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息非常低,为什么很多老年人还是习惯存在银行?

品多多VV


老年人如何投资?他们仅有的一点积蓄,本来是可以给儿子孙子买房买车,现在的通胀已经让他们没办法再按以前的想法去消费。再还能投资啥,理财怕被骗,保险怕被骗,只有存在银行养养老。


该出手时就出手888


为什么老年人喜欢把钱存到银行里呢?我对这个问题专门做过分析,我先说两个案例,然后再分析原因。

我的一个亲戚家是农村的,是一个退休教师,由于手里积累了一点存款,听说网上理财收益很高,而且利息兑付也很及时,于是就投资了20万元,就是大家熟知的P2P,结果后来平台跑路,投资到现在也没收回来,他这种情况,是很多老年人的笑柄,他们觉得虽然存银行利息低,但是安全,这是最关键的。

还有一个是我们单位退休的干部,他可谓见多识广,退休后开始下海经商,凭借自己的人脉关系销售商业礼品,后来遇到一个红颜知己,专门做投资,发现经商不如投资赚钱快,结果到处借钱投资,最终结果可想而知,不但鸡飞蛋打,连自己的房子也被拍卖了,我们退休的同事都对此耳熟能详,所以他们感觉还是存银行牢靠。

上述案例说明,有些老年人也是想获取高收益的,但是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这给很多老年人起了警示的作用,大部分人辛辛苦苦赚了一点养老钱,是不敢去冒大风险的。

所以老年人喜欢把钱存到银行,主要是有以下原因:

一是自己的退休金都从银行代发,月月跑银行,对银行的业务比较熟悉,比如利率什么时候上浮?大额存单什么时候发行?国债什么时候开卖?所以他们有自己的投资方式。

二是老年人之间互相会进行交流,像前面说的两个案例,我都是从老年人口里得到的,他们对于投资失败的案例记忆特别深刻,对于一些投资成功的案例,他们认为时间还太短,不能验证其准确性,往往持观望的态度,所以还是喜欢把钱存到银行里。

三是老年人对现在的一些投资工具不熟悉,大部分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有些人不认识英文字母,对于投资理财的知识更是有局限,所以我告诉他们创新存款、货币基金这些概念的时候,他们理解起来都非常费劲,而银行存款对他们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四是年龄大了会变得更加保守,老年人经历的事情太多,年龄越大越知道自己个人能力有限,这样人就会变得越来越保守,更喜欢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投资,银行存款有实体营业厅,有纸质存单,有国家担保,他们觉得存款更安全。

总之,尽管我们感觉银行存款利率比较低,但是据我了解,老年人都有自己的投资之道,无论是银行存款还是理财,他们的资金和投资周期安排的都比较合理,长期算下来,投资收益也还是可以的。


互金直通车


这个问题我也经常拿来问自己。

刚开始很不理解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为什么到了年底就把一年攒下来的钱存为定期。

后来,随着自己的年龄慢慢变大,也慢慢地理解他们了。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为这个问题再加点料。

我认为不仅仅是很多老人习惯这么做,很多中年人也这么做(60后、70后)。

话不多说,接下来来谈谈我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的。

这是一个从小就扎根在心底的习惯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但也有例外,龙变虫、凤变鸡、老鼠变老虎。

借这两句话,我就想和大家说,一个婴儿最终长大成什么人,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决定。

遗传大家都懂,就是从上一辈继承下来的基因,比如说长得像。

环境呢,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从小到大接受的各种教育,如父母、学校和社会。

由此,我们来谈谈为什么老年人总是把钱存在银行里。

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说过这些例子:

一个经历过战争年代的老人,在儿女家生活的时候总是习惯买很多的菜把冰箱塞满。

一个在饭店经历过严重火灾并险些丧命的人,每次到公共场合时总要先知道后门在哪里。

这些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的遭遇形成了他们的习惯。

那么老人存钱的习惯就好理解了。

现在我们所说的老年人大多是40后、50后。

那时候的他们过的是啥日子,过的是饥寒交迫、担惊受怕的日子。

经常是吃一顿不知道下一顿还有没有,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

如果运气好、收成好,有了不错的结余,还能去挥霍、去投资地产?

当然不会,还是过的“一分钱掰成两半用”的日子,把结余都省下来以备万一。

所以说,老人已经这样过了几十年了,早已把这种习惯牢记在心。

存钱在银行也就不足为奇。

可能也有过拿钱做些其他事情的想法,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排除老人也想拿着钱像年轻人一样买个基金、股票。


但是实力不允许啊。

不是每个老人都像巴菲特、盖茨那样,大多老人都是普通人。

生活在这么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连年轻人都要时刻努力不让时代抛弃自己。

更何况本来起点就低的老人们,他们大多没接受过多少教育。

所以说,就算老人们有想法,但是“不会用”是个天然的障碍。

很多老人目前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但去银行存钱不一样啊,多多少少也存过几十年的钱了。

再加上银行几乎已经普及到每个乡镇,还有什么比去家门口的银行存个钱更省事的事情呢?

年纪大了,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冒险了,更何况还是孩子们给自己的生活费

1.年轻的时候,去多闯荡、冒险没多大问题,但老年人不行。

因为年轻人犯错的成本很低(不违法),大不了是几个月的生活费。

但老年人不一样啊,他们大多已经退休,拿着子女的钱和自己的退休金。

这时候再去像年轻人那样冒着血本无归的风险去投资,会让自己陷入非常难的困境。

更严重的话,可能会影响到自己和子女之间的关系。

举个例子,有很多报道称老人被卖保险、保健品的骗子把养老的钱都给骗走了。并且因此和儿女的关系也变僵。

2.老年人很多钱都不是留给自己的,大多还是为子女以及自己的孙辈准备的

老年人已经走过了大几十年的岁月了,该体验的也体验的差不多了。

就算还想体验些新鲜的,但身体已经不允许了。各个感官的能力严重退化。

并且老人都想为自己的孩子们做点什么、不拖累他们。

所以,老年人怎么会把儿女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拿去做些有风险的事情了

以上呢,就是我的全部观点,仅供参考。

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进行指教、交流。

最后,感谢你的阅读。


GloryLong


你的看法有点片面。有些人存款是为安全而存在的,这就是客户习惯去银行存款的理由。

银行人告诉你:不止是老年人,中年人,年轻人同样有钱存定期存款。只不过年轻人手中有存款的少,中年人买房的多。比例其实是一样的。

这些人特别理性,任你说破天去,连理财业务都不办,你越提醒他们存定期,利息少,不划算,他们越以为你在骗人。事实上站在专业的角度上,银行推荐给客户的,确实比他们自己要的定期存款收益多很多。

虽然说高风险有高回报,低风险收益低,但是人的想法很难改变。你也不能说他们小心驶得万年船不对,但是同样存一年,你就不点,人家是你一两倍,就想问一问,钱多咬手吗?!!!

哈哈,银行人只是尽义务提醒,办与不办主动权在客户。



红姐来自凤城


将个人的款项存银行或者是其他方式处理这与老年与否无关,是与个人的款项储备观念和所积累的款额大小关系相较更为密切。

我们看到,当股市开盘时,在证券公司大厅操盘的头发斑白的老者所占的比例不低;在网贷p2p遭雷崩盘时,维权报警的也大都是大爷大妈们;当传销演讲鼓动投资时,台下听众差不多全是老叟老奶;即便是到银行存钱,缠着大堂经理要其推荐高利率的理财品种的也大多是老年人。

这就是当前大多数老年人的资金储备观念。


吴刚49065796


现在,在银行存款的人当中,老年人占据了很大比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现象呢?

首先,老年人具备了一定的经济财力。他们基本上很少花钱,除了生活必需品和一些日常开销外,很少再有其他大额花钱的地方,所以才有了一部分闲钱可以存在银行里。这些钱,是他们前半生辛苦打拼的所得,也可能是他们为自己养老准备的积蓄。为了给这个钱更多妥帖的地方,所以才会选择银行。

其次,老年人一般比较保守。总体来说,50岁以上的人,在接受互联网、高科技、理财等新鲜事物上还是比较慢的,他们宁可相信银行的定期存款,也不接受这些新奇的东西,尤其是在钱财等涉及到重要的资产上,更是慎之又慎。所以,他们存款的比例是最高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手机银行、支付宝、微信等方式进行消费操作,所以他们很少存定额。

第三,老年人有省吃俭用的习惯。改革开放以前出生的人,特别是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人,他们知道穷日子是什么滋味,也确实过怕了那种日子,所以他们会更加节约,更加节俭,有点儿钱舍不得花,就存起来了。一些老人,把孩子们孝敬他们的钱都一点点的存起来备用。通过这种方式,存的不仅仅是钱,而是对自己未来的一份安全感。

第四,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没有钱可以存。这么讲,工薪阶层80后,基本上没有多少存款,单单一个房贷就让他们掏空了很多人的钱包,更别说存款了。很多人都是月光族,这个月花下个月的钱。此外,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在孩子身上花的钱也会更多。所以,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几乎无款可存。当然,像王思聪之类的人,不是我等凡人,不能比,这样的人全中国也没有几个,不要抬杠。这些人就算发了年终奖手头有些零钱了,也会选择理财或者其他更具有增值空间的方式,而不是定期存款。

最后,存款的老人多,但不代表存款的数额就多。在大量选择银行存款的老人中,少有存储大额资金的,多数是存储资金很少的,这些其实都取决于个人的经历和经济情况。

所以,在银行选择存钱的人里面,老人居多就不足为奇了。


白鹿过隙


老年人一般是从困难年代过来的,对改革开放以来的物质生活的提高非常珍惜!慢慢的手头的有了宽裕的资金,就会考虑存银行。因为,在他们看来,银行是国家的,也是最安全的,虽然利息低,但是不至于有什么风险。其次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对于其他理财的不稳定性非常抗拒。所以,宁愿利息非常低,还是会选择存银行。



帅哥他爸252135423


关于这个问题,我个人分析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安全。首先,现在的老年人大多数是60年前出生的,年轻时代接触的资金存管方式只有银行定期存折,在他们的时代里,银行全部是国有银行,是国家的。他们相信国家,相信他们的资金存在银行里,是安全的,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其次,银行利息虽然没有理财利息高,但最起码的收益能保证,不致于会连累到本金安全或造成亏损。

二、习惯。老年人年轻时代的资金理财方式只有一种,即定期存款。他们一直都是到银行来把现金存起来,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一种习惯;其实到银行存款,也是习惯使然。

三、信任。老年人一般存款都是到附近的银行网点办理存款,首先网点是固定的,他们看得见,不像一些网络理财;

其次,银行存款完毕后,银行会出具一些正式加盖印章的存单或存折,他们信任这种书面资料。

四、简便。首先,老年人一般到银行存款,一月或一年固定时间去就可以,不用天天想着什么理财时候到期,然后再去购买其它理财。其次,老年人年龄都比较大了,行动起来不如年轻人方便,也不愿过多去折腾。

综上所述,我感觉尽管银行存款利息非常低,但大多数老年人都喜欢到银行存款的原因吧!


突破自我1978


银行存款利率非常低,为什么很多老年人还是习惯存在银行,从相关数据来看在我国,其实不仅仅是老年人乐忠于银行存款产品,从存款总量来看我国80%的储户均是选择的银行存款产品,为什么大多数储户选择银行存款产品哪,主要还是因为对于金融知识的了解较少,以及风险承受能力,这里说一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管新规

自2018年4月资管新规的落地与实施,打破各类理财产品刚性兑付,今后不管是银行业还是金融机构,均不得在推出成弄保本收益理财产,也就是说目前任何除银行存款产品,其余理财产品均即便是风险在低也是存在一定风险。

银行存款安全?

就目前来看选择银行存款是目前安全性较高的产品,因为各银行所推出的一般性存款产品,不管存款银行发生哪些问题导致银行经营不善,破产或倒闭储户存款也不会受到任何损失,因银行一般性存款产品,均是受存款保险条例本息50万元保障。
再加上我国对于银行业的管理非常严格,各个银行每月每季度每年,均是需要向央行以及银监会提交相应的财务报表,经审核发现某银行存在信用风险的情况下,央行以及银监会是会第一时间下令整改,在银行无法自行解决或存在信用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央行以及银监会是会依法接管该银行,保障广大储户存款利益。

小结:可以说除国债外,各银行所推出的一般性存款产品安全系数最高,所以我国大多数储户乐忠于银行存款产品。

老年人为什选择银行存款?

其实也是很容易解答的,因为老年人思想观念,风险承受能力,接触新鲜事物等较弱,以及儿女均已成家立业,家庭和生活当中各项支出已不再操心均有儿女承担,在有一部分存款或退休金的情况下,往往都是会选择一些安全有保障的银行存款产品,并不会让自己的老本存在任何风险。
不过对于接触银行存款产品较多的老年人,在选择存款的时候其实也是会考虑,储户国债,大额存单这类产品,因为存款利率高于同期限定期存款,灵活性高于传统存款产品。


综上:银行存款利率低老年人为什么还选择银行存款,其主要还是因为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对于金融知识的缺乏,所以在闲钱的时候会选择银行存款不选择理财产品(并非绝对毕竟对于金融知识比较了解的老年人,均是会抽出一部分资金投资到各类理财产品当中提升总存款收益率的提升)。

以上就是关于我的全部分享与观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哪方面有遗漏留言评论交流。「点赞关注」本文章本人原创,谢绝抄袭21:05

福星卡汇


存款利息虽然低,但是安全可靠,是大家最熟悉的理财方式。尤其是老年人,他们那个年代,可能一辈子只接触过存款,其它的方式根本不了解。

我有个亲戚,六十多岁。平时的钱都只存银行存款,从来不去存其它的理财产品。它说,它这一辈子都没多少钱,他怕钱没了,还是存银行最踏实。

任何一种理财产品都有特定的目标客户群体,存款就是和那些不愿意承担风险的保守型客户,这本身没有什么对与错,只要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可以了。

现在银行取消了存款利率管制,不少民营银行的存款利率也并不低,某些小银行为了吸收存款,存款利率甚至比某些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还高。所以,如果偏向于存款类产品,可以了解一下这些中小银行的存款产品,还是不错的。

不过,另一方面,这些高利息的存款产品的银行线下网点比较弱,主要是在网络上操作,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不太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