁慈善基金会已捐赠了一亿元人民币,其中7000万元捐赠给湖北,其余捐给福建的3000万元直接用于采购医疗物资。


换句话说,在短短二十来天里,曹德旺已捐赠了 1.5亿元!


“玻璃大王”曹德旺捐款1.5亿背后:受疫情影响,福耀集团每月少赚1.5亿

对于这样的追赠举动,其实早在第一次捐款的时候,


曹德旺就曾表过态:先捐1个亿用着,不够了再说。


这句话感动了很多网友。


但不少人可能并不知道,在曹德旺慷慨做慈善的时候,福耀集团其实也受着一个很大的冲击......


(一)


和许多的“创一代”一样,曹德旺的人生同样相当励志!


9岁才上学, 14岁就被迫辍学回家。


16岁那一年,曹德旺不得不开始倒腾各种小生意,卖过烟草、水果,修过自行车,还当过厨师。


“玻璃大王”曹德旺捐款1.5亿背后:受疫情影响,福耀集团每月少赚1.5亿


到了1976年,曹德旺跑到一家乡镇玻璃厂当了一名采购员,专门负责推销水表玻璃。


可这家企业的发展并如意,甚至沦落到了经营不下去的境地。


于是1983年,曹德旺东凑西借承包了这家小厂,并将主业迅速转向汽车玻璃。


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人做汽车玻璃,产品基本完全依赖进口。


在后来的演讲中,他便表示:当初中国改革开放,日本卖给中国几十万辆汽车,苏联也卖一批,整个中国变成汽车的万国博览会。一部车卖我们几千美金,一片玻璃卖两三千美金,我看这太好赚钱了。


这让曹德旺看到了商机, 在他看来,“中国人应该有一块自己的汽车玻璃。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彼时的曹德旺要啥没啥,技术、人才、专业设备......统统都要靠自己想办法解决。


换做别人,虽然有想法,但很可能会被这些困难吓跑,但曹德旺却是铁了心要做汽车玻璃。


如此的倔强,也让其命运得以彻底改写。


经过不断的努力,曹德旺终于制造出了品质过硬,价格却较低的汽车玻璃。


产品一经推出,就火爆市场。


到如今,福耀集团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中国70%的车企用的是福耀的玻璃,国外30%的车企用的是福耀的玻璃。


(二)


然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给汽车产业链上的很多企业按下了“暂停键”。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212家零部件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受疫情影响,零部件企业营业收入损失最高的达到20亿元人民币,营收损失在2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企业占比为16%。


福耀集团亦不例外。


曹德旺在接受采访时就给自己算了一笔账:福耀集团每个月全球有几十亿的营业额,现在有一半的工厂处于停工状态,导致大部分跨国车企的订单也做不了。按照以前每个月正常情况下,福耀可以赚4个亿利润,而现在才不到2亿5000万元。


换句话说,眼下的福耀集团,每个月得少赚1.5亿!


不过曹德旺对此却并没有怨言。


他称,“面对当前情况大家更应集中精力先把疫情消灭,而不是把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排在第一位”。


这句话说出了多少企业老板的心声。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让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不能按时复工,让各家企业的损失都是用天在计算着。


但很多大中型企业的老板,依旧像曹德旺一样,第一时间站了出来。


有钱的捐钱,有物资的捐物资。


据中国社科院“责任云研究院”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4日超过千万元以上的捐赠企业达658家,合计善款198亿。


不仅如此,很多有条件的企业还果断的跨了界,开始生产起紧缺医疗物资。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自2020年1月1日-2月日,全国有超过3000家企业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业务。其中,经营范围新增医疗器械的企业多大3647家。


上海通用五菱、比亚迪、中顺洁柔、红豆、三枪……


疫情发生后,这些企业都先后建立起了自己的口罩生产线。


不少车企还极力压缩生产周期,赶制起负压救护车。


负压救护车和普通救护车并不同。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 “负压隔离”,这样便能避免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


而从大年初一开始,上汽大通、北汽福田、江铃汽车、华晨集团、奇瑞瑞弗等多家救护车等特种设备生产企业,就紧急召回生产线工人,全力投入加班加点的赶制工作。


(三)


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很多企业都主动作为,尽全力驰援着疫情第一线。


它们真的做到了在疫情面前不谈利益。


话说什么是企业最好的社会担当?这就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