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汽车的超限和超载问题,你认为怎么解决比较好?

佘进志


我从事轻卡行业25年,经历了轻卡市场的从小到大,产品升级等一线经历,我谈一下治理方案。治理原则为完善蓝牌,统一路权。蓝牌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因为涉及驾照,保险 ,营运,高速收费,进城限制等方方面面。国家工信部规定涉及2轴货车只有N1类、N2类;N1类3.5吨以下蓝牌没争议,N2类是3.5吨到12吨,但公安部上牌规定了4.5吨以下,6米以内上蓝牌,所有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客户要上路运营必须考虑运营成本,出行效率,那对车辆本身就提出了多拉货,能在高速,城区行走,费用低 ,门槛低等需求,那只有蓝牌超载轻卡产品才能满足市场,为了满足市场厂家产品逐步升级,驾驶室从1695到1800/1995再到1880/2080,甚至到了2200;底盘从2吨到4.5吨到7.5吨,甚至到了10吨;发动机从2.0L级排量到3.0L级排量到4.0L级排量,甚至到了6缸发动机。这一路走来就出现了轻卡车标准蓝牌就超重,也就有了10吨王混水摸鱼,违规上牌等社会现象,这种超重300公斤以上上牌车辆少说有200万辆,超载运行的车少说300万辆以上,基本N2类蓝牌都超载的行业现象。

怎么办 ,历来治理都是堵不如疏,既要解决遗留问题,又要解决现有问题 。方法为总质量12吨以内的N2类车,总长6米以内为蓝牌一类既现有蓝牌,但要限制发动机排量在3.5L以内,车厢内净宽度栏板车在2100mm以内,厢式车,仓栅车等净宽度2300mm以内,车辆 实际载重控制在6吨至8吨以内;其它现有违规车辆都归纳到蓝牌二类,统一更换车牌,出台过渡期管理办法。


用户2462724483238


我有A2驾照不过有好几年没开大货了。这俩问题要从4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是汽车厂:他不大吨小标,他的车没人买。第2个货物的老板:拉多他运费少出多赚钱。第3个:收货方,一车多拉几十吨运费少出很多,多赚钱。第4个,货车司机现在的工资都是固定的多少钱一个月。也就是个打工的,没有发言份。老板要他拉多少就多少。要从源头抓起。都在司机身上抓紧有点不公平。


杀日踩美241572494


我是开货车的,我有发言权,超载治不了的根源是哪里,就是利益问题:一.罚款哪里去了,是不是做了地方财政收入,地方政府想不想断了这笔庞大收入,执法人员的收入和私下里收别人好处,他们愿不愿意断了这笔收入,我认为地方政府和执法人员都没真心治超,只是为了捞钱,为了罚款,就是养鱼执法,现在很多地方还在收月票钱,他们白天上班晚上休息,上午上班下午休息,总是为超载车辆留一段时间通过,要是抓住了也就罚钱,也不卸货,要是有熟人就收点好处费就放了,治超站就是摆设,要是治超站24值班,能够严格执法,超载车辆能有机会通过吗,把他们整治好了才会真的抓治超。特别是非现场治超就是个笑话,超载车辆都从非机动车走,用个屁用。应该把非现场治超利用起来,由省里直接管理,不但抓了超限,还可以监控地方的治超情况,个个路口都要有,做到无死角。把治超纳入政府考核,不合格的惩罚。

二.百姓利益,车辆载重限额不科学,大材小用,严重浪费资源,会使物价上涨,比如说前四后八都能装一百吨在路上跑,也没有压断桥压烂路,现在总重量限31吨,不是扯蛋吗,总重量限定45吨内,对路对桥都没有影响,物价也不会很大影响。

三.司机利益,司机都不想超载,超载了不安全,对车子损坏也很严重,但是竞争激烈,如果有一个公平的市场,大家都不会去超载,不能让一些关系户超载,不能让一些顽固分子得逞,他们扰乱了市场,守法的人就没有活路了,大家只好跟着违法。

四.汽车生产厂家和不良改装厂,现在生产厂家为了销量,原厂出来的车子越来越大,原来前四后八才20立方,车辆总重量大慨是46吨,现在是27立方了,这不无形助长超载吗,有些改装厂还把车厢加高长。

5.一超三罚也是有必要的。希望这次是真真治超。只要国家有心就一定能治好。


勇望不钱


我来说两句吧,我是85年驾照的老司机了,从本人来说想不超还想挣个合理的运费。但现实不行啦,比如从小说,今天有十吨货送到某个地方我的车是标准吨位要捌百元。。而轻长十吨王柒百我干啦。今天我没有生意啦,久而久之你说我不超能有货吗?我怎么生活吗?所以要治必须从小开始冶理,这样以后才能各尽其能


四哥


我个人认为蓝牌轻卡吨位本来就不合理。微型货车的载重量是1.99吨,而轻卡的载重1.785吨,一般一个微型货车装载重量都在三吨左右,而一个四米二的轻卡蓝牌载重量才1.785吨,吨位完全不合理,如果要合理就应提升轻卡吨位。蓝牌轻卡应总总质量在八吨左右。黄牌轻卡总质量在11吨左右。完全付合现实壮况,领导们应该到现实生活中去考察参考。


一晃青春己过半


我是开车的,但是我不护短,超载这个问题由来已久,说实话,我们不愿意超载,拉标载多好,轮胎不坏,车不坏,可是你不拉别人拉啊,运费这么低,只能多啦,希望国家出台政策,从根上杜绝超载,严格按照吨公里计费,对于违法超载车辆抓住罚一万,拘留半月,对于不按法规装货工厂罚十万,当事人拘留一个月,我认为完全可以杜绝超载违法行为,至于物价上涨问题,我不是专家,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


142114197


治超有那么难吗?我看未必,,超载的根源是司机吗?,,,不是,,没有一个司机愿意超载!

其实真正的超载根源在汽车制造厂,,,和制度的制定,老司机都记得曾经解放的五吨王,,对应的是两吨王,,,大车小标,,,当初有养路费运管费,,,,之后,,,前四后八,有二十七吨手续的,,,还有二十五吨手续的,还有十二吨手续的,,我们这些车主始终按着汽车制造厂定的手续,,,,给出一个个看似非常合理的指挥棒买车,,,,,汽车制造厂和政策法规斗智斗勇,,,怎样能把车卖出去,,,我们弱小的买车的是最后遭殃的人,没有完善的法规,,,,大车小标,,,小车大标最终买单的都是消费者,,,

还有就是朝令夕改,,,,奉劝各位同行别买车了,,,今天国五不给落户,,,,明天就是国六,,,,因为你买车你自己都不知道开几天,,,,


骆驼祥子49264326


把一超四罚,改为一超五罚,把交通执法纳入考核在内,使行交通治超站点责任倒查制度,(祸)车以但发生交通重大安全事故,追究(祸)车装载点至事故点,沿途各省,市,县治超检查站点,执法人员是否,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去查处。否则开除公职,因渎职重判,恳定有效果。


金色年华285872400


一个行业标准规则统一管理很重要!没有治不了的超载关键是涉及多方利益能否下得了决心。道路桥梁交通通行吨位的标准制定,道路桥梁按照标准设计,车辆厂按照道路的标准吨位来制定技术标准生产车辆,30吨的车只能匹配30吨马力发动机和轮胎,超载超10%车辆不供油这通过技术能够达到,轮胎爆胎,日本在超载这块厂家对发动机做了技术限制超载车辆跑不起来,这些货车厂方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控制。管理机构怎么会不明白这些呢?道路交通三个部门(警察、路政、运管)来管,国外只有交警一个部门来管理。路政和运管中国历史留下的产物,中央台多次报道过他们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如果没有车辆的罚款这两个部门很难生存。一个行业三个爹妈听谁的造成混乱,导致成现如今这场景。车厂为了车好卖发动机动力加大轮胎升级,车厂之间相互攀比,管理机构对于这些合格证照发监管不到位,或是出于对企业的扶持睁只眼闭只眼装糊涂。这些车上路超载是必然背锅就是车主!车主是这个利益链终点只能由他们来负责背锅。


用户1626391196459


我是货车驾驶员,对于超限超载的处理,是有点意见:

一交委首先处理好车辆载重问题,一台车只有一个载重总质量,例:两轴货车(黄牌)可以装18吨(总重),可以按行驶证标示装载,但两者差距相当大。

二驾驶员超限超载货主必须承担主要责任,没有司机主动去超限超载,只有货主责令多装多载,司机是被动违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