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都是“滋養”出來的,培養獨立自主小孩,要當滋養型父母

這幾天,孩子一直是在家裡用著電腦上課。出乎我的意料,就算沒有我提醒,孩子早上能夠按照學校的時間從床上爬起來學習聽課。下課後,就開始寫作業,結果作業也能早早地完成了。

對於孩子的表現,我感到很驚訝。於是我詢問孩子:"寶貝,你怎麼最近變得這麼獨立自主呢?都不用媽媽提醒你,你就已經做好了所有的事情呢,這可真的是讓媽媽太驚訝了呀。"

孩子說:"媽媽你忘了嗎?你說過做事不能拖拉,重要的事情要先做,這樣效率才高。而且做完作業之後,我就可以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啦!"說完,孩子就把打開了電視。

我想起來了,有一回家裡電視壞了,所以當時孩子回家後就沒法看電視,所以就只好先寫作業了。結果那天孩子七點半之前就把作業完成了。

當時我就誇了孩子,"哇,你今天也太棒了。以後你呢,就要先做最重要的事情,這可是效率最高的學習方式呢!做完之後,你再去玩就好了。這樣的話,你就再也不用把作業拖到很晚才完成了!"

沒想到,我隨口說的一句話,孩子竟然真的把它放到了心上。而這些話,竟然能給孩子帶來這麼大的改變。

好孩子都是“滋養”出來的,培養獨立自主小孩,要當滋養型父母

很多時候,父母說的一些話都是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方向,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父母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著孩子。所以說,要想孩子變得獨立自主,父母為孩子提供的環境尤其重要。

培養孩子的三個層次,父母處於那一層呢?

國著名的"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很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培養孩子有三種層次,父母可以對應一下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情況,看看自己究竟處於哪一個層次,對應的是哪一種類型的父母。

1、 第三層:放養型父母

在這一層中,父母對孩子採取的態度是"放養"。在這類父母中,也有知道要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習慣。錯就錯在,有些父母採用了放養的教育方式。

他們認為,教育孩子就要順其自然,所以他們就選擇放養孩子。當然,這些父母也盡著表面的責任,他們為孩子報了補習班和興趣班,把孩子"丟"給補習班或者興趣班培養。

好孩子都是“滋養”出來的,培養獨立自主小孩,要當滋養型父母

他們也知道要培養孩子看書的習慣,但是他們一回家,就把書丟給孩子,自己則是躺在沙發上玩手機,甚至是外放一些小視頻音樂。還有一些更為奇葩的父母,他們認為孩子吵鬧,就直接扔給孩子一部手機。

結果,也可想而知了。擁有了手機而且還不受管控的孩子,就很容易被手機裡的花花世界吸引,整日沉迷在電子和虛擬世界中。

這些父母把"放養"當成"放縱",最終孩子被培養成了一個沒有獨立人格、獨立思想、衣來張手、飯來張口、永遠長不大的巨嬰。

事實上,真正有意義的放養方式是指,父母要學會對孩子放手,同時也要去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2、 第二層:圈養型父母

處於第二層的父母是"圈養型父母",幾乎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圈養型父母。

這一類父母的一個很明顯的教育特點就是,對孩子很嚴格,處處管著孩子。因為父母處處管著自己,所以"圈養型父母"的孩子是最可憐的。

孩子幾乎沒有一絲自由,因為"滋養型父母"很少理會孩子提出的建議和意見。孩子的時間早已被父母好好地安排好了,平時下課放學後,回家完成作業了,還要完成父母為他們佈置的課外作業;週末了,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了,還要去上各種輔導班。

"圈養"下來的孩子一般都會很懂事,他們懂禮貌、學習成績優異、又擅長一些特長。但是,"圈養"也是有危害的。孩子失去了自由,自己的想法總是得不到父母的重視,這會導致孩子失去一定的獨立意識。

好孩子都是“滋養”出來的,培養獨立自主小孩,要當滋養型父母

中學課本里的"傷仲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些年來,我們也不止一次聽到過,某某"神童"因為缺乏一定的社交能力、獨立生存能力,而被學校勒令退學。這恰恰是因為父母缺乏了對孩子獨立意識的培養。

3、 第三層:滋養型父母

都說聰明的父母懂得放養孩子,"放養型父母"只只做到了對孩子放手,卻沒有去培養孩子的習慣;而"圈養型父母"則只做到了"養"孩子,他們將重點放在糾正和培養孩子的習慣,卻忽略了要給學會對孩子"放"手。

其實,最聰明的父母是"滋養型父母",他們能夠真正地做到給孩子自由,又不會讓孩子過於放縱。

那麼,什麼是"滋養型父母"呢?

滋養,是一種基於感受的人際關係,關係中的雙方各居其位,同時很深地介入到彼此的關係當中,卻不霸道,也沒有操控。滋養如水,潤物細無聲。每個父母都應該用滋養的心,由內及外,去撫育我們的孩子,滋潤孩子的心田。

演員孫儷曾在微博寫下自己的新年願望:"工作再忙,孩子學業再緊張,也要多點時間一起曬太陽,一起運動,一起看書,一起旅行。"

正是父母的這種耐心細心的陪伴,孩子才會更懂得生活,更懂得專注,更懂得堅持。

好孩子都是“滋養”出來的,培養獨立自主小孩,要當滋養型父母

做一流的父母,滋養出獨立人格的孩子

若想培養獨立自主的孩子,父母應該學會去成為一個"滋養型父母"。那麼,如何成為"滋養型父母"呢?這裡有幾個小建議:

1、 使用真實積極的語言,表達出父母的欣賞和愛

我記得有一回,孩子拿著老師發下來的試卷對我說:"媽媽,我這次英語考

了90分呢!"

我很驚訝,因為孩子的英語水平一直處在七十多的水平。我問他:"你怎麼這次考得這麼好啊?"

孩子說:"上次做英語試卷的時候,媽媽你說我記憶力很好,而英語學習主要靠的不就是記憶力嗎?所以,既然我記憶力好,那麼我的英語學起來應該也不難啊。"

原來,是我無心說的一句改變和影響了孩子。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擔心孩子會變得驕傲,於是就很少對孩子說出一些積極鼓勵誇獎的語言。事實上,父母真實地說出一些積極向上的話語,更能夠促進孩子成長,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地去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好很多的事情。

所以,父母不妨多對孩子表達自己對於孩子的欣賞和愛。

2、 學會放手,承認孩子的獨立人格

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不會成長、不會獨立,而是父母不願意放手,

過於擔心和依賴孩子。所以,父母才會事事都要幫孩子安排好。從本質上來說,這是父母不承認孩子擁有一個獨立的人格的體現。

好孩子都是“滋養”出來的,培養獨立自主小孩,要當滋養型父母

因為父母不肯放手,孩子也就進而失去了很多學會獨立的機會。

為了讓孩子變得真正地獨立,父母一定要學會放手,要勇敢地承認孩子人格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並且,父母加強對於孩子自我意識、自主成長的培養。

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一種客觀的態度去看待孩子的優缺點。面對優點,不要忘記給予孩子一些肯定和欣賞;面對缺點,不要過於放大缺點,更應該給予孩子一些鼓勵和時間,要相信孩子一定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目標。

3、 營造一個充滿愛的環境,用"無聲"代替"有聲"

文理全才武亦姝不僅奪得了《中國詩詞大會》的總冠軍,還成功地考入了清

華大學。

當你羨慕她的父母生了一個這麼出色的女兒,卻不知道,武亦姝的父親深諳

言傳身教的道理。每天下班之後,無論再忙,他都會關掉手機,陪武亦姝一起學習,一起讀詩詞。

正如美國加州大學的兒童心理學專家艾莉森·戈普尼克說的那樣:在養育的道路上,我們不應該只是做個"木匠",而要做一個"園丁",他更像一顆種子、一株植物,攜帶原生基因,同時又有千姿百態的成長可能。

好孩子都是“滋養”出來的,培養獨立自主小孩,要當滋養型父母

少一些聒噪和責罵,多一份高質量的陪伴。父母要做的便是,成為孩子堅實的後盾,為孩子提供一個優良的環境,讓孩子勇敢地、毫無顧忌地前行。

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我相信,在一個良好的環境的滋養下,孩子更會成長為一個更好、更加獨立的人。

我是小航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