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手,別愚昧了,棍棒教育不出棟樑


住手,別愚昧了,棍棒教育不出棟樑

疫情還沒有結束,繼續被困在家裡,時不時和微信群裡邊的鄰居聊聊天。小呂是我們這個小區裡的一個鄰居的孩子,正在上小學四年級。作為家中的獨生子,被父母寄予了厚望,媽媽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並且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老話。每次孩子犯了錯誤,媽媽都會對它進行體罰,輕則打手心、拍拍後背,重則就用皮帶抽打屁股。有一天孩子因為在學校和別的同學打架,被老師通知了媽媽,回到家之後,媽媽又要教訓他。孩子說了一句讓媽媽大吃一驚的話:你打吧,我現在打不過你,等我長大了,你可別怪我會還手。鄰居一下子就懵了。而且感覺到非常的後怕,所以她也想到,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錯了。

住手,別愚昧了,棍棒教育不出棟樑

2010年10月在西安美院學院讀書的藥家鑫在開車的過程中不慎將路人張秒妙撞倒,為了掩飾自己的過失,避免父親對自己的懲罰,他用隨身攜帶的刀具將對方刺死。據瞭解,藥家鑫從小沒少挨父親的打罵。他是父親眼中的乖孩子,但是他的靈魂早已被父親的打罵扭曲了。2014年5月一個年僅11歲的小學四年級的女生,因為抄襲別人的作業,被自己當保安的父親拖到車棚裡吊起來毒打,最後因為傷勢過重,不治身亡。

住手,別愚昧了,棍棒教育不出棟樑

這簡直都是血的教訓,暴力除了身體傷害,也扭曲了孩子原本美好的心靈,孩子的內心會受到很大的創傷,會改變孩子的一生,包括他們的性格、習慣、價值觀和處事方式,甚至長大後對愛情和婚姻的態度都會受到影響。還有好多孩子經常被父母打罵,而感受不到父家庭溫暖,選擇離家出走,這樣的孩子一旦被壞人利用,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小學階段是孩子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孩子的性格塑造你會在這一階段基本成形,因此父母要轉變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念,用正確的教育方式來教育我們的孩子,以下幾點建議供父母們參考。

第一,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修養,用正確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教導孩子,父母要意識到打罵的方式永遠代替不了教育,而且打罵也不會讓孩子心服口服,只有熱愛學習的父母才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孩子,使孩子能夠發現學習的樂趣,實現自主的學習。如果你想讓孩子孝順懂事,首先父母自己就應該孝順自己的父母,給孩子做出表率,言傳身教,孩子才能真正的成為孝順、懂事的孩子。

第二,父母要做到與孩子理性溝通,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應該儘量讓自己趨於理性。當孩子犯錯之後不是大打出手,要與孩子進行平等的、理性的溝通,嚴肅的批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打罵只會讓孩子學會暴力,而沒有任何好處。根據國外的行為專家研究發現經常捱打的孩子抗打、抗罵的能力也會逐漸提高,簡單的說就是孩子容易被“打皮了”,這樣的孩子對父母的訓斥和打罵往往會是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同樣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第三,父母要多看到孩子的優點,並給與鼓勵。俗話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優點,你不要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去訓斥、百般責備,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好,聰明的父母應該擦亮自己的眼睛,隨時發現自己孩子的優點和特長,並在孩子取得進步的時候及時給予鼓勵,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在快樂中不斷的進步,越來越好,良性循環。我們的教育才能是真正有效的優質的教育。

親愛的家長們,希望大家關注我,多多交流,希望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