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闭嘴吧!下沉市场第一网红,请你离科学远一点


几天前,民间“哲学家”樊登老师为了在疫情中帮大家建立信心,上线了《与病对话-全科医生手记》这本书的解读,截止到我发这篇文章,观看数达到了300万。


樊登:闭嘴吧!下沉市场第一网红,请你离科学远一点


先说结论:《与病对话》这本书的播讲,告诉你的是一个抵触现代医学,提倡大病小治的歪理。


为了搞清楚是这本书本来就是本烂书,还是好书被歪嘴和尚给念错了,我们抱着审慎的态度专门找来了一本。读完之后结论是:书是平庸的书,解读是漏洞百出的解读。


先说这本书。


《与病对话》只是一个全科医生的回忆录,全篇都是讲故事,当成文艺作品看看没有问题,当成科普那是脑子进了水了。


作者是个信奉自然主义疗法的全科医生,技术观和人生经历导致部分内容有待商榷,还有少量的内容可能是为了故事能通顺删除了不少逻辑细节,整本书看上去确实有些硬伤。


虽然有硬伤,这个作者毕竟是一个医生,内容倒不是太离谱。


所以,读了这本书并不会增加你和疾病对话的能力,疾病厉害着呢,不会因为你读了一本小说去跟你闲扯淡。


樊登:闭嘴吧!下沉市场第一网红,请你离科学远一点


就是这样一个文艺作品,经过樊登老师这个互联网哲学大师的嘴,成了疫情期间给你科学指导的圭臬。


我们来一步一步拆解。


开篇,忍不住纠正樊登老师一个胡说八道的地方:


樊登:闭嘴吧!下沉市场第一网红,请你离科学远一点


多数病毒的直径在100纳米左右,多数细菌的直径在0.5-5微米,也就是500-5000纳米,根据这个数据,多数细菌的直径是病毒直径的5-50倍。这个数据不用找什么艰深晦涩的资料,随手百度一下就能查出来。


乒乓球的直径是40毫米,5倍是20厘米,50倍是两米。也就是说,樊登老师见过的楼可能都是两米左右。


如果我没记错,大楼和乒乓球的梗是出自《十万个为什么》1980年版物理2册,用来比喻原子与原子核的大小,可见我们的樊登老师阅读量非常之大。


另外,人类有好几种方法找到病毒,看不到不等于找不到,樊登老师不知道也不等于找不到。具体不再赘述。


回到正题,我们来说说樊登老师是怎么把经念歪的。


1 樊登的忽悠方法论


樊登的本质也是个成功学贩子。和罗振宇、陈安之的套路不一样,但本质是一样的:成功学是把一些人人知道的道理包装起来,再用你爱听的方式去卖给你。


和罗振宇不同,樊登老师很少讲宏大命题,他喜欢讲零碎的,符合韭菜们认知的故事。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


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为了赚钱,要压缩成本。

陈安之:以后的市场会从“物超所值”变成“超级物超所值”。

罗振宇:能不能赚到钱,取决于你的内部熵变算法。

樊登:你看,沙县小吃的鸡腿变小了,老板很快提了一辆捷安特。


樊登和罗振宇虽然都是掐韭菜智商税,区别在于罗振宇更喜欢一二线城市的小白领,论证的逻辑比较扯淡,但有迷惑性。樊登的目标更宏大:三亿不读书的韭菜。


韭菜地的属性不同,导致镰刀的策略也就不同,罗振宇的策略是装逼,樊登老师的策略是讲故事。


知识难懂,故事好听,符合你认知的故事更好听。韭菜们永远不会先破后立,而学习恰好是一个这样的过程。樊登读书APP里几乎所有的书,都是那种告诉你简单道理的垃圾书,再经过樊登老师的二次创作,道理更简单,故事更好听。


这些人都非常清楚一点:大众永远是一群脑子笨,对复杂信息有天生抵触,拒绝学习还又渴望速成的韭菜。韭菜们听了50分钟的常识小故事,知道了一个自己本该知道的道理,尽管没有付出任何学习,但还是觉得自己学到东西了,这就是樊登老师牛逼的地方。


做个比喻:


罗振宇就像区块链,描绘的未来特别大特别牛逼,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骗子,但是你就拦不住有韭菜拿着大把的人民币要躬身入局;


樊登老师就像权健火疗,不给你讲那些半懂不懂的玩意儿,解决的都是看得见的问题。足疗店里点着酒精热敷后背,腰确实没那么酸了,简单朴实接地气。一翻身下了床,一个破搓澡巾卖你几千块。


成功学,人际关系,家庭和谐,这些话题永远有一大堆正的歪的故事可以讲,但是科学不一样,科学讲的不是故事。尤其是医学,错误的医学观在个别情况下甚至会害死人。


现在樊登老师终于把手伸到这个领域了。


2 讲故事和篡改故事


我们拿《藏药的精神病人》这一章,来分析樊登老师具体是怎么做的。


樊登老师为了让演播更加唬人,常常会脱离原文,把剧情做一些“艺术的夸张”。


这就是电视主持人的厉害之处。电视作品是流媒体,看了就忘,韭菜们记下来的只有鸡零狗碎的细节和饱满的情绪。


首先,对于病人的描述:


樊登:闭嘴吧!下沉市场第一网红,请你离科学远一点


不搞文字工作的同学可能一下子看不出来其中的端倪,我们来详细的说说:只看樊登的演讲稿,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有迫害幻想”“有人要杀她”“但是表现非常正常”“每天读书”。


这几个关键字跳入你的脑海里,给人的感受就偏向于:人畜无害,岁月静好,只是神经有些过敏的知性妹子。


原文可不是这么说的,精神分裂症偏执妄想型,发病十年,病史漫长,治疗不见效,但看上去是模范病人。


这是内心藏着一头猛兽的危险分子。如果你不知道这种精神病多可怕,看看这张图:

樊登:闭嘴吧!下沉市场第一网红,请你离科学远一点

后面的情节大致是病人藏药的手段非常高明,医生无奈决定插胃管灌药。


再然后,就是惨绝人寰的插胃管阶段:


樊登:闭嘴吧!下沉市场第一网红,请你离科学远一点

图中红线是樊登老师自由发挥的情节,绿线是樊登老师故意省略的部分。


我们说一个戏剧,一个小说,必须有冲突才好看,而且冲突越激烈,越是他妈的好看。


樊登老师作为媒体工作者,这个道理肯定比我懂。


于是一个正常的治疗过程就变成了人间惨剧:


一个知性的,爱读书的女孩,因为被迫害妄想,被关进精神病院里。她在精神病院里拒绝承认自己有病,屡次藏药,后来残暴的医生发现了这一点,用胃管插在嘴里,把药强行倒进去。女孩慢慢地变得嗜睡,开始出现大量的不良反应。


当然了,樊登老师也不会忘记给这件事定个性:


樊登:闭嘴吧!下沉市场第一网红,请你离科学远一点


这么做的作用是对现代医学控诉,来佐证后面大病小治的观点。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一个一个讲的话,这篇文章能写好几万字。


原书的故事有30多个,樊登挑了十几个。按照他的讲述顺序,把8个主要案例做一张表:


樊登:闭嘴吧!下沉市场第一网红,请你离科学远一点

(点击查看大图)


3 夹带伪科学私货


整个视频看下来,完全就是一个歪嘴和尚念歪经的过程。


作者说牙髓炎导致全身感染中毒,你说根本不知道病根在哪儿;


作者说医生怀疑儿子急性胰腺炎,做进一步CT检查,本来是个正常诊疗过程,你非要说搞错的话就当成胰腺炎去治;


病人吃结核药,因为异烟肼有抗抑郁的作用,所以患者的抑郁有所缓解,你给个结论:愉快和开心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不知道而瞎说,是蠢,知道怎么回事乱说,是坏。


这本书的作者是个笃信自然疗法的全科医生,在行医生涯中,值得骄傲的往事很多是那种用简单的方法治了大病的经历,这是不能把这本书当科普的主要原因。


大病小治起效果的永远是少数,真正的大病会被全科医生转交给专科医生,全科医生自己处理的都是小问题,不代表病人遇到的都是小问题,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


令人气愤的是,这种故事反而很受欢迎:韭菜们更愿意相信操作简单、原因神秘、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另一边是《人间世》这个纪录片上映以来,叫好不叫座,因为大部分韭菜们不喜欢一个人与病魔抗争然后死去的故事。


不仅如此,多数人对于自己患病的风险和严重程度,永远是抱有沙雕一般的乐观态度。


这也就是樊登老师为什么对这本书情有独钟。


你看,昏迷的老人几勺水就救活了,胰腺炎吐一场就没事了,肺结核用药店能买到的那种抗生素就治好了。


一本普通的文艺作品,被别有用心的营销贩子包装之后,成为一个抵触现代医学,提倡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害人作品。


樊登:闭嘴吧!下沉市场第一网红,请你离科学远一点


最后,针对樊登老师瞎J8扯的几点,提出一些不同看法:


首先,现代的医学诊断,是一个先建立假设,再去不断循证与否决的过程。


比如新型肺炎,必须要经过核酸检测才能够完全确诊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由于疫情形势现在将临床病例也划归确诊)。

如果没有核酸检测,则不能排除是其他肺炎。比如SARS,或者未知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


再比如文中提到的急性胰腺炎,CT检查就是循证和排除的过程,而不是说拍完CT咱直接上手术台。尿常规红细胞超标,假设恶性肿瘤,开保守药物再做进一步检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非完全不可理喻。


必须明白:医生的假设被否决,并不是医生的判断出了问题,而是医生正在用穆勒方法进行循证,大点的毛病三句话确诊的那种一般都是骗子。


其次,如果医疗资源允许,小毛病看医生,是对自己负责。


作者作为全科医生,在资源不允许的情况下,自然不希望小毛病都来医院挂个号。建议小毛病自己解决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说法。


但是有个常识,是小病会拖成大病。


大部分普通人没有能力对自己的症状做初步判断,寻求专业诊断是所有人的权利。把这种行为扣个“过度医疗”的帽子,再去说过度医疗有多么没必要,又是看病花钱,又是吃药伤肾。合着我们韭菜连看个病都特么不配?


最后,正视疾病,永远不要夸大情绪对病情的影响。


确实,情绪对健康有影响,但情绪本身并不能治病,更不是什么良药,对健康的影响也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有决定性。


你能举出十个开心乐观战胜病魔的,我就能说出一百个天天乐哈哈最后还英年早逝的。


疾病就是疾病,再乐观它也是疾病。得了病就好好治,这是科学的态度。


谁要是再跟你说,乐观是第一良药,你让他生病了别去医院,就在家里看郭德纲相声,感冒发烧看十分钟的,肾衰竭看两个半小时的,分分钟学会和疾病对话,全程没有任何副作用。


您可就拉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