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阻擊戰中“大顯身手”,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春天到了嗎?

中醫藥在治療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關注。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佈數據顯示,截至2月17日,全國中醫藥參與救治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共計60107例,佔比為85.20%;湖北以外地區,中醫藥參與治療確診病例的治癒出院和症狀改善佔87%……

從目前的形勢看,中醫藥介入疫情診療的數字仍有望進一步提升。但不容迴避的是,近年來中醫藥行業一直面臨爭議和質疑。雖國家出臺的支持政策不斷,但始終有不少人對其有效性存疑。與西醫藥產業相比,中醫藥產業的發展也一直落於下風。

經歷此次“戰疫”,社會大眾對中醫藥的成見是否會有改觀?中醫藥行業能否迎來全新發展的春天?

中醫藥抗疫臨床療效顯著

“討論中醫藥的有效性,是朋友圈裡特別容易談到沒朋友的一個話題。”掌中醫創始人韓志毅感慨:現在老百姓太缺乏中醫藥常識了,有人沒真正瞭解就去質疑,也有人聽到傳聞說什麼有效就去囤貨。

對於質疑的聲音,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認為,“質疑也好、反對也好,甚至‘中醫黑’也好,沒有什麼不可以,畢竟這是個多元的世界,人的思路肯定各有不同……實際上,質疑和反對,多來自於不瞭解。”

不瞭解中醫藥、習慣用西醫的思維模式去衡量中醫藥,也是現今許多人對中醫藥質疑的重要原因。

談到中醫藥的有效性,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李俊德在接受健康界採訪時表示:“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繁衍與發展,經歷了大大小小無數次瘟疫,卻能一次次轉危為安,人口不斷增加、文明得以傳承,中醫藥功不可沒。面對各類疫病時,中醫藥在臨床中的傑出表現正是其一大優勢。”

比如,在2003年抗擊“非典”中,中醫藥就因其在提高治癒率、縮短治療時間、降低病死率、減少後遺症等方面的明顯成效,得到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組好評。其中,中醫泰斗鄧鐵濤指導下的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更創下了治療“非典”的傳奇戰績:利用中西醫結合治療73例非典患者全部治癒,病人0死亡,醫護人員0感染,患者0後遺症;平均退熱3.26天,平均住院10.14天。

而目前對新冠肺炎的大量臨床實踐也證實,中西醫結合治療對新冠肺炎效果明顯、有效。

近期,中國工程院張伯禮院士、劉清泉教授團隊在武漢的102例臨床對照研究就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輕症患者,臨床症狀消失時間縮短2天,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縮短1.7天,平均住院天數縮短2.2天,CT影像好轉率提高22%,臨床治癒率提高33%,普通轉重症比率降低27.4%,淋巴細胞提高70%。

另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介紹,在對使用中藥複方“清肺排毒湯”的351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分析統計中顯示,在服用清肺排毒湯之前,有112例體溫超過37.3℃,服藥一天以後有51.8%的患者體溫恢復正常;服藥六天後,有94.6%的患者體溫恢復正常;有214例患者伴有咳嗽症狀,服藥1天以後,46.7%的患者咳嗽症狀消失;服用6天以後80.6%的患者咳嗽症狀消失。同時對其他症狀,如乏力、納差、咽痛等也有明顯的療效。在這351例患者中,所有的輕型、普通型患者沒有一例轉為重型或者危重型……

“新冠肺炎是病毒侵襲到人體內與人自身抵抗力博弈的結果,因此提高機體抵抗力是非常有效的辦法。”談到應用中藥治療新冠肺炎,目前擔任江夏方艙醫院總顧問的張伯禮院士表示,中藥正是針對患者整體狀況進行治療,以調動人自身內源性抗病機能。在臨床診察和研究中,他發現,中藥在減輕發熱症狀、控制病情進展、減少激素用量、減輕併發症等方面具有顯著療效。

抗疫中醫藥呈爆發之勢

良好的臨床療效是中醫藥有效性的有力證明。從國家層面,目前也已對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作用給予了高度認可。

2月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 其中在中醫治療部分推薦了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顆粒)、防風通聖丸(顆粒)、喜炎平注射劑、血必淨注射劑、參附註射液、生脈注射液等多箇中成藥。

同日又發佈通知,要求各有關醫療機構要在醫療救治工作中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加強中西醫結合,建立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促進醫療救治取得良好效果。

2月19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中,首次刪除了“目前沒有確認有效的抗病毒治療方法”的說法;在中醫治療方面,增加多個處方,“清肺排毒湯”此次被正式納入診療方案作為通用藥方推廣,同時明確各地可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以及不同體質等情況進行辯證論治,涉及到超藥典劑量,應當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政策助力之下,各地方也在積極根據各地情況研製有針對性的新冠肺炎中藥製劑,一批中藥製劑通過應急審評審批應用。據粗略統計,截至目前,已有21款中藥製劑獲各省藥監局批准用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比如,2月8日,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正式同意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申報的透解祛瘟顆粒(“肺炎1號方”)由全省30家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臨床使用。

2月12日,四川省藥監局、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通知,疫情期間,同意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申報的“新冠1號”和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中醫院)申報的“新冠2號”、“新冠3號”,在全省205家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直接調劑使用,無需向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出調劑申請;非四川省定點醫院申請調劑使用的,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予以快速審批。

2月14日,山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山西省衛生健康委,共同批覆了山西省中醫院關於申報5種治療新冠肺炎醫療機構製劑的申請,這5種製劑可在全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定點醫院調劑使用,分別應用於新冠肺炎的觀察期、初期、中期、重症期和恢復期,覆蓋全部治療階段。

疫情阻击战中“大显身手”,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春天到了吗?

中醫藥的發展良機是否到來?

中醫藥在新冠肺炎診療中獲得力推的背後,是國家對中醫藥發展的重視,以及對中醫藥療效的認可。“相較於2003年非典時期,這次(疫情),中醫藥介入更早,介入的廣度和力度也史無前例,對於國人重新認識中醫藥肯定會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但中醫藥行業要更好的發展還需要國家持續加強對中醫藥知識的普及。”韓志毅說。

對於中醫藥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李俊德特別強調,中醫藥發展要圍繞臨床,致力於提高臨床療效,彰顯中醫藥在疾病治療和預防保健中的優勢。“要圍繞優勢病種,比如骨傷、肛腸、皮科、婦科、針灸、推拿以及心腦血管病、腎病、周圍血管病等專科專病方面及時總結形成診療方案,帶動特色發展;聚焦癌症、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痴呆和抗生素耐藥問題等,開展中西醫協同攻關;建立有效機制,更好發揮中醫藥在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的作用;也要強化中醫藥在疾病預防中的作用,提升中醫藥特色康復能力。”李俊德說。

中醫藥在此次疫情阻擊中“大顯身手”的同時,也必須直面制約其發展的挑戰和問題。

康美藥業OTC事業部總經理李從選在接受健康界採訪時直言,從中醫藥行業的現實來說,雖然政策層面、政府高層支持力度較大,但在基層實施與監管層面上卻存在一些政策無法落地、甚至有礙於法律的待修改與不完善之處,處於雷聲大雨點小的狀態;同時,中醫藥行業自身發展中也存在不少實際問題,比如無標準或者標準過時及混亂,以及因中藥材為農副產品,地方政府扶貧政策鼓勵引起的監管難等諸多問題。

對此,李從選希望在國家層面多為中藥在種植、加工、生產、儲運、營銷等各個環節建立標準,按照標準與規範來淨化、升級市場;而相關企業也要遵從科學規律,尤其要堅持選用道地藥材,不能到處引種,要堅持科學炮製、生產中藥,避免因不遵從中醫藥科學規律導致的效果受到影響;對於中藥的種植、加工、中成藥的生產及工藝、質量檢測也希望相關部門常態化監管、且按照標準監管。

事實上,早在去年10月,國務院已發佈《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從國家對於中醫藥發展的重視程度來看,進一步提升行業標準,促進行業良性發展已成必然之勢。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經過此次疫情,由於人們對中醫藥認識的提升,中醫在慢病治療、康復、健康管理等領域將有更好的發展前景,但有名醫、以及用戶教育、推廣方面做得好的機構會更有優勢;對於中藥企業,由於對產品質量、溯源性會有更高的要求,以及行業標準將進一步提升,短期來看,行業將經歷轉型升級的陣痛期,長期來看,會更有利於優質、規範的中藥企業發展;中藥經典名方以及偏消費的中藥企業也將獲得更多關注。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