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汉服的兴起是网红经济的推手,还是洋文化的褪色?

1599530341


汉服是当代人基因中的民族主义和骨子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体现,网红的推出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不用在意什么样的方式体现,只要是美的文化能发杨出来就是好的。


醉意与清风


还记得几年前,在广场上看到过一些着装有些古怪的女子,大约十几个人,排成一排排的,身上穿的奇怪服饰大概就是“汉服”吧,手里还拿着纸伞和手绢。当时看上去好鬼别扭!那时的“汉服”的美感在我看来是不敢恭维,反正觉得挺难看的。大概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说真的,当时的画面比这上面的还难看一点)


后来随着汉服慢慢火起来了。我在大街上再次看到的时候是下面这个样子的:


(大家好好感受一下这差别!)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汉服在工艺上的进步是突飞猛进的。首先它必须得是“好看”的,才会有人去追捧它。所以我觉得“汉服热”不是网红经济的原因,更是跟洋文化褪不褪色没有半毛钱关系。主要是汉服自身工艺的发展,汉服变好看了,才有了后来“汉服热”的兴起。



一叶净心


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称呼,是汉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现在汉服兴起,既西方经济下滑,洋文化降温的外在表现,也是网红经济的延伸。

首先,文化传播具有方向性,一般从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落后地区渗透,比如80年代港台影视文化对大陆的辐射,好莱坞电影对全世界的渗透。经济不发达,你的服饰只是一种奇装异服,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没有人关注你的服饰有什么文化,所以,汉服兴起,不少外国人也穿上汉服,旗袍,是中国经济发展,西方经济比重下降,欧美人士开始认真认识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

另外,华夏虽然早有华服美宅之意,但是汉服更包含了封建等级,高雅等内涵,现在的汉服兴起,主要从视觉美观上考虑,穿普通劳动人民的汉服几乎看不到,皇子公主千金的倒是不少,另外,服饰颜色多艳丽,胭脂气较重,标新立异,这符合网红吸引眼球的特点,所以也是网红经济的推动。

我相信,汉服作为汉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一定会得到真正认识,日常化,不卑不亢,雍容典雅,适当改良的汉服,一定会再次走入时尚的舞台!


笔刀耕火种


个人认为:汉服的兴起既不是网红经济的推手,更不是洋文化的褪色。而是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再包装”。

<strong>

汉服的起源

所谓汉服,又称汉衣冠、华服、汉装,总体来说就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服饰。


对于汉服的起源,考古学家认为,在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及纺织业,开始用麻布来制作衣服。自此以后,人们的衣冠服饰日益完备,作为衣服的出现时代没问题,但是汉服不简简单单是一种服饰,也是一种礼冠,一种等级制度的体现,一种文化制度的创造。所以汉服文化起源于商周时期。

汉服的基本结构

我们都知道汉服的材料是布和帛,它的组成结构是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个部分。并具有前后对称性。

其实汉服不仅仅是一套服饰,它包括了上衣、下裙、配饰、头冠、发饰、面饰、鞋履等,它是一整套的装饰系统。

显而易见,汉服制作方式相当繁杂,所以中国才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其实对于汉服还有非常非常多的讲究,每一个小的配饰都有其内涵。但汉服的制作和其它饰品我们不赘述,下面来说一说汉服在现代存在的形式。

“汉服热”是一种新时代对于传统文化的再包装。

年轻人最喜欢什么?潮流!

从之前的人手一部苹果手机引以为傲,到现在一双AJ被年轻人大肆追捧,这都能说明一个问题,当代年轻人喜欢新鲜事物,乐意接受新鲜事物,这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们就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国家,我们就是一群被闭关锁国坑害过的人,只不过盲目追捧没有意义,人云亦云也没啥意思。但不得不承认相比于古代教育方式,潮流更能让年轻人普遍接受。

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时尚?

可能会有老学者不这么认为,觉得这就是丧失了古人的信念,就是把“高尚”的传统文化给玷污了。但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既然潮流一定会存在,那么让我们的文化成为潮流就是好的,而且是必须的!如果可能,我希望任何的传统文化都以“被包装”的形态重新出现,被大众所接受。因为如果没有人喜爱,再好的文化也终将走向末路。

汉服的造型在变化

没错,汉服的造型一直在变化,从古至今一直如此。那么,新时代的汉服,为了迎合大众审美,也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好看”。

有人说这就是在抛弃传统,我们应该遵从古人的理念,不去改变。

我认为这是大错特错的,首先,我们经历了几千年的时代更迭,汉服一直在进化,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在将它变成更符合这个时代的样式。我们不过是在继续进行这一动作而已!和丢弃传统扯不到半毛钱关系!

其次,我们本来就是一个进取的民族,我们善于接受新的东西,摒弃不好的东西。这也是我们中华儿女的美好品德之一。

写给喜欢汉服的年轻人的话

我出去游玩时常常能看到身穿汉服的年轻男女,真的很漂亮。如果可以的话我真想跟他们聊几句,但是他们好像有点畏惧别人的目光,总是低着头走路,好像是怕别人将自己当做异类。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你穿的就是我们的传统服饰,从祖上我们就这么穿,何来“异类”只说?你应该抬头挺胸的向其它民族的人展示我们洋洋洒洒几千年来的文化瑰宝。

如果可能我还想穿呢!但是看看自己的啤酒肚,还是生怕糟蹋了那美丽的服饰。。。


最后,我希望大家以欣赏的眼光,而不是批判的眼光欣赏新时达的“汉服热”。如果可能,我希望更多的传统文化被如此“再包装”,能被大众年轻人所接受,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复兴才真的有机会!


闻香书坊


虽然汉服文化的兴起有网红(网络)推动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知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更加认可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仅仅表现在一个好看的穿着上。其实,从方文山的歌词开始,这个汉服的潮流就逐渐升温了。不过,在扩大影响力和传播上,网红们的推动,确实效果显著。一套精美的图片、一条漂亮的视频吸引很多人围观和效仿。

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强大,与之匹配的文化认同会越来越强,而网络经济和5G等科技创新又是我们弯道超车的利器,所以网络网红的推动是很有效的。

至于,是不是洋文化的褪色,可以说百年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侵入和影响还是很深的,以前会认为西方的文化都是先进的,流行的都是要去追赶的。可是,经过这些年我们在科技和经济上的追赶,我们慢慢发现,其实在文明认知的层次上,我们中国文化才是更高一筹。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反过来去追寻自己的文化的根,服饰是最容易表达的,汉服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步扩散的。这么说来,确实是有洋文化褪色的原因,但是中国文化是最包容的文化,各种外来的洋文化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找到和中国文化的结合,从而也会有自己的特色。






CHACRA夏珂华文化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五十五个民族都保存着自己民族文化和民族服饰。唯独最多人的汉族,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民族文化的疏远,忽略了自身文化的了解。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走向繁荣,国力强大令我们开始追逐自己的文化。

韩国有韩服,日本有和服,印度也有自己的民族服,而且这些国家的民族服除了重要节日和庆典外可以用在日常衣着。那中国呢?有哪一种服饰可以代表中国文化,成为中国的民族服饰。这时候有人提出旗袍,虽然旗袍很美,但旗袍太挑人了,很难使大众接受,!这时汉服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不挑人,高矮肥瘦也能穿出它的味道!现在的面料层出不穷,汉服的款式也越出越新颖,它的流行绝对是当人不让的。

而洋文化并没有在中国褪色,反而因为中国的国力强大,带动了中西文化的迅速交融,外国人喜欢中国的旗袍,汉服,喜欢中国的食物,甚至在国外也不忘过春节。就像我们喜欢他们的婚纱,牛仔裤,喜欢他们的汉堡包,知道圣诞节要送礼物一样。

汉服的流行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清楚地知道,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和气节,弘扬自己国家的文化,让世人了解我们,不是挺好的吗!

不要认为是因为网红红了汉服,相反是因为汉服红了网红。





马骝妹与叉烧仔


潮流的时钟正在往后倒退,与文化借鉴紧密联系,巴洛克时期的繁复褶皱正爬上现代服装的袖子、裙摆;和服的每个配件几乎都被单独领出来做文章,组成各式混搭;以及我们的旗袍、中山装也愈发常出现在街头,许多传统文化都正以时装语言流行延伸。

关于时下的汉服文化存在着有两片天地,一是精致而动人,伴着古色古香的韵味和诗意中被赞赏着;二是日常街道、地铁、商场中,偶有古装出现,四周一定有投来不解目光的群众。

当以汉服造型出街,你会留意他人的目光吗?

被大家注视的时候其实也没有其他感受,成都人民接受度很高的⁄(⁄ ⁄ ⁄ω⁄ ⁄ ⁄)⁄,好看的人大家都会多看两眼,所以我觉得挺好的。

你希望汉服文化能够怎样发展?

我觉得个人角度出发,我身边有喜欢汉服的,有不喜欢的;喜欢其实更适合收藏,你不能强制去让不喜欢甚至不需要它的人接受。

中国是一个文明、礼仪之邦,中华文明深深影响着亚洲国家甚至整个世界。从三皇五帝到明代这一段历史时期,汉服文化通过连绵不断的继承不断完善着自己。尤其是其“天人合一”的形制内涵,“五行”和“五色”的色彩内涵,无不蕴含着“文质彬彬”的“中和”之美,使得汉服文化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且自成体系的中国千年文化。

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新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回归,汉服也由被冷落的时期逐步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许多的有志之士本着复兴汉族传统服饰的信念投身到汉服文化产业中来,随之汉服热的思潮也在悄然兴起。

尽管汉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甚至是当之无愧的国粹。但是,因为其受到历史的局限性和发展的相对桎梏,尤其是与泱泱大国的现代文明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和不足。


镜头里的童年


个人感觉都不是,应该是自我民族文化意识的再次觉醒。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历的发现,“仓廪实而知礼节”。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理论把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需要实现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要,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人们在解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且人身安全得到保障之后,自然开始有“爱和归属、尊重”的需求。

中国经历近代的西方学习(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后,认识到保持自身独特性、独立性以及时代性问题。并不是“洋文化褪色”,是我们在观摩和学习“洋文化”过程中有了比较,意识到“中国的月亮也很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文化的碰撞、融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复兴中国文化,推陈出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开始寻找可以为我们自己代言的“符号”,而在服饰方面,世界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志性服饰。汉服的设计理念因为包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且和诗词文化能够很好的相得益彰,所以社会上慢慢的形成了一股风潮,也就是争取我们也有自己的“服装节日”,就像日本和服在日本传统节日可以全民穿戴那样。

汉服也侧面促进了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深入,很多人也借由汉服开始更多、更深入的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和创新。网络作为当今信息传播速度最快的媒介,自然成为文化人士、商业人士倚重的媒介,进而推动汉服网红经济,蓬勃发展。

纯粹个人见解,希望有所裨益于见闻者。


久住青山Lee


现在的汉服的兴起不完全是网红经济的原因,但确实是民族传统文化复兴的一种表现形式。

首先,汉服的兴起源起久矣。21世纪初开始又变得活跃,以民间自发组织为主,并且越来越呈现出人群年轻化的特点。随着国家传统文化的复兴浪潮兴起,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形式出现在主流媒体中,汉服相关活动也找到了一个契合点,衍生出更多的可能。

其次,给人感觉是网红经济的推手可能与网络发展速度快有关。传统文化的内涵不是特别容易被快速传播和发扬,需要积淀和潜移默化。而比较快速引起人注意的方式和体验感更明显的方式可就是仪式感比较强的传统文化礼仪学习培训和汉服活动。年轻的组织者在网络上发起活动,话题,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推动,并与现在流行的自媒体模式相结合,传播速度非常快。

最后,其实没有必要对洋文化太敏感。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同时吸收了多元化的文化元素,现在面临着去粗取精、健康融合的阶段,传统文化复兴是件好事,对外来文化也可选择吸收,没有必要一味排斥。相信最终还是会达到一种平衡发展的局面。





秋阳lsl


应该是洋文化慢慢变淡了,好啊!一个民族就是要坚守自己的文化,别被别人洗脑了,文化侵略,还沾沾自喜,以为走到时代的前面了,说不定在别人眼里,就是一头蠢猪呢!汉服兴起是很好,可惜多少都有点变味了!本来是自家的传统服,穿嘛该自己而盘的!可是却被炒着成了利益发展!我希望有致力于汉服和汉文化的普通大众,不去理会他们对汉服汉文化的炒作!我们要很自然习惯穿上普通汉服,不在乎昂贵或是廉价的汉服,我们穿,不是显摆,是传承我们的文化精神!你看我们其他的兄弟民族,他(她)们在重要的时日,穿上自己的民族服,是不是很自然,该当的,你看人家显摆了吗?这本就是一件该当自然而然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