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郭嘉比之诸葛亮,谁更出众?

爱手机的小明


【精选回答】来自优质账号→野史日记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可以负责任说,郭嘉永远有可能比诸葛亮强,但同时,诸葛亮的成就郭嘉也永远达不到,我为什么这么说,下面听听我的理由。

郭嘉比诸葛亮要强

我翻阅了一些资料,关于郭嘉的历史记载不多,但是关于郭嘉的猜测和推测却很多。咱们先说有根有据的东西。

郭嘉的价值和厉害之处主要体现在一个《十胜十败论》,具体内容这里就不再细说,大家想看的可以自己去找一下。主要中心内容就是说曹操能赢,为啥呢?因为曹操比袁绍厉害,曹操对比袁绍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

这个《十胜十败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是在曹操和袁绍僵持不下的时候,曹操有心退兵,但又不好意思,想打又没啥信心,这个时候出来劝曹操下定决心干这一仗的人,就有郭嘉,他的论点就是这《十胜十败论》,至于这“十胜”到底有没有啥实际作用,那就不好说了,但是结果是好的,曹操果然打赢了袁绍,成就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这样一来,曹操的十个胜点就坐实了,曹操确实是哪哪都比袁绍强。

郭嘉《十胜十败论》一出,一语中的,曹操大胜凯旋,郭嘉的实力一下子坐定了。后来郭嘉就去了,英年早逝,天妒英才,诸葛亮后来出山,提出了《隆中对》,于是有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

在名气这一块,郭嘉占了先机,而且离世而去,卧龙就算能力通天,也无法超越郭嘉,因为诸葛亮不论做了什么,郭嘉已经死了,无法比较了,所以,在一些人心目中,如果郭嘉活着,诸葛亮此生就是一农夫。

这一点也是没什么好争辩的,一个已经离开的谋士,生前又有大功,大家自然会认为他如果多活些时日,这种厉害的状态会一直延续下去。同时,曹操为了鞭策群臣,又不断的抬举郭嘉,抬举一个死人总不会错不是么?

说到这里,我还要补充一下我的观点,应该换成“离世”的郭嘉比诸葛亮强。

诸葛亮的成就郭嘉永远达不到

郭嘉有《十胜十败论》,但是诸葛亮也有天下皆知的《隆中对》。

有一点大家需要注意,这《十胜十败论》虽然说的头头是道,但却并不是具体的作战部署,只是作战口号,作用类似于檄文,只不过这《十胜十败论》不是打击对方信心的,而是增加自己主公信心的内容。

而且,当时官渡之战,主战的还有一位大哥级人物是不能忽视的,这个人就荀彧。荀彧老大哥的实力和水平自然是不用多说的,在历史上的作用也没啥争议。

忠于汉,谋于国。无论你谈人品还是谈谋略,或者是谈治国,郭嘉在荀彧面前都是“弟弟”。曹操对袁绍的时候,荀彧也是主战的,而且荀彧的看法很独到精确,有具体的内容和干货,荀彧是这么说的,“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逄纪果而自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后来发生的事情,也正如荀彧预料的那样,荀彧的推测有理有据,而且有精准的结果,这才是真正的谋略和远见,其中并没有“大王天下无敌、曹操是英主袁绍是傻瓜”一类的词汇。

再看诸葛亮,提出了《隆中对》,也不是空谈,一出山就说天下三分,你敢说这是运气?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刘备有什么玩意?这种话若没有真才实学敢这样吹牛上岗吗?而且历经十二年的局势发展,《隆中对》全部言中,也都执行出来了,荆州、益州、汉中尽在囊中。尽管后来的局势从关羽襄樊之战开始急转直下,这锅全甩给诸葛亮?怪诸葛亮什么呢?怪他不是神仙吗?

没什么好责怪诸葛亮的,后期刘备夷陵之败,抽干了蜀国的国力,本该就此土崩瓦解的蜀汉,是诸葛亮苦苦支撑下来的,说什么诸葛亮不懂培养人才,穷兵黩武,那纯粹是无稽之谈,吃饭都吃不上溜了,堪堪能养活蜀国,解决内忧外患,家里锅都揭不开了,你还谈什么求学?蜀国经济和人口能缓过来,这就是诸葛亮最大的功劳了,其实诸葛亮很强,只是大家对他的要求太高了,一位千古名相,家徒四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死后还要经受后人的问责,这副重担确实不该再丢给诸葛亮承担了。

《三国演义》的影响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是我国的四大名著,其中对诸葛亮的描写有人评价说已经“近妖”。也有人说这部小说将诸葛亮神话了。

其实所谓的神话就是诸葛亮多了很多场不属于他的“奇谋描写”,什么空城计啊,草船借箭啊之类的。大家都说这样是在神话诸葛亮。

其实据我所知,诸葛亮虽然在奇谋之上被添油加醋了,但是在运筹帷幄方面,罗贯中也有很多减少。毕竟小说是靠情节吸引人的,而诸葛亮的治国之道,鞠躬尽瘁没办法写的吸引眼球。

调兵遣将、兵种配合与制衡、后勤保障、权衡利弊、收买人心、人事任免、百姓赋税、法律制定等等等等,这些工作才是保证国家稳定的根本,但是在小说里根本没法描绘,古代打胜一场仗,并不只是一个奇巧的谋略所左右的,在战争的背后比拼的是钱粮,是人心,如果只看几场奇谋的加戏,就说诸葛亮被夸大其词,那就太不公平了,我看《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比之历史真实的诸葛亮,描绘的还有所欠缺,或许在奇谋方面的加戏,就是因为陈寿的一句:诸葛亮“不善奇谋”吧。

其实郭嘉死的不早了

郭嘉给人的印象是英年早逝,否则一飞冲天,但郭嘉其实死的已经不算早了。其实郭嘉死的时候都38岁了。38岁是什么概念呢?我列举几个人你们就明白了。

马良 36岁

周瑜 36岁

……

还有挺多的不一一列举了,周瑜死的也早,但是早都建功立业、声名远播了。郭嘉死的虽然也早,但是他的名气和声望远远不及周瑜,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客观对比郭嘉和诸葛亮

我客观的评价一下二人对比,也欢迎大家评论讨论。

郭嘉是东汉末年谋士;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郭嘉是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郭嘉擅长奇谋但是比不过贾诩;诸葛亮不擅长奇谋,擅长除奇谋以外所有,而且谁也比不过。

郭嘉在《史记》中列传与程昱、董昭、刘晔、蒋济并列;诸葛亮在《史记》中单独列传。值得一提的是《三国志》里只有两位臣子单独列传,一个是陆逊,另一个就是诸葛亮。


郭嘉对比诸葛亮,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顺手关注野史日记,欢迎大家点赞、评论、转发支持!


野史日记



路遥lgy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谋士郭嘉和诸葛亮比军事谋略谁更胜一筹?

郭嘉和诸葛亮在历史上并没有交锋,郭嘉死后诸葛亮才出山辅佐刘备,因此“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说法流传下来,认为诸葛亮不如郭嘉。赤壁之战后曹操一句“若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更把郭嘉推上了神坛。

可熟读《三国演义》的更推崇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而郭嘉在《三国演义》里戏份太少,又英年早逝,很没有存在感,很多人看完都不知道有这号人物。

《三国演义》七分写实三分写虚,可对诸葛亮是七分写虚三分写实。最著名的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空城计在正史上都是不存在的,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也没有那么精彩。而对郭嘉的描写几乎是比较真实的,智取濮城、水淹小沛、十胜十倍论、预言孙策被暗杀、攻打乌丸、遗计定辽东等都是在正史上存在的。那两人熟优熟劣,应该郭嘉略胜诸葛亮。

很多人都以为诸葛亮足智多谋,可诸葛亮是一位战略大师,可战术上就略逊一筹了。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只出使东吴,促使了孙刘联盟;刘备入川庞统阵亡后,诸葛亮率领张飞、赵云入川协助刘备;刘备攻取汉中时,诸葛亮坐镇成都打理政务;刘备伐吴时,诸葛亮都没有劝刘备,而刘备战败后诸葛亮长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可见计谋可是诸葛亮的短板,而这正是郭嘉的长处。

郭嘉字奉孝,在曹操第一个谋主戏志才死后,荀彧将郭嘉举荐给曹操,曹操和郭嘉谈后称“使吾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投奔曹操后使曹操用十年之内平定北方,先后消灭吕布、袁术、张诱、袁绍,收复辽东、平定乌丸。由其是在官渡与袁绍对峙时,郭嘉劝曹操趁袁绍立足未稳时先消灭刘备,最后曹操打败刘备,袁绍才反应过来攻打曹操。曹操怕孙策从背后偷袭不敢率全部兵马迎战袁绍,郭嘉说孙策得罪的人太多又单骑外出必死刺客之手不足为虑。在袁绍死后,众臣劝曹操进军冀州时,郭嘉说现在打冀州袁谭、袁尚、袁熙必合力退敌,若不打冀州袁谭等人必会自相残杀,到时可各个击破。曹操攻下冀州后袁尚、袁熙跑到乌丸,郭嘉劝曹操进军乌丸一举将其消灭。曹操打败乌丸后,袁尚、袁熙又跑到辽东,时郭嘉感到自己不行了,于是给曹操写上遗书“不要攻打辽东,公孙度必会杀掉袁尚、袁熙。若攻打辽东三人必联合起来,到时不一定能胜了。”后来公孙度果然杀了二袁。

而郭嘉死后,曹操却踟躇不前,只是在关中打败马超、在汉中消灭张鲁,可汉中最后被刘备夺下还折了夏侯渊,此后曹操多次征伐孙权结果都是无功而返。


文史揭密


我觉得两者没有可比性,郭嘉是谋士,而诸葛亮是政治家。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化身为了神机妙算的半仙,知天文,懂地理,料事如神,就和神仙差不多。但是,要知道三国演义是小说,而在正史里,诸葛亮就是一个搞政治的。我们读三国志,会发现诸葛亮很少参与军事活动,除了在蜀汉后期,他亲自率军北伐以外,在三国历史的前期,他几乎不关心军事。

而郭嘉不同,他的定位就是谋士,用现在的话来说是随军参谋,曹操早期的所有军事活动,郭嘉都有参与,所有在这一点上,他和诸葛亮就不是同样的人。

如果一定要比,就要看两位天才各自对各自集团作出的贡献了。无疑,两位作出的贡献都是非常巨大的,郭嘉生前,曹操几乎没吃过什么败仗,而诸葛亮自从出山以来,给刘备规划了战略方针,制定了战略目标。

所以,我觉得郭嘉和诸葛亮都是同时期非常优秀的天才,只可惜老天不想让这两位天才相遇,就在郭嘉去世的那一年,诸葛亮出山,我们无缘见到两位天才的PK,也算是一件遗憾了。


闲坛故事汇


大家好,我是老恶魔。

郭嘉和诸葛亮均是三国时代传奇谋士。而历史评价不同。虽然历史上对诸葛亮的评价显然多于郭嘉,但郭嘉的才能却无法埋没,特别是曹操成就大业,屡次征战胜利均归功于郭嘉的奇谋部署。

  诸葛亮图片

  曹操历史上被称为枭雄,胆识过人,雄才韬略,刘备以德闻名,忠厚待人,郭嘉和诸葛亮各随其主,也能看出两者性格作风不同。

  郭嘉(170-207),颍川今河南人,比诸葛亮早出生十多年,于三十八岁病死曹操营中。东汉末年在袁绍部下,后跟随曹操,是辅佐曹操平定中原的重要人物。曹操称之为奇佐。郭嘉最大的成就就是在辅佐曹操对抗袁绍,征战东吴。曹操对战吕布,最后郭嘉献计,不撤军坚持再战,战而必胜,曹操征战袁谭袁尚,连赢准备再战,郭嘉却主张撤军,不需费兵力,坐等其内乱。曹操征战袁绍,征战乌丸,郭嘉的献计都是正确的。特别是乌丸之战更显出郭嘉的军事天分。可惜体弱多病,年终三十八病死军中。

  郭嘉的谋略,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奇,险,狠,赌徒思维,和诸葛亮的显然不同,相比之下,郭嘉奇于军事谋断,而诸葛亮更擅长连结人心,谋识部署,稳中取胜,对于六年征战而不胜,也暴露出其军事上的不够决断。

  两人各在其阵营对抗的敌军力量也不同。曹操东汉末年时实力不强,对抗吕布,剿灭袁绍部队,都属于积弱对强敌,然贵在郭嘉神机妙算,曹操敢于用听从郭嘉用上险招,最终为统一北方的打下了基础。刘备能屈能伸,礼贤下士,诸葛亮善用外交,纵横连结,取得赤壁胜利,之后收服的就是声势不大的南方少数民族。单从军事上来讲,郭嘉谋策的几场战役略胜诸葛亮一筹。

  郭嘉和诸葛亮谁厉害

  郭嘉帮助曹操的时候,曹操从一个很小的军阀一举统一北方,成长为当时势力最为强大的豪强;诸葛亮一生辅佐刘备,从小沛战将二人,兵士两千起家,最终拥有川蜀大片肥沃的土地,终于能够和曹操相匹敌。无论是郭嘉还是诸葛亮,在两大势力集团的成长过程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天妒英才。郭嘉在事业的高峰期,人生的大好年华就去世了。自从郭嘉去世,北方的曹操集团的扩张之路就显得漫长曲折,最后终于兵败赤壁,终其曹操一生再也没有实力出兵南下,统一中国了。因此在赤壁之后,曹操长叹,加入郭嘉现在还活着的话,我怎么会有今天的大祸呢。可见郭嘉的重要性,以及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郭嘉的能力出众无人能及了,虽然当时曹操军中有荀彧和程昱等出众的谋士,但是曹操唯独推崇郭嘉。


  天降大任于诸葛亮,因此诸葛亮才接受刘备邀请,出山辅佐刘备。从被人打的到处跑,常常寄人篱下,妻离子散兄弟失联到独霸一方,称王称帝,诸葛亮功不可没。在刘备临死之际,还嘱托诸葛亮说,如果自己的儿子刘禅无能,就让诸葛亮掌握朝政,一统天下。诸葛亮殚精竭虑,一心辅佐刘禅。后来诸葛亮一心想统一天下,六出祁山,虽然都失败了,但是他忠君爱国的思想却永垂不朽。

  历史没有如果,郭嘉英年早逝,和诸葛亮之间也没有过交锋,两人相处的环境以及服务对象差别都很大。因此,仅仅从两人的功绩来看,是没法比较谁更厉害的。


He老恶魔


先说诸葛先生,在隆中对刘备说,今北方曹操兵多将广,又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于之争锋,占天时。江东孙权经过几代人经营,民心巳顺,占地利,汉末气数未尽,南有荆州、益州还在刘氏宗亲手里,刘表、刘璋都是庸俗之辈,终不成大器,将军凭你的威望,定可取代荆、益二州,这叫人和。谋的是政治篇。让刘备参与了三国鼎足,可以说是杰出的一章。地位不可憾动。



郭嘉早年跟随袁绍,深知此人四世三公,豪华阵容,外宽而内忌,好谋而无决。优柔寡断,亲小人、远忠言,辩别不清,终不成大事,告别好友离开袁绍,投奔曹操,和曹操长谈一夜,果不非然,深受曹操器重,拜为军师,行军打仗,不离左右,出奇谋,无一遗漏,十胜十败,遗计定辽东,被认为是军事精点。


诸葛谋的是刘家汉末,看重的是刘备,选的是边远的荆州和益州,内政外交山寨曹操,可没有原创的好。从大局来看未战就已经失去了统一中原的机会。诸葛政治才能把蜀治理的很好,军事还是停留在蜀地,没有发展。

同样郭嘉谋的是国家,看重的是曹操,夺中原者夺天下,这是大势。虽在政治上没有建树,担军事才能无人能比,诸葛看中的是刘家的势,而郭嘉看中的是人。这二人谁高谁低你们是怎么看的。如有不同意见可在栏内留言。


兔吐2


首先,我不明白为什么会问这么的问题,诸葛亮无论演义历史绝对是三国第一人。

论演义,郭嘉一流谋士,诸葛亮超一流。论正史,诸葛亮的功绩评价都很高,但郭嘉不怎么样,他很多事情都是荀攸和程昱的,荀彧荀攸俩人是曹魏里最厉害评价最高的的,三国志也将二人单独为传描写。至于程昱郭嘉甲鱼并为一传,程昱为首。郭嘉真正的历史描写就只有十胜十败和算死孙策,而十胜十败之前有四胜四败,所以也只能说是借鉴,打袁绍曹操谋主是荀攸,也并非郭嘉,整体来说,正史里郭嘉也只是个二流谋士,无论是什么样的历史排名都没见郭嘉排进去,武庙十哲有诸葛,自古七十二名将三国入围的有诸葛亮,司马懿,邓艾等近十人,诸葛亮为首,但是没有。所以无论历史还是演义,诸葛亮绝对比郭嘉高一等。

李唐战无不胜的名将李靖对诸葛亮的评价,“乐毅、管仲、诸葛亮,战必胜,守必固,此非察天时地利,安能尔乎?其次王猛之保泰,谢安之守晋,非任将择才,缮完自固,安能尔乎?”之后李世民问为什么史书要贬低诸葛亮,李靖说了两点,陈寿晋人,司马懿为高祖,诸葛亮是对手,只能扬司马抑诸葛。第二点是史官不能尽知其事,会有遗漏。所以,诸葛亮只会比历史记载更加优秀


别哭74968665


老看到有人吹郭嘉厉害,今天就简单说说这个。就不用和诸葛亮这种盖世奇才比了,就和曹营的同事们相比,郭嘉的贡献也不能算特别突出。

先来看著名的十胜十败论。

《三国志·郭嘉传》注引傅子:

傅子曰: 太祖谓嘉曰:“本初拥冀州之众,青、并从之,地广兵强,而数为不逊。吾欲讨之,力不敌,如何?” 对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於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原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於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太祖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嘉又曰:“绍方北击公孙瓚,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不先取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太祖曰:“然。”

这就是著名的郭嘉的十胜十败。坦白说,这就是一堆马屁而已,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再来看荀彧的分析。

《三国志·荀彧传》:

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寡,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意思和郭嘉的所谓十败十胜论差不多,但是要简明扼要得多了。而且,请注意,郭嘉的十胜十败论并没有放在陈寿的原文里,而是放在附注里,也就是说,未必可信。

荀彧就不同了。荀彧不但做了曹操有四胜的分析,而且,这是记载在荀彧的本传里的正文,就是说,这是有确切来源,而且可信的,又对后来的历史发展有影响的事情。

在官渡之战前,曾在和孔融讨论袁曹优劣形势的时候分析了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指出袁绍必败,曹操必胜。

三年,太祖既破张绣,东禽吕布,定徐州,遂与袁绍相拒。孔融谓彧曰:“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彧曰:“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要注意,他的辩论对手是孔融,是当时名士,士林领袖级的重要人物。荀彧说服孔融,也就意味着帮助曹操做了战前的形势分析和舆论宣传,宣传了曹操必胜的正能量,鼓舞了士气。

五年,与绍连战。太祖保官渡,绍围之。太祖军粮方尽,书与彧,议欲还许以引绍。彧曰:“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太祖乃住。遂以奇兵袭绍别屯,斩其将淳于琼等,绍退走。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皆如彧所策。

荀彧对曹操的重要性也远非郭嘉可比。郭嘉主要是跟随曹操出征,参谋帷幄,而荀彧则是在曹操出征的时候统管后方留守,保障前线粮饷不继。在曹操都已经觉得快要扛不住了,要撤退的时候,荀彧又劝曹操再坚持一下,袁绍就快不行了。

最后的结果,曹操“以奇兵袭绍别屯,斩其将淳于琼等,绍退走。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皆如彧所策。”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统一华北的基础。

贾诩在官渡之战中的分析更为简洁,和郭嘉、荀彧意思差不多,但要更加简明扼要。

《三国志·贾诩传》:

袁绍围太祖於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太祖曰:“善。”乃并兵出,围击绍三十馀里营,破之。

再看看荀彧的侄儿荀攸在官渡之战中的表现。

《三国志·荀攸传》:

从救刘延於白马,攸画策斩颜良。语在武纪。太祖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攸曰:“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陈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斩其骑将文丑,太祖遂与绍相拒於官渡。军食方尽,攸言於太祖曰:“绍运车旦暮至,其将韩{荀大}锐而轻敌,击可破也。”臣松之案诸书,韩{荀大}或作韩猛,或云韩若,未详孰是。太祖曰:“谁可使?”攸曰:“徐晃可。”乃遣晃及史涣邀击破走之,烧其辎重。会许攸来降,言绍遣淳于琼等将万馀兵迎运粮,将骄卒惰,可要击也。众皆疑。唯攸与贾诩劝太祖。太祖乃留攸及曹洪守。太祖自将攻破之,尽斩琼等。绍将张郃、高览烧攻橹降,绍遂弃军走。郃之来,洪疑不敢受,攸谓洪曰:“郃计不用,怒而来,君何疑?”乃受之。

几乎每个关键时刻,荀攸都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可以说是官渡之战中在前线的谋士之中,对曹操帮助最大的人。别忘了,这时候郭嘉也在军中,但作用显然不及荀攸。


萧武


既然被邀请了,这个尖锐话题还是说一说吧,估计会有很多郭嘉吹来喷我。既然要讨论谁厉害?那么是指哪方面?综合能力?计谋?这就不好说了,如果综合能力,那么诸葛亮和郭嘉完全是天上和地下的差距,诸葛亮是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天文地理,水利,农业,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整个三国在全面性方面,恐怕也只有曹操能和他比一下,而郭嘉除了计谋方面可以和诸葛亮比一下,其他都是完败好不好?

至于什么“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种说法只不过是时间上的巧合而已,牵强附会,生拉硬扯,没有任何说服力。整个三国志郭嘉传,不过寥寥两三百字,对其记载也很少,无非就是曹操觉得郭嘉不错,并且年轻,赞许了一下,以及征袁绍,辽东时的亮点,硬是被扯成了曹操集团第一智囊,要知道,曹操集团文官之首是荀彧,军师组之首是荀攸,真还轮不到郭嘉,至于曹操说什么“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之类言语,他对很多人都这么说,不足为奇。

郭嘉无疑是非常被曹操器重的,但最重要的不是他的计谋,而是他身家清白,不拉帮结伙,不是汉臣,最后这点才是最重要的。曹操的文官集团,基本都是以荀彧为首的汉臣,并且那个年代的月旦评体制,拉帮结伙其实非常严重,而郭嘉独来独往,又不是汉臣,并且很理解曹操的心思,所以曹操非常器重他,很多重要的事情都和他商量。

什么郭嘉算无遗策之类的,听听就好,曹操吃败仗的时候(征张绣,打吕布)难道郭嘉不在?无非三国志对其记载太少,仅仅记载其成功计谋而已,未被采纳的计谋建议根本都不屑记载了。

所以,郭嘉是一个很强的谋略家,但是真没那么神,至少在曹操集团,大多数战役都是荀攸的谋划,什么郭嘉不死,卧龙不敢出山这种言论,仅当笑话看看就好。


小峻528


郭嘉,字奉孝,开始在袁绍那谋职,看到袁绍不是自己想效命的主公,就离开了他。后来经过好友荀彧的推荐,加入了曹操的阵营。加入曹操阵营后,屡献奇计。一是提出著名的“十胜十败”只说,振作曹军将士的士气,更为曹操拟定了远期跟近期的作战目标。二是在攻打徐州吕布时,屡献计谋,擒杀三国第一猛将吕布,拿下徐州。三是在攻打徐州刘备时出谋划策,成功大破刘备,俘虏刘备的妻子,招降了关羽。四是成功预言了孙策死于刺客只手。五是在官渡之战后独进奇策,建议曹操退兵,等袁绍二子互相残杀,后果然二袁互相残杀,二袁一死一逃。六是出奇谋,平乌桓。在平定乌桓的途中因水土不服而亡。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开始在在襄阳隆中隐居,后经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拜为军师。先是为刘备提出三分天下之大势,在赤壁之战中,联孙抗曹,取得大胜,乘机夺取荆州,扩大刘备集团,帮助刘备取得益州之地,天下三分初步形成。在白帝城刘备托孤,蜀汉大小事务都依赖诸葛亮,后率军南征,七擒孟获,平定南蛮。曹丕死后,诸葛亮七出祁山,率军北伐,奈何均无功而返,在第七次北伐病逝于五丈原。

郭嘉与诸葛亮虽说生在同一个时代,但两人并没有真正较量过,所以要进行对比有点秦琼战关公的意思,各有各理。不过按照史书跟演义结合的话在内政上应该是诸葛亮占优势,在军事水平方面应该是郭嘉,毕竟有句话叫“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以上纯属个人意见,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