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丞相的不归路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秦都咸阳,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带着不尽的遗憾走了。不过,他的离世,不是因为罹患顽疾,更不是寿终正寝,而是被敌人用他所制定的法律,十分残忍地腰斩于市,并灭其三族。

这位老人,姓李名斯,公元前284年出生在楚国上蔡的一个贫民家庭。早年曾在上蔡担任小吏,后来到齐国临淄的稷下学宫,师从顶级学人荀子专升本,继而又硕博连读,专攻治国之道,并在那儿拿到一张比当今“双一流大学”烫金毕业证都要金贵的文凭。


大秦丞相的不归路


那是一个晋材楚用的时代,李斯迈出稷下学宫的大门,几乎没作任何犹豫便西入函谷,慕名投奔秦国丞相吕不韦,经吕不韦推荐成为秦王嬴政的长史。从此,李斯便顺风顺水,从长史、客卿、廷尉、丞相一路高歌猛进,辅助嬴政灭诸侯、一统天下,成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制度设计的操盘手,大秦废分封、书同文、行同伦、车同轨的顶层设计师。

李斯的才华的确不是盖的。他的“小篆入神,大篆入妙”,被后世奉为书法鼻祖。他的奏章《谏逐客书》,不仅文采斐然、精美绝伦,而且旁征博引、无懈可击,成功地说服嬴政收回成命,平息了秦国贵族发动的排外风波。在时间过了两千多年之后,连平生严谨的大文豪鲁迅都忍不住击节点赞,“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然子文字,则有殊勋。”


大秦丞相的不归路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变数。李斯的离世,与其说是受奸人的陷害,倒不如说是咎由自取。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十月,年逾半百的嬴政在第五次出巡途中突患重病,他召来生活秘书赵高,让他代拟一道诏书给长子扶苏,让他将军事托付给蒙恬,回咸阳主持丧礼。这实际上是确认扶苏的继承者身份。

诏书封好后,嬴政吩咐赵高火速发出,岂料嗅觉比狗灵、一门心思都想独揽大权的赵高却在心里打起了小九九。扶苏刚毅勇武,为人宽厚,富有政治远见,一向又同赵高不合,赵高自然不想要扶苏上位,而嬴政的幺儿胡亥则昏庸纨绔,容易控制。赵高虽然表面应承,暗地里却将诏书扣住不发。

不久,嬴政便在沙丘驾崩。嬴政死于外地,而太子又未确立,随行的大秦丞相李斯,担心天下人知道真相后大乱起来,也怕嬴政的诸多儿子争夺皇位,便封锁严密消息,将棺材置于辒辌车内,队伍所经之处,让百官照例进献食物、奏报政事。除了随行的胡亥、赵高和五六名宠幸之臣,其他人都被蒙在了鼓里。

大秦丞相的不归路


李斯身居相位,大权在握,又曾在世界最早的高等学府、中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和政府智库深造,浸淫官场几十年,故交遍地,门生满朝,在大秦的车轮即将倾覆的关键时刻,理应惊天地泣鬼神,为扶社稷于倾倒而挺身而出。

然而,李斯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却被猪板油蒙住了心。他患得患失而又心存侥幸,一厢情愿地认为我有秋风别人就一定会有夜雨,以为只要自己诚心拥戴就能换来胡亥的信任。所以,当赵高私下来威逼利诱的时候,李斯几乎没作什么挣扎就放弃了原则,也放弃了最为珍贵的情操和气节,最终沦为赵高篡夺权力的帮凶。


大秦丞相的不归路


有了李斯的默许,赵高便胆儿肥肥的。他假托嬴政之命,立胡亥为太子,又另外炮制一份诏书送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迫使扶苏和大将蒙恬自杀。

最为可悲的是,历史并没有按照李斯设想的剧本演出。胡亥上台后骄奢淫逸,不顾民力修阿房宫,李斯出于好意,同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去谏阻,胡亥并没有投桃报李,而是直接把李斯关进了大牢。而指鹿为马的赵高原本也没有打算要同他共富贵,马上出尔反尔趁汤下面,误告李斯父子谋反。于是李斯的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功劳堪比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的李斯,因为自己的一念之差,落得了如此悲惨的下场。在押赴刑场的途中,面对一同处斩的儿子,他还颇为遗憾地说:“我曾想和你牵起小黄狗,到上蔡东门外去打野兔,现在不得行了。”(李耘枞)


大秦丞相的不归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